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边学海a,赵吉生a,张德恒a,毕丽荣b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29(03): 280-282.
    摘要 (954) PDF全文 (26731)   可视化   收藏
  • 讲座
    孙益红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29(09): 777-778.
    摘要 (792) PDF全文 (10517)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笔谈
    师英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8): 659-661.
    摘要 (961) PDF全文 (8918)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作为一个病理诊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实际上,这一概念应用之前曾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其范畴逐步完善,但目前东西方专家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却有较大的分歧,而临床医生和病理科医生也经常就这一术语争论不休。临床医生对胃上皮内瘤变的处理感到很困惑,到底选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腔镜治疗还是开放手术,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外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的良好沟通,可能是目前处理上皮内瘤变的最佳方式;而癌前病变的研究和外科治疗,可能是今后肿瘤外科治疗的方向之一。

  • 专题笔谈
    许剑民,冯青阳
    摘要 (178) PDF全文 (6604)   可视化   收藏

    直肠癌的淋巴引流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基础。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难点在于平衡远端切缘与剩余肠管的长度。针对不同长度的剩余直肠,不同手术方式各有优势。直肠癌前切除术是最常用的保肛术式,但针对切除后剩余直肠不足2 cm的肿瘤,前切除术并不合适。相较传统保肛手术,内括约肌切除术和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提供了更低位置肿瘤的保肛可能。随着手术器械的发展,微创技术也逐步应用于保肛手术。相较传统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的操作更为简便,也能更好地保护盆腔器官功能。局部切除的手术技术也有了长足进步,但其适用人群仍应当严格评估。

  • 手术治疗糖尿病进展
    李威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7): 571-573.
    摘要 (694) PDF全文 (6419)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笔谈
    詹维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5): 383-385.
    摘要 (680) PDF全文 (6293)   可视化   收藏

    超声已经成为临床上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超声不仅可以评估甲状腺结节的性质,还可评估颈部淋巴结的状况,是术前评估甲状腺微小癌及颈部淋巴结状况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述评
    吴国豪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29(02): 109-111.
    摘要 (657) PDF全文 (5688)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笔谈
    姚琪远,何 凯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32(06): 443-445.
    摘要 (628) PDF全文 (4670)   可视化   收藏

    手术是治愈腹壁疝的惟一方法,但外科医生对手术治疗造口旁疝较为棘手。近年来,补片及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造口旁疝的治疗中,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依然存在复发及造口功能和外观不佳等问题。因此,对造口旁疝的手术不仅要修补疝环,而且要对造口进行重建。

  • 专题笔谈
    赵 毅,邓 鑫
    摘要 (388) PDF全文 (4143)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乳腺癌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发病率日趋升高,其病死率虽有所下降,但仍是女性病死率最高的致死性疾病。相同病理类型及相同临床分期的乳腺癌,即使经历相同的治疗过程其预后仍然有较大差异,表明乳腺癌存在高度的异质性。作为分子高度异质性疾病,沿用的解剖学分期和组织学分类已不能满足其目前的临床诊治需求,尤其缺少能够标志肿瘤生物学行为并对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作用的乳腺癌组织学分类方法。分子水平联合组织学分类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标志着乳腺癌的治疗进入到个体化治疗的时代。

  • 指南与共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摘要 (802) PDF全文 (3644)   可视化   收藏
  • 本刊特稿
    国际肝胆胰学会中国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摘要 (365) PDF全文 (3625)   可视化   收藏
  • 讲座
    刘长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12): 1072-1074.
    摘要 (773) PDF全文 (3562)   可视化   收藏
  • 述评
    汪建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摘要 (240) PDF全文 (3448)   可视化   收藏

    30多年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现已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在某些发达地区已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因此,有必要重视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研究,并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结直肠癌预防和筛查策略。

  • 指南(共识)解读
    胡 祥
    摘要 (585) PDF全文 (3417)   可视化   收藏

    2010年第3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以下为“指南”)发行以来,对胃癌外科治疗产生了巨大影响,胃癌治疗更为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近年来,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的问世,两次促使“指南”修订、再版。2014年第4版“指南”在原来的基础上,对7个大的问题进行了修订,引进了新的证据和标准(更新胃手术的定义;制定食管胃结合部癌<4 cm时淋巴结清扫的暂行规定和流程图;确定Ⅰ期胃癌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为常规性治疗;胃镜下治疗的相关标准;化疗方案推荐度;HER2阴性、阳性胃癌的推荐方案、流程图;M1胃癌的手术、化疗问题以及术后随访的相关规定)。第4版“指南”汲取了最新的科学成就,将胃癌治疗的基本原则、概念更为科学化、精准化,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 讲座
    陈 革,唐健雄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12): 1068-1069.
    摘要 (880) PDF全文 (3334)   可视化   收藏
  • 讲座
    辛世杰,李 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12): 1138-1140.
    摘要 (569) PDF全文 (3300)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马颂章
    摘要 (289) PDF全文 (3233)   可视化   收藏

