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冷光美白技术及其延伸应用
    张英, 康媛媛
    2010, 3(09): 513-517. 
    摘要 ( )  

    提要:牙齿的美容美白治疗是口腔医学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领域的发展有赖于高科技医疗设备和医疗材料的支撑。冷光美白技术是高科技代表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将波长介于480~520 nm的高强度蓝光,经由光纤传导,照射涂在牙齿上的特殊美白剂,快速清除牙齿表面上的色素分子,使牙色变白。冷光美白技术的漂白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人类牙齿存在个体差异,如何应用该技术实现个性化美白又是美白医生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对冷光美白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进行了回顾,依据自身临床经验对冷光美白技术的延伸应用进行了总结,包括对氟斑牙、无髓变色牙、龋齿、微渗漏着色牙、贴面治疗牙的底色改变、隐裂牙、义齿漂白的治疗,同时对冷光美白技术延伸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牙齿漂白——发展与现状
    赵奇
    2010, 3(09): 517-521. 
    摘要 ( )  

    提要:牙齿漂白的基本药剂成分为过氧化物,通过放置在牙体硬组织表面或置于无髓变色牙齿的髓腔内达到牙齿漂白的目的。漂白机制为隐藏学说和渗透学说。正确使用漂白技术有可靠的安全性,是一种不必切割牙体硬组织而改变牙齿颜色的美学途径。漂白效果是确定的,但受着色原因、个体牙齿结构等因素影响而有所差异。本文对牙齿漂白技术的历史和基础与实践的发展现状做一个阶段性的回顾。内容包括历史回顾、漂白原理、牙齿着色原因分析、适应证、漂白方式、效果评价、安全性以及以往研究,希望能够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以期牙齿漂白技术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服务患者。

    牙齿美白临床试验
    潘洁, 任延方
    2010, 3(09): 521-523. 
    摘要 ( )  

    提要:科学规范的临床试验是推动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展牙齿美白临床试验是为了向对应的临床工作提供科学有力的证据,它遵循临床试验的所有基本原则,同时在研究对象的选择、试验方案设计和评价指标的确定方面有自己的特点。

    与漂白治疗相关的色彩学问题
    刘峰, 李祎, 师晓蕊, 徐明明, 王世明
    2010, 3(09): 523-527. 
    摘要 ( )  

    提要:漂白治疗是针对牙齿颜色缺陷、改善牙齿颜色效果的治疗方式,合理运用漂白治疗,可以在对牙齿基本不造成损伤的前提下,帮助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漂白治疗是一种与“颜色定位”密切相关的治疗手段,医生需要对相关色彩学知识有一定了解。色彩是光刺激到人眼产生的视觉感受。色彩学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色彩空间是表达颜色的假想空间,常用色彩空间包括孟塞尔表色系统、L*a*b*色彩空间、L*C*h色彩空间等。漂白前后牙齿颜色变化的最基本特点是明度升高、饱和度降低,色相变化不明显。评价漂白前后牙齿颜色变化的手段包括比色板比色评价法和比色仪比色评价法,其中 VITA Bleachedguide 3D-Master比色板是最理想的比色板系统,以Crystaleye为代表的全牙测色型比色仪则在漂白前后色彩评价工作中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根管治疗中常见操作失误
    根管治疗中常见操作失误(2) ——根管遗漏
    杨俊, 樊明文
    2010, 3(09): 528-531. 
    摘要 ( )  

    提要:根管治疗中如遗漏根管则会导致根管系统不能彻底清理和严密充填,引起根管治疗失败。因此,根管遗漏既是根管治疗中的操作失误之一,又是影响根管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介绍根管探查中的操作失误——根管遗漏,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论著
    辽宁省口腔人力资源现状及需要与需求预测
    张颖, 路振富, 程睿波, 刘璐, 徐艳梅
    2010, 3(09): 532-534. 
    摘要 ( )  

    目的    预测10年后辽宁省各级各类口腔卫生机构对口腔人力的需要和需求,为辽宁省口腔人力资源的区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辽宁省口腔医学会于2009年1—10月采用普查的方法,将2395份口腔卫生机构人力资源调查表分发到辽宁省各级口腔卫生机构,以邮寄的方式回收问卷2155份。利用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法和比例类推法, 计算2020年辽宁省口腔人力的需要量与需求量。结果    辽宁省共有口腔医生5617人,87.8%的口腔医生服务于城镇;口腔辅助人员少,口腔医生、护士、技工比例约为6∶2∶1;农村口腔医生的职称和学历低。辽宁省口腔医生与人口比为13.02/10万人口。2020年我省口腔医生可达到13 207人,高于分别按照服务需要和需求预测的10 750人和6450人。结论    10年后我省口腔医生数量可满足人们对口腔服务的需要。调整口腔人力资源的结构和分布,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在岗培训,是我省口腔事业发展和实现社会卫生公平的关键。

