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复合树脂直接修复临床疗效评估
    余擎, 齐春子, 姜永
    2009, 2(12): 705-708. 
    摘要 ( )  

    提要: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技术在现阶段临床已广泛应用,有关其修复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已有很多报道。本文介绍了有关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技术的临床疗效评估方法、标准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实际和疗效观察提供参考。

    前牙间隙分类及修复方法
    尹仕海
    2009, 2(12): 709-712. 
    摘要 ( )  

    提要:前牙间隙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牙列异常现象,对人们的美观、功能和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修复牙间隙是现代牙体美学修复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首次对前牙间隙进行了系统分类:根据牙间隙发生原因分为发育性牙间隙、病理性牙间隙、生理性牙间隙和医源性牙间隙;根据牙间隙数量分为个别牙间隙和散在牙间隙;根据牙间隙宽度分为窄、中、宽、超宽4级。本文对牙间隙修复常用方法如光固化树脂修复、烤瓷牙修复和正畸关闭等做简略阐述,提出正畸与树脂修复、正畸与烤瓷牙修复、正畸与种植牙修复等联合治疗前牙间隙的方法。最后提出如何根据牙间隙发生原因、年龄、间隙宽度与数量等方面选择修复方法。

    后牙直接黏结修复的材料选择和临床应用细节
    张志民, 王成坤, 张红
    2009, 2(12): 712-716. 
    摘要 ( )  

    提要:直接黏结修复已成为后牙牙体缺损常见的修复方式。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增长、修复材料和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如何选择适合后牙的修复材料,注意临床操作细节就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因此,选择理想的材料和应用规范的技术是牙体修复成功的两个必备条件。

    牙齿磨损的特点及临床治疗
    仇丽鸿, 孙海燕
    2009, 2(12): 716-718. 
    摘要 ( )  

    提要:牙齿磨损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非龋性损害,过度磨损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如牙本质过敏症、食物嵌塞、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等。及时有效的修复不仅为患者解决了病痛同时阻止病损的进一步发展,恢复患牙的咀嚼功能。随着治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修复材料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磨损牙的修复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磨损牙的特点及近年来对磨损牙的治疗进展做一介绍。

    美学嵌体的临床新进展
    谭建国
    2009, 2(12): 719-720. 
    摘要 ( )  

    提要:近年来具有天然牙颜色的美学嵌体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主要为树脂嵌体和瓷嵌体。树脂嵌体具有美观、操作简便、弹性模量与牙本质近似、对对颌牙磨耗小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美学嵌体材料,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固位设计和抗力设计是树脂嵌体修复中的重点。

    专家经验谈
    全口义齿常见问题及处理
    刘洪臣
    2009, 2(12): 721-723. 
    摘要 ( )  

    提要:全口义齿修复是较为困难的修复方法。临床上容易发生的问题较多,影响修复效果,处理不当甚至可导致修复失败,对口腔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造成损害。全口义齿的问题主要有固位不良、疼痛、黏膜损伤、发音障碍、恶心、咬颊、咬舌等,而在全口义齿戴用一段时间后还可出现黏膜溃疡、 咀嚼无力、舌面磨平、义齿性口炎、垂直距离减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等。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处理,及时进行修改,以保护口腔组织的健康和恢复口腔功能。本文就全口义齿常见的病因及处理做一介绍。

    论著
    沈阳市口腔卫生机构及人力资源现状调查
    张颖, 路振富, 程睿波, 刘璐, 徐艳梅
    2009, 2(12): 724-726. 
    摘要 ( )  

    目的    调查并分析沈阳市辖区内口腔卫生机构及人力资源的配置现状。方法    于2009年4—6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预防教研室采用普查的方法,将调查表分发到沈阳市各级各类口腔卫生机构。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    沈阳市共有口腔卫生机构509所,民营口腔诊所占大多数,为73.9%;口腔医生1658人。有66.6%的机构和77.7%的口腔医生服务于市中心5区,其所占比例与其他县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口腔医生与人口比仅为21.37/10万人口;口腔科辅助人员少,口腔医生与护士比例约为1.6∶1。结论    合理配置口腔卫生资源,是提高服务效率和实现社会卫生公平的关键。

    2岁儿童口腔菌斑变形链球菌检出及其蔗糖依赖性黏附能力研究
    张小红, 周燕, 林焕彩
    2009, 2(12): 727-729. 
    摘要 ( )  