    欧洲疝学会认可的材料学分类将自然源的生物材料和完全可吸收的合成材料合为“biologicals”材料,这类材料的愈合过程是降解和重塑的生物愈合,而不同于聚合体材料的瘢痕愈合。当前使用的交联生物补片是减慢置入补片的降解,使新生组织内的成熟胶原足够承受缺损修复区域的组织张力。但是,如果加工时对交联过程控制不当,则可导致补片的网孔缩小,限制宿主细胞对补片的浸润,使修复过程中纤维性包膜的产生远胜于对组织的重塑。非交联生物补片置入体内后快速血管化和吞噬细胞早期进入修补区域,呈现耐感染机制。一旦出现感染时不必取出植入材料,是当前污染的腹壁疝修补的首选材料。由于其缺乏合成补片材料的机械张力,近期研发了聚丙烯-细胞外基质的杂交新材料。

  • 指南与共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摘要 (448) PDF全文 (3153)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讨论
    刘晓莉a,付言涛a,张大奇a,陈桂秋b,张纯海a,边学海a,周 乐a,赵 涛a,张德恒a,孙 辉a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10): 902-904.
    摘要 (809) PDF全文 (3139)   可视化   收藏
  • 文献综述
    欧柳菁1,丁 凯2,刘桂林1,蒋宏传3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29(03): 268-270.
    摘要 (976) PDF全文 (3126)   可视化   收藏
  • 述评
    廖 泉,赵玉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摘要 (241) PDF全文 (3070)   可视化   收藏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是引起高钙血症的最常见原因,可引起骨质疏松,肾结石,胃肠道、心血管及神经精神症状等。然而,PHPT的临床模式正在改变,在西方国家约80%的病人为轻度或无症状型PHPT。PHPT的诊断和定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对于有症状的PHPT病人治疗应首选甲状旁腺切除术,对于无症状的PHPT病人选择手术还是保守治疗,应该遵循个体化原则。

  • 讲座
    李 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10): 952-954.
    摘要 (693) PDF全文 (2994)   可视化   收藏
  • 指南与共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围手术期处理多学科团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 33(01): 1-3.
    摘要 (656) PDF全文 (2992)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笔谈
    平 波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5): 386-388.
    摘要 (820) PDF全文 (2929)   可视化   收藏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仍是目前评价甲状腺结节最为准确且具有高性价比的检查方法。虽然甲状腺FNA难以区分滤泡性肿瘤的良恶性,但仍可首选用于甲状腺肿瘤的筛选,大幅削减需手术处理的甲状腺结节数量,提高甲状腺手术发现的恶性肿瘤比例,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手术给病人带来的损伤,更合理地应用有限的医疗资源。

  • 讲座
    吴丹明,张立魁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12): 1136-1137.
    摘要 (601) PDF全文 (2823)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雷玉涛a,侯宽永a,刘 溢b,赵 瑾a,赵红梅a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1): 63-65.
    摘要 (804) PDF全文 (273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钼靶立体定位麦默通手术在乳房钙化灶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07年11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收治的21例未触及乳房肿物的乳房钙化灶病例,年龄28~67岁,平均46.6岁。行钼靶立体定位麦默通穿刺活检手术。结果 共切除乳房钙化灶29个。其中15个病灶为局限性簇状钙化灶,直径≤1cm,15个局限性钙化灶均完整切除。4例病人5个病灶病理证实为导管内癌,其余24个病灶病理证实为乳腺增生症,7个病灶表现为纤维囊性增生,有3个病灶伴有不同程度的导管上皮增生,1例伴有乳头状瘤形成。术后1例发生了穿刺部位血肿,自然吸收。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9个月,4例乳腺癌病人行乳房切除,无复发,其余17例穿刺部位无肿块及陈旧血肿,3例复查钼靶未见可疑恶性征象。结论 钼靶立体定位引导麦默通穿刺手术诊断乳房钙化灶,准确、微创、安全。