    偏侧咀嚼对大鼠咬肌组织Ca2+质量分数、Ca2+-ATP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刘钊, 徐龙博, 丁婷婷, 祁冬, 林雪芬, 汲平
    2010, 3(09): 535-537. 
    摘要 ( )  

    目的    研究偏侧咀嚼后大鼠咬肌Ca2+质量分数、Ca2+-ATP酶活性以及咬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2009年9—10月于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选取8周龄雌性Wistar大鼠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偏侧咀嚼组,每组各5只。偏侧咀嚼组大鼠拔除左侧上颌磨牙;对照组大鼠模拟拔牙操作,不拔除牙齿。4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切取浅层咬肌组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咬肌组织中Ca2+质量分数;Ca2+-ATP酶活性运用超微量Ca2+-ATP酶试剂盒测定;透射电镜观察咬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偏侧咀嚼组大鼠拔牙侧Ca2+质量分数较非拔牙侧及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 < 0.05);偏侧咀嚼组大鼠拔牙侧Ca2+-ATP酶活性较非拔牙侧及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 < 0.01)。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偏侧咀嚼组大鼠咬肌组织的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相差较大,损伤表现拔牙侧重于非拔牙侧。结论    偏侧咀嚼后大鼠拔牙侧咬肌Ca2+质量分数升高、Ca2+-ATP酶活性降低以及咬肌超微结构出现病理性变化。

    滋阴活血方药对糖尿病大鼠牙周组织保护作用研究
    刘庆, 刘娜, 李淑娟
    2010, 3(09): 538-539. 
    摘要 ( )  

    目的    探讨滋阴活血方药(nourishing yin and promoting blood-flow recipe,NYPBR)对糖尿病大鼠牙周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2007年6—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选用6月龄雄性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 3组:空白对照组(8只)、糖尿病组(10只)和中药治疗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中药治疗组灌胃给予NYPBR 12周,结束给药后第1天处死大鼠,取上颌骨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牙龈上皮和固有层中度炎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数目增多、扩张充血,纤维排列紊乱、断裂,骨吸收陷窝多,陷窝内见破骨细胞,牙槽嵴顶无吸收;而中药治疗组牙周组织结构与空白对照组相似。结论    NYPBR能显著减轻糖尿病造成的牙周组织损伤。

    印模材联合排龈线法对前牙全瓷冠修复效果影响的研究
    李瑞青, 赵彬, 姚蔚, 李丽华
    2010, 3(09): 540-542. 
    摘要 ( )  

    目的    比较双线排龈法和印模材联合排龈线法对前牙全瓷冠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5 月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门诊就诊的行前牙全瓷冠修复患者106例(181颗基牙),随机分为对照组(89颗)和试验组(92颗),对照组应用双线排龈法,试验组应用印模材联合排龈线法。排龈后制取印模,灌注模型,完成修复体。对牙预备体肩台及龈沟、牙龈止血效果、印模、模型清晰程度和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双线排龈组与印模材联合排龈线组比较,预备体肩台及龈沟、印模、工作模型肩台及软硬组织界限、修复体适合性的满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牙龈止血效果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1.239,P < 0.05)。印模材联合排龈线组的牙龈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双线排龈组。结论    双线排龈法和印模材联合排龈线法均为较好的排龈方法,但在牙龈止血效果方面,印模材联合排龈线法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蛋白激酶B参与正畸牙周组织改建作用实验研究
    刘奕, 孙素芬, 孙丽艳
    2010, 3(09): 543-544. 
    摘要 ( )  

    目的    探讨正畸力作用下蛋白激酶B(Akt)在兔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1—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选取日本大耳白兔24只,建立正畸牙移动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戴矫治器后3、5、7、14 d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对牙周组织中Akt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RQ-PCR检测结果显示,加力3 d后牙周组织中Akt mRNA表达增强(P < 0.05),7 d后牙周组织中Akt mRNA明显增强(P < 0.01),随后缓慢下降。与对照侧相比,实验侧牙周组织中Akt mRNA表达明显增强(P < 0.05)。结论    Akt参与牙周组织改建,并在牙周组织改建中起重要作用。

    3种光学技术诊断氟斑牙效果比较研究
    杨丽芳
    2010, 3(09): 545-547. 
    摘要 ( )  

