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规范化诊治牙周病应列为口腔医疗工作的首位
    孟焕新
    2008, 1(07): 385-386 . 
    摘要 ( )  
    专题笔谈
    我国牙周病防治形势与思考
    王勤涛
    2008, 1(07): 387-389 . 
    摘要 ( )  
    牙周医学及其临床意义
    李成章
    2008, 1(07): 389-392 . 
    摘要 ( )  
    牙周病基础治疗中的常见问题
    章锦才
    2008, 1(07): 392-395 . 
    摘要 ( )  
    牙周病药物治疗
    吴亚菲,赵蕾
    2008, 1(07): 396-399 . 
    摘要 ( )  
    牙周组织再生
    束蓉
    2008, 1(07): 399-403 . 
    摘要 ( )  
    牙周病临床诊断方法
    潘亚萍,赵溪达
    2008, 1(07): 403-408 . 
    摘要 ( )  
    专家经验谈
    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技术规范与效果评价
    凌均棨,欧阳勇,韦曦
    2008, 1(07): 409-412 . 
    摘要 ( )  
    论著
    可摘局部义齿基托树脂加氟防龋临床研究
    杨骏,朱洪水,郭菁
    2008, 1(07): 413-415 . 
    摘要 ( )  
    目的 研究可摘局部义齿基托局部加氟对基牙的防龋作用。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7年1月对南昌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门诊的牙列缺损且采用活动义齿修复患者24例,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戴用含氟自凝树脂可摘局部义齿(对照组)及戴用含氟热凝树脂可摘局部义齿(实验组)后不同时间点的唾液及菌斑内氟离子质量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唾液中氟离子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对照组中的基托树脂加氟后,基牙菌斑氟离子质量分数与基牙对侧同名牙菌斑中的氟离子质量分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基牙菌斑氟离子质量分数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可摘局部义齿基托局部加氟化钙后,有氟离子缓释装置的作用,有利于预防可摘局部义齿基牙龋。
    显微超声联合技术在疑难根管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卢志山,柳忠豪,李虹,姜广水,王香爱,赵君娜
    2008, 1(07): 416-418 . 
    摘要 ( )  
    目的 评价根管显微镜和超声联合应用技术对疑难根管处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总结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烟台口腔医院特需门诊就诊并接受显微超声联合根管治疗的疑难病例177例资料,共210个根管,包括折断器械、根管内水门汀样充填物和根管内塑化物、根管钙化、根管侧穿。结果 应用根管显微镜超声联合技术处理折断器械、根管内原充填物、根管钙化、根管侧穿的成功率分别为82.35%、82.14%、76.32%、100%;重度弯曲根管侧穿的发生率为35.14%。结论 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可以使许多疑难根管得到完善的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重度弯曲根管的阻塞在应用显微超声技术时应注意避免根管侧穿的发生。
    不同存在形式的纤维蛋白原对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分泌IL-1β和IL-8影响的研究
    葛颂,吴亚菲,刘天佳,赵蕾,孟姝
    2008, 1(07): 419-421 . 
    摘要 ( )  
    目的 探讨不同存在形式的纤维蛋白原(Fg)对人外周血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分泌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8的影响及其在牙周炎发病机制中的病理作用。方法 2006年5月至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牙周科对4名研究对象以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PMN并与可溶性或固着性的不同存在形式的Fg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其分泌IL-1β和IL-8的质量浓度。结果 与可溶性、固着性Fg作用后,PMN分泌IL-1β和IL-8的质量浓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固着性Fg作用后,PMN分泌IL-1β和IL-8的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 < 0.05)。结论 与固着性Fg作用可使PMN分泌高质量浓度的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L-8,在牙周炎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病理作用。
    唇腭裂早期同期修复临床分析
    田素宝,成立新,邱滨鸿,曹晓秋,毛立民
    2008, 1(07): 422-424 . 
    摘要 ( )  
    目的 分析婴儿期唇腭裂同期修复的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和可行性。方法 对2002年3月至2006年9月在哈尔滨儿童医院进行早期同期唇腭裂修复手术的55例3.5 ~ 8个月的婴儿单侧或双侧唇腭裂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和创口愈合以及身心发育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术中出血量60 mL左右,除4例患者由于术后继发出血而输全血治疗外,无其他特殊情况,全部病例顺利康复。对其中35例患儿跟踪随访1.5 ~ 6年,所有随访患者体格发育正常,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1例患儿无明显腭裂语音。结论 在手术技术熟练和麻醉、监护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婴儿期进行腭、唇裂同期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不仅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也大大降低了患儿家长经济和心理负担。
    应用“Z”、“V-Y”及横切纵缝成形术矫治舌系带过短
    蒋钦宇,黎婷,孙晋虎
    2008, 1(07): 425-426 . 
