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治疗特点
    栾文民
    2010, 3(02): 65-68. 
    摘要 ( )  

    提要:老年人除口腔组织产生各种增龄性的改变外,全身各器官也都相应地产生衰老的改变,生理功能适应性减退,同时心理状态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此外,老年人还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服用多种药物。以上情况均可影响其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这就要求医生必须掌握老年人的各种特点,采取不同于青、壮年人的措施,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本文介绍了对老年口腔病患者治疗的一般原则,老年人常见全身疾病和口腔治疗的关系以及拔牙、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及口腔修复的特点。

    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
    吴补领, 邵龙泉
    2010, 3(02): 68-71. 
    摘要 ( )  

    提要:老年人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故在临床常表现出与其他年龄人群不同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医生需要慎重选择并加以实施针对这一特定人群的修复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了与修复治疗相关的老年人的口腔特征、常用的修复方式、全身因素及局部因素对义齿效果的影响等,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老年人根管治疗复杂性探讨
    张亚庆, 余擎, 殷霄
    2010, 3(02): 71-73. 
    摘要 ( )  

    提要:随着根管治疗适应证的扩大,老年人的牙髓根尖周疾病在经过根管治疗后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但由于老年人全身状况及口腔情况较为复杂等因素,其根管治疗相对青年人有一定难度。本文针对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初步探讨:老年人髓腔解剖的增龄性变化、如何预备细小钙化根管及寻找根管口、根管再治疗病例的选择、老年人系统性疾病引起的治疗困难、老年人特殊的心理因素等。

    老年人种植手术与相关研究
    沈恩龙, 戴永雨
    2010, 3(02): 73-76. 
    摘要 ( )  

    提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1.6亿60岁以上老年人的老龄化国家。如何适应老年人对口腔医疗的需求,是口腔同仁们需要面对的新的问题和挑战。随着人工种植牙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了解老年人口腔颌面部的老龄化特点,正确处理老年人的全身并发症,解决老年人种植区骨量不足和骨质疏松,咬合高度不足,无牙颌种植修复等问题,引起种植医生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回顾,并将几点临床体会与读者分享。

    老年人牙髓疾病的诊治特点
    郭斌, 刘洪臣, 李颖超
    2010, 3(02): 76-79. 
    摘要 ( )  

    提要:老年人牙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是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牙体牙髓发生的增龄性变化,以及全身系统性疾病、特殊心理等因素,老年人的牙髓疾病与非老年人相比有特殊的症状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也有一些特别之处。本文就老年人牙髓疾病的诊治特点做一综述。

    专家经验谈
    颅面部生长纵向变化及其在正畸治疗中的考虑
    林新平, 周丽梅, 吴梦婕
    2010, 3(02): 80-84. 
    摘要 ( )  

    提要:正畸矫治效果主要受治疗方式和颅面部生长发育的影响。颅面部生长发育包括生长时机、生长量以及生长方向。颅面部的生长变化与众多因素有关,例如颅面部结构及形态特征、遗传、环境、功能、疾病、习惯等。本文旨在阐述青少年颅面部生长纵向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论著
    NS398对SACC-83细胞抑制作用实验研究
    李尧, 戚忠政, 尚德浩, 孙长伏
    2010, 3(02): 85-87. 
    摘要 ( )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抑制剂NS398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2008年6—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用含0、50、100、150、200 μmol/L NS398的培养液体外培养SACC-83细胞24、48、72、96 h后,应用噻唑蓝(MTT)快速比色法,检测NS398对SACC-83细胞的抑制作用;用上述实验确定的最大抑制浓度培养液培养细胞,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和药物浓度增加,NS398对SACC-83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增加。NS398在浓度150 μmol/L作用72h后,抑制作用最明显。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试验组(150 μmol/L NS398)贴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胞浆开始脱水产生空泡,并与胞膜融合,出现胞膜空泡化,胞核深染,胞质浓缩;透射电镜观察,试验组(150 μmol/L NS398)细胞出现凋亡现象。结论    NS398可抑制SACC-83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NS398可能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非常规拔牙与常规减数矫治成人双颌前突临床疗效比较
    李伟, 吴平, 刘琳, 翟俊辉
    2010, 3(02): 88-91. 
    摘要 ( )  

