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因学研究
    谷志远
    2009, 2(03): 129-131 . 
    摘要 (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病因复杂,目前尚不很清楚。最初提出、且目前仍认为比较正确的是牙合因素学说。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精神心理因素学说,被很多学者认可,但却无法被完全认同。后来又提出创伤因素学说、自身免疫因素学说、解剖因素学说等,这些学说都有不足之处。现在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引起TMD。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病因研究进展
    王美青
    2009, 2(03): 131-134 . 
    摘要 (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咬合病因至今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介绍了我们关于该病的咬合病因研究成果,包括临床病例咬合分析、动物实验、生物力学分析、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以及咬合治疗措施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提出并初步论证了渐进性咬合紊乱可作为独立的致病因素导致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论点,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展望。

    间接性损伤所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早期防治
    胡开进,孟凡文
    2009, 2(03): 135-137 . 
    摘要 ( )  

    间接性颞下颌关节损伤可以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本文从笔者的科研和临床经验出发,对创伤性TMD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对该病的早期防治提出见解。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板治疗
    易新竹,张晓歌,王艳民
    2009, 2(03): 137-139 . 
    摘要 (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保守治疗方法很多,本文重点介绍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关TMD保守治疗的咬合板的类型、作用和适应证。咬合板治疗是临床治疗TMD的首选疗法,但目前缺乏设计完善的临床试验以证实其疗效。建议推行临床试验透明化,实施临床试验注册制度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以便于总结咬合板治疗TMD的临床证据,提高TMD临床治疗水平。

    颞下颌关节及口颌面疼痛的治疗
    傅开元
    2009, 2(03): 139-143 . 
    摘要 ( )  

    疼痛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等非阿片类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辅助”药物如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抗惊厥药卡马西平等。非药物治疗包括神经刺激疗法、神经阻滞疗法、外科手术、物理治疗、心理-行为疗法等。本文介绍我们临床上常见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非典型牙痛、治疗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及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用药和理论基础,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特异性COX-2抑制剂、改善骨关节炎症状和关节结构的药物硫酸氨基葡萄糖、阿片类药物曲马多、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新一代抗惊厥药加巴喷丁等。

    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龙星
    2009, 2(03): 143-145 . 
    摘要 ( )  

    颞下颌关节强直是口腔颌面部一类严重的疾病,造成患者张口受限,语言、咀嚼功能障碍,口腔卫生状况下降,面部不对称以及小颌畸形等。本文简要介绍了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病因、病理以及临床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专家经验谈
    影响修复中色彩定位的若干问题
    刘峰
    2009, 2(03): 146-149 . 
    摘要 ( )  

    颜色是影响美学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仿真美学修复中的色彩复制过程包括色彩的定位、色彩的表达、色彩的再现三个步骤。色彩定位可采用视觉比色和仪器测色两种方法,影响视觉比色的因素包括比色工具、比色环境、色彩感知能力和比色训练情况,采用仪器测色时应注意其光学原理及仪器类型,并且在应用中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

    论著
    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对口腔癌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
    李曙霞,于世凤
    2009, 2(03): 150-152 . 
    摘要 ( )  

    目的 研究成纤维细胞对口腔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结缔组织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和口腔癌细胞(舌鳞癌Tca83细胞)共同培养30 h,或应用成纤维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口腔癌细胞,用MTT法检测在这两种情况下肿瘤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 在低血清培养基条件下,口腔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同培养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而低血清的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无明显的影响。结论 在一定的条件下(低血清),成纤维细胞分泌的各种细胞因子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经过处理的成纤维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则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蛋白激酶CK2-α′在SACC-83及SACC-LM 细胞中的表达
    佟爽,郭澍
    2009, 2(03): 153-154 . 
    摘要 ( )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K2-α′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肺转移的关系。方法 2008年4 — 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中心实验室,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同一来源不同转移能力的SACC-83及SACC-LM细胞进行蛋白检测分析。结果 蛋白激酶CK2-α′在两种细胞的细胞核中的表达都高于在细胞质中的表达;与SACC-83细胞相比,SACC-LM 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质中蛋白激酶CK2-α′均呈高表达。结论 蛋白激酶CK2-α′的表达可能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肺转移呈正相关。