    目的    研究定量激光荧光技术(DIAGNOdent)、定量光导荧光技术(QLF)和数字成像光纤透照技术(DIFOTI)诊断氟斑牙的效果。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选择因各种原因拔除的临床诊断为氟斑牙的离体牙20颗,其中10颗为磨牙,10颗为前磨牙。每颗牙根据TF Index给予分级并记录。分别使用DIAGNOdent,QLF 和DIFOTI 3种光学技术分析评价离体氟斑牙,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IAGNOdent检测最大荧光值与TF-score具有相关性(r = 0.485,P < 0.05)。离体氟斑牙的QLF图像呈现出弥散的灰色阴影,DIFOTI图像呈现出弥漫集中的黑色阴影,且后者更加清晰。结论    3种光学技术均可用于诊断氟斑牙,其诊断效果:DIFOTI>QLF>DIAGNOdent,可作为鉴别龋病和氟斑牙的一种辅助手段。

    可摘式局部义齿咬合重建前后脑血流变化研究
    白瑜, 赵彬, 姚蔚
    2010, 3(09): 548-549. 
    摘要 ( )  

    目的    探讨可摘式局部义齿咬合重建修复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需进行咬合重建修复的患者20例,在咬合重建前后分别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及平均峰流速,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进行咬合重建后,咀嚼前与咀嚼后MCA的收缩期峰流速、收缩期末峰流速及平均峰流速均比咬合重建前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咬合重建修复可提高患者MCA的血流速度,增加相应脑区的供血量。

    姜黄素对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庞宝兴, 金晓明, 贾暮云
    2010, 3(09): 550-552. 
    摘要 ( )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人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2009年3—12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选用人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及其脑转移亚系Tb为研究对象,分别用6.25、12.5、25、50 μmol/L姜黄素处理,阴性对照仅加入RPMI1640培养液,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25 μmol/L姜黄素处理后细胞内β-连环蛋白和Notch1的表达。结果    姜黄素对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及Tb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表明,25 μmol/L姜黄素作用口腔鳞癌细胞系Tca8113及Tb 24 h后即可明显下调β-连环蛋白的表达水平(P < 0.05),上调Notch1表达水平(P < 0.05)。结论    姜黄素对人口腔鳞癌细胞系Tca8113及Tb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内β-连环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和Notch1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2005年辽宁省老年人根面龋患病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刘璐, 张颖, 程睿波
    2010, 3(09): 553-555. 
    摘要 ( )  

    目的    分析辽宁省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状况,为制定适合于辽宁省老年人群的口腔预防保健规划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沈阳市、锦州市、瓦房店市和辽中县、义县、灯塔地区分别随机抽取132名65~74岁长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男女各半,共792人。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根面龋的口腔临床检查。再随机抽取50%的老年人进行口腔相关行为的问卷调查,采取面对面询问并记录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396份,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辽宁省65~74岁年龄组受调查者中,患根面龋148人,患龋率为18.69%,龋均为0.36,根面龋充填率仅为2.7%。辽宁省65~74岁年龄组城市老年人群根面龋的患病率为19.95%,龋均为0.40;农村地区的根面龋患病率为17.42%,龋均为0.32。二者间患龋率和龋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城市老年人根面龋的充填率为1.27%,农村地区为4.3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受调查者中男性根面龋的患病率为16.67%,龋均为0.34;女性根面龋患病率为20.71%,龋均为0.39。男、女间患龋率和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男性根面龋的充填率为1.52%,女性为3.66%,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情况(β =-1.58)、含糖食品摄入量(β =0.46)、刷牙频率(β =0.53)、牙膏种类选择(β =0.37)、看牙费用支付途径(β =0.67)这5种因素对于辽宁省老年人群根面龋的发生都有显著影响(P < 0.05)。结论    目前辽宁省口腔卫生保健工作仍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之处,根面龋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烟草提取液和尼古丁液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影响试验研究
    任晓斌, 和红兵, 武怡, 李庆华, 曾晓鹰
    2010, 3(09): 556-558. 
    摘要 ( )  

    目的    探讨烟草提取液(ST)和尼古丁液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HGF)的影响。方法    2009年6—12月于昆明医学院口腔实验室,用含不同浓度的ST和尼古丁液的培养液体外培养HGF 5 d,应用噻唑蓝(MTT)快速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T质量浓度从5 g/L开始时,抑制HGF的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浓度的加大,抑制作用更明显,呈浓度依赖性。同样,高质量浓度的尼古丁液从0.01 g/L开始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高浓度的ST和尼古丁均能抑制HGF的增殖,低浓度时则对细胞的增殖无影响。烟草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呈现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加大,抑制作用愈发明显。

    西藏牧业村439名成年人口腔健康调查
    周振, 任燕, 普布次仁, 次罗, 候自斌
    2010, 3(09): 559-561. 
    摘要 ( )  