    目的    探讨拔除第一磨牙矫治成人双颌前突错牙合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20例,按照磨牙是否存在病变或缺失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试验组:患者均存在1颗或多颗第一磨牙严重病损或者早失;矫治设计拔除病损侧的第一磨牙而保留健康的双尖牙,早失磨牙侧不再减数,健康侧常规拔除第一前磨牙。对照组:矫治设计常规减数4颗第一双尖牙。所有病例均使用直丝弓矫治器,采用传统支抗技术,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各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头影测量显示,面凸角减小、上下唇角增加,反映侧貌突度减小。矫治后硬组织改变主要为上下前牙内收。试验组患者平均疗程(34.5±4.5)个月,磨牙拔牙间隙完全关闭;治疗后第三磨牙与对牙合的第二或第三磨牙均建立良好咬合关系,且第二磨牙与第三磨牙牙根平行状况良好。对照组患者平均疗程(22.5±3.5)个月,上前牙回收幅度较试验组明显。结论    对于第一恒磨牙存在严重龋坏或过早缺失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经过仔细的支抗设计和精心的临床操作,非常规拔除第一磨牙与常规减数第一双尖牙矫治均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常规减数治疗上前牙回收幅度更大且疗程较短。

    山东省12岁年龄组人群恒牙龋病情况抽样调查
    黄香娥, 李绍来
    2010, 3(02): 92-94. 
    摘要 ( )  

    目的    了解山东省12岁年龄组人群恒牙龋病情况,为山东省牙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5年9 —12月山东省牙病防治指导组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选择山东省有代表性的市和县,即济南市市中区、威海市环翠区、济宁市兖州市、章丘市、平原县、费县,每个市(县)抽取3个乡镇。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选择12岁年龄组的青少年,共781人。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龋病调查标准,调查恒牙龋病情况。结果    山东省12岁年龄组人群恒牙患龋率为33.4 %,龋均0.55,龋齿充填率15.9 %,窝沟封闭率3.8 %,含氟牙膏使用率29.9 %。女性患龋率和龋均(38.0 %,0.63)均明显高于男性(28.8 %,0.46)(P < 0.05),城乡间无明显差别;城市12岁年龄组人群充填率、窝沟封闭率及含氟牙膏使用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山东省患龋率、龋齿充填率和窝沟封闭率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P < 0.05),龋均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山东省12岁年龄组人群牙病防治工作10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牙病的防治措施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农村地区。

    流动树脂用于窝沟釉质成形术效果观察
    丁芸, 盛迅, 朱红, 吕长海
    2010, 3(02): 95-96. 
    摘要 ( )  

    目的    探讨流动树脂用于窝沟釉质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昆明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中磨牙窝沟龋患儿84 例(336颗患牙),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8颗患牙。试验组使用流动树脂行窝沟釉质成形术,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窝沟封闭剂行窝沟釉质成形术。随访观察1年。结果    封闭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保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年后,试验组流动树脂保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行窝沟釉质成形术治疗已形成可疑龋坏的磨牙时,流动树脂效果优于普通窝沟封闭剂。

    外鼻体积测量方法探讨
    韩祺懿, 孙峥, 杨连平
    2010, 3(02): 97-99. 
    摘要 ( )  

    目的    探讨外鼻体积的计算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和太原市中心医院行头颅螺旋CT检查的患者103例,获取外鼻图像,经三维重建后测量外鼻的各项数据,并计算外鼻体积。结果    103名汉族正常测量者中,男、女除鼻孔上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外,鼻长、鼻高、鼻宽、鼻深、鼻孔长径、鼻翼基底宽、鼻唇角、鼻翼角、鼻尖角以及体积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其中男性鼻长、鼻高、鼻深、鼻孔长径、鼻尖角以及轮廓体积明显大于女性。结论    本研究中的外鼻体积计算方法简便易行,适合于临床推广;初步建立太原地区成年男女外鼻体积正常值数据库框架。

    牙周炎大鼠血清和牙龈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含量比较分析
    刘冰, 李淑娟, 黄香河, 李涛, 杨冬茹
    2010, 3(02): 100-102. 
    摘要 ( )  

