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关于舌癌治疗的几点建议
    张陈平
    2010, 3(07): 385-387. 
    摘要 ( )  

    提要:舌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比较棘手。目前舌癌的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在不同医疗单位之间,尚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规范舌癌治疗方法,提高国内整体治疗水平,对于每一位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医生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旨在通过对舌癌治疗方面的思考,抛砖引玉,希望为制定国内舌癌治疗规范打开一扇窗口,提高舌癌的治疗效果。

    4-硝基喹啉-1-氧化物诱发大鼠舌黏膜鳞癌模型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陈万涛
    2010, 3(07): 387-390. 
    摘要 ( )  

    提要:发展一种新的方法用来提高口腔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建立能够模拟人类口腔鳞癌自然发生的动物模型是必需的,应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1-oxide, 4NQO)诱导SD大鼠舌黏膜鳞癌是一种可靠的方法。水溶性喹啉衍生物4NQO可以形成DNA加成物,引起碱基的改变(G→A)或丢失突变。但4NQO要发挥这种诱变剂作用,需要在4NQO还原酶作用下将4NQO转化成4-羟氨基喹啉-1-氧化物及4-乙酰基喹啉-1-氧化物(4-AAQO),4-AAQO能够以共价键的方式结合到核酸上并破坏染色体的结构,进一步影响抑癌基因和癌基因表达。动物舌根黏膜该酶含量较高,所以可以靶向性在舌根形成癌。饮水中很低剂量的4NQO便可特异性在舌根形成癌,其形成过程和形态学变化都和人的口腔鳞癌发生过程十分相似,该模型是研究口腔癌发生和癌变机制的理想模型。

    口腔癌癌内淋巴管研究进展
    华成舸, 李龙江, 温玉明
    2010, 3(07): 391-394. 
    摘要 ( )  

    提要:淋巴道转移是影响口腔癌预后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是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新的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的发现,肿瘤淋巴管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将着重对口腔癌癌内淋巴管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临床指南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
    2010, 3(07): 395-403. 
    摘要 ( )  

    提要: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5%,其组织病理学类型多样,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约占90%以上。由于解剖部位特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不仅影响外观,而且造成咀嚼、吞咽、呼吸和语音等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危及生命。手术、放疗和化疗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对某些类型的肿瘤和晚期患者是必要的补充和辅助措施。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患者则提倡综合序列治疗,并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总存活率在65%左右,晚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不足30%。为了规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远期存活率,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牵头,组织国内从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知名专家,参考国内外文献,尤其是2009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制订的指南中的相关内容,撰写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希望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规范治疗起到指导作用。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方法、药物会不断出现,本指南将及时予以更新,以反映和纳入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广大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方案。

    论著
    大连市开发区15岁学生龋病和牙周状况调查分析
    程广岩, 刘璐, 张雪莉, 程睿波, 赵秀兰, 张颖
    2010, 3(07): 404-406. 
    摘要 ( )  

    目的    了解大连市开发区15岁学生人群恒牙龋病和牙周病患病状况及分布, 为口腔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9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大连市经济开发区 15岁学生480名, 男女各半。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的龋病、牙周病调查标准进行检查。以龋均、患龋率、龋齿充填率和牙石、牙龈出血、牙周袋检出率作为统计指标, 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的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大连市经济开发区15岁学生的恒牙患龋率为55.42% , 龋均为1.49, 龋齿充填率为26.19%, 龋均和患龋率男女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 0.05) ; 牙龈出血检出率和平均检出区段数分别为31.88%和0.49个 , 牙结石检出率和平均检出区段数分别为74.58%和1.57个, 牙周袋的检出率为2.50%, 牙结石检出率和平均检出区段数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结论    大连市开发区 15岁年龄组学生患龋较高, 龋齿充填率低, 牙周健康状况不良, 应加强口腔卫生服务, 以促进该人群口腔健康水平。

    P27kipl和Ki-67在口底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卢成焱, 侯红梅, 王旭霞, 张园园, 李雪艳
    2010, 3(07): 407-409. 
    摘要 ( )  

    目的    探讨P27kipl和Ki-67在口底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病理科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口底鳞状细胞癌手术根治标本蜡块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距肿物1.5 cm)蜡块各4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方法进行P27kipl、Ki-67基因蛋白的检测。结果    癌旁正常黏膜中,P27kipl高表达率为75.56%、Ki-67阳性表达率为8.89%,口底鳞状细胞癌中P27kipl高表达率为22.22%、Ki-67阳性表达率为35.56%,经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口底鳞状细胞癌分化较好者,P27kipl高表达率(26.92%)高于分化较差者(15.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表达率在分化较好者(23.08%)与较差者(52.6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kipl高表达率、Ki-67阳性表达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27kipl高表达率、Ki-67阳性表达率在术后存活期中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27kipl、Ki-67在口底鳞状细胞癌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并是判断其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Vita In-Ceram Zirconia全瓷修复体临床效果评价
    丘洪添, 孙长征, 蔡秋云
    2010, 3(07): 410-412. 
    摘要 ( )  

