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现代标准拔牙术新理念
    胡开进
    2010, 3(10): 577-581. 
    摘要 ( )  

    提要: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最常见、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性手术,也是口腔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治疗手段。传统的拔牙术,特别是不正规的操作或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不当,易引起局部出血、感染、牙折、患牙被推挤移位,甚至颌骨骨折或颞下颌关节损伤等并发症。我们在学习国外高水平牙科医院的基础上,结合本科室的长期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全新的牙拔除术“四化”理念——“标准化的器械”、“微创化的技术”、“规范化的操作”及“人性化的服务”。本文希望能为广大基层医院口腔外科医务工作者提供帮助,在巩固教科书讲授的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上,对临床工作中的实际操作技术有进一步形象和准确的认识,能清楚地了解每项操作的潜在风险,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诊治能力和范围,提高诊治能力和操作信心。

    临床指南
    标准拔牙器械及其使用
    潘剑, 张壮, 华成舸
    2010, 3(10): 581-584. 
    摘要 ( )  

    提要:牙拔除术是口腔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治疗技术。如何规范地选择和使用拔牙器械,减少因拔牙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与并发症,是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本文简要叙述了标准拔牙器械及其使用要点,特别强调了微创拔牙器械的优点与普及的必要性。

    专题笔谈
    现代口腔局部麻醉技术的新观念和新方法
    侯劲松, 唐海阔
    2010, 3(10): 584-587. 
    摘要 ( )  

    提要:经典的口腔局部麻醉技术已为临床医生熟知,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口腔局部麻醉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观念和新方法,包括局麻注射的无痛操作技术、合理的麻醉方式的选择依据、麻醉时间的控制、麻醉作用的逆转,以及经腭入路上牙槽前神经阻滞麻醉技术、上牙槽前中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的局麻药物输送系统-牙周韧带内注射技术。

    疼痛管理与镇静技术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万阔
    2010, 3(10): 587-589. 
    摘要 ( )  

    提要: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权威教科书,结合作者临床经验,介绍疼痛管理与镇静技术在口腔门诊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本文简介了术前焦虑缓解、行为镇静,术中有效的局麻操作、镇静术相关知识及口腔门诊常用的吸入和静脉镇静技术,强调了术后合理、持续镇痛的理念。

    现代外科技术在复杂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赵吉宏, 韩其滨
    2010, 3(10): 589-592. 
    摘要 ( )  

    提要:复杂牙由于位置异常、紧邻重要的解剖结构等,使得拔除难度较高,易并发不良反应,其拔除术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医生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在复杂牙拔除术中,现代外科技术的良好运用是操作顺利与否、不良反应多寡的关键。本文就复杂牙的定位技术、镇静镇痛技术、微创技术、纤维内窥镜技术、牵引技术以及超声骨刀技术在复杂牙拔除术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

    微创拔牙技术的应用
    秦瑞峰, 胡开进
    2010, 3(10): 592-596. 
    摘要 ( )  

    提要:拔牙的微创技术开启了拔牙的新时代,使拔牙这一古老的手术更加走向标准化、微创化、舒适化和个性化。目前,微创拔牙的理念和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和推广亟待提高。本文对微创拔牙的发展、微创拔牙器械的进步、微创拔牙技术的应用等做一述评,为进一步在国内推广微创拔牙的理念和应用微创拔牙的技术抛砖引玉。

    根管治疗中常见操作失误
    根管治疗中常见操作失误(3) ——根管预备操作失误
    杨俊, 樊明文
    2010, 3(10): 597-600. 
    摘要 ( )  

    提要:根管预备目的是通过根管清理彻底去除根管内坏死组织、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牙本质碎屑,并为根管严密充填建立理想形态。如处理不当会导致根管偏移、台阶形成、根管堵塞、根管侧穿、器械折断等。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根管预备操作失误,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论著
    锥形束CT用于诊治颌骨内埋伏牙的临床价值研究
    匡世军, 崔敏毅, 张志光, 曾东林
    2010, 3(10): 601-603. 
    摘要 ( )  

    目的    评价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用于颌骨内埋伏牙定位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用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定位片无法清楚判断埋伏牙形态、大小及与邻牙位置关系的颌骨内埋伏牙患者28例。所有患者行CBCT扫描,对所得数据处理后获得牙体表面三维立体图像及任意平面图像和任意曲面断层图像。结果        CBCT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埋伏牙的形态、大小、萌出方向、唇腭侧位置及与邻牙位置的关系。根据CBCT图像,18例26颗埋伏牙采用相应的手术进路拔除,10例10颗形态正常且非倒置的埋伏牙采用去骨开窗正畸治疗。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前诊断与术中判断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邻牙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BCT可直接、准确地反映埋伏多生牙的位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冷热循环对两种复合树脂黏结后抗剪切强度影响的研究
    刘崇武, 吴春芳, 陈超, 丁林灿, 卢友光
    2010, 3(10): 604-606. 
    摘要 ( )  

