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讨论
    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诊治
    常立文
    2007, 22(04): 241-243 . 
    摘要 ( )  
    慢性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的分类及诊治
    陈慧中
    2007, 22(04): 243-245 . 
    摘要 ( )  
    慢性肺炎
    赵顺英
    2007, 22(04): 246-247 . 
    摘要 ( )  
    慢性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袁新宇,叶滨宾
    2007, 22(04): 247-249 . 
    摘要 ( )  
    慢性肺疾病及其诊断思路
    尚云晓
    2007, 22(04): 250-252 . 
    摘要 ( )  
    临床评介
    重提“肺炎型哮喘”的诊断
    俞善昌
    2007, 22(04): 252-253 . 
    摘要 ( )  
    论著
    不同海拔地区健康儿童气体信号因子一氧化氮及硫化氢的变化
    王燕飞,肖慧捷,唐朝枢,杜军保
    2007, 22(04): 254-256 . 
    摘要 ( )  
    目的探讨气体信号因子一氧化氮(NO)及硫化氢(H2S)在不同海拔地区健康儿童中的含量差异。 方法2005-06—2006-02,将随机选取的北京市和青海省海北州体检时的健康儿童青少年,按照不同海拔分组:北京地区(平均海拔43.5m)17名, 男11名,女6名,年龄(7.28±4.79)岁;青海省海北州地区(平均海拔3200m以上)25名,男12名,女13名,年龄(10.42±0.49)岁。均空腹取肘静 脉血,采用Griess法测定血清NO浓度,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血清H2S的浓度。 结果北京地区健康儿童血清中NO浓度(60.58±16.85)μmol/L,低于青海省海北州地区健康儿童血清中NO浓度(73.88±18.97)μmol/L;北京地 区健康儿童血清中H2S浓度(65.55±9.07)μmol/L,高于青海省海北州地区健康儿童血清中H2S浓度(46.92±6.46)μmol/L。 结论高海拔地区健康儿童血清中NO浓度明显高于低海拔地区,而H2S浓度则明显低于低海拔地区。
    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曹枫林,苏林雁,王洪,高雪屏,王恬,王玉凤
    2007, 22(04): 257-260 . 
    摘要 ( )  
    目的探讨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IOU)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关系。 方法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长处和困难问卷父母版(SDQ)、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量表父母版(ADHDDS-P)对64例互联网过度使用中学生 和64名对照中学生进行评定和比较,并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的ADHD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性访谈。 结果(1)IOU组符合DSM-Ⅳ中ADHD诊断标准的学生有14例,其中注意缺陷为主型5例,多动冲动为主型1例,混合型8例;对照组中符合ADHD诊断标 准的学生有3例,均为混合型。(2)SDQ:IOU组多动注意不能、品行问题、情绪症状、困难总分等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在亲社会行为因子 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3)ADHDDS-P:IOU组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因子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 (4)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注意缺陷、多动注意不能是IOU的危险因素,亲社会行为是IOU的保护因素。 结论互联网过度使用中学生存在着较多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其可能是造成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的危险因素。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与不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多导睡眠图的比较
    黄振云,刘大波,李志斌,钟建文,俞洁,谭宗瑜,孙昌志,周丽枫,陈倩
    2007, 22(04): 261-263 . 
    摘要 ( )  
    目的通过对比合并与不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的多导睡眠监测指标,试图从睡眠结构和 睡眠主要参数的层次上来探讨ADHD的发病机制。 方法选择2004-01—2006-10于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OSAHS患儿36例作为OSAHS组,合并有OSAHS的ADHD患儿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无OSAHS及 ADHD的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之间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并由神经康复科专科医 生对其是否患有ADHD作出诊断。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对OSAHS组、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睡眠结构进行比较,并对OSAHS组和观察组进行呼吸事 件及血氧状况的比较。 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OSAHS组及观察组睡眠Ⅰ期增加,睡眠Ⅱ期、SWS及REM睡眠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的REM%为8.66± 3.94,观察组的REM%为5.65±5.41,REM%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儿童呼吸事件的次数与持续时间及血氧饱和度下降较OSAHS 儿童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观察组儿童REM%及血氧饱和度的下降可能在ADHD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纤维支气管镜诊治研究
    饶小春,刘玺诚,江沁波,姜英,马渝燕
    2007, 22(04): 264-265 . 