    目的    探讨2岁儿童口腔菌斑中变形链球菌(变链菌)的检出率和蔗糖依赖性黏附能力。方法    选取广州市郊花都区2008年8—9月于入托前在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体检的2岁高龋(龋失补牙数≥ 5)及无龋(龋失补牙数 = 0)儿童各32名,形态学、生理生化学方法对其牙菌斑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分光光度比浊法,检测高龋儿童和无龋儿童变链菌临床分离株对玻壁的黏附情况。结果    64名儿童中变链菌的检出率为56.25%,高龋组儿童变链菌检出率(75.00%)显著高于无龋组儿童(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生化鉴定获得高龋儿童75株和无龋儿童34株变链菌临床分离株。在含1%蔗糖的培养基中,高龋组变链菌分离株对玻壁的黏附比为0.58 ± 0.15,略高于无龋组0.56 ± 0.13,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岁儿童变链菌检出率与高发龋相关,而未见其蔗糖依赖性黏附力对龋病高发有影响。

    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IL-8转录水平研究
    孙江, 刘琼, 章锦才
    2009, 2(12): 730-732. 
    摘要 ( )  

    目的    从转录水平探讨牙龈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0年3—9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门诊就诊的全身无系统性疾病的患者32例,分为牙周健康组和慢性牙周炎组,各16例。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32例患者牙龈组织中IL-8 mRNA表达,分析IL-8 mRNA的检出率及IL-8分泌细胞在牙龈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慢性牙周炎组IL-8 mRNA检出率高于牙周健康组,IL-8阳性细胞分布于牙龈上皮和结缔组织中。结论    IL-8 mRNA不仅存在于牙周炎组织中,在正常组织中也有检出,IL-8 mRNA致炎的具体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自体牙移植2年效果观察及失败原因分析
    杜丽娟, 桂和明, 雷公元, 魏巍
    2009, 2(12): 733-735. 
    摘要 ( )  

    目的    评价人工骨用于自体牙移植的临床效果,分析失败病例原因和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在佛山市口腔医院口腔内、外科门诊就诊的第一、二磨牙或双尖牙缺失或残根患者96例(患牙103颗)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医生推荐和患者对人工骨粉种类的选择分为3组。拔出的第三磨牙作为供牙,经体外根管预备充填后植入受牙区牙槽窝,将人工骨(BAM人工骨、Bio-Oss骨粉或倍骼生骨粉)填入根周骨腔,结扎固定移植牙。观察术后2年移植牙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失败原因。结果    3组牙移植术后2年复查,经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BAM组拔除5颗,移植牙保存率为88.1%;Bio-Oss组拔除1颗,牙齿保存率为93.8%;倍骼生组拔除3颗,牙齿保存率为93.3%。3组的移植牙保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3种人工骨用于自体牙移植临床效果接近,骨粉种类不是影响自体牙移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患者体质、移植牙的稳定、根面牙骨质健康情况和受牙区病变组织是否彻底去除等均可影响移植牙的远期效果。

    东北地区正常牙合成人X线头影测量Holdaway法分析
    肖春, 邓燕
    2009, 2(12): 736-737. 
    摘要 ( )  

    目的    分析东北地区正常牙合成人面部软组织侧貌特征,探讨其性别及地域差异。方法    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将100名东北地区正常牙合汉族成人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描图、定点、测量,Holdaway 法分析各项指标,并与北京人进行比较。结果    得出东北地区正常牙合成人Holdaway软组织分析法各项正常值。东北地区男女比较,部分测量值有显著性差异;与北京地区比较,东北地区整体面型较突。结论    东北地区正常牙合成人软组织侧貌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

    LIFECORE种植系统用于口腔种植修复的近期临床效果评价
    刘阳, 赵宝红, 张翀, 邓春富
    2009, 2(12): 738-741. 
    摘要 ( )  

    目的    评价LIFECORE种植系统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8月至2009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采用LIFECORE种植系统修复缺失牙的患者113例,共植入种植体221枚。其中有1例患者的1枚种植体于种植术后6个月时因松动取出,其余112例220枚种植体均于2009年6月前完成上部结构修复。行固定修复110例(215枚种植体),活动修复2例(5枚种植体)。观察时间最长4年,最短3个月。结果    完成上部结构修复的112例患者中,108例对种植义齿修复后的效果表示满意,4例出现修复后并发症,给予相应处理后2例满意,2例表示可以接受。LIFECORE种植体修复后观察3个月至4年,累计存留率为97.1%。结论    LIFECORE种植系统修复缺失牙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福建省北部地区儿童腭弓高度生长发育的测量研究
    高升辉, 姚军, 闫福华, 田永红, 刘晓梅
    2009, 2(12): 742-743. 
    摘要 ( )  

    目的    获取福建省北部地区政和县儿童腭弓高度的测量数据,研究当地儿童腭弓高度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方法    2003年5月对福建省北部地区建瓯市政和县321名年龄为3 ~ 9岁的儿童,采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及分规对其上颌模型的乳尖牙间腭弓高度(PHC)、第二乳磨牙间腭弓高度(PHE)及第一恒磨牙间腭弓高度(PH6)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PHC、PHE和PH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3个年龄组间PHE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不同年龄组间PHC及PH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3 ~ 9岁儿童的第二乳磨牙间腭弓高度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高。