    Vitapex糊剂一次法乳牙根管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张玲,张侬,南小思,舒睿,张绍强
    2009, 2(03): 155-156 . 
    摘要 ( )  

    目的 观察Vitapex糊剂一次法进行乳牙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就诊的195例患儿的276颗需做根管治疗的乳牙,将其随机分成A、B、C 3组。A组用Vitapex糊剂一次法根充,B组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一次法根充,C组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多次法根充。术后分别于2周、6个月、1年随访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后2周A组的成功率最高,B组的成功率最低,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6个月及1年A组的成功率仍为最高,但与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Vitapex糊剂一次法用于乳牙根管充填的疗效理想,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就诊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多曲方丝弓及扩弓技术矫治轻中度骨性偏牙合畸形的临床研究
    朱吉坤,张桂荣,李济强,刘继辉
    2009, 2(03): 157-160 . 
    摘要 ( )  

    目的 评价应用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及扩弓技术矫治轻、中度骨性偏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恒牙初期轻、中度骨性偏牙合畸形患者12例,采用0.56 mm × 0. 71 mm托槽系统的直丝弓矫治器,应用MEAW技术及扩弓技术进行正畸掩饰性矫治。于矫治前后进行后前位头颅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测量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矫治效果,矫治后磨牙为中性牙合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上下磨牙各自均向远中倾斜、远中移动,矫治前后颌骨变化较小。模型测量分析示上颌尖牙和第一双尖牙的牙弓宽度矫治后较矫治前有所增加(P < 0.05),而上颌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的牙弓宽度比率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使用MEAW技术及扩弓技术可有效地矫治轻、中度骨性偏牙合畸形。MEAW技术治疗恒牙初期偏牙合病例,主要是通过牙齿的移动和牙槽骨的改变而完成的,骨组织变化有限。

    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
    谭学新,段维轶,王哲,卢利,王绪凯,孙长伏
    2009, 2(03): 161-163 . 
    摘要 ( )  

    目的 评价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共行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12例,手术采取血管吻合、坚固内固定方法恢复下颌骨的形态及功能。结果 12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组织瓣全部成活,下颌骨外形及功能满意,无1例髁关节不稳定。结论 腓骨肌皮瓣可提供良好血供及足够软、硬组织量,是下颌骨复合缺损修复的较好供体。

    功能性印模与传统印模制作全口义齿临床比较研究
    王绍峰,杨宇,刘红梅
    2009, 2(03): 164-165 . 
    摘要 ( )  

    目的 比较应用功能性印模与传统印模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口腔修复门诊就诊的全口牙列缺失患者30例,分别应用功能性印模(15例)和传统印模(15例)制作全口义齿,于患者试戴义齿3个月后测试其压痛点、咀嚼效率以及固位力和牙合力并进行比较。结果 功能性印模制取技术较传统印模法制作的全口义齿压痛点数量少,咀嚼效率高,固位力和牙合力明显提高(P < 0.05)。结论 从咀嚼功能和戴牙舒适度上讲,采用功能性印模制作的全口义齿明显优于传统印模义齿。

    球帽型附着体与ERA型冠外附着体联合应用效果评价
    张玉杰,孙晓菊,张辉,宋闯
    2009, 2(03): 166-167 . 
    摘要 ( )  

    目的 评价球帽型附着体与ERA型冠外附着体联合应用于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3月至 2008年5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Kennedy第一、第二类牙列缺损患者27例,于根上放置球帽型附着体,烤瓷冠上放置ERA型冠外附着体,两种固位体联合应用于牙列缺损修复,并经6个月到3年临床随访观察。结果 两种附着体联合应用后义齿美观、舒适、固位和稳固性能明显提高,咀嚼有力。结论 球帽型附着体与ERA型附着体联合应用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Silensor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理状况改变
    李济强,张桂荣
    2009, 2(03): 168-169 . 
    摘要 ( )  