    目的    了解高海拔地区藏族牧民口腔健康情况,探讨口腔疾病发病情况和规律,为采取防治措施和改善口腔医疗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10月选择西藏羊易村成年人为调查对象,共439人接受调查,其中男206人,女233人。按照年龄分为:18~24岁组(120人)、>24~34岁组(108人)、>34~44岁组(96人)、>44岁组(115人);每个年龄组内按性别再分组。以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为标准,调查成年牧民龋齿、牙周疾病、第三磨牙萌出及口腔其他疾病患病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羊易村成人龋患率、龋均、平均缺牙数分别为74.94%、5.74、3.57。18~24岁和>24~34岁组女性龋均显著高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年龄组内男女间人均缺牙数、龋患率、有28颗牙人数、牙结石检出率、牙周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从总体统计,女性缺牙数、龋患率、牙周炎发生率高于男性(P < 0.05),有28颗牙人数低于男性(P < 0.05),男性>24~34岁组牙龈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同龄女性(P < 0.05)。>24~34岁组中女性第三磨牙萌出率高于男性(P < 0.05),而在>44岁组中男性高于女性(P < 0.05)。在>24~34岁组、>44岁组和全体样本总计中女性萌出的第三磨牙龋齿发生率均高于男性(P < 0.05)。439名被调查者中有22人有不良固定义齿修复;38人有上颌侧切牙装饰性义齿修复。龋齿充填率为0。结论    高海拔地区缺氧环境和饮食习惯对口腔发育和疾病有一定影响。西藏牧民口腔健康状况较差,需要改善牧区口腔医疗条件,建立口腔防治体系。

    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人工牙选择的研究
    王旭, 钟丽芳, 温竹, 艾红军
    2010, 3(09): 562-563. 
    摘要 ( )  

    目的    评价不同人工牙制作全口义齿修复无牙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诊治的无牙颌患者50例,按无牙颌分类法以及人工牙种类,将患者分为以下6组。A1组(9例),为第1类无牙颌患者,使用解剖牙合型树脂牙;A2组(6例),为第1类无牙颌患者,使用长正中合成树脂牙;B1组(17例),为第2类无牙颌患者,应用解剖牙合型树脂牙制作义齿;B2组(6例),为第2类无牙颌患者,使用长正中合成树脂牙;C1组(5例),为第3类无牙颌患者,使用解剖牙合型树脂牙;C2组(7例),为第3类无牙颌患者,使用长正中合成树脂牙。常规全口义齿修复治疗3个月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患者使用全口义齿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3个月后,C2组无牙颌患者固位、咀嚼、语音3方面的满意度好于C1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1组磨改解剖牙合型人工牙牙合面后,仅咀嚼方面满意度与C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于牙槽嵴吸收较严重的无牙颌患者,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短篇论著
    美松永久根管充填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于飞
    2010, 3(09): 564-565. 
    摘要 ( )  

    目的    观察美松永久根管充填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病防治中心就诊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368例(370颗患牙),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86例(187颗患牙)应用美松永久根管充填糊剂进行根管充填;对照组182例(183颗患牙)应用常规根管充填糊剂与牙胶尖进行根管侧方加压充填。根管充填后1周和1年随访观察近期临床反应和远期疗效。结果    根管充填后1周复诊,试验组中163颗牙无不良反应,对照组142颗牙无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根管充填后1年,试验组随访170例(170颗牙),失访17颗牙;对照组随访163例(163颗牙),失访20颗牙。试验组的成功率为98.82%,对照组的成功率为88.96%,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美松永久根管充填糊剂优于根管充填糊剂,是一种良好的根管充填材料。

    综述
    树脂核及其与水门汀间黏结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胡道勇, 钟恬, 综述, 朱洪水, 审校
    2010, 3(09): 566-569. 
    摘要 ( )  

    提要:纤维桩-树脂核-冠修复体越来越多用于口腔修复中。树脂核-冠间的黏结力是全冠获得固位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树脂核-水门汀间黏结强度对冠黏结力的获得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就树脂成核材料及其临床应用,影响树脂核-水门汀间黏结强度的因素做一综述。

    钛种植体表面微弧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王丹宁, 综述, 赵宝红, 审校
    2010, 3(09): 570-573. 
    摘要 ( )  

    提要:微弧氧化是一种表面处理的新技术,是通过热化学、等离子体化学和电化学的共同作用,在金属表面原位生成氧化物陶瓷膜的方法。通过调节电解液成分和实验的电参数,可以改善膜层微结构和生物活性,本文就微弧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电解液成分、实验电参数及氧化膜的性质做一综述。

    经验交流
    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损伤的疗效观察
    刘建良
    2010, 3(09): 574-574. 
    摘要 ( )  
    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口腔颌面外科学(10) 唾液腺疾病
    白晓峰
    2010, 3(09): 575-576.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