    摘要 ( )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在纤维支气管镜镜下形态学表现特点及介入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方法收集1996-01—2006-06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住院患儿170例,临床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予以病变局部介入治疗。 结果所有患儿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均可见黏膜粗糙、肿胀、分泌物附着,部分患儿有血管走行粗重(117例,68.8%),纵行皱褶(65例,38.2%),黏 膜花斑样改变(24例,14.1%),黏膜腺体小结样突起(19例,11.2%),黏膜糜烂(5例,2.9%);管腔开口炎性狭窄(94例,55.3%),甚至闭塞(27例 ,15.9%),段支气管通气不畅(120例,70.6%);管腔分泌物多数呈半透明或灰白黏稠状,部分形成黏液栓阻塞细支气管(46例,27.1%)。经过治 疗,所有病例均有改善,141例(82.9%)患儿介入治疗1~4次,最多10次。 结论支原体肺炎可并发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下主要特点为支气管黏膜病变和黏液栓阻塞,管腔开口炎性狭窄、闭塞,段支气管通气不畅;早期 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治有利于缩短病程。
    布地耐德联合福莫特罗与双倍剂量布地耐德干粉吸入疗法对儿童轻度持续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彭秋莹,陈爱欢
    2007, 22(04): 266-268 . 
    摘要 ( )  
    目的观察布地耐德(BUD)联用福莫特罗(FOM)与单用双倍剂量BUD干粉吸入疗法对轻度持续性哮喘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儿童轻度持续性哮 喘的理想治疗方案。 方法选取2005-01—2005-06在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研所专科门诊就诊的轻度持续哮喘患儿50例,采取开放、随机、平行对照方法把50例 患儿分为两组,分别吸入BUD联用FOM(B+F组)或双倍剂量BUD(Double B组)8周,药物均用都保干粉吸入装置吸入。8周的观察期内由患儿或家长 记录哮喘日记,包括日间和夜间症状评分、无症状天数、其它平喘药物(包括应急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缓释茶碱、口服长效β2-受体激 动剂、全身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同时以简易峰流速仪监测其呼气峰流速值(PEF)作为主要肺功能指标。 结果B+F组和Double B组在治疗8周后,日间症状及P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症状天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 比较,B+F组在治疗8周后夜间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Double B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日间症状评分、夜 间症状评分、无症状天数及PEF治疗前及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病情反复发作次数、需联合应用速效β2-受体激动 剂次数及口服强的松、长效缓释茶碱或口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天数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ICS)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与单用双倍剂量ICS治疗儿童轻度持续性哮喘的疗效相当。但从减少或避免ICS 潜在的全身性副反应方面考虑,联用低剂量ICS+LABA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肺炎心力衰竭患儿内皮素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变化的临床研究
    李润英,祝俊玲,王立华,徐宝元,郑肖玲
    2007, 22(04): 269-271 . 
    摘要 ( )  
    目的研究婴幼儿肺炎并发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时内皮素(E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BG)等变化及其内在联系,探讨该阶段血管内皮 功能、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 方法选择2005-12—2006-08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儿科就诊的肺炎及肺炎并发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婴幼儿20例作为对照组 ,均抽血检测ET、D-dimer、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值。 结果各组间ET、D-dimer、FBG、APTT存在统计学差异,心衰程度越重,ET、D-dimer、FBG越高,APTT越低,其中以肺炎并发重度心衰组明显, ET与D-dimer间呈正相关(r=0.42,P<0.01);D-dimer与FBG间也呈正相关(r=0.30,P<0.01)。 结论婴幼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时存在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凝血、纤溶系统的激活。
    髓系抗原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预后
    薛惠良,汤静燕,陈静,潘慈,陈静,周敏,董璐,顾龙君
    2007, 22(04): 272-274 . 
