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讨论
    青少年对立违抗障碍
    苏林雁,王长虹
    2007, 22(03): 161-163 . 
    摘要 ( )  
    阿斯伯格综合征
    邹小兵
    2007, 22(03): 163-166 . 
    摘要 ( )  
    儿童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郭兰婷
    2007, 22(03): 166-169 . 
    摘要 ( )  
    青少年自杀
    高鸿云
    2007, 22(03): 169-172 . 
    摘要 ( )  
    儿童青少年厌学和拒绝上学的诊断与治疗
    静进
    2007, 22(03): 172-174 . 
    摘要 ( )  
    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赵亚茹,宋辉青
    2007, 22(03): 174-176 . 
    摘要 ( )  
    早发性精神分裂症
    禹顺英
    2007, 22(03): 176-178 . 
    摘要 ( )  
    性心理障碍
    耿耀国,苏林雁,王洪
    2007, 22(03): 178-180 . 
    摘要 ( )  
    青春期双相障碍
    苏巧荣
    2007, 22(03): 180-181 . 
    摘要 ( )  
    论著
    Tourette综合征患儿链球菌感染及其免疫功能检测
    阮毅燕,李尔珍,陈倩,许克铭,罗桂芳,徐光芝,王立文
    2007, 22(03): 182-185 . 
    摘要 ( )  
    目的通过测定Tourette综合征(TS)患儿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C),观察链球菌感染与TS的关系、TS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免疫调节剂的治疗作用。 方法200505—200510对首都儿研所神经科门诊就诊的58例TS患儿分别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ASO,双色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NKC。以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对细胞免疫异常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免疫调节剂或免疫调节剂+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治疗。 结果(1)TS患儿ASO阳性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2)TS患儿中,ASO阳性组CD+4显著低于ASO阴性组(P<0.05);TS患儿CD+3、CD+4、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NK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细胞免疫异常的TS患儿,单纯采用免疫调节剂治疗或免疫调节剂+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治疗,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部分TS患儿发病与链球菌感染有关;TS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改变,表现为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失调和NKC升高,链球菌感染可能与之有关;单纯免疫调节剂治疗可能对链球菌感染触发的TS有效。
    二甲双胍对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儿童糖代谢和血清脂源性激素的影响
    姚辉,林汉华,王玉,康世秀,黄晓燕,夏治
    2007, 22(03): 186-188 . 
    摘要 ( )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对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患儿血清脂源性激素脂联素、抵抗素、瘦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200401—200502将武汉市儿童医院和同济医院54例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患儿分为轻、中度肥胖组及重度肥胖组,均以二甲双胍治疗12周,测量治疗前后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脂源性激素脂联素、瘦素、抵抗素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轻、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高胰岛素血症患儿空腹血糖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胰岛素、瘦素、抵抗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降低(P<0.01),轻、中度肥胖组及重度肥胖组血清瘦素水平分别由治疗前的(24.3±1.8)μg/L、(30.2±5.1)μg/L降低为治疗后的(19.6±6.3)μg/L、(24.7±5.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抵抗素水平分别由治疗前的(16.5±6.0)μg/L、(22.3±5.2)μg/L升高为(22.0±5.1)μg/L、(30.6±11.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治疗前分别为(8.4±3.2)mg/L、(6.5±1.2)mg/L,治疗后分别为(8.9±2.3)mg/L、(7.03±3.0)mg/L,治疗前后相比,P>0.05。体重指数(BMI)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二甲双胍能显著改善肥胖患儿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瘦素水平可能是其改善胰岛素抵抗机制之一,但在对脂源性激素脂联素、抵抗素水平的改善上,有其局限性。
    3岁前有和无睡眠障碍孤独症儿童临床症状的比较分析
    熊妮娜,季成叶,刘继同,田惠平,王秀卿,王蓓蓓
    2007, 22(03): 189-191 . 
    摘要 ( )  
    目的比较3岁前有无睡眠障碍孤独症儿童临床症状及发展特点。 方法对1999—2006年在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接受特殊教育的275例孤独症学生进行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克氏行为量表(CABS)测量。 结果总体上3岁前有过睡眠障碍者症状严重于无睡眠障碍者。2~4岁时,有过睡眠障碍者比无睡眠障碍者病情严重,如有过睡眠障碍者情感、感觉、行为、社交问题均比无睡眠障碍者严重;5~8岁时,两者病情严重程度却比较接近,且有过睡眠障碍患儿情感反应优于无睡眠障碍患儿。 结论3岁前有过睡眠障碍者与无睡眠障碍者有着不同的病情发展模式。前者起始症状严重,随后病情进展缓慢;后者起始症状虽然较轻,但病情进展迅速,以至于两类患者在学龄初期时病情严重程度基本相当。
    脑脊液细菌16S rRNA荧光定量PCR快速诊断儿童化脓性脑膜炎
    杨祖钦,尚世强,吴亦栋,杜立中
    2007, 22(03): 192-195 . 