    目的    评价不同冷热循环次数对两种复合树脂黏结后抗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因牙周疾病拔除的恒磨牙60颗,根据单纯随机原则分为两组。Solitaire2组(30颗牙)以Solitaire2复合树脂黏结;Filtek P60组(30颗牙)以Filtek P60复合树脂黏结。每颗牙利用颊、舌、近中、远中4个面,在相应牙面的冠中1/3平整处,制作直径2 mm,高3 mm的圆柱体,每组有40个面的试件,共240个试件。两组牙齿再均分为3组,分别经0次、100次和500次冷热循环(5℃和55℃)后,测定各组样本的抗剪切力,计算抗剪切强度。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受检试件断面的断裂类型。结果    两种品牌的复合树脂冷热循环0次和100次的抗剪切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冷热循环500次时,Filtek P60树脂黏结的抗剪切强度大于Solitaire 2树脂(P < 0.05)。各组的树脂黏结断裂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冷热循环处理使复合树脂材料的抗剪切强度降低。冷热循环500次时,Solitaire2复合树脂黏结抗剪切强度比Filtek P60复合树脂下降明显。

    正畸拔除第二前磨牙对第三磨牙萌出影响的研究
    魏竹亮
    2010, 3(10): 607-609. 
    摘要 ( )  

    目的    评价正畸拔除第二前磨牙对第三磨牙萌出角度和萌出间隙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行直丝弓正畸治疗的41例安氏Ⅰ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所有患者第二前磨牙及第二磨牙完全萌出,第三磨牙牙冠已形成但均未萌出。按治疗方法分为拔牙组(21例,均拔除4个第二前磨牙)和非拔牙组(20例)。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测量第三磨牙的倾斜角度和萌出间隙。结果    治疗前后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的增加值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上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的增加值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的增加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正畸拔除第二前磨牙可以增加上、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并使上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更加直立。

    Forsus矫治器对颌骨作用的生物力学研究
    王静, 周洪, 郭万金, 刘治虎, 林勇
    2010, 3(10): 610-612. 
    摘要 ( )  

    目的    通过建立下颌后缩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并分析Forsus矫治器在不同作用力值和不同作用方向对上、下颌骨位移及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2008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选取1例13岁骨性Ⅱ类下颌后缩女性患者,采用Mimics和Ansys软件结合CT技术建立该患者颌面部骨骼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Forsus矫治器的作用方式在模型上进行两种加载,分别为大小不同的3组力值和方向不同的3组力值,观察颌骨和牙齿上标志点的三向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两种加载方式的3个不同加力组之间的位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长发育高峰期过后的患者可适当增加Forsus矫治器力值;高角、长面型患者应尽量减小Forsus矫治器作用角度。

    肌功能训练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高角骨性反牙合15例临床分析
    冶录平, 吴平, 陈小冬
    2010, 3(10): 613-616. 
    摘要 ( )  

    目的    探讨肌功能训练结合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高角骨性反牙合的疗效。方法    对2004—2008年于大连市口腔医院治疗的15例高角骨性反牙合患者,采用肌功能训练结合MEAW技术进行矫治,疗程1.5 ~ 2.5年,观察矫治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15例患者中14例达到预期治疗效果,Ⅲ类软组织凹面形得到明显改善,前牙反牙合解除,达到正常覆牙合覆盖,磨牙及尖牙获得Ⅰ类关系或Ⅲ类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只有1例13岁男性患者,因配合原因,提前中断治疗,待成年后考虑做正颌手术矫治。结论    只要能把握好适应证,对于依从性良好的患者,运用肌功能训练结合MEAW技术可成功矫治高角骨性反牙合畸形。

    成人正畸牙移动方式对牙根吸收影响研究
    郝静, 邓润智, 余国建
    2010, 3(10): 617-618. 
    摘要 ( )  

    目的    探讨成人正畸治疗中牙移动方式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随机挑选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04—2009年经固定矫治器矫治完成的病例120例,根据牙齿垂直向移动方式不同,分为压低组、伸长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用患者治疗前后全口曲面断层片测量上颌中切牙的牙根长度。结果    治疗后压低组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值显著高于伸长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而伸长组与对照组牙根吸收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压低可引起明显的牙根吸收,临床医生必须向敏感体质患者提前说明这个风险。

    大鼠胎鼠成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研究
    袁月, 哈斯达莱, 祝海霆, 吴琳, 钟鸣
    2010, 3(10): 619-621. 
    摘要 ( )  