    目的    探讨Vita In-Ceram Zirconia渗透陶瓷全瓷修复体的修复效果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3—5月广东省深圳牙科医疗中心门诊收治的59例接受全瓷修复的患者,共使用Vita In-Ceram Zirconia渗透陶瓷全瓷修复体81件 ,其中上颌61件 ,下颌20件;前牙全冠44个 ,后牙全冠27个 ,前牙固定桥4个, 后牙固定桥6个。通过3~24个月的观察 , 采用美国加利福尼亚牙科学会的质量评价体系对Vita In-Ceram Zirconia渗透陶瓷前、 后牙全冠与前、后牙固定桥修复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期间失访2例患者4件修复体,对剩余57例患者77件修复体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 , Vita In-Ceram Zirconia 渗透陶瓷全冠具有良好的边缘密合性 ,色泽稳定 ,强度高 ,其失败率为0.030 %。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Vita In-Ceram Zirconia渗透陶瓷修复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全瓷修复方式。

    下颌KennedyⅠ类可摘义齿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姚其??, 牟月??, 王振林
    2010, 3(07): 413-415. 
    摘要 ( )  

    目的    建立下颌KennedyⅠ类可摘局部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其设计提供生物力学基础。方法    在2008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口腔科常规体检人群中选取1名男性志愿者,年龄55岁,下颌双侧后牙游离缺失,余留前牙无拥挤,咬合关系正常。通过螺旋CT扫描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及Unigraphics、MSC.MARC软件结合的方法,建立下颌KennedyⅠ类可摘局部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建成双侧后牙游离缺失的下颌骨及其可摘局部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有单元36 968个,节点9553个,模型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进行旋转和缩放。 结论    CT扫描与CAD技术联合应用建立双侧后牙游离缺失的下颌骨及其可摘局部义齿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切实可行。

    添加NaClO消毒液的琼脂-藻酸盐联合印模抗菌性能和物理性能研究
    肖芳, 戴群, 黄江红, 卢水玉
    2010, 3(07): 416-418. 
    摘要 ( )  

    目的    探讨添加质量分数0.525% 的NaClO消毒液对琼脂-藻酸盐联合印模抗菌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为口腔抗菌印模材料的研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本研究于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将质量分数0.525%的 NaClO消毒液加入到琼脂-藻酸盐联合印模材料中,采用玻板密闭法,测试添加消毒液后印模材料的抗菌活性,并参照相关标准对对结固时间,压应变等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 结果    添加质量分数0.525%的NaClO消毒液的琼脂-藻酸盐联合印模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9.83%和99.82%,对其本身的主要物理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质量分数0.525%的NaClO消毒液可赋予琼脂-藻酸盐联合印模材料强抗菌性能,但对其主要物理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可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分光光度计型全牙比色仪Olympus Crystaleye临床比色可重复性研究
    孔繁文, 石涛, 战德松
    2010, 3(07): 419-420. 
    摘要 ( )  

    目的    评价分光光度计型全牙比色仪Olympus Crystaleye临床比色的可重复性。方法    于2009年9—10月,使用分光光度计型全牙比色仪Olympus Crystaleye测试10名志愿者健康的左上颌中切牙中1/3色彩学参数,每个测试对象测色10次,分别记录其 [L   a   b   ]   值(CIE1976 [L   a   b   ]   ),并计算[L   a   b   ]   平均值。次日用相同方法再次测量并记录,同一测试对象再次测量结果与前次计算的[L   a   b   ]   平均值进行比较,计算平均色差值  2-1,评价比色仪的可重复性。结果      2-1值范围为0.32~0.66。结论    使用分光光度计型全牙比色仪Olympus Crystaleye进行临床比色,有较高的可重复性。

    颈袖不同预备方式对全冠固位力影响的研究
    王辉, 陈晖
    2010, 3(07): 421-422. 
    摘要 ( )  

    目的    研究颈袖不同预备方式对全冠固位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颌离体切牙40颗,均为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杭州口腔医院收治的牙周病患者因松动无法保留而拔除的牙齿。根据颈袖不同预备方式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0颗牙。对离体牙牙冠舌侧颈1/3进行研磨形成0°(A组)、2°(B组)、5°(C组)切向聚合度的颈袖;D组为对照组,无颈袖存在。在2343型电子万能测试机上,测量拉力与牙体长轴方向夹角为0°和15°时冠脱位所受到的最大拉力值。结果    不同拉力方向下,A、B、C组的固位力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拉力与牙体长轴方向的夹角为0°时,A、B、C组的固位力随着切向聚合度的增加而降低,A组固位力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拉力与牙体长轴方向的夹角为15°时,A、B、C组的固位力也随着向聚合度的增加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颈袖预备有利于全冠的固位,特别适合于抵抗全冠的旋转脱位。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完全埋伏阻生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匡世军, 严娟, 周燕武, 张志光
    2010, 3(07): 423-424. 
    摘要 ( )  