    病例报告
    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临床应用研究
    吴楠, 刘勇, 王玉新
    2009, 2(12): 744-746. 
    摘要 ( )  

    目的    评价自行设计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用于面神经瘫痪的短期预后研究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整形外科收治的面神经损伤患者36例进行数码采集图像,参考以往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设计更加全面的评价体系,不同医生不同时间应用改进的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评价患者面神经功能,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所设计的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在主观评价部分观察者间一致度以及观察者自身一致度均较高;客观测量部分总结了以往类似研究的方法并结合临床实际需要加以创新,精确、细致地反映了面神经损伤患者表情的变化。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应用于临床,操作方便简单,成本低廉,准确性高。通过与以往面神经功能评价方法的比较证明,该量表可更加细致地评价和量化面神经功能。

    论著
    卡介菌多糖核酸与曲安奈德治疗溃疡型口腔扁平苔藓疗效比较
    张淅, 姚瑶, 刘迎飞
    2009, 2(12): 747-748. 
    摘要 ( )  

    目的    评价卡介菌多糖核酸与曲安奈德治疗溃疡型口腔扁平苔藓(OLP)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至2009年9月南阳市口腔医院黏膜科溃疡型OLP患者31例,随机分为卡介菌多糖核酸组(16例)与曲安奈德组(15例)。分别于口腔病损部位黏膜下封闭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和曲安奈德,每周1次,4 ~ 6次为1个疗程。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卡介菌多糖核酸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曲安奈德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卡介菌多糖核酸组总复发率为50.0%,曲安奈德组总复发率为9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局部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和曲安奈德封闭治疗溃疡型OLP均疗效显著,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后复发少于曲安奈德。

    短篇论著
    修复前正畸85例临床分析
    王萍珍, 昝昊
    2009, 2(12): 749-749. 
    摘要 ( )  
    Z350纳米树脂修复前牙缺损120例效果观察
    赵英姿
    2009, 2(12): 750-750. 
    摘要 ( )  
    牙源性上颌窦炎54例临床分析
    赵连玖, 刘巍, 许颖华
    2009, 2(12): 751-751. 
    摘要 ( )  
    综述
    自锁托槽矫治器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杨震宇, 徐钢梅, 综述, 谷志远, 审校
    2009, 2(12): 752-755. 
    摘要 ( )  

    提要:自锁托槽矫治器以其独特的自结扎方式取代传统结扎形式,实现了低摩擦轻力矫治,促进了牙槽骨的改建,从而使椅旁时间缩短、复诊次数减少,并在快速移动牙齿及减少支抗丧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自锁托槽矫治器也存在某些局限性。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相关文献,从发展历史、结构类型、力学机制、临床使用等方面,对自锁托槽矫治器的特点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牙髓卟啉单胞菌内毒素致病性研究进展
    李任, 综述, 仇丽鸿, 审校
    2009, 2(12): 756-758. 
    摘要 ( )  

    提要:牙髓卟啉单胞菌是根尖周病变中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牙髓卟啉单胞菌可产生多种毒力因子,其中内毒素尤为重要。研究证明,在根尖周病变的发展过程中,根尖部炎症反应以及骨吸收的发生等都与牙髓卟啉单胞菌内毒素密切相关。本文针对牙髓卟啉单胞菌内毒素的致病性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讲座
    老年冠心病患者口腔科门诊治疗时的心脏保护
    王俊
    2009, 2(12): 759-760. 
    摘要 ( )  
    经验交流
    FR-Ⅲ型功能矫治器治疗前牙功能性反牙合效果观察
    吴伟忠
    2009, 2(12): 761-762. 
    摘要 ( )  

    目的    观察FR-Ⅲ型功能矫治器治疗前牙功能性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2月至2008年12月对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42例功能性前牙反牙合患者采用FR-Ⅲ型功能矫治器矫治。结果    42例患者中39例疗效满意,前牙反牙合解除,侧面型明显改善。结论    FR-Ⅲ型功能矫治器对上下颌的反向作用,使其临床矫治效果确切。

    口腔医学史话
    《史记》记载龋齿医案
    李刚
    2009, 2(12): 762-762. 
    摘要 ( )  
    经验交流
    烟台口腔医院修复科模型质量管理的尝试
    刘利苹, 赵树红
    2009, 2(12): 763-763. 
    摘要 ( )  
    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口腔颌面外科学(1) 口腔局部麻醉
    周青, 白晓峰
    2009, 2(12): 764-766.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