    摘要 ( )  
    目的分析髓系抗原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关系。 方法根据国际白血病欧洲协作组(EGIL)标准将1999—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33例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的ALL (My+ALL)分为双表型、双系列型给予正规治疗。对其预后进行观察。 结果(1)My+ALL患儿,双表型26例(78.8%,26/33),其中B系ALL伴髓系表达17例(65.4%,17/26),T系ALL伴髓系表达6例(23.1%,6/26),T系B系 伴髓系表达3例(11.5%,3/26)。双系列ALL患儿7例(21.2%,7/33)。(2)26例双表型ALL患儿治疗35d,缓解率80.7%。7例双系列型ALL仅1例达缓解 (14.3%)。(3)生存状态:双表型26例中20例处于缓解状态(76.9%),双系列型7例中仅1例(14.3%)。(4)复发情况:双表型6例复发(23.1%,6/26) ,双系列7例中6例复发(85.7%)。 结论髓系抗原阳性表达在儿童ALL时不能作为预后不良的因素,但双系列白血病患儿预后差,复发率高,长期生存机会少。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李淑娟,王玉林,刘廷亮,张建军,韩波,庄建新,马沛然,韩秀珍,汪翼
    2007, 22(04): 275-277 . 
    摘要 ( )  
    目的研究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病例筛选及封堵器选择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02-03—2006-03于山东大学山东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行介入治疗的54例继发孔型ASD患儿,统计其术前TTE所测的ASD的形态、大 小、边缘情况等,对术前TTE测得的ASD最大径、X线测得的球囊腰径及TTE测得的球囊径分别与所用封堵器型号大小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并进 行TTE测得的ASD最大径与封堵器型号大小的相关性分析,计算回归方程。 结果54例均成功封堵,手术时间20~145(57.64±24.89)min,曝光时间3.1~31.5(9.22±7.41)min,住院天数3~10(5.74±1.72)d。其中有15例患 儿存在ASD单一边缘不够标准,均封堵成功。术前TTE测得的ASD最大径[4~33mm,(16.31±7.34)mm]、术中X线测球囊腰径[6.7~28mm,(19.80± 7.24)mm]及TTE测球囊径[9.6~24.8mm,(19.92±6.38)mm]与封堵器大小[5~36mm,(18.85±7.89)mm]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术前 TTE测得的ASD最大径与封堵器型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r=0.945,P<0.05),计算回归方程为:封堵器型号=1.015×(TTE测得的ASD最大径)+2.3mm 。 结论TTE的应用,使ASD介入治疗病例的筛选得到了保证。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对ASD封堵器选择的评估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苯丙酮尿症患儿脑髓鞘发育延迟与血苯丙氨酸浓度关系的研究
    王志新,周忠蜀,喻唯民
    2007, 22(04): 278-280 . 
    摘要 ( )  
    目的应用MRI观察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脑髓鞘发育延迟与血苯丙氨酸(PHE)浓度的关系。 方法对2002—2004年北京中日友好医院PKU门诊确诊的经典型PKU患儿29例,治疗前进行头颅MRI及血苯丙氨酸浓度检查,脑髓鞘发育按Staudt标 准对不同年龄阶段患儿脑10个区域进行量化评估。HPLC法定量测定血PHE浓度。根据开始接受治疗年龄不同分为甲(28~48周,11例)、乙(49~390 周,18例)两组,另随机选取其中19例治疗1年后复查MRI进行治疗前后对照,根据该19例治疗中血苯丙氨酸浓度控制情况分为A组(血PHE控制在 0.12~0.48mmol/L)和B组(血PHE控制在0.12~0.48mmol/L以外)。 结果29例患儿治疗前均存在髓鞘发育延迟,在10个脑区域髓鞘发育延迟平均发生率为45.6%,主要部位在脑叶和胼胝体,其中甲组髓鞘发育延迟平 均发生率为40.8%,乙组发生率为51.2%,甲乙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1年后,19例10个脑区域髓鞘发育延迟平均发 生率为32.2%;治疗前后髓鞘延迟有显著性改善(P<0.01),且治疗中血PHE浓度控制较好的A组髓鞘延迟改善率为1.75±0.66,B组病例为0.78± 0.44,差异有显著性(P<0.01),髓鞘延迟改善与血PHE浓度间有密切相关性。 结论治疗延迟的PKU患儿的脑髓鞘发育延迟的高发病率,与高血PHE浓度影响时间有关;经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延迟的改善率,与治疗中血PHE浓 度控制情况直接影响延迟改善,因此提示PKU患儿血PHE浓度是影响脑髓鞘发育延迟发生及改善的重要原因。
    中山市某小学6~12岁学龄儿童夜间睡眠时间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黄东明,杨孜,肖晓雄,施玉麒,曾冠,何淑华,郑伯强,李莉敏,付四毛,高建慧
    2007, 22(04): 281-284 . 
