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1年, 第4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1-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短篇论著
    综述
    经验交流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颧骨颧弓肥大整形现状与思考
    卢丙仑, 杨 阳, 郝晓艳
    2011, 4(11): 641-645. 
    摘要 ( )  
    东亚人崇尚以纤瘦的卵圆脸型为美,因此近几十年来,颧骨颧弓缩小术在东方国家非常流行。颧骨颧弓缩小术根据截骨位置可以分为四个类型:前方截骨、后方截骨、两侧截骨及中间截骨。本文回顾了20世纪以来颧骨颧弓肥大整形的相关文献,从颧骨解剖、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常见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讨论。
    下颌角成形术细节决定成败
    陶 凯
    2011, 4(11): 645-648. 
    摘要 ( )  
    下颌角成形术是整形美容外科临床常见的手术之一,手术原理并不复杂,但实际操作时却存在较大风险。其难点主要在于视野的显露和呼吸道通畅的维持。而决定术后效果的因素包含在手术操作的各个步骤之中。本文旨在通过回顾相关文献,结合笔者自身经验,以手术步骤为线索,对下颌角成形术中的相关细节进行评述。强调术中及围手术期的细节关注,进而实现手术的安全、有效。
    颏部畸形及治疗
    邵 祯
    2011, 4(11): 648-652. 
    摘要 ( )  
    颏部是面部重要的美学单位,颏部畸形是常见的面部美容手术之一。颏部畸形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自体组织移植、异体材料填充和颏部截骨,但对于方法选择尚存争议。本文探讨了各种方法的适应证、操作重点及注意事项,并推荐美容整形外科医生掌握这些技术,来解决更多的颏部畸形。
    论著
    FiltekTM Z350纳米流动复合树脂充填浅型楔状缺损临床疗效研究#br#
    雷丽珊, 许振宇, 黄晓晶
    2011, 4(11): 653-655. 
    摘要 ( )  
    目的    观察FiltekTM Z350纳米流动复合树脂充填浅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牙颈部楔状缺损深度不超过1 mm的患者49例(128颗患牙),将患者左右同名牙随机分为试验组(64颗)和对照组(64颗),分别应用FiltekTM Z350纳米流动树脂和Dyract-AP复合体进行充填修复。治疗后12个月以改良美国公共卫生服务评价体系(USPHS)直接临床评价系统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12个月,试验组满意率(93.44%)高于对照组(65%)。在修复体表面情况和修复体着色方面,试验组修复体脱落发生率及充填体着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边缘密合性方面,试验组边缘密合性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随访期间,两组材料充填修复后均未发生继发龋,充填体周围牙龈均正常。结论    FiltekTM Z350纳米流动复合树脂充填浅型楔状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生存素反义寡核苷酸对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Caspase-3 活性影响研究#br#
    谭海松, 房 艳, 王绪凯
    2011, 4(11): 656-658. 
    摘要 ( )  
    目的    观察生存素(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于2007年12月至2010年2月完成。以靶向Survivin基因中与Caspase-3结合的部位为模板,设计合成ASODN并通过脂质体将其转染至人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MTT观察Survivin ASODN对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酶活性。结果    Survivin ASODN可以显著抑制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而且抑制程度与Survivin ASODN浓度成正比。Survivin ASODN作用于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Caspase-3酶活性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升高。结论    以靶向Survivin基因中与Caspase-3结合的部位为模板设计合成的ASODN可显著抑制人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提高Caspase-3酶活性有关。
    不同垂直生长方式对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上气道影响研究#br#
    孙晓琳, 王学金, 许颖华, 彭 巍
    2011, 4(11): 659-661. 
    摘要 ( )  
    目的    观察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上气道大小的差异。方法    选择2006—2010年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18岁以下青少年安氏Ⅰ类患者104例,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呼吸道大小的差异。结果    鼻咽部气道面积、上气道宽度随下颌平面角(SN-MP角)的增高而逐渐降低;而腭舌间隙面积则是逐渐升高的。低角组和高角组之间鼻咽部气道面积、腭舌间隙面积、上气道宽度及舌空隙的测量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其中差异最明显的为舌空隙(P < 0.01)。结论    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面形态和上气道大小存在明显差异。
    老年男性骨密度与牙周炎关系Meta分析
    许小鸿a, 曹燕明b, 陈广盛a
    2011, 4(11): 662-665. 
    摘要 ( )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和评价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老年男性骨密度与牙周炎关系的相关文献,为有效防治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牙周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1年1—4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联合检索国内外的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取国内外有关老年男性骨密度与牙周炎危险因素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按标准筛选文献,然后进行文献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共检出相关文献137篇,其中8篇符合入选标准。8篇论著累计样本量4038人,其中牙周炎1794人。总效应测定结果显示牙周炎组与非牙周炎组老年男性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3.14,P = 0.002),老年男性骨密度降低者患牙周炎的风险比骨密度水平正常者高;WMD及95% CI 为-0.01(上限-0.01,下限-0.02)。结论    老年男性骨密度与牙周炎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口底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重建51例临床分析
    李小东a, 周雨露b, 李建虎
    2011, 4(11): 666-667. 
