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对颞下颌关节影响临床研究
王岩,孙丽艳,李志媛
2012, 5(05):
299-302.
目的 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TMJ)变化。方法 选择2002—201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采用正畸治疗加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BSSRO)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案,分别在BSSRO术前、术后1个月、矫治结束时拍摄标准薛氏位片,采用Cohlmia测量法对关节片进行关节间隙及关节窝形态测量,观察髁突位置及关节形态的变化。结果 (1)关节间隙变化: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双侧关节各间隙均明显变大(P < 0.05);矫治结束后关节间隙测量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髁突位置和关节窝形态变化:术后1个月髁突位置与术前比较,矢状向髁突位置后移,垂直向髁突位置下移。矫治结束后与术前比较,髁突位置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反映关节窝形态的指标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矫治结束后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30例患者中治疗前9例有关节弹响,治疗后5例弹响消失,术前无关节弹响者术后均未出现弹响,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关节疼痛及开口受限。结论 (1)BSSRO术后1个月关节间隙增大,髁突位置稍偏后,矫治结束后恢复正常。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未引起关节窝形态的改变。(2)所有患者均未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且部分患者治疗后关节弹响消失,提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能对TM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