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进展一瞥
    邱蔚六
    2009, 2(01): 1-4 . 
    摘要 ( )  
    在19~20世纪的200年中,外科学领域出现了至少5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即全身麻醉(乙醚)的应用,抗菌技术的问世,抗生素(青霉素)的发现,水与电解质平衡理论的建立以及器官(肾)移植的突破。21世纪以来,医学已步入新的生物医学时代,并从单一的生物学模式过渡到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个外科领域一样,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在微创外科、数字医学、功能性外科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等方面有着较快的发展。本文旨在从理念上对这4个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和述评。
    专题笔谈
    矫正器及技术进展
    林久祥
    2009, 2(01): 5-8 . 
    摘要 ( )  
    矫正器主要包括可摘矫正器、功能矫正器和固定矫正器。可摘矫正器比较难以达到固定矫正器及技术的矫治质量和精度,因而使用的越来越少。功能矫正器及技术主要用于双期矫治中的早期矫治,多用于II类骨性牙颌畸形的矫治,曾有较快的发展,在国内有比较良好的应用。固定矫正器及其技术,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口腔正畸临床最常用的矫正器及技术。在临床,我国普及了edgewise方丝弓技术、Begg细丝弓技术,并引进了MBT直丝弓技术及Tip-Edge直丝弓技术等,且在应用中具有鲜明的特色。目前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在我国正畸临床已成为主流。其相应的矫正器硬件我国可以达到自给自足,产品质量不亚于国外目前同类产品。当前国际正畸界矫正器的热点是自锁托槽、种植体支抗、舌侧固定矫正器及隐形数控无托槽矫正器。林久祥教授探索研发了新一代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并使传动矫正器及技术上升到一个完整的新系统。该矫正器及技术的显著优势之一是,仅依靠简而有效的口内支抗,就可有效地非手术矫治骨性牙颌畸形,特别是疑难的恒牙期骨性III类牙颌畸形。
    低摩擦轻力矫治系统
    傅民魁
    2009, 2(01): 8-13 . 
    摘要 ( )  
    低摩擦轻力矫治是矫治牙移动达到生理性骨改建的条件。自锁托槽的出现为轻力矫治创造了条件。目前自锁托槽均为进口,根据低摩擦轻力的特点,傅民魁等设计了低摩擦轻力(LF ) 托槽,取得国家专利。该托槽具有轻力矫治的特点。同时指出,在各种低摩擦轻力矫治中使用高质量的NiTi弓丝是十分重要的。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白玉兴,任超超
    2009, 2(01): 13-16 . 
    摘要 ( )  
    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因具有美观、舒适、安全、便捷等优点,引起了广大正畸医生及患者的格外关注,目前在国外应用已超过100万余例。但在我国,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时间相对较短,临床应用中势必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难。详尽和准确的资料是获得无托槽隐形矫治成功的基础,而完善与全面的诊断与治疗设计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最后效果。应根据错牙合 畸形的类型与程度,结合正畸医生的临床经验,合理选择适应证。设计与治疗中,应科学与规范地进行附件、邻面去釉的设计与操作。随着相关材料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必将得到更多、更为广泛的应用。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白玉兴,任超超
    2009, 2(01): 13-16 . 
    摘要 ( )  
    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因具有美观、舒适、安全、便捷等优点,引起了广大正畸医生及患者的格外关注,目前在国外应用已超过100万余例。但在我国,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时间相对较短,临床应用中势必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难。详尽和准确的资料是获得无托槽隐形矫治成功的基础,而完善与全面的诊断与治疗设计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最后效果。应根据错牙合 畸形的类型与程度,结合正畸医生的临床经验,合理选择适应证。设计与治疗中,应科学与规范地进行附件、邻面去釉的设计与操作。随着相关材料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必将得到更多、更为广泛的应用。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白玉兴,任超超
    2009, 2(01): 13-16 . 
    摘要 ( )  
    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因具有美观、舒适、安全、便捷等优点,引起了广大正畸医生及患者的格外关注,目前在国外应用已超过100万余例。但在我国,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时间相对较短,临床应用中势必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难。详尽和准确的资料是获得无托槽隐形矫治成功的基础,而完善与全面的诊断与治疗设计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最后效果。应根据错牙合 畸形的类型与程度,结合正畸医生的临床经验,合理选择适应证。设计与治疗中,应科学与规范地进行附件、邻面去釉的设计与操作。随着相关材料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必将得到更多、更为广泛的应用。
    自锁托槽矫治技术与高效矫治
    姜若萍
    2009, 2(01): 16-20 . 
    摘要 ( )  
    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临床科研及相关文献,从矫治器的使用、矫治技术的实施等方面阐述如何在自锁托槽矫治器的使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矫治。同时对自锁托槽矫治器的使用效果、矫治代价及主动自锁与被动自锁的特点等问题进行讨论。
    专家经验谈
    不同瓷修复体基牙预备特点
    骆小平
    2009, 2(01): 21-25 . 
