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2年, 第5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2-08-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临床指南
    专题笔谈
    论著
    短篇论著
    综述
    调查报告
    经验交流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微创技术用于儿童口腔疾病诊治
    王小竞
    2012, 5(08): 449-453. 
    摘要 ( )  
    微创理念强调“以对机体最小的创伤来达到诊断及治疗疾病目的”,该理念最早产生于外科,目前在口腔医生尤其是儿童口腔医生的诊疗活动中,微创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该理念的指导下,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儿童口腔疾病的微创诊疗技术。本文将就该系列技术做一详细介绍。
    龋病微创治疗
    樊明文
    2012, 5(08): 453-455. 
    摘要 ( )  
    近年来,随着牙科粘接材料的发展和改进,在龋病治疗过程中已不再强调G.V.Black的龋病备洞要求。目前,龋病微创治疗的重要原则是尽量保存健康的牙齿结构,聚焦于龋病预防,实现再矿化和最小的牙科创伤。
    超薄瓷贴面制作和临床应用
    骆小平,袁 宇,钱冬冬,石玉娟,王 琦
    2012, 5(08): 456-459. 
    摘要 ( )  
    随着高强度、高半透性玻璃陶瓷材料的研制成功,为临床超薄瓷贴面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本文介绍了超薄瓷贴面的临床适应证、制作工艺和粘接技术,并采用IPS  e.max HT玻璃陶瓷成功地为1例年轻的牙列稀疏患者完成了美学修复。
    临床指南
    微创技术在牙及牙槽外科中的应用
    汪 湧1,徐 颖2,杨 驰1
    2012, 5(08): 459-465. 
    摘要 ( )  
    微创这一新的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外科领域走向了新时代。随着微创概念的进一步推广,微创技术逐渐扩展到医学的各个学科,从而也衍生出各种微创器械的研发和应用,近几年在口腔外科也迅速发展,并将微创技术从单一的拔牙迅速发展到牙槽外科的各个领域。本文将详细介绍微创技术在牙及牙槽外科中的应用,为今后制定标准化的微创技术打下基础。
    专题笔谈
    微创美学修复理念与实践
    刘 峰,李 祎
    2012, 5(08): 465-468. 
    摘要 ( )  
    微创美学修复治疗就是在保证美学修复目标达成的同时,尽量减少机体的损伤。本文从微创美学修复的理论基础、治疗方案的制定及临床操作要点等方面介绍了微创美学修复的理念和实践。
    论著
    伊班膦酸钠对大鼠正畸源性牙移动及牙根吸收影响研究
    王胜林1,2,王旭霞2,3,曾 婧2,李 静2,董 瑞2,张 君2,3
    2012, 5(08): 469-472. 
    摘要 ( )  
    目的    探讨伊班膦酸钠对正畸源性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在山东大学西校区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30只6周龄雌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安装矫治器前3 d实验组于腭侧黏骨膜下局部注射伊班膦酸钠50 μL,对照组于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50 μL,每3 d注射1次直至实验结束。2组动物分别于安装矫治器后第3、7、14 d各处死5只。检测大鼠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牙根吸收指数,并进行牙体牙周联合切片的组织学观察。结果    安装矫治器后第7、14 d时实验组牙齿移动距离、牙根吸收指数、破牙骨质细胞数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阳性表达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应用伊班膦酸钠可抑制大鼠正畸牙齿的移动及牙骨质和牙本质的异常吸收,利于牙周组织受正畸力后的改建。
    大鼠髁状突颈部骨折对软骨细胞上游刺激因子1表达影响研究
    钱德云1,徐自祥1,陈建中2,王维琦2,赵泓霖3
    2012, 5(08): 473-475. 
    摘要 ( )  
    目的    研究发育期SD大鼠髁状突颈部骨折对下颌髁状突软骨细胞中上游刺激因子1(USF1)表达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11年7—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研究所完成。选择4周龄雄性SD 大鼠12只,其中6只大鼠用于制作下颌单侧髁状突颈部骨折动物模型,6只大鼠为对照。分别在术后1、3、5周时处死大鼠,取出骨折侧、骨折对侧以及空白对照的髁状突软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髁状突软骨细胞中USF1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1周,骨折对侧空白对照组与骨折侧的USF1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周,空白对照组与骨折侧USF1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折侧术后3周、5周与术后1周USF1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单侧髁状突颈部骨折引起应力变化,使患侧髁状突软骨细胞中USF1表达异常,进而影响髁状突的生长发育。
    Flexitime硅橡胶印模材料临床操作性能分析研究
    刘 洋1,战德松1,王 洋2
    2012, 5(08): 476-478. 