    目的    探索一种纯度高、数量大、操作简便的大鼠原代成骨细胞培养方法,为后续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2009年3—9月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生物实验室,选择出生24 h内的大鼠胎鼠4只,摘取颅骨,采用胰蛋白酶和Ⅰ型胶原酶交替消化分离成骨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形态;并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Ⅰ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该方法培养出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ALP染色、Ⅰ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均表现为阳性。结论        酶交替消化法原代培养胎鼠成骨细胞,获得的成骨细胞纯度高、数量大,可作为一种相对可靠、有效的原代成骨细胞培养方法。

    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唐保柱, 任晓斌, 陈玉华, 和红兵
    2010, 3(10): 622-624. 
    摘要 ( )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对骨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对骨质破坏的影响。方法    2009年8—12月于昆明医学院口腔实验室,选取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于实验组小鼠头骨中线两耳之间的部位注射一定浓度的Pg细菌悬液;对照组动物在同样条件下注射等量的0.01 mol/L PBS液。分别于注射后当即及第1、3、5、8、12 天处死,保留整个头颅骨进行固定、脱钙和包埋,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骨细胞的凋亡状况,并计算细胞凋亡率。结果    实验组在注射后第1天,细胞凋亡率较注射前显著增加,第5天达峰值[(35.64% ± 3.69)%],第8、12 天的细胞凋亡率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g具有诱导骨细胞凋亡的作用,提示大量骨细胞凋亡可能是牙周炎骨组织破坏产生而重建愈合相对不足的原因之一。

    短篇论著
    黏结型玻璃离子黏结托槽抑制釉质脱矿临床观察
    申志云, 邬通生, 尹荣林
    2010, 3(10): 625-626. 
    摘要 ( )  

    目的    探讨应用黏结型玻璃离子黏结正畸托槽以降低牙釉质脱矿。方法    选择2007年2月至2009年10月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黏结标准方丝弓矫正器患者197例(共有3266颗牙黏结托槽),将患者上、下颌黏结托槽的左、右牙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33颗牙。试验组:上下颌一侧中切牙至同侧第二前磨牙应用黏结型玻璃离子黏结托槽;对照组:上、下颌另一侧中切牙至同侧第二前磨牙应用牙釉质黏结树脂黏结托槽。矫治结束后,对全口黏结托槽的牙唇(颊)面进行检查,评价脱矿程度。结果    试验组黏结托槽的牙唇(颊)面发生牙釉质脱矿的总牙数为75颗,并且程度较轻,均为1度,脱矿率4.59%,明显低于对照组(12.0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应用黏结型玻璃离子黏结托槽可降低釉质脱矿率。

    覆盖义齿中应用不同附着体对基牙牙周健康影响研究
    秦殿红, 赵宝红
    2010, 3(10): 627-628. 
    摘要 ( )  

    目的    评价覆盖义齿中应用不同附着体对基牙牙周健康的影响。 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8年2 月鞍山市铁东区口腔医院修复科行覆盖义齿修复患者24例分为磁性附着体组、根上附着体组和金属顶盖组,每组8例。分别于戴入义齿即刻(基线)、戴用后1、3、6、12个月测量基牙龈沟液量。结果    3组患者义齿戴入后各期龈沟液量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根上附着体组在各时间点检测的龈沟液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金属顶盖组及磁性附着体组在各时间点检测的龈沟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覆盖义齿中应用不同附着体对牙周组织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上附着体的影响相对较大,建议临床多使用磁性附着体。

    综述
    推磨牙向后技术研究进展
    焦海霞, 综述, 刘海霞, 审校
    2010, 3(10): 629-631. 
    摘要 ( )  

    提要:推磨牙远中移动是消除牙列轻、中度拥挤,开拓间隙,改善安氏Ⅱ类错牙合磨牙关系的方法之一。本文就推磨牙远中移动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探讨磨牙远移矫治器的适用范围。

    血管瘤发病机制及治疗前景展望
    薛, 雷, 综述, 王绪凯, 审校
    2010, 3(10): 632-635. 
    摘要 ( )  

    提要: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且好发于头面部,生长迅速,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和功能,并且对患者及家属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目前对于血管瘤的病因,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理论来解释血管瘤的成因和生物学行为。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均不能达到满意疗效。本文就血管瘤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治疗前景做一综述。

    上颌前牙区牙龈美学研究进展
    章福保, 张林, 综述, 石连水, 审校
    2010, 3(10): 636-638. 
    摘要 ( )  

    提要:上颌前牙区美学修复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学者一直致力于牙体排列、大小、颜色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牙龈美学的研究相对较少。牙龈美学作为微笑美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如何构建更为协调、美观的微笑,这使得学者们不得不共同关注牙齿、牙龈、口唇三者之间的美学参数。本文就上颌前牙区牙龈美学相关参数做一综述。

    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口腔颌面外科学(11) 颞下颌关节疾病
    白晓峰
    2010, 3(10): 639-640.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