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新裕,刘凤林.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管理几个关键问题[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97-102.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01
近年来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逐渐引起我国外科医生的关注。2016年我国发布了第一部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旨在更好地推动中国普通外科医师对围手术期VTE预防和管理的重视和认识。但是外科医师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亚洲人群VTE发生率低于欧美人群的传统观念应加以纠正和更新;不同类型的普通外科手术VTE发生情况存在各自特点,外科医师应有所了解。VTE危险分层中,指南推荐的风险评估工具不能随意简化,并注意根据合理评估正确选择抗凝预防措施。在转化医学和加速康复外科等理念的引导下,VTE预防也必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门剑龙. 出凝血功能检测项目在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中的价值和意义[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03-110.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02
出凝血检测在排除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辅助诊断易栓疾病、评估VTE危险度以及抗栓药物监测等方面有重要价值。临床医师在使用这些指标前,不但需充分考虑病人人群特点和药物影响,还应熟悉血栓试验的主要应用原则,包括:(1)在排除诊断VTE时,应了解本机构内D-二聚体方法的诊断敏感性,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2)D-二聚体应用于不同人群和诊疗目的时,相应的临界值可能不同。(3)对疑似遗传缺陷病人进行实验室筛查之前,应详细了解病史和家族史。(4)检测狼疮抗凝物、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抗体前,应首先使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或验前概率评分筛选出符合检测指征的病人。
张太平,杨 刚,冯梦宇,赵玉沛. 普通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10-113.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03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普通外科手术病人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与VTE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病人个体相关因素(如年龄、肥胖、肿瘤及感染等)和手术操作相关因素(如手术时间、手术类型和手术方式等)。尽管近年来围手术期VTE管理指南不断完善,VTE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临床医生仍应提高警惕,熟悉VTE危险因素,早期识别,积极预防,以避免肺栓塞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秦 净. 医院质量管理对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影响[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13-119.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04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院内围手术期病人非预期死亡的原因之一,也是近年来医院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合适的管理手段和干预措施对于降低围手术期VTE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而目前我国医疗管理上对于VTE预防措施还存在很多不足。对比国外医院管理方法,总结与发现我国围手术期VTE预防的关键环节,加强院内宣教,联合使用多种干预措施是围手术期VTE预防的有效管理手段。通过比较国内外围手术期血栓预防管理水平上的差距及原因,借鉴国外医院管理的先进方法与经验,积极探讨我国医院管理和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医院管理层面推动院内VTE的防治,建立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流程,将指南推荐的标准化诊疗措施最大限度地应用于临床,可降低VTE的发生率,减轻医疗负担,使更多病人获益。
刘凤林. ACCP和NICE指南对普通外科手术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的比较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19-124.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05
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病人进行正确的危险分层是VTE预防中的重要问题。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指南对VTE预防措施的推荐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一项在多种临床环境中被确证有效的评测工具)的评分结果;而英国国家健康与护理卓越研究院(NICE)发布的更新指南则采取了一套独立流程以评估住院病人的VTE风险。尽管上述两种VTE评估方法均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然而尚不清楚二者是否具有相同的评估效果,更无明确结论认定何种评估方法在真实临床环境中可行性更佳。全面理解VTE风险评估的不同方法及其潜在优势和不足,将有助于我国医师对此类病人的临床决策。
刘连新,孟凡征. 肝硬化病人围手术期出血与血栓风险管理[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24-128.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06
肝硬化病人由于受多种因素如血液成分改变、感染、机体自身“高凝”状态、血清白蛋白降低、手术类型等影响,围手术期易合并出血、门静脉血栓、静脉血栓栓塞综合征等并发症。外科医生应综合评估病人病情,针对性地改善易引起出血及血栓形成的不利因素,选择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并精细操作,做好围手术期预防出血及血栓形成工作,保护病人生命安全。
王 勇,张 旭. 减重及代谢疾病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29-132.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07
减重手术已经成为治疗病态性肥胖的常用手段之一,其疗效确切。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为减重术后最为严重并发症及重要致死原因。诸如药物干预及机械辅助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VTE的预防,而针对减重及代谢疾病病人围手术VTE预防的确切方案,尚存争议。相对而言,关于减重术后VTE的预防策略缺乏前瞻性随机研究。