    目的 探讨Silensor口腔矫治器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2004年8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OSAS患者150例,Silensor口腔矫治器矫治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OSAS患者矫治后心理状况各项指标较矫治前均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OSAS患者存在明显心理障碍,Silensor口腔矫治器治疗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

    排龈术和自酸蚀黏结术联合治疗楔状缺损疗效分析
    王锋
    2009, 2(03): 170-171 . 
    摘要 ( )  

    目的 探讨排龈术和自酸蚀技术联合治疗楔状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初诊楔状缺损患者35例,将同一患者的两侧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颗患牙),试验组患牙使用排龈线排龈,暴露龈壁后使用倒锥钻在龈牙合壁交界处和牙合壁上分别制备固位沟,用德山自酸蚀黏结系统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对照组患牙在牙合壁上预备釉质斜面,3M全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结果 充填后有6颗患牙有冷热敏感加重症状,试验组2例,对照组4例,1周后均恢复。随访2年,试验组充填成功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楔状缺损排龈后预备固位沟再用德山自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效果好。

    颌骨囊肿手术中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应用研究
    何建明,王志刚,王慧明
    2009, 2(03): 172-173 . 
    摘要 ( )  

    目的 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应用于颌骨囊肿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浙江嘉兴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颌骨囊肿患者3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颌骨囊肿摘除后骨腔用含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的数字纱布充填为试验组,术后骨腔只用数字纱布充填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0 d创口愈合情况和术后6个月骨缺损区骨密度的变化。结果 术后10 d创口软组织愈合和术后6个月骨缺损区骨密度的变化,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局部应用能促进软硬组织的生长。

    三种不同金属基底烤瓷冠临床效果比较
    金长山
    2009, 2(03): 174-175 . 
    摘要 ( )  

    目的 评价金沉积、金合金和镍铬合金3种不同基底烤瓷冠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在辽宁省妇幼保健院口腔科进行烤瓷冠修复的患者35例(120颗牙),根据患者要求分别制作镍铬合金基底、金合金基底、金沉积基底烤瓷冠,每种基底烤瓷冠40颗牙。观察比较戴冠2年后3组烤瓷冠在颜色、边缘的密合度、牙龈染色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金合金基底、金沉积基底烤瓷冠在颜色、冠边缘的密合度及颈缘染色均优于镍铬合金基底烤瓷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金合金基底和金沉积基底烤瓷冠临床效果好。

    综述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传导通路和相关因子
    赵秀敏综述,艾红军,常新审校
    2009, 2(03): 176-179 . 
    摘要 ( )  

    牙槽骨在一生中都进行着不断的更新与重建,牙槽骨重建是一个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该过程包括破骨细胞(osteoclast,OC)介导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osteoblast,OB)介导的骨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研究OB和OC的传导通路和相关因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优势咀嚼侧的研究进展
    马婷综述,林雪峰审校
    2009, 2(03): 179-181 . 
    摘要 ( )  

    咀嚼是口颌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优势咀嚼侧功能的健全是保证良好咀嚼功能发挥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对优势咀嚼侧的发生及影响因素、优势咀嚼侧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指标等进行回顾和总结。

    讲座
    我国口腔疾病控制和防治的建议行动和体系保障
    李刚
    2009, 2(03): 182-184 . 
    摘要 ( )  
    经验交流
    慢性牙髓炎150例根管治疗体会
    李继高
    2009, 2(03): 185-185 . 
    摘要 ( )  
    舌前腺囊肿368例手术治疗体会
    刘洪泉,韩秀忠,刘刚
    2009, 2(03): 186-186 . 
    摘要 ( )  
    口腔医学史话
    国内外流动口腔医疗车研制和发展
    李刚
    2009, 2(03): 187-187 . 
    摘要 ( )  
    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口腔修复学(2)牙体缺损修复
    洪岩松
    2009, 2(03): 188-190 . 
    摘要 ( )  
    短篇论著
    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活髓牙体疗效观察
    纪思革,刘继辉
    2009, 2(03): 190-190 .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