    摘要 ( )  
    目的    评价Flexitime硅橡胶印模材料的临床操作性能。方法    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60例上颌磨牙单冠修复患者,分别采用Flexitime硅橡胶印模材料(Flexitime组)、ExpressTM硅橡胶印模材料(ExpressTM组)和Impregum聚醚橡胶印模材料(Impregum组)单步取模法制取上颌印模,根据操作时间、口内凝固时间和从口内脱模难易程度对3种印模材料的临床操作性能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    Flexitime组、ExpressTM组及Impregum组操作时间和口内凝固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Flexitime组口内凝固时间与操作时间无相关关系(P > 0.05);ExpressTM组及Impregum组均呈负相关(P < 0.01)。Flexitime组及ExpressTM组与Impregum组口腔内脱模难易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Flexitime硅橡胶印模材料操作时间短,口内凝固快,且口内凝固时间不受操作时间影响,从口内脱模容易,临床操作性能优越。
    前方牵引联合唇挡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临床疗效研究
    朱晓华
    2012, 5(08): 479-481. 
    摘要 ( )  
    目的    研究前方牵引联合唇挡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2011年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五官医院口腔正畸科门诊就诊的替牙期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使用前方牵引联合唇挡进行矫治;对照组则仅使用前方牵引矫治。在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后变化差值与对照组比较,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显示,SNA、ANB、U1-SN、U1-NA角、U1-NA距、Ptm-U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模型测量结果显示,TAL、AD、拥挤度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采用前方牵引和唇挡联合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可有效消除单一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盐酸米诺环素对脂多糖作用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IL-6 mRNA表达影响研究
    邱 枫1,翟炜东1,刘宇明1,朱壮华1,刘 星2
    2012, 5(08): 482-484. 
    摘要 ( )  
    目的    研究盐酸米诺环素对脂多糖(LPS)作用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的白细胞介素-6(IL-6)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在井冈山大学医学院重点实验室进行。培养HPDLF并分为以下5组:对照组(未加药)、高剂量组(0.01 g/L LPS+0.2 g/L盐酸米诺环素)、低剂量组(0.01 g/L LPS +0.05 g/L盐酸米诺环素)、中剂量组(0.01 g/L LPS +0.1 g/L盐酸米诺环素)、模型组(0.01 g/L LPS),每组均复种3孔。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HPDLF中的IL-6 mRNA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模型组的IL-6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1±0.08、0.62±0.10、0.88±0.17、0.49±0.21、1.88±0.07。模型组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的IL-6 mRNA相对表达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能够降低LPS作用下HPDLF中的IL-6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牙周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牙周基础治疗及维护期治疗对药物性牙龈增生疗效观察
    李维善,王 泽,张金艳
    2012, 5(08): 485-487. 
    摘要 ( )  
    目的    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及维护期治疗对使用硝苯地平导致牙龈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病科就诊的因高血压服用硝苯地平导致牙龈增生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在均不更换药或未停药的情况下,试验组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和维护期治疗,而对照组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12个月时记录各组患者牙龈增生指数(GH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和探诊深度(PD)。结果    试验组在观察期间,各项指标(GHI、PLI、SBI、PD)持续改善(P<0.01),牙龈炎症减轻,牙龈增生状况明显改善且未复发;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后1个月牙龈各项指标改善(P<0.01),但12个月后复诊时牙龈出血等复发,且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硝苯地平引起的牙龈增生,定期维护治疗对于预防硝苯地平导致的牙龈增生复发疗效明显。
    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颅底形态特征研究
    于 新,李博勋,刘 奕
    2012, 5(08): 488-490. 
    摘要 ( )  
    目的    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颅底形态,探索其规律性。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牙合患者69例,分为高角型22例、均角型24例、低角型23例。对所有患者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颅底相关项目测量。结果    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颅底角、蝶鞍角、颅基底角从低角型到均角型再到高角型依次增大;后颅底平面角、颅底的有效垂直生长高度从低角型到均角型再到高角型依次减小。高角型患者的后颅底长度最短,颅前基底角最大;而均角型和低角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颅底结构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颅底的生长参与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形成,尤其后颅底的变化对垂直骨面型的形成贡献更大。
    山东地区不同错牙合患者Bolton指数测量分析
    魏竹亮1,张文美2,王以玲2,孙玉刚2
    2012, 5(08): 491-494. 