    摘要 ( )  
    目的探讨广东省中山地区某小学6~12岁学龄儿童的夜间睡眠时间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2005-11-12,随机整群抽取广东省中山市城区某小学6~12岁全部学生,共2012名学龄儿童,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 卷调查。 结果发出调查问卷2012份,结果回收合格问卷1936份,回收率96.22%。6~12岁学龄儿童的夜间睡眠时间平时为(9.10±0.57)h,周末为(9.47± 0.81)h,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16.437,P=0.000);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组(相差1岁分组,共6个年龄组)儿童平时的夜间睡眠时 间逐渐减少,依次为9.28h、9.27h、9.04h、9.04h、8.96h、8.85h。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母认为孩子睡眠时间足够、儿童的年龄、 家庭人口数、有固定的睡眠时间、抚养人的睡眠时间、常常晚上看电视入睡、父亲文化教育程度等7个变量是影响儿童平时夜间睡眠时间的主要 因素(r=0.261,F=60.683,P=0.000)。 结论6~12岁学龄儿童的年龄、家庭社会环境是其夜间睡眠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提高家长对儿童睡眠健康的认识。
    白三烯D4对白细胞介素4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在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的影响
    欧维琳,朱春江,黄健,韦欢
    2007, 22(04): 285-288 . 
    摘要 ( )  
    目的研究白三烯D4是否参与调节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eotaxin-3,Eot-3),探讨白三烯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在气道变态 反应性炎症中的作用。 方法用白三烯D4预处理支气管上皮细胞1h,然后用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细胞24h,RT-PCR法检测Eot-3在mRNA水平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 培养上清液中Eot-3蛋白的表达。 结果未经处理的支气管上皮细胞仅表达微量的Eot-3,用IL-4刺激细胞并培养24h后,在mRAN和蛋白水平的Eot-3表达明显增强,白三烯D4预处理 细胞1h,可以使IL-4的这种诱导作用加强。 结论支气管上皮细胞不仅是一种屏障细胞,也是一种效应细胞,在炎症介质的刺激下能表达Eot-3,参与支气管炎症的产生。白三烯D4通过上调 IL-4诱导Eot-3在上皮细胞的表达可能是其参与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机制之一。
    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持续时间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郭彤,胡淑华,赵光临
    2007, 22(04): 289-291 . 
    摘要 ( )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疗程对其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4-02—2005-04就诊于深圳妇幼保健院的8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用量250~375μg/d,分2~3次,按应 用激素治疗的疗程随机分为超短期组、半年期组和1年期组等三组,超短期组患儿用药1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患儿最大呼气峰流速(PEF)。 并观察治疗后2年内患儿的复发情况。 结果三组患儿测定的PEF值用药后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超短期组由65.06±8.93上升到90.74±5.43,半年期组由65.68±8.92上升到90.71± 3.60,1年期组由65.91±8.50上升到89.88±5.89(P<0.001)。经治疗后,2年内超短期组复发25例,占71.43%;半年期组复发6例,占22.22%;1 年期组复发2例,占9.0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 结论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应早期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疗效明显。坚持长期吸入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儿远期复发率。
    短篇报道
    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刘世萍,董利,郭美华
    2007, 22(04): 291-291 . 
    摘要 ( )  
    论著
    肠道病毒相关的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研究
    袁艺,宋国维,曹玲,崔小岱,钱渊,朱春梅,伏谨,马连华,许峥,朱汝南,邓洁,王芳,赵林清
    2007, 22(04): 292-294 . 
