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转染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对去卵巢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影响研究
陈群1,马守治1,郭建斌1,江俊1,赵欣1,闫福华1,肖殷2
2012, 5(9):
527-532.
目的 观察局部注射人白细胞介素-10(hIL-10)质粒对去卵巢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本研究于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完成。将24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假手术+hIL-10(SHAM+hIL-10)组、假手术+空载体(SHAM+VECTOR)组、去卵巢+hIL-10(OVX+hIL-10)组和去卵巢+空载体(OVX+VECTOR)组,每组6只。前两组大鼠实施卵巢切除假手术后12周,丝线结扎左侧上颌第二磨牙,制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即形成SHAM+hIL-10+EP和SHAM+VECTOR+EP亚组),右侧不结扎作为对照牙(即形成SHAM+hIL-10+C和SHAM+VECTOR+C亚组)。后两组大鼠实施切除双侧卵巢手术后12周,丝线结扎左侧上颌第二磨牙,制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即形成OVX +hIL-10+EP和OVX +VECTOR+EP亚组)。同时,在SHAM+hIL-10组大鼠的双侧上颌第二磨牙腭侧牙龈黏膜下和OVX+hIL-10组大鼠左侧上颌第二磨牙腭侧牙龈黏膜下注射hIL-10质粒(5μg)-脂质体(5μL)复合物;在SHAM+VECTOR组大鼠的双侧上颌第二磨牙腭侧牙龈黏膜下和OVX+VECTOR组大鼠的左侧上颌第二磨牙腭侧牙龈黏膜下注射空载体质粒(5μg)-脂质体(5μL)复合物。隔天注射1次,第7次注射后的48 h,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骨密度、血清生化指标、牙槽骨吸收和牙周组织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转染hIL-10 质粒后,SHAM+hIL-10+C 组、SHAM+hIL-10+EP 组和 OVX+hIL-10+EP组根分叉区牙周膜IL-10 阳性细胞数目分别显著高于 SHAM+VECTOR+C 组、SHAM+VECTOR+EP 组 和 OVX+VECTOR+EP 组(均P<0.05)。同SHAM+VECTOR+C 组比较,SHAM+hIL-10+C 组牙周膜 IL-1β 阳性细胞数目显 著 减 少 (P<0.05) , RANKL 阳 性 细 胞 数 目 显 著 增 加 (P<0.05) 。 同SHAM+VECTOR+EP 组比较,SHAM+hIL-10+EP 组牙周膜的 IL-1β、IL-6、TNF-α 和 RANKL 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减少(P<0.05)。同 OVX+VECTOR+EP组比较, OVX+hIL-10+EP 组牙周膜的 IL-1β、IL-6、RANKL 和 MMP-8 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减少(P<0.05)。 结论 局部注射hIL-10质粒可抑制去卵巢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牙槽骨吸收,可能与牙周组织促炎因子的表达下降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