    目的    通过检测牙周炎大鼠血清及牙龈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探讨IL-6在牙周炎病理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2005年5—10月选取纯种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36只。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大鼠行单纯牙周结扎,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术后第4、6、8 周各组随机抽取11只SD大鼠,采集血液标本,处死后切取上颌骨及牙龈组织,制作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测定血清和牙龈组织中IL-6的含量。结果    牙龈组织中的IL-6含量在第4、6、8周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血清中的IL-6的含量在第4、6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第8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L-6的含量与牙周组织破坏程度直接相关,在牙周炎治疗中及时控制牙龈组织中IL-6合成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蒙古族与汉族人群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病状况比较研究
    曹利, 越涑霞, 张洋, 郭晓燕
    2010, 3(02): 103-105. 
    摘要 ( )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发病情况及相关致病因素分析。方法    于2009年4—10月选择内蒙古自治区牧区蒙古族人群817人和城市汉族居民1006人为调查对象,利用颞下颌关节(TMJ)功能问卷和TMD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研究。调查问卷包括受调查者身体状况、TMJ既往功能状况以及精神因素;临床检查包括下颌边缘运动、关节功能、咀嚼肌疼痛及牙齿缺失、修复情况。结果    蒙古族人群的TMD发病率远低于汉族人群(P < 0.05);临床检查发现蒙古族人群和汉族人群在最大开口度,前伸、侧方最大运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TMD的可能致病因素中,蒙古族人群咬合力大于汉族人群(P < 0.05)。在牙齿缺失及修复方面蒙古族人群的后牙缺失后修复率明显低于汉族人群(P < 0.05);蒙古族人群的肘、膝关节的疼痛发生率高于汉族人群(P < 0.05)。蒙古族人群存在心理问题明显低于汉族人群(P < 0.05)。结论    心理因素对于TMD的发生有决定性作用。

    口腔医学史话
    世界最古老口香糖
    李刚
    2010, 3(02): 105-105. 
    摘要 ( )  
    论著
    胸锁乳突肌肌瓣修复腮腺肿瘤术后缺损48例效果观察
    廖圣恺, 李建成, 张凯, 徐锦程, 徐涛, 陈永峰
    2010, 3(02): 106-107. 
    摘要 ( )  

    目的    探讨胸锁乳突肌肌瓣即刻修复腮腺肿瘤术后面部凹陷畸形和减少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腮腺肿瘤住院手术患者68例,分为试验组48例、对照组20例。试验组患者按常规“S”切口施行腮腺肿瘤加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肌瓣转移修复术;对照组则不行同期肌瓣修复,经随访对比观察6月至3年。结果    对照组局部凹陷畸形发生率为90%(18/20),Frey综合征发生率为 55%(11/20);试验组局部凹陷畸形发生率为16.67%(8/48),Frey综合征发生率为8.33 %(4/4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结论    胸锁乳突肌肌瓣转移修复术是一种即刻修复腮腺肿瘤术后面部凹陷畸形和降低Frey综合征发生率的较好方法。

    根管冠部预处理对磨牙弯曲根管预备效果影响的研究
    康艳
    2010, 3(02): 108-109. 
    摘要 ( )  

    目的    研究根管冠部预处理对预备磨牙弯曲根管根尖偏移的影响。方法    从2006—2008年就诊于沈阳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121例患者因牙周病拔除的135颗磨牙中选取72个12  ~ 35°的弯曲磨牙根管,按照Schneider测量根管弯曲方法分成中度弯曲组(12  ~ 20°)和重度弯曲组(21 ~ 35°),每组36个根管,各组再按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个根管。试验组:根管冠部用GG钻预处理,常规用10 ~ 35号不锈钢K锉进行根管预备;对照组:直接行常规法根管预备。记录各组根管预备至不同锉号时的根管影像,测量并比较各组不同锉号预备后的根尖偏移指数(ATI)。结果    中度弯曲组和重度弯曲组中,经冠部预处理的试验组ATI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锉号的不断增大,根尖偏移指数也逐渐增大,且试验组根管侧穿数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磨牙弯曲根管预备时经冠部预处理的根管预备效果优于常规处理。

    正畸治疗对不同倾斜角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影响的研究
    徐娜, 刘新强, 束传亮
    2010, 3(02): 110-112. 
    摘要 ( )  

    目的    研究不同正畸治疗方法对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治疗的第三磨牙阻生青少年患者79例(154颗患牙),按治疗前下颌第三磨牙倾斜角及矫治是否拔牙分为4组:未拔牙A组(非拔牙矫治且倾斜角≤30°),未拔牙B组(非拔牙矫治且倾斜角>30°),拔牙A组(拔牙矫治且倾斜角≤30°),拔牙B组(拔牙矫治且倾斜角>30°)。拍摄正畸治疗前后口腔曲面断层片,测量并计算矫治前后下颌第三磨牙倾斜角及萌出间隙的变化。结果    矫治后拔牙A组第三磨牙倾斜角比矫治前平均减小3.3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其余各组矫治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矫治后各组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均高于矫治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其中拔牙组矫治前后萌出间隙变化尤为明显。结论    对于原倾斜角较小的下颌第三磨牙,拔牙有利于改善第三磨牙的萌出角度;与非拔牙矫治相比,拔牙矫治更多地增加了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有利于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