    摘要 ( )  
    目的    分析山东地区各类错牙合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05—2009 年山东省口腔医院及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18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石膏模型,按Angle错牙合分类法分为AngleⅠ、Ⅱ、Ⅲ 3组,每组60 例。测量并分析Bolton指数。结果    山东地区不同错牙合患者的Bolton指数前牙比、全牙比在性别及错牙合类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国人正常牙合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国人正常牙合Bolton指数±2个标准差为标准,山东地区错牙合患者的前牙比、全牙比不调的发生率分别为14.44%、6.66%,且不同类型错牙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Bolton不调量(TSD)︳≥1.5 mm为标准时,Bolton指数前牙比、全牙比不调的发生率分别为17.23%、40.00%,Angle Ⅰ类错牙合全牙比不调的发生率与Angle Ⅲ类错牙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人正常牙合的Bolton指数比值同样适用于山东地区各类错牙合患者;与Bolton指数的百分比值相比,TSD的实际值可以为临床正畸医生提供更多有关牙量不调的信息。
    安氏Ⅱ1错牙合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前后咀嚼效率对比研究
    奉晓斌
    2012, 5(08): 495-497. 
    摘要 ( )  
    目的    探讨安氏Ⅱ1错牙合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前后咀嚼效率的变化。方法    选择2006—2009年在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30例为试验组,采用过筛称重法测量治疗过程中咀嚼效率变化,同时以30名个别正常学生牙合作为对照组,比较咀嚼效率差异。结果    矫治后即刻拆除矫治器时的咀嚼效率与矫治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保持6个月后咀嚼效率明显提高,仅略低于对照组(P > 0.05),其与矫治后即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与矫治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能改善咀嚼肌功能,经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咀嚼效率接近正常牙合。
    专业修复牙膏治疗牙本质敏感症临床疗效评价
    宋子元,谢咏梅,丁觉非,王潇潇,程学鲲
    2012, 5(08): 498-199. 
    摘要 ( )  
    目的    评价含有NovaMin技术的专业修复牙膏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 年6月至2012 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内科就诊的牙本质敏感症患者76 例(228颗患牙),患牙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舒适达专业修复牙膏和氟化钠甘油治疗。观察治疗后30 min、1周、3个月和6个月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30 min、1周、3个月及6个月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含NovaMin技术的专业修复牙膏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临床效果较好。
    短篇论著
    拔除上颌磨牙矫治上颌前突畸形13例疗效分析
    叶慧芬,黄 芬,苏晓东
    2012, 5(08): 500-510. 
    摘要 ( )  
    目的    观察拔除上颌第二磨牙矫治上颌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2011年在厦门市第一医院思明分院口腔科就诊的安氏Ⅱ类错牙合上颌前突患者13例,拔除上颌第二磨牙后,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治疗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观察疗效。结果    13例患者经过矫治后上前牙内收,下前牙轻度唇倾,牙齿排列整齐,双侧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与治疗前比较患者面型改善明显,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可见,治疗前、后U1-NA距和U1-NA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拔除上颌第二磨牙矫治上颌前突畸形疗效好且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述
    纤维桩粘接技术研究进展
    王 静 综述,朱洪水 审校
    2012, 5(08): 501-504. 
    摘要 ( )  
    纤维桩因其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相当,且具有美观、操作简便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对纤维桩粘接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纤维桩的表面处理及粘接树脂等方面。本文将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次氯酸钠用于根管冲洗研究进展
    于雅琼 综述,仇丽鸿 审校
    2012, 5(08): 504-508. 
    摘要 ( )  
    根管冲洗对根管的消毒和清理起着重要作用,冲洗液可以通过冲洗碎屑、溶解组织和消毒根管系统而提高机械预备的效力。次氯酸钠(NaClO)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根管冲洗液之一。本文就NaClO的作用及相应机制、提高使用效率的方法、不良反应、与其他冲洗液联合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调查报告
    特殊环境工作人员口腔相关疾病调查情况
    李广文1,王 军2,李 刚1,李 卉3,张 燕2,郭 静1,王宇欣4,李翠霞5
    2012, 5(08): 509-510. 
    摘要 ( )  
    经验交流
    腮腺术后负压引流与橡皮片加压包扎临床疗效比较
    霍俊峰1,国 庆1,郭建峰2
    2012, 5(08): 511-512. 
    摘要 ( )  
    目的    比较持续负压引流与橡皮片加压包扎在预防腮腺术后并发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包头市中心医院行腮腺切除术患者142例,其中腮腺术后持续负压引流75例,橡皮片加压包扎67例。将术后有无积血、涎液潴留、涎瘘及感染做评价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腮腺术后持续负压引流与橡皮片加压包扎出现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腮腺术后负压引流与橡皮片加压包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和10.7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前者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持续负压引流是较橡皮片加压包扎更为有效的预防腮腺术后并发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