    摘要 ( )  
    随着材料科学和牙科义齿制作技术的发展,牙科陶瓷材料在口腔美学修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了当前不同瓷修复体——瓷贴面、瓷嵌体、全瓷冠修复中基牙预备的特点,拟为口腔修复医生在临床牙体预备中提供参考。
    过度磨耗引起咬合过低的修复治疗
    谢伟丽
    2009, 2(01): 26-28 . 
    摘要 ( )  
    重度、不均匀的磨耗导致的咬合关系异常是咬合病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过度磨耗引起咬合过低的病例在临床中很多见,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中老年患者居多。往往由于延误治疗时机及患者本身的不重视,就诊患者均伴有面型改变、牙体牙髓组织病变,甚至颞下颌关节异常等症状。在临床工作中,对此种病例采用咬合重建的治疗方法,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所建立的新型的咬合接触关系不仅改善了面型及牙齿的美观,并且恢复了咀嚼系统的功能、牙周支持组织和颞下颌关节的组织结构功能。
    专家讲座
    间接性树脂嵌体新进展
    陈亚明
    2009, 2(01): 29-32 . 
    摘要 ( )  
    复合树脂材料用于牙科已有20余年历史。这类材料既可用于前牙也可用于后牙。复合树脂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许多专门应用于后牙的修复材料,并已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银汞合金的许多缺点都可以为复合树脂所克服。因此,后牙复合树脂修复已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和牙科医生所接受。然而,直接充填复合树脂材料仍旧被认为有许多局限性。比如边缘缺陷、牙合面磨损、牙尖变形以及术后的牙髓敏感等。因此,近年来发展了复合树脂的一种新技术——间接性复合树脂嵌体与高嵌体修复技术。它的临床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上述直接充填树脂的局限性。复合树脂嵌体或高嵌体是作为固体黏固在预备洞型中的一种修复体。这种呈固态的修复体由复合树脂材料采用间接的方法制成,最后再黏固于口内。本文将最近的有关间接性复合树脂嵌体和高嵌体方面的资料进行综述,包括它的临床应用,优缺点以及面临的问题等。
    论著
    极固宁TM对金瓷全冠牙体预备后牙髓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表达影响的研究
    程辉,陈素凤,林东红,郑志强,许潾于,龙学辉
    2009, 2(01): 33-35 . 
    摘要 ( )  
    目的 研究极固宁TM对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后不同时期活髓基牙牙髓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7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选择因正畸治疗需要而计划对称性拔除30对(共60颗)同颌同名前磨牙的患者20例,按照随机、自身对照、双盲设计原则,将30对同颌同名前磨牙随机分为A、B、C 3份(每份10对),再将每对同颌同名前磨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牙预备体表面涂布极固宁TM后用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黏固暂时冠;对照组:在牙预备体上用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黏固暂时冠。A、B、C 3份研究牙分别于牙体预备后1、2、3周拔除。常规组织病理切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计算机图象分析热休克蛋白70在牙髓组织中的表达量。 结果 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后1周时,热休克蛋白70在对照组牙髓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后2周和3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牙髓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极固宁TM可以明显减少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后活髓基牙牙髓组织的伤害反应。
    3种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李点典,南欣荣,谢耕耘
    2009, 2(01): 36-38 . 
    摘要 ( )  
    目的 评价传统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直接麻醉)、Akinosi法麻醉与Gow-Gates法麻醉对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 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对需拔除下颌智齿患者420例。分别施行直接麻醉、Akinosi法麻醉或Gow-Gates法麻醉,比较其麻醉成功率和优缺点。结果 直接麻醉法A级118例(占84.3%);Gow-Gates法A级136例(占97.1%);Akinosi-Vazirani法A级133例(占95%)。直接麻醉法有23例注射麻药前回抽有血,经改变方向后重新注射;Gow-Gates法与Akinosi-Vazirani法无回抽有血病例。结论 Gow-Gates法和Akinosi-Vazirani法均可替代直接麻醉方法。其中Akinosi-Vazirani法尤其适用于张口受限和精神紧张患者。
    Beyond冷光美白结合祛氟剂治疗氟斑牙临床疗效观察
    陈晖,康媛媛,张英
    2009, 2(01): 39-41 . 
    摘要 ( )  
    目的 评价应用Beyond冷光美白结合祛氟剂治疗氟斑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综合急诊科就诊的氟斑牙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轻、中、重度各10例)。治疗组采用Beyond冷光美白术结合祛氟剂治疗;对照组采用Beyond冷光美白术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VITA比色板比色,计算各组色阶提高值和有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轻度氟斑牙患者的色阶提高值和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治疗组中度、重度氟斑牙患者的色阶提高值和有效率明显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Beyond冷光美白结合祛氟剂治疗中、重度氟斑牙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农村家庭成员口腔医疗需要情况典型调查
    张正雅,赵宁波,郭静,陈通
    2009, 2(01): 42-44 . 