李 勇,吴德庆. 腹腔镜胃肠道手术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及对策[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32-136.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08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腹腔镜胃肠道手术致命性并发症,目前尚无可靠的实验室指标来预防其发生。Caprini评分后的多模式预防是目前最常用的VTE预防策略。可归纳为:“一评分”即使用Caprini评分;“二方法”指VTE的预防方法分为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 “三监测”是指病人需要进行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三方面监测;“四阶段”指VTE预防需要覆盖术前、术中、术后和院外四个阶段。
樊 林,李徐奇. 接受抗凝治疗病人围手术期药物管理方法与策略[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36-140.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09
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地面临围手术期血栓栓塞与出血的矛盾问题。对拟手术且正接受抗凝治疗的病人进行有效评估,围手术期制定合理替代方案,采取正确的药物管理方法与策略,谨慎评估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以指南为核心进行个体化抗凝,以保证病人围手术期安全过渡。
陆 录,钦伦秀.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肝癌分期系统(第8版)更新解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41-145.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10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癌症分期系统已经出版并将在全球应用。新版AJCC癌症分期系统首次建立了AJCC证据等级量化标准,使得新版内容的更新有了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AJCC第8版肝癌分期系统主要更新了原发肿瘤(T)的定义,增加了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对肿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描述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又将评价肝功能的指标和AFP作为肝癌的预后指标。
白雪莉,马 涛,梁廷波.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8版胰腺癌分期系统更新简介及解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46-148.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11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肿瘤分期系统,已成为指导恶性肿瘤诊治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近期发布的AJCC第8版胰腺癌分期系统在T分期和N分期上进行了较大的修订。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肿瘤大小和病人的生存关系更为密切,AJCC第8版T分期T1-T3根据肿瘤大小界定,不再使用肿瘤胰腺外侵犯的概念;T4是指肿瘤侵犯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或)肝总动脉,摒弃可切除性的定义。原N1分期则根据转移淋巴结数目分层为N1和N2。AJCC第8版胰腺癌分期系统相较第7版,分期更细,与预后的相关性更大;定义更为清晰,判断标准更突出客观性的可测量指标,摒除了主观性的指标。
施 思,项金峰,徐 近,虞先濬. 2016版国际胰腺外科研究组术后胰瘘定义和分级系统更新内容介绍和解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49-152.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12
国际胰瘘研究组(ISGPF)2005版术后胰瘘定义和分级系统已被广泛采纳。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版定义和分级系统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基于此,国际胰腺外科研究组(ISGPS)对相关内容进行更新,发布了2016版术后胰瘘的定义和分级系统。后者比前者更为简明扼要和具有临床实用价值。2005版中的A级胰瘘被更名为生化漏,不再被认为包含在胰瘘内。B级和C级胰瘘的定义更为严格。尤其是B级胰瘘需要发生明确的术后进程改变。持续引流超过3周和经皮或超声下穿刺引流均被划分为B级胰瘘。C级胰瘘则指出现由术后胰瘘引起的二次手术,单或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情况。
孙 备,冀 亮. 2016年国际胰腺病学协会《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53-156.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13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临床上常表现为梗阻性黄疸、伴或不伴胰腺实质肿块;组织学上表现为淋巴浆细胞浸润及慢性纤维化;治疗上表现出对激素类药物的高度敏感。2016年7月,国际胰腺病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ancreatology,IAP)组织相关专家共同讨论、总结,针对AIP治疗过程中的9个临床关键问题提出了共识性建议并附以治疗流程,旨在推动AIP诊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李晓曦. 2016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甲状腺结节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医学指南》解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57-161.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14
甲状腺结节对于临床实践最主要的挑战是除外恶性病变。2016年5月,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更新的《甲状腺结节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医学指南》基于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讨论了处理甲状腺结节的关键问题,包括病史和体检、以高分辨超声检查(US)为基础的恶性风险分类、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FNA)的指征、FNA标本的细胞学分类、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在FNA中的作用、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抉择和随访策略。
王 猛,王贵玉. 2016年版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肛周脓肿、肛瘘和直肠阴道瘘治疗指南》解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62-165.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15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ASCRS)根据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2016年版《肛周脓肿、肛瘘和直肠阴道瘘治疗指南》。该指南根据等级体系(GRADE)对证据水平和推荐力度进行分级。指南包括疾病概述、研究方法和具体建议等方面。建议内容有肛周脓肿和肛瘘的初始评价,肛周脓肿、肛瘘的治疗方法,克罗恩病肛瘘的治疗策略等。除此之外,与2011版指南相比,2016版指南还新增了直肠阴道瘘治疗的相关内容。基于循证医学研究发布的临床治疗指南可为临床医生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