    摘要 ( )  
    目的 探讨“Z”、“V-Y”及横切纵缝成形术矫治舌系带过短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应用“Z”、“V-Y”及横切纵缝成形术矫治舌系带过短患者186例,其中横切纵缝法例147,“Z”成形术法31例、“V-Y”成形术法8例。结果 横切纵缝法对Ⅰ、Ⅱ度舌系带过短有较好的效果;“Z”及“V-Y”成形术对Ⅲ度舌系带过短有较好的效果,术后舌体形状正常,伸舌运动及语音功能无障碍。结论 根据舌系带过短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持续静脉注射在困难气道清醒插管中的应用比较
    何晓帆,张倩,金玄玉
    2008, 1(07): 427-428 . 
    摘要 ( )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在困难气道清醒插管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选择困难气道需清醒气管插管患者24例,24例患者随机分为Ⅰ、Ⅱ两组, 在充分表面麻醉后,Ⅰ组(瑞芬太尼组),给予瑞芬太尼0.75μg/kg 的一次剂量后以 0.075μg/(kg·min)持续静脉注射;Ⅱ组 (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0.5 mg/kg 的一次剂量后以6μg/(kg·min)持续静脉注射。记录两组患者在诱导前、导管出鼻后孔、盲探插管过程中以及导管进入气管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结果 两组均能够完成盲探气管插管。Ⅰ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小于Ⅱ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表面麻醉基础上,持续静脉注射瑞芬太尼较丙泊酚能更好的完成困难气道的清醒盲探插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小,更为安全。
    左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应用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交叉实验研究
    李向新
    2008, 1(07): 429-431 . 
    摘要 ( )  
    目的 观察左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中的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05—2007年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需要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双侧第三磨牙阻生情况相近)20例,两侧分别使用左布比卡因(LB组)和布比卡因(B组)行神经阻滞麻醉,患者自身和手术医生分别对术中麻醉效果进行评价,患者自身评价采用数字评价法(NRS),手术医生评价采用面部表情评分法(FPS)。并对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进行比较,观察和记录麻醉并发症。结果 LB组NRS值为2.15±1.23,B组NRS值为2.10±1.5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B组FPS值为1.95±1.10,B组FPS值为1.90±0.9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麻醉起效时间LB组为(3.64±0.50) min,B组为(3.73±0.44)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麻醉持续时间LB组为(8.80±1.67) h, B组为(7.48±1.41)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均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 左布比卡因应用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安全有效,麻醉持续时间长,术后镇痛效果好。
    常见前牙错牙合对儿童社会生活影响的研究
    冶录平,刘琳,吴平,王茜,翟俊辉,张海滨
    2008, 1(07): 432-435 . 
    摘要 ( )  
    目的 了解常见前牙错牙合对儿童社会生活的影响。方法 2007年3月至5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选择公认的好看和不好看的7~11岁男、女孩微笑照片各1张,将每张照片换上5种不同排列的前牙,得到20张黑白照片。随机抽取大连市内4区3所小学853人和3所大学高年级研究生560人作为评价者,进行照片评价,采用5度分法评价5个社会生活方面影响。结果 好看的面部得分均值高于不好看的面部得分。儿童同龄人评价中在是否好看和友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列整齐的切牙、前突切牙和前牙反牙合的得分较高,而前牙间隙和前牙不齐伴虎牙得分较低。成年人评价中只在是否容易交到朋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突切牙和排列整齐的切牙得分较高,其次为不齐伴虎牙、反牙合;前牙间隙得分最低。结论 容貌好的儿童会得到较多肯定的评价,而容貌丑陋的会得到更多否定的评价。同龄人认为前牙整齐及前突的儿童更好看、更友好,前牙间隙最不被同龄人和年轻成年评价者接受。
    短篇论著
    柔性义龈在修复牙龈萎缩中的应用32例分析
    蔡鸿丹,冯敏杰,赵信义
    2008, 1(07): 436-437 . 
    摘要 ( )  
    目的 评价柔性牙龈赝复材料修复牙龈萎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 — 2007年采用第四军医大学齿科器材厂生产的HR-I型柔性牙龈赝复材料对解放军第二零二医院收治的前牙区牙龈萎缩患者32例进行义龈修复,修复后3个月对患者自我评价、医生的专业评价(美观性、舒适性、稳固性)及修复前后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自我评价的美观性、舒适性、稳固性的满意率分别为93.8%、96.9%、100%;医生专业评价的美观性、舒适性、稳固性的满意率分别为96.9%、93.8%、93.8%;修复前后牙周龈沟出血指数(0.8±0.3对0.7±0.2)及菌班指数(1.0±0.2对1.1±0.2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柔性义龈赝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牙龈萎缩修复方法
    综述
    正畸治疗术后牙根吸收诊断方法
    王晴竹综述,陈文静审校
    2008, 1(07): 438-440 . 
    摘要 ( )  
    经验交流
    腮腺损伤的治疗
    孔金聪,周红,梁改红,何瑞
    2008, 1(07): 441-442 . 
    摘要 ( )  
    思考病例
    关于第4期“思考病例”的矫治思路
    李响
    2008, 1(07): 443-443 . 
    摘要 ( )  
    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口腔内科学(1)
    包穆蓉
    2008, 1(07): 444-446 . 
    摘要 ( )  
    短篇报道
    双侧下颌对称性磨牙舌侧多生牙1例
    马勇
    2008, 1(07): 446-446 .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