    摘要 ( )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家庭成员口腔医疗需要情况和口腔医疗保健现状,探索口腔疾病发病规律,为我国口腔卫生服务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以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为标准,采用典型调查方法,于2007年2—3月在陕西省岐山县益店镇宋村,对全村共130户516人进行口腔健康调查。将口腔医疗需要情况按需要医疗的程度分为4类,分别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填写记录。结果 共有69.57%人需要定期进行口腔医疗,30.62%人需要及早口腔医疗,0.97%人需要进行口腔医疗急诊,仅有25.78%人不需要任何口腔医疗。同时发现女性的治疗需要高于男性。结论 我国农村家庭成员的口腔医疗需要十分普遍,对农村女性口腔健康问题应予以特别重视。
    先天性腭裂患者腭帆提肌肌纤维组成及分布研究
    霍俊峰,孙健,杨学财,陈立强,于加友
    2009, 2(01): 45-46 . 
    摘要 ( )  
    目的 探讨先天性腭裂患者的腭帆提肌肌纤维型组成和分布,借以了解先天性腭裂患者肌纤维特点。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8年7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先天性腭裂患者20名,取其腭帆提肌组织进行冰冻切片,采用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其进行肌纤维分型研究。结果 先天性腭裂患者腭帆提肌经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后可分出两种肌纤维型,其中Ⅰ型纤维占(26.4±3.1)%,Ⅱ型纤维占(73.6±6.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先天性腭裂患者的腭帆提肌肌纤维以Ⅱ型纤维为主。
    全酸蚀与自酸蚀黏结系统对牙颈部楔状缺损黏结界面微观结构影响的研究
    于旸,王如
    2009, 2(01): 47-48 . 
    摘要 ( )  
    目的 比较全酸蚀和自酸蚀黏结系统对牙颈部楔状缺损形成的黏结界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选用6颗新鲜拔除的无龋人上颌前磨牙在颊侧颈部制备3 mm×3 mm×2 mm人造楔状缺损。使用全酸蚀单瓶系统(single bond,SB),自酸蚀一步黏结系统(adper promp l-pop,AP)处理牙面,以罗丹明B异硫氰酸盐(rhodamine B isothiocyanate)为荧光素,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比较黏结界面的微观结构。结果 在全酸蚀和自酸蚀黏结剂形成的黏结界面上,两种黏结剂均有良好的渗透,没有发生黏结材料与黏结界面分离的情况。SB产生的树脂突较长、混合层较厚,均大于黏结剂AP。结论 SB与AP作用同类型的牙本质上,AP比SB形成的混合层薄,树脂突短。
    Beyond 冷光治疗生理性黄牙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梁保刚
    2009, 2(01): 49-51 . 
    摘要 ( )  
    目的 评价Beyond冷光美白法漂白生理性黄牙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于沈阳市口腔医院用Beyond冷光美白仪及配套的冷光美白剂对试验组30例患者428颗生理性黄牙进行脱色;用奥伦增白剂漂白的30例患者464颗生理性黄牙作对照;用 VITA比色板作脱色前、后比色,比较脱色效果,观察牙齿敏感情况。结果 试验组轻、中、重度生理性黄牙的显效率分别为94.44%、92.59%、74.04%,而对照组相应着色程度生理性黄牙的显效率分别为70.92%、66.16%、32.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试验组有7例(13.33 %)患者出现牙齿轻度酸痛不适感,对照组有15例(50 %)患者出现酸痛感,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Beyond冷光美白法脱色生理性黄牙有效、安全、快速。
    综述
    阻塞性涎腺疾病病因研究及治疗进展
    丁晔伟,俞创奇
    2009, 2(01): 52-54 . 
    摘要 ( )  
    阻塞性涎腺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随着涎腺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人们对其认识不断深入。本文主要通过回顾近几年来涎腺镜技术的临床应用,探讨阻塞性涎腺疾病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牙周手术中的应用
    张延梅综述,沙月琴审校
    2009, 2(01): 55-57 . 
    摘要 ( )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allogeneic dermal matrix, ADM)来源于正常的异体皮肤组织,经过特殊的理化处理去除真皮中的细胞成分,保留原有的胶原三维结构和完整的基底膜,成为一种多孔的三维膜性支架,其空间网状结构有利于细胞的增殖、毛细血管增生,加速组织的愈合过程,移植后可以迅速被血管化和自体细胞重建。作为一种新兴的皮肤黏膜移植材料,ADM拥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极低的免疫性,现已被应用于牙周领域。
    经验交流
    关节腔灌洗术治疗早期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秦晓东
    2009, 2(01): 58-59 . 
    摘要 ( )  
    目的 探讨关节腔灌洗术治疗早期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鞍山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早期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28例(35侧),用2%利多卡因和维生素B12混合溶液反复灌洗,每天1次,连续3 d。治疗后平均随访3.2个月(1~15个月),记录患者疼痛、张口度等相关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的疼痛均有较大程度缓解或消失,张口度大幅改善,26例患者张口度恢复正常,但17例仍有关节弹响。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 关节腔灌洗术能够对部分早期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口腔医学史话
    口腔医学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李刚
    2009, 2(01): 60-60 . 
    摘要 ( )  
    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口腔内科学(7)
    包穆蓉
    2009, 2(01): 61-62 .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