    摘要 ( )  
    目的探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新的快速诊断方法。 方法200308—200512采用16SrRNA荧光定量法对浙江大学儿童医院49例临床疑似化脑患儿脑脊液(CSF)的细菌DNA进行测定;监测化脑患儿脑脊液细菌DNA拷贝数,同期进行CSF细菌培养的对照。 结果(1)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49份脑脊液标本发现17份阳性,阳性率为34.7%(17/49),明显高于脑脊液培养的阳性率10.2%(5/4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对17份FQPCR阳性标本进一步测定细菌DNA的拷贝数,发现患儿病情与其DNA拷贝数呈正相关,与其Ct值(指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呈负相关,Ct值越低,脑脊液细菌DNA拷贝数越高,患儿的预后越差。(3)FQPCR、CSF细菌培养同时阳性的仅为5例。(4)对2例脑脊液FQPCR的产物测序,Ct值17.9的测序提示为大肠埃希菌,符合CSF细菌培养结果;Ct值31.8的,测序未果。 结论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需标本量少,是早期快速诊断儿童化脑的可靠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短篇报道
    儿童交替性偏瘫1例报告
    马艳艳
    2007, 22(03): 195-195 . 
    摘要 ( )  
    论著
    Tourette综合征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徐惠琴,金嵘,郑荣远,张磊,邵蓓,何金彩,王旭华
    2007, 22(03): 196-198 . 
    摘要 ( )  
    目的探讨Tourette综合征(TS)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200001—200412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100例TS患儿及100名对照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主成分分析。 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该病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危险因素是TS家族史、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ADHD)、过敏性哮喘、母亲孕早期受精神刺激、高热(T>39℃)和极低频磁场暴露,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1.3987、3.6385、1.7657、1.7250、1.8973和1.0677。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其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7.025%。 结论TS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2~10岁性早熟女童骨密度检测分析
    郑素平,马步军,曾志伟
    2007, 22(03): 199-201 . 
    摘要 ( )  
    目的探讨性早熟对2~10岁女童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301—200601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内分泌专科就诊的2~10岁性早熟(明确诊断、并排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女童237例,根据真、假性性早熟(CPP、PPP)分为2组,各组再按年龄组分层,采用单光子骨矿物质密度测定仪测量左手桡骨中远1/3处桡、尺骨密度(BMD),并与同龄健康女童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果CPP、PPP和健康组BMD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组各年龄桡骨BMD均高于尺骨;CPP桡、尺骨BMD均相对较高,8~10岁组中CPP较对照组约高6.4%~8.6%;3组桡、尺骨BMD均在8~10岁增长加速,特别是尺骨(P<0.05),分别较6~7岁组增长20.4%、17.8%和14.3%;以CPP组增幅最大,明显高于健康组,与健康组(6~7岁)增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桡骨P<0.05、尺骨P<0.001)。PPP组则与健康女童差异不显著。 结论健康女童骨矿化自9岁起开始青春期加速,CPP女童青春期尺骨生长加速的年龄提早,BMD相应增加,而PPP不像CPP那样明显影响女童的正常骨骼发育。
    核素骨扫描在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杨光,唐锁勤,王建文,丁勇,姚树林,刘英,冯晨
    2007, 22(03): 202-204 . 
    摘要 ( )  
    目的探讨核素骨扫描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0101—200509对解放军总医院小儿内科住院的NB患儿36例,在系统治疗前均行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全身骨扫描;其中13例骨扫描阳性患儿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行2~4次全身骨扫描,观察骨转移的消退情况,一般在5~6疗程诱导化疗后复查;6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患儿在移植前、后分别复查骨扫描。 结果36例患儿中骨扫描阳性23例(63.9%),四肢长骨、脊柱、颅骨、骨盆、肋骨、肩胛骨受累分别为15,12,9,6,5和1例次,其中18例表现为多发阳性灶(78.3%)。13例随访患儿中,其中8例经5~6疗程诱导化疗后骨扫描异常浓聚灶范围缩小、浓聚程度减轻,表明病灶修复,治疗有效;5例患儿放射性浓聚灶无变化或增加,表明病情无变化或进展,治疗无效。 结论核素骨扫描为NB诊断及临床分期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并有助于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
    短期完全性睡眠剥夺对幼年大鼠生理和器官功能的影响
    江帆,沈晓明,李生慧,余晓刚,颜崇淮,吴胜虎,金星明
    2007, 22(03): 205-207 . 