    机械、化学与电解抛光方法对纯钛铸件的耐腐蚀性影响对照研究
    于俊光, 李天侠, 闫海根, 苗一鸣
    2010, 3(02): 113-115. 
    摘要 ( )  

    目的    比较机械抛光、化学抛光和电解抛光对纯钛铸件表面耐腐蚀性的影响。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实验室将30个钛铸件随机分为机械抛光组、化学抛光组和电解抛光组,每组10个。机械抛光组:在金相试样抛光机上抛光;化学抛光组:置于化学抛光液中抛光;电解抛光组:进行电解抛光处理。然后在人工唾液中,运用电化学方法测量试件的自腐蚀电位(Ecor)、极化电阻(Rp)、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应用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腐蚀前后的形态变化。结果    化学抛光组的Ecorr r、Icorr值均高于电解抛光组(P < 0.01),低于机械抛光组(P < 0.01);而Rp值则低于电解抛光组(P < 0.01),高于机械抛光组(P < 0.01)。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机械抛光组试件表面有明显的腐蚀痕迹,化学抛光组试件表面有轻微的腐蚀痕迹,电解抛光组试件表面无明显的腐蚀痕迹。结论    应用电解抛光法处理的钛铸件,其表面耐腐蚀性明显提高,本电解抛光液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涎腺超微结构观察
    李维善, 朱建华, 张金艳
    2010, 3(02): 116-117. 
    摘要 ( )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正常饲养。动物模型建成后第8周时称重并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然后取材制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建模后第8周时对照组大鼠体重(282.40±14.00)g,血糖(5.50±0.40)mmol/L;实验组大鼠体重 (148.45±8.45)g,血糖(25.20±4.10)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大鼠腮腺细胞细胞核轮廓不规则,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颌下腺细胞细胞核固缩,线粒体出现空泡变性、嵴断裂;舌下腺细胞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糖尿病可导致腮腺和颌下腺分泌功能受损而出现口干症状,但未影响舌下腺功能,舌下腺可能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

    短篇论著
    应用氟保护漆治疗牙本质过敏症220例疗效观察
    顾蓓蓓, 李静
    2010, 3(02): 118-119. 
    摘要 ( )  

    目的    评价氟保护漆和氟化钠甘油对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沈阳市妇幼保健所口腔科收治的牙本质过敏症患者220例(388颗患牙),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208颗患牙)和对照组(180颗患牙)。试验组:用氟保护漆脱敏治疗;对照组:用 75  %氟化钠甘油脱敏治疗。结果    1个疗程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4%和61.11%,3个月后分别为88.94%和4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 结论    氟保护漆是一种较理想的脱敏药物。

    软衬材料应用于全口义齿34例临床疗效观察
    张悦
    2010, 3(02): 119-120. 
    摘要 ( )  

    目的    探讨软衬材料应用于全口义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沈阳市和平区牙病防治所修复科就诊牙槽嵴固有条件差的无牙颌患者68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试验组采用热凝软衬材料制作总义齿,对照组采用常规热凝树脂材料制作总义齿。随访观察6个月~2年。结果    经过6个月~2年的随访观察,热凝软衬材料的舒适度、咀嚼功能恢复均优于常规热凝树脂材料,固位改善也明显优于常规热凝树脂材料,且与黏膜的密合度更好。但组织面不易清洁,清洁度较常规热凝树脂材料差。试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牙槽嵴固有条件差的牙列缺失者,应用热凝软衬材料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综述
    牙周炎动物模型研究新进展
    陈玉华, 朱房勇, 任晓斌, 综述, 和红兵, 审校
    2010, 3(02): 121-123. 
    摘要 ( )  

    提要:牙周炎是成年人失牙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合适的牙周炎动物模型,对于深入探讨牙周炎的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以及预防、治疗牙周炎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牙周炎动物模型建立的机制、方法及实验动物的选择等方面,对牙周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乳牙的酸蚀
    刘梅天, 聂红兵, 综述, 刘斌, 周海静, 审校
    2010, 3(02): 124-125. 
    摘要 ( )  

    提要:对乳牙进行龋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中,酸蚀是首要步骤,但目前许多酸蚀剂只提供恒牙的酸蚀时间,未说明乳牙的酸蚀时间,故有必要对乳牙的酸蚀做一综述。

    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口腔颌面外科学(3) 阻生牙拔除术及拔牙术后并发症
    白晓峰
    2010, 3(02): 126-128.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