  • 专题笔谈
    左文述,郑 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摘要 (317) PDF全文 (2652)   可视化   收藏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属于纤维上皮源性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特征,酷似纤维腺瘤,术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检查。空芯针穿刺为最佳方法。叶状肿瘤临床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惟一首选方法,首次手术切除范围的合理性是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辅助化疗、放射治疗及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不肯定。

  • 指南与解读
    刘荫华,刘 倩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1): 31-33.
    摘要 (576) PDF全文 (2637)   可视化   收藏

    tumor; efficacy; evaluation

  • 肿瘤综合治疗进展
    吴国豪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29(01): 23-25.
    摘要 (858) PDF全文 (2604)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笔谈
    所 剑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22-425.
    摘要 (880) PDF全文 (2598)   可视化   收藏

    消化道出血是指血液由于各种原因经过胃肠道丢失,常见的病因包括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胃肠道邻近脏器疾病等。不同原因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其临床特点有显著差别。因此,充分认识消化道出血原因和特点有利于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根据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进行分类。

  • 指南与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
    摘要 (533) PDF全文 (2585)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陕 飞,李子禹,步召德,张连海,武爱文,吴晓江,吴 齐,宗祥龙,李双喜,季 鑫,吴俊琦,季加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8): 675-680.
    摘要 (825) PDF全文 (255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胃癌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第6版与第7版的差异,分析、评价新的胃癌TNM分期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9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接受治疗并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922例胃癌病人,比较其根据AJCC新旧两版标准分期后的预后情况。结果    胃癌第7版AJCC分期在T、N分期方面均进行了比较明显的调整,与第6版相比分期标准更为精细化,第7版分期标准对N分期进行的调整可以更好地对不同预后的病人进行区分,COX模型分析表明M分期、新版N分期、旧版TNM分期以及淋巴结清扫是否充分是反映胃癌预后最主要的独立因素。结论    与第6版分期相比,第7版的T分期、N分期标准更为合理,但新版的TNM综合分期标准对于预后评估却并未体现出优势,其具体临床价值仍有待探索。

  • 述评
    王深明,武日东
    摘要 (339) PDF全文 (2555)   可视化   收藏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疾病,多继发于手术、分娩、肿瘤等危险因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及肺栓塞。因此,必须重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规范治疗。目前,国内外均有关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指南,这些指南可以指导临床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进行规范化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抗凝(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等)、系统性溶栓、置管溶栓、血栓机械性清除术以及弹力袜治疗等。这些方法的合理选择,将会提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 论著
    宋 武,何裕隆,蔡世荣,张常华,陈创奇,彭建军,吴 晖,詹文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29(05): 431-433.
    摘要 (1343) PDF全文 (253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及其关系。方法 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1994—2007年收治的2089例原发性结直肠癌中的黏液腺癌144例,印戒细胞癌2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及其之间的关系。 结果 黏液腺癌占结直肠癌的5.45%,印戒细胞癌占1.19%;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相比, 印戒细胞癌发病年龄更年轻, 女性易发病, 黏液腺癌好发于结肠而印戒细胞癌好发于直肠(P<0.01);但在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和浆膜浸润﹑脏器侵犯﹑根治性切除率﹑中晚期比例等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总体存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根治手术组总体存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是生物学行为相近而且具有独特的癌变机制的肿瘤,结直肠黏液癌尤其是印戒细胞癌是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其预后差的原因可能与其发生部位和独特的病理类型有关。

  • 指南与解读
    田 文,罗 晋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摘要 (317) PDF全文 (2520)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上升,国内开始重视甲状腺结节及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并发布了最新的相关指南,该指南与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指南相比,在甲状腺结节术前评估、手术方式、术后131I治疗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方面均更加贴近我国国情,尤其是增加了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建议及基于双风险评估的TSH抑制治疗目标,为国内甲状腺结节诊治标准的提出建立了基础。

  • 本刊特稿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摘要 (336) PDF全文 (2487)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讨论
    梁力建,陈 东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11): 1060-1062.
    摘要 (398) PDF全文 (2460)   可视化   收藏
  • 本刊特稿
    赵玉沛,张太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摘要 (450) PDF全文 (2436)   可视化   收藏
  • 指南与共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摘要 (401) PDF全文 (2434)   可视化   收藏
  • 文献综述
    吴克瑾,黄 硕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10): 966-968.
    摘要 (499) PDF全文 (2425)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