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全酸蚀和自酸蚀黏结系统对牙颈部楔状缺损形成的黏结界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选用6颗新鲜拔除的无龋人上颌前磨牙在颊侧颈部制备3 mm×3 mm×2 mm人造楔状缺损。使用全酸蚀单瓶系统(single bond,SB),自酸蚀一步黏结系统(adper promp l-pop,AP)处理牙面,以罗丹明B异硫氰酸盐(rhodamine B isothiocyanate)为荧光素,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比较黏结界面的微观结构。结果 在全酸蚀和自酸蚀黏结剂形成的黏结界面上,两种黏结剂均有良好的渗透,没有发生黏结材料与黏结界面分离的情况。SB产生的树脂突较长、混合层较厚,均大于黏结剂AP。结论 SB与AP作用同类型的牙本质上,AP比SB形成的混合层薄,树脂突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