    摘要 ( )  
    目的通过建立完全性睡眠剥夺的幼鼠模型,探讨短期完全性睡眠剥夺对幼鼠体温调节及生长的影响。 方法20050103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科研究所12只出生后3周刚断奶的雄性幼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小站台水环境的方法对幼鼠进行48h的睡眠剥夺。睡眠剥夺前、24h及48h后,分别进行体温、体重及进食量的监测,并计算日能耗,睡眠剥夺结束后处死幼鼠并对重要脏器进行称量。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48h睡眠剥夺后,两组幼鼠体温均出现随时间变化特点,在睡眠剥夺24h后增高,48h后出现体温下降;睡眠剥夺后试验组幼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试验组的进食量在48h后明显多于对照组;在日能量消耗的比较中,试验组在24h睡眠剥夺后的能耗明显高于对照组;睡眠剥夺48h后各器官重量仅双肺重量与体重的比值在两组间存在差异。 结论幼鼠完全性睡眠剥夺的早期即出现体温显著下降,较早显现体温调节中枢的失衡,并且体格发育受到显著影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清内毒素与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分析
    程亚颖,孙东明,井丽娟,尹建英
    2007, 22(03): 208-211 . 
    摘要 ( )  
    目的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内毒素、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脂多糖受体(sCD1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内毒素、LBP/CD14系统及TNFα在SIRS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200009—200409对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62例SIRS患儿分别采用鲎试剂动态比浊定量测定法、酶联免疫试验进行血内毒素、LBP、sCD14及TNFα的定量测定,并对部分患儿进行动态观察。 结果SIRS组内毒素、LBP、sCD14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明显高于非MODS组,且LBP、sCD14的质量浓度均随内毒素水平升高而升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动态研究发现,恶化后内毒素、LBP、sCD14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恶化前,且TNFα分别与LBP和sCD14呈显著正相关。将患儿血sCD14均值在不同范围进行分组比较发现,随sCD14水平的升高,SIRS患儿合并MODS的例数增多,病死率亦随之上升。 结论全身炎症反应时内毒素血症可能是刺激机体合成和释放LBP、CD14的重要因素之一,而LBP、CD14又可增敏内毒素效应,进一步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炎症因子,介导组织损伤。而且,sCD14水平与MOD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其变化对SIRS患儿的病情转归有一定的预警意义。
    Asperger综合征儿童的行为适应分析
    岑超群,邹小兵,李建英,唐春
    2007, 22(03): 212-213 . 
    摘要 ( )  
    目的评估Asperger综合征(AS)儿童的行为适应状况并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200303—200502采用BASICS行为适应量表,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56例AS儿童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AS儿童在行为适应各个维度的测定值均较正常儿童高,而且环境中不利因素较正常儿童多。 结论AS儿童在各个方面的行为适应能力均较正常儿童差,原因与自身的特征以及环境的不利因素有关。
    126例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磁共振测量分析
    邵剑波,胡道予
    2007, 22(03): 214-216 . 
    摘要 ( )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磁共振(MR)测量方法、诊断标准及手术指征。 方法200409—200605对武汉市儿童医院126例临床确诊为腺样体肥大的儿童术前进行了鼻咽部MR扫描,利用Fujioka X线平片测量原理进行MR测量,同时以同样方法对100例同龄MR检查正常儿童腺样体进行测量,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手术组126例中,腺样体最大厚度与鼻咽腔前后径距离之比(A/N比率)为0.512~0.604者28例(22%),0.621~0.678者43例(34%),0.695~0.859者55例(44%);对照组100例中,A/N比率小于0.550者69例(69%),0.556~0.613者24例(24%),A/N比率大于0.660者7例(7%)。后气道间隙(PAS)测量显示:手术组126例中3岁及以下A/N比率大于0.550者,PAS宽度为1.5~2.8mm;4~9岁A/N比率大于0.650者,PAS宽度为3.1~5.2mm;其余均在8.0mm以内。对照组100例中3岁以上者PAS平均宽度均超过8.0~10.0mm,3岁及以下者超过4.0mm。 结论MR可直接显示腺样体形态大小,优于X线侧位平片测量方法。当A/N比率≥0.700,且PAS≤4.0mm及婴幼儿A/N比率≥0.610,PAS≤2.0mm时是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手术指征。
    短篇报道
    幼儿抗抑郁药物中毒1例报告
    刘雁,何山
    2007, 22(03): 216-216 . 