    目的    评价医用生物胶在完全埋伏阻生牙拔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68例完全埋伏阻生牙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常规拔除完全埋伏阻生牙并缝合后,试验组向拔牙创内注入生物蛋白胶,对照组拔牙创内不注射任何药物。观察术后出血时间、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拔牙后出血时间少于对照组,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的发生率也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医用生物蛋白胶具有封闭拔牙创、促进愈合的作用,在完全埋伏阻生牙拔除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可靠。

    病例报告
    三种旋转镍钛器械预备弯曲根管的临床效果研究
    李欣梅
    2010, 3(07): 425-426. 
    摘要 ( )  

    目的    对比研究3种旋转镍钛器械ProFile、ProTaper和Mtwo在弯曲根管预备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沈阳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就诊的69例有弯曲根管的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者的72颗患牙,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ProFile、ProTaper、Mtwo和不锈钢K锉预备根管,侧方加压法充填。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的效果。结果    3种旋转镍钛器械均能较好地维持根管的弯曲度及走向,根管的锥度及流畅度佳,无根管偏移、台阶形成等并发症;术后疼痛少且程度轻;ProTaper和Mtwo的操作时间比ProFile短。结论    机用镍钛器械ProFile、ProTaper和Mtwo预备弯曲根管成形效果好,ProTaper和Mtwo比ProFile更快速高效;临床操作须注意预防器械折断。

    论著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研究
    秦立芳
    2010, 3(07): 427-428. 
    摘要 ( )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中医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48例婴幼儿疱疹性口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阿昔洛韦联合过氧化氢(H2O2)液湿敷黏膜,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睡前湿敷黏膜。观察两组的发热持续时间及溃疡愈合情况,并计算治疗有效率。结果    (1) 治疗组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2)治疗组的发热持续时间[(2.25±0.69)d]和溃疡愈合时间[(3.3l±1.66)d]均较对照组[(3.38±1.50)d和(4.18±0.67)d]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婴幼儿疱疹性口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前心理干预对患者满意度影响的研究
    赵妮娜, 陶薇
    2010, 3(07): 429-430. 
    摘要 ( )  

    目的    探讨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前心理干预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2月至2009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门诊就诊的24例上颌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2例,赝复体修复前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12例,修复前未进行心理干预,修复后常规医嘱。调查两组患者修复1个月和3个月后对修复体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赝复体修复1个月和3个月后语音功能、咀嚼功能、舒适性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美观程度和固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颌骨缺损行赝复体修复的患者,修复前心理干预可提高其对修复体的满意度。

    综述
    感染根管内产黑色素类杆菌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都婷婷, 综述, 仇丽鸿, 审校
    2010, 3(07): 431-434. 
    摘要 ( )  

    提要:产黑色素类杆菌是感染根管内的优势菌,与自发性疼痛、脓肿、根管内恶臭等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临床症状关系密切。有效地去除产黑色素类杆菌对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几种临床根管消毒方法对产黑色素类杆菌抑菌作用方面进行综述。

    口腔医学史话
    《外台秘要》中关于牙结石的记载
    李刚
    2010, 3(07): 434-434. 
    摘要 ( )  
    综述
    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现状
    梁秋娟, 综述, 刘海霞, 审校
    2010, 3(07): 435-437. 
    摘要 ( )  

    提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临床常见病之一,其治疗方法众多。咬合板作为一种保守、可逆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在TMD的治疗上。然而,各类咬合板治疗TMD的疗效尚不完全明确,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其进行综述。

    经验交流
    高速涡轮气钻法联合劈开去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202例分析
    王戈, 高璐, 柴松岭
    2010, 3(07): 438-439. 
    摘要 ( )  

    目的    评价高速涡轮气钻法联合劈开去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在鞍山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99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共202颗牙),采用高速涡轮气钻法联合劈开去骨法拔除,于拔除术后3 d和7 d对其张口度、疼痛程度以及是否发生干槽症进行回访,并评价效果。结果    202颗智齿均顺利拔除,术中劈开失败率仅为6.93%。术后局部肿胀17例,张口受限8例,干槽症3例。结论    高速涡轮气钻法联合劈开去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疗效研究
    孙辉
    2010, 3(07): 440-441. 
    摘要 ( )  

    目的    探讨急、 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法根管治疗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急、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患者392例(392颗患牙),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08颗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根管充填,对照组184颗采用常规的多次法根管治疗术,观察2组术后1周疼痛发生情况,术后3、12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1周内,试验组较对照组疼痛发生率高(22.60% 对 20.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12个月两组间疗效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法根管治疗术近期疗效与常规的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无显著性差异。

    病例报告
    上颌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报告
    李珊珊, 季佳, 王兆元, 郝凤渝, 钟鸣
    2010, 3(07): 442-444. 
    摘要 ( )  
    舌根部异位甲状腺1例报告
    郑晓姣, 徐中飞, 李鹏 , 孙长伏
    2010, 3(07): 444-445. 
    摘要 ( )  
    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口腔颌面外科学(8) 口腔颌面部肿瘤
    白晓峰
    2010, 3(07): 446-448.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