孙培伟,白雪莉,陈义刚,高顺良,张 匀,楼健颖,阙日升,梁廷波. 隐源性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66-169.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16
目的 探讨隐源性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决策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连续收治的86例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分为隐源性组(51例)和非隐源性组(35例)。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隐源性组年龄、伴发胆管结石和恶性肿瘤比例低于非隐源性组,而男性病人和糖尿病病人比例高于非隐源性组(P<0.05);隐源性组出现血小板降低和总胆红素升高的比例低于非隐源性组(P<0.05);最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但隐源性组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隐源性组(P<0.05),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低于非隐源性组(P<0.05);两组治疗均以抗生素联合穿刺引流为主,但隐源性组住院时间较短,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P<0.05)。 结论 隐源性细菌性肝脓肿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糖尿病病人,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以控血糖、抗感染、积极穿刺引流为治疗原则,预后较好。
郑楷炼,时霄寒,王 斐,白思嘉,郭世伟,刘仁东,张怡杰,金 钢. 改良胆肠内支撑外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细口径胆肠吻合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70-174.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17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细口径胆肠吻合使用改良的T管支撑引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胆管直径<8 mm、胰管直径正常的166例病人资料,其中81例病人采用改良的T管支撑引流胆肠吻合(改良组),85例病人采用直接胆肠吻合(常规组),比较分析两组胆瘘、胰瘘发生率及其他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改良组病人在术后胰瘘、胆瘘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 改良的T管支撑引流胆肠吻合操作简便,在降低胰瘘、胆瘘发生率方面有优势,同时存在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及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等优点,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胆肠吻合的一种有效的改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庞 涛1,秦婴逸2,史 征1,郑 瑞1,申晓军1,聂明明1,薛绪潮1,毕建威1,印 慨1. 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术后糖尿病改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75-178.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18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病人术后糖尿病改善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62例胃癌合并T2DM病人临床及随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随访术后血糖变化及用药情况,肿瘤大小、分型、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情况,以及胃癌根治手术不同手术方式治疗(Bypass-:Billroth Ⅰ式吻合、近端胃切除;Bypass+:全胃或远端胃切除+Roux-en-Y吻合),采用CMH及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胃癌合并T2DM病人术后效果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手术方式及病程长短存在明显相关性。而与病人性别、术后血糖变化及用药情况、肿瘤分型、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情况指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对于胃癌合并T2DM病人,Bypass+有助于改善胃癌术后病人血糖,特别是T2DM病程较短、年龄较小、肿瘤较小病人,以此提高术后短期内糖尿病改善。
王天野,赵海鹰,孙文郁,杨 智,林国福,刘金钢. 手术时机对急性阑尾炎预后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79-181.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19
目的 研究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阑尾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428例急性阑尾炎病人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手术时机的不同,将发病≤72 h行手术治疗的328例病人纳入72 h内手术组,发病时间>72 h行手术治疗的100例病人纳入延迟手术组,分析不同的手术时机与病人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排气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间的关系。结果 延迟手术组住院费用高于72 h内手术组(P<0.05),而两组病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中转开腹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阑尾炎发病时间>72 h的病人同样可行手术治疗,且可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避免二次入院手术治疗,缩短病程,减少住院费用,减轻病人痛苦。
林荣贵,黄鹤光,陈燕昌,陆逢春,林贤超,杨媛媛. 腹膜后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腰疝7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82-185.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20