    摘要 ( )  
    论著
    肠道病毒脑炎患儿脑脊液中IL4/IFNγ失衡与NSE异常表达的相关性探讨
    徐延玲,冯学斌,陈宗波,宋春叶,郭华,孙爱红
    2007, 22(03): 217-218 . 
    摘要 ( )  
    目的通过检测肠道病毒脑炎患儿脑脊液中细胞因子IL4、IFNγ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质量浓度,并进行相关分析,探讨肠道病毒脑炎的免疫损害机制。 方法200503—200603应用ELISE方法检测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40例肠道病毒脑炎患儿和30例对照组脑脊液中细胞因子IL4、IFNγ及NSE的质量浓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结果肠道病毒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中IFNγ和NSE质量浓度高于对照组,IL4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IFNγ和IL4及IL4与NSE均呈负相关(r=-0.615,r=-0.656;P<0.01),而IFNγ与NSE呈正相关(r=0.765,P<0.01),IFNγ/IL4比值与NSE相关性最好(r=0.799,P<0.01)。 结论细胞因子IL4和IFNγ参与肠道病毒脑炎的免疫损害过程,IL4和IFNγ之间失衡与肠道病毒脑炎时神经元的损害密切相关。
    用三种实验方法联合试验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及其评价
    朱长林,杨桂梅,丁晓旭,杜新生,薛承岩
    2007, 22(03): 219-220 . 
    摘要 ( )  
    目的评价脑脊液抗酸杆菌(AFB)、抗阿拉伯糖甘露糖脂IgG抗体(LAMIgG)和腺苷脱氨酶(ADA)联合试验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价值。 方法于1996—2005年采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脑脊液检测标本(其中结脑组62例、非结脑组38例),应用离心甩片法检测AFB、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法检测LAMIgG、酶动力学终点法检测ADA。 结果AFB、LAMIgG和ADA的阳性率分别为64.5%、51.6%和59.7%,AFB+LAMIgG诊断结脑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67.7%,AFB+LAMIgG+ADA的阳性率为71.0%。病情进展,ADA呈升高趋势;病情好转,ADA呈下降趋势。 结论在诊断结脑方面,AFB+LAMIgG联合试验的应用价值明显高于经典方法;在动态了解病情方面,ADA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结脑诊断和评价的价值。
    论著摘要
    儿童发铅锌质量分数及相互关系的探讨
    李春建,季莘,张卫兵
    2007, 22(03): 221-222 . 
    摘要 ( )  
    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并发肠穿孔10例分析
    王爱和,陈肖鸣,张浩川,陈聪德,张华,刘平
    2007, 22(03): 223-223 . 
    摘要 ( )  
    病案报告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婴儿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
    郝虎,肖昕,宋元宗,柳国胜,陈文超
    2007, 22(03): 224-224 . 
    摘要 ( )  
    临床经验
    持续静滴速尿治疗肿瘤溶解综合征所致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临床体会
    安东,姜红
    2007, 22(03): 224-224 . 
    摘要 ( )  
    综述
    难治性癫疒间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蔡淑英综述,任榕娜审校
    2007, 22(03): 225-227 . 
    摘要 ( )  
    短篇报道
    抗癫疒间药过敏反应综合征2例
    侯慧琴
    2007, 22(03): 227-227 . 
    摘要 ( )  
    综述
    小儿EB病毒感染致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华青综述,张秋业审校
    2007, 22(03): 228-230 . 
    摘要 ( )  
    讲座
    小儿脑性瘫痪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阎炯,刘念,张庆松
    2007, 22(03): 231-233 . 
    摘要 ( )  
    病案报告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合并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1例
    张远清,何颜霞,林荣枢,李志川,操德智,赵霞
    2007, 22(03): 235-235 . 
    摘要 ( )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第3讲小儿骨关节创伤的影像学检查(一)
    范淼,叶滨宾
    2007, 22(03): 236-240 .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