    摘要 ( )  
    目的    评价口底癌术后缺损皮瓣修复的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口底癌手术同期皮瓣修复缺损患者51例,观察评价皮瓣修复效果。结果    术后近期,4例组织瓣坏死,28例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术后6~24个月复查,大多患者口底伤口恢复良好,吞咽、进食无明显障碍。结论    胸大肌肌皮瓣、前臂皮瓣、颈阔肌肌皮瓣和股前外侧肌皮瓣4种皮瓣能基本满足口底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重建需要,其中胸大肌肌皮瓣仍作为口底较大缺损者修复首选。
    Ⅱ类骨质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植入深度对#br# 皮质骨应力的影响#br#
    于旭红, 郝鹏杰
    2011, 4(11): 668-670. 
    摘要 ( )  
    目的    研究Ⅱ类骨质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不同植入深度对皮质骨应力的影响。方法    于2010年3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参照Ankylos种植系统种植体和实心基台的真实数据,利用Solidworks2007制图软件,模拟不同植入深度时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基台-Ⅱ类骨质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采用垂直向200 N和斜向100 N加载,分析不同植入深度时的应力分布。结果    不同植入深度间皮质骨最大应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植入深度在皮质骨下2 mm范围内时皮质骨最大应力在各向加载时均较稳定。结论    为避免应力在骨组织中的过度集中,Ⅱ类骨质植入深度应控制在皮质骨下2 mm范围内。
    改良式Forsus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颞下颌关节影响分析#br#
    张 瑾, 张 勇, 郭新星, 潘 爽 , 王艳玲
    2011, 4(11): 671-673. 
    摘要 ( )  
    目的    研究改良式Forsus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2011年来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采用改良式Forsus矫治器治疗的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20例,应用改良式Forsus 矫治器进行功能性矫形治疗,并对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变化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改良式Forsus 矫治器治疗 6~8 个月后,髁状突后上方出现增生迹象。髁状突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关节盘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髁状突与关节盘位置关系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Forsus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过程中,可刺激髁状突、关节盘产生适应性改建,髁状突、关节盘、关节窝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保持相互协调。 
    旋转推进与其改进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唇高效果对比研究#br#
    董 健, a, 王绪凯, 杨 丽b
    2011, 4(11): 674-676. 
    摘要 ( )  
    目的    对比分析旋转推进与其改进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唇高恢复情况,为临床单侧完全性唇裂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7—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第一组采用旋转推进法进行手术修复,第二组采用在第一组手术方法基础上,在唇红上方设计一小三角瓣的改进法进行手术修复。两组患儿分别在手术后6个月复查,测量每名患儿健、患侧唇高并计算其差值,再进行两组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完成即刻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复查,两组健侧、患侧唇高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健-患侧唇高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初期手术时,增加皮肤小三角瓣,可减小瘢痕挛缩的程度,保持两侧唇峰高度对称,保证唇裂术后的远期效果良好。
    计算机辅助可视治疗目标预测正畸硬组织变化临床研究#br#
    卢 钰, 王增全
    2011, 4(11): 677-678. 
    摘要 ( )  
    目的    研究基于计算机辅助的可视治疗目标(VTO)对正畸患者硬组织变化的预测的可信性。方法    选择2005—2008年在佛山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进行拔牙固定矫治的恒牙早期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50例,应用2008版数字化NemoCeph口腔头影测量分析软件获取预测的治疗后头影测量片(T1),并运用该软件对T1以及真实的治疗后头影测量片(T2)进行硬组织测量分析。结果    牙性及骨性测量项目的预测值与真实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计算机辅助的VTO的预测结果与治疗后硬组织测量值基本一致,其对硬组织变化的预测是可信的。
    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姚红磊, 梁 进, 陈 湧, 纳应坤, 骆 奇, 刘 华
    2011, 4(11): 679-680. 
    摘要 ( )  
    目的    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2006年4月到2009年10月收治的6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原发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侵犯、邻近血管侵犯、邻近神经侵犯、手术切缘状况、淋巴结清扫数目、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对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后,经统计学检验,不同的原发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侵犯、邻近血管侵犯、邻近神经侵犯、手术切缘状况、鳞癌的病理分级、年龄、性别的肿瘤复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后复发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全面综合考虑,以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风险。
    改良式牙冠延长术保存斜折上中切牙9例临床分析#br#
    王 薇, 胡玉乾, 佟 凊
    2011, 4(11): 681-682. 
    摘要 ( )  
    目的    观察改良式牙冠延长术保存斜折上中切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沈阳市口腔医院牙周科收治的因外伤致上中切牙斜折断端位于龈下的患者9例(12颗患牙),行改良式牙冠延长术并于术后2个月进行修复治疗,以恢复美观和功能。检查并记录术前及修复后6个月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和牙齿松动度(M)。结果    修复后6个月12颗患牙均未出现松动;11颗患牙PD为2~3 mm,仅1颗患牙修复后PD仍为4 mm;所有患牙均BI≤3。患者对修复后6个月的美观效果及功能均全部满意,美观和功能VAS平均值分别为9.75和9.50。结论    改良式牙冠延长术可恢复丧失的生物学宽度,扩大常规牙冠延长术适应证,保留更多斜折的上中切牙。
    黄金分割律在成人舌系带上的体现调查分析
    夏志刚, 于鸿滨
    2011, 4(11): 683-684. 