    摘要 ( )  
    目的初步了解肠道病毒(EV)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中的流行概况。 方法2003-09—2005-04,于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的815例ARI患儿,取其鼻咽深部分泌物,用病毒分离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EV ,用病毒分离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7种呼吸道病毒。取144例患儿双份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EV抗体。 结果病毒总检出率50.9%,RSV阳性率最高(24.9%),其次为EV(16.9%)。EV在不同月份阳性率为0~34.2%,冬季阳性率最低。RT-PCR、双份血抗体 检测和病毒分离3种检测EV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6.2%、7.6%和1.0%。332例急性喘息患儿中,EV阳性率20.8%,仅次于RSV(42.5%);3岁以上喘息 患儿中,EV阳性率最高(33.9%),而3岁以下患儿中,RSV阳性率最高(48.7%)。 结论在住院ARI患儿中,EV是仅次于RSV的常见病原,也是引起小儿急性喘息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EV在年长儿中阳性率相对较高,冬季阳性 率较低。RT-PCR法检测EV,快速、敏感、特异,可用于小儿EV感染的诊断。
    肺隔离症12例诊断和治疗分析
    张维溪,张海邻,李昌崇,章岳峰,罗运春
    2007, 22(04): 295-296 . 
    摘要 ( )  
    目的总结12例小儿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1994-01—2006-08,对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肺隔离症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例肺隔离症患儿胸部X线均发现肺部异常阴影,7例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实性块影,5例呈囊性及多囊性阴影改变;术前确诊5例,1例 经主动脉逆行造影证实,4例经螺旋CT三维重建、MRI检查发现胸主动脉与病灶之间有异常血管相通,术前高度怀疑肺隔离症3例,术前有4例误诊 ;8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患儿行肺叶切除术,4例叶外型肺隔离症行单纯隔离肺切除术。 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隔离症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为降低肺隔离症误诊率,对可疑的肺隔离症患儿提倡螺旋CT三维重建和胸部MRI检查。
    隐球菌病9例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李绍英,刘钢
    2007, 22(04): 297-298 . 
    摘要 ( )  
    目的了解儿童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6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9例隐球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急性起病2例,亚急性或慢性起病7例。发热8例,头痛、呕吐5例,咳嗽4例,皮肤黄疸3例。脑膜刺激征阳性5例,肝大、脾大各4例,淋巴 结肿大5例。视乳头水肿3例。白细胞、C反应蛋白均增高,脑脊液异常5例。 肺CT异常8例。血清隐球菌抗原均阳性。1例放弃治疗;8例出院时 临床症状消失,病原学检查阴性。 结论儿童隐球菌病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体征,误诊率高。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多脏器损害且经抗结核、抗感染治疗无效者,应考虑该病可 能。确诊依赖于脑脊液墨汁染色、血清或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组织病理及病原培养。
    心力衰竭患儿脑钠素与肌钙蛋白I的临床意义
    辛克盛,姜胜杰,江志泳
    2007, 22(04): 299-300 . 
    摘要 ( )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肌钙蛋白I(cTnI)质量浓度的变化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CHF)患儿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方法2003-02—2005-02于青岛市海慈医院住院诊断心衰的患儿41例,同时选健康体检者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其 血BNP及cTnI的水平。 结果心衰早期BNP、cTnI即开始升高,心衰期达高峰,恢复期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衰早期、恢复期BNP阳性率(92.7%, 90.2%)较cTnI阳性率(63.4%,58.5%)差异有显著性(P<0.01);BNP持续高于500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66.7%)较BNP<500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 (21.4%)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心衰患儿血浆BNP、cTnI质量浓度明显升高,BNP、cTnI可反映其心肌损伤;血浆BNP在心衰早期诊断方面,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cTnI, 可作为诊断小儿心衰的一项重要指标;血浆BNP则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腹膜透析在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儿中的应用
    曹琦,徐虹,周利军,孙利,饶佳,汪庆玲
    2007, 22(04): 301-303 . 