目的 探讨使用Kugel补片经腹膜后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腰疝7例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基本外科2008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例腰疝使用Kugel补片经腹膜后间隙施行腰疝无张力修补术病人资料。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6月,总结临床经验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7例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使用11 cm×14 cm的Kugel补片5例,14 cm×17 cm的Kugel补片2例,术中均利用悬吊技术固定补片。平均手术时间65.2 min,平均出血量45.5 mL。常规于补片前留置闭式负压球引流,平均拔除时间3.6 d。术后不受麻醉限制即可下床活动,6 h后恢复半流质饮食,腹带加压束缚3个月,术后平均住院2.8 d。术后随访6~7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2.7个月)。1例为复发性腰疝,取出原修补补片后再行修补。1例合并同侧腹股沟疝,术中一并修补。1例合并腰部囊肿,术中一并切除。术后无血清肿、血肿、复发、切口感染、慢性疼痛、异物感等并发症。结论 使用Kugel补片经腹膜后间隙行腰疝无张力修补,并采用悬吊技术固定补片,修补牢靠,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临床效果好。
刘一人,谷涌泉,郭连瑞,崔世军,齐立行,佟 铸,郭建明,高喜翔,张 建,汪忠镐. Ⅰ型头臂型大动脉炎致颅内缺血14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86-189.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21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导致颅内缺血的血管旁路术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14例Ⅰ型头臂型大动脉炎致颅内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14例均采用动脉旁路术,其中单侧颈总动脉闭塞且willis环不完整行升主动脉-单侧颈内动脉搭桥5例;双侧颈总动脉闭塞且willis环完整行升主动脉-单侧颈内动脉搭桥5例;双侧颈总动脉及双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且willis环完整行升主动脉-双侧腋动脉搭桥1例;单侧颈总动脉及双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且willis环完整行升主动脉-双侧腋动脉搭桥3例。结果 14例病人手术成功,共搭桥18条人工血管,1例术后出现右下肺感染及胸腔积液,1例术后人工血管急性血栓形成。病人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0例、好转3例、无变化1例,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2.9%(13/14),人工血管通畅率为94.4%(17/18)。随访5~115个月,1例在术后5个月突发脑出血死亡,3条血管分别在术后6、66、79个月发生单侧颈内动脉人工血管闭塞,其余13条人工血管通畅,通畅率为81.3(13/16)。结论 大脑willis环完整性对Ⅰ型头臂型大动脉炎导致颅内缺血的血管旁路术的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柴 伟,雷 豹,张 雷,孔德帅,李凤山,刘汝海,张执全. 应用指引导管辅助回收疑难贴壁下腔静脉滤器42例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90-192.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22
目的 探讨应用指引导管辅助回收疑难贴壁下腔静脉滤器的方法及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6年7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普通外一科下腔静脉滤器(Aegisy滤器)回收手术中造影发现滤器回收钩贴壁的42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应用7-F多功能(MPA)或7-F“曲棍球棒式”(HS)指引导管辅助改良式拨撬法进行滤器回收。42例手术均取得成功。回收滤器均结构完整、无折断,2例拨撬处轻微变形,滤器取出后行下腔静脉造影均未发现造影剂滞留或外渗。手术时间为28~52 min,平均用时37 min,未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费用。随访2~24个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指引导管辅助改良式拨撬法可以显著提高回收钩贴壁的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成功率,使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出变得既简单又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胡星辰,李绍杰,唐健雄,蔡 昭,黄 磊,陈 革. 复合型疝补片抗粘连动物实验研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93-194.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23
目的 评价复合型疝补片在动物模型中的抗粘连作用。 方法 选用24头实验动物猪,通过腹腔镜在健康家猪腹壁上植入补片,其中12头植入复合型疝补片(研究组),12头植入普通聚丙烯补片(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次随访并统计分析补片粘连面积和粘连等级。 结果 术后1个月和3个月,复合型疝补片的粘连面积和等级均低于普通聚丙烯补片(P<0.05)。复合型疝补片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粘连面积和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验动物模型表明,复合型疝补片抗粘连效果肯定。
葛世堂,张希全. 介入治疗双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21例报告[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95-196.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24
叶 炜,刘昌伟. 下腔静脉滤器在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普通外科手术病人中的合理应用[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97-198.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25
林长泼,符伟国. 普通外科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工具及评价[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199-200.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26
肖 忠1,孙多成1,李景霞1,2,李 玮1,2,丁 敏1,2. D-二聚体在急性肠系膜缺血、肠坏死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201-203.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27
翟升永,曲建军.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诊治腹腔镜胃癌术后急性肺栓塞1例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204-206.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28
吴建波,钱 峻,杨豪俊,焦宇文,汤黎明. 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后复发伴肠梗阻1例报告[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2): 207-208.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