    摘要 ( )  
    目的    调查黄金分割律在成人舌系带上的体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8—2009年昆明市延安医院体检人员15 392名(男8719名,女6673名),测量舌系带各段的长度:A段为口底下颌骨黏膜转折处至舌下肉阜处的颌下腺导管口,B段为舌下肉阜处的颌下腺导管口至舌系带转折点,C段为舌系带转折点至舌系带与舌腹之附丽顶点。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 392名体检人员中A/(B+C)≈0.5共10 576名,所占比例为68.71%;男性中A/(B+C)≈0.5为6004名,比例为68.86%;女性中A/(B+C)≈0.5为4572名,比例为68.51%,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1,P > 0.05)。20 ~ 40岁,> 40 ~ 60岁,>60岁体检人员中A/(B+C)≈0.5所占比例分别为68.55%(5026/7332)、65.15%(4103/6298)、82.12%(1447/1726),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舌下肉阜处的颌下腺导管口位于舌系带前1/3分界点具有较显著的代表性,符合人体中线黄金分割律。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和浅叶切除临床研究
    韩蔚蔚, 冯德斐, 任妮娜
    2011, 4(11): 685-686. 
    摘要 ( )  
    目的    观察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和浅叶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病历资料,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术38例,腮腺浅叶切除术30例。随访2 ~ 5年,记录肿瘤复发、面瘫、Frey综合征和涎瘘的发生例数。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2~5年,所有患者均未复发。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15%,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为66.67%。结论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可作为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的首选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及肿瘤复发率低等优点。
    短篇论著
    美松糊剂与氧化锌糊剂用于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反应比较#br#
    邹彤蔚
    2011, 4(11): 687-688. 
    摘要 ( )  
    目的    比较美松糊剂和氧化锌糊剂用于根管治疗术后的疼痛反应。方法    选择2008—2010年在沈阳市口腔医院口腔内科就诊的急、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患者200例(209颗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102例,111颗患牙)和对照组(98例,98颗患牙)。在根管充填时,分别采用美松糊剂(试验组)或氧化锌糊剂(对照组)加牙胶尖侧方加压根管充填,观察两组根管充填后患牙疼痛状况。结果    试验组患牙术后疼痛占27.9%,对照组患牙术后疼痛占64.3%,试验组患牙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氧化锌糊剂相比,美松糊剂是更理想的根管充填材料,用于根管充填的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综述
    计算机辅助颌骨畸形术前计划研究进展
    黄 栋, 何冬梅, 张善勇, 杨 驰
    2011, 4(11): 689-692. 
    摘要 ( )  
    颌骨畸形的治疗中,传统的方法需要X线头影测量与石膏模型外科技术的辅助。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的兴起,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快速原型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颌骨畸形的术前规划和辅助治疗中。本文就计算机辅助颌骨畸形术前计划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妊娠期龈炎治疗研究进展
    刘 赟, 王 丹 , 甄宇红
    2011, 4(11): 692-694. 
    摘要 ( )  
    妊娠期龈炎是一种在妊娠期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其危害影响妊娠期妇女及胎儿。控制妊娠期龈炎的关键为抑制孕妇牙菌斑内中间普氏菌的生长,但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在治疗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本文对妊娠期龈炎病因、危害、防治等方面内容进行综述。
    正畸治疗引起根吸收研究进展
    郭 键 综述, 刘 琳 审校
    2011, 4(11): 695-698. 
    摘要 ( )  
    根吸收是正畸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它可发生于牙根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根尖部。本文就根吸收的临床表现、诊断、原因、周围组织变化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经验交流
    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75例疗效评估
    董 晶, 阚 娜
    2011, 4(11): 699-700. 
    摘要 ( )  
    目的    评估应用钛板进行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6月至2010年10月连云港市中医院口腔科收治的75例颌骨骨折患者,均采用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75例中73例软组织创口Ⅰ期愈合,Ⅰ期愈合率97.33%;2例创口感染,换药后愈合。除1例颧骨粉碎性骨折外形欠佳外,其余74例外形、咬合关系良好。X线片复查均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临床效果可靠,是较为理想的颌骨骨折治疗方法。
    病例报告
    原发性下颌骨鳞状细胞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朱志农, 王予江
    2011, 4(11): 701-702. 
    摘要 ( )  
    原发性下颌骨鳞状细胞癌由于早期缺少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诊断较为困难。本文报告1例原发性下颌骨鳞状细胞癌,并复习相关文献,就其组织来源、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耳廓严重断裂合并颌面部损伤修复1例
    颜光启, 王 雪, 李增健
    2011, 4(11): 703-704. 
    摘要 ( )  
    耳廓严重断裂且Ⅰ期修复成功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本文报道1例耳廓严重断裂合并颌面部损伤的患者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对耳廓外伤的解剖因素、治疗方法及目前的治疗进展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