    摘要 ( )  
    目的分析和评价腹膜透析在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儿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对复旦大学儿科医院肾脏科2001-11—2005-04收治的9例(男7例,女2例)ESRD患儿腹膜透析前后尿毒症症状改善情况和营养、生长发育状况 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腹膜透析模式: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3例,持续性循环腹膜透析(CCPD)5例,夜间间歇性腹膜透析(NIPD)1例,透析时平均年龄 (11.6±3.0)岁,平均腹透(9.8±7.1)个月(2~36个月)。透析后,尿毒症症状均有改善,胃肠道症状消失,血尿素氮由透析前(31.4±7.4) mmol/L下降至透析后(19.6±3.4)mmol/L(P<0.01);平均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比由透析前的(77.1±19.9)g/L和(22±6)%上升至(98.4±40.2) g/L和(34±4)%;平均血压由透析前18.9/11.7kPa下降至透析后14.6/9.6kPa(P<0.01);透析前血钙(2.0±0.2)mmol/L,血磷(2.2±0.5)mmol/L ,甲状旁腺素(PTH)(602.7±332.2)pg/mL,透析后血钙2.5±0.2mmol/L,血磷(1.59±0.3)mmol/L,PTH(258.6±273.2)pg/mL,与透析前比较差 异均有显著性(P<0.05),钙磷代谢紊乱纠正,高PTH改善。透析后血白蛋白(41.0±3.2)g/L、Pre-A>400mg/L,Tf>2g/L,身高、体重增加,身高平 均增长(0.67±0.59)cm/月。腹膜炎发生率为1次/11.1病人月。 结论长期腹膜透析可以很好地改善ESRD患儿的尿毒症症状,纠正贫血、高血压、钙磷代谢紊乱,改善营养和生长发育状况,是ESRD患儿进行肾 替代治疗的有效手段。但腹膜透析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短篇报道
    脐膨出综合征1例
    高俊荣,单军鸽,王世娜
    2007, 22(04): 303-303 . 
    摘要 ( )  
    论著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红细胞膜CD35 CD58的定量测定及意义
    杨雪冰,刘桂春,戴玉良,苗桂杰
    2007, 22(04): 304-305 . 
    摘要 ( )  
    目的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红细胞膜表面CD35、CD58的数量变化,探讨其在MPP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对2001-09—2002-08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7例MPP患儿,按病情程度分为2组:轻症组(无并发症组);重症组(有并发症组)。对照组为正 常儿童。采用酶联法测定MPP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红细胞膜CD35、CD58数量变化并进行对比。 结果MPP患儿CD35低于正常对照儿童,尤其是伴有其他系统并发症的重症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MPP患儿CD58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尤以伴 有肺外并发症的重症组为显著。 结论红细胞膜CD35、CD58变化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判断病情及预后、观察疗效、指导治疗,尤其是对伴有肺外并发症的重症患儿有 临床实用价值。
    论著摘要
    儿童单纯性血尿44例病理分析
    刘群清,吴玉斌,杜悦
    2007, 22(04): 306-307 . 
    摘要 ( )  
    功能性构间障碍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对照研究
    宋辉青,赵亚茹,华天懿,赵云静
    2007, 22(04): 307-308 . 
    摘要 ( )  
    文献研究
    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观察类文献质量分析
    王雪峰,王加亮,董丹,梁茂新,张斌,王波
    2007, 22(04): 309-312 . 
    摘要 ( )  
    目的评价1994—2005年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类文献的质量。 方法收集1994—2005年国内医学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献,录入到《小儿肺炎现代文献数 据录入系统》中,之后对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1994—2005年期间发表了关于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文献2318篇,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对照盲法的23篇,采用随机对照的 1204篇,采用对照而未随机的336篇,未采用随机对照盲法的755篇。文献质量评分:0~3分2317篇,4~7分仅1篇。 结论在今后的关于小儿肺炎疗效的文献研究过程中,要加强随机化、对照、盲法等措施的科学严谨性,加强对RCT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同时应对 样本的基本特征及征候特点详加描述。
    讲座
    常见儿童中毒性疾病的解毒药物治疗
    封志纯
    2007, 22(04): 313-314 . 
    摘要 ( )  
    综述
    5-脂氧合酶在哮喘发病机制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路智红,宋俊峰,李玉琴
    2007, 22(04): 315-317 . 
    摘要 ( )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第4讲小儿骨关节创伤的影像学检查(二)
    范淼,叶滨宾
    2007, 22(04): 318-320 .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