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3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4-09-02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论著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我国女性性传播感染发病现状和防治策略
    吴文湘,刘朝晖
    2014, 30(9): 657-659.  DOI: 10.7504/fk2014080101
    摘要 ( )   PDF(910KB) ( )  
    专题笔谈
    梅毒患者妊娠相关问题
    王惠兰
    2014, 30(9): 660-662.  DOI: 10.7504/fk2014080102
    摘要 ( )   PDF(938KB) ( )  

    妊娠合并梅毒未经治疗可导致自然流产、死产、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早产和新生儿先天梅毒。对所有孕妇在早孕检查时做梅毒血清学筛查并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及时规范治疗对预防先天梅毒极其重要。

    淋病生殖道感染现状及规范治疗
    杨晗,徐春琳
    2014, 30(9): 662-666.  DOI: 10.7504/fk2014080103
    摘要 ( )   PDF(973KB) ( )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所致的化脓性炎性疾病,可引起女性盆腔炎性疾病、慢性盆腔疼痛、异位妊娠或不孕等,对生殖系统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充分认识淋病,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及规范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诊治
    王辰,薛凤霞,韩姹
    2014, 30(9): 666-669.  DOI: 10.7504/fk2014080104
    摘要 ( )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明确诊断需依据实验室检测。由于患者早期症状多不明显,而女性持续或反复感染常导致严重并发症,因而早诊断、及时有效的规范化治疗并追踪随访对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核酸扩增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标本取材方法的改进都极大地推动了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筛查,目前最好的公共健康干预手段是增加筛查率和积极治疗感染者,同时不能忽视性健康教育为基础的一级预防。

    支原体在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定位
    张岱,米兰
    2014, 30(9): 670-672.  DOI: 10.7504/fk2014080105
    摘要 ( )   PDF(920KB) ( )  

    支原体感染在临床上是热点问题,常见支原体为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对于不同的疾病状态,不同的支原体意义并不相同。解脲支原体可导致尿道炎、绒毛膜羊膜炎,但正常女性阴道携带率非常高,临床意义经常被夸大。生殖支原体可导致宫颈炎、尿道炎、盆腔炎,但我国大部地区未能开展此项检查,故常常被忽视。人型支原体常见于细菌性阴道病及盆腔炎。对于不同的支原体检出,需要根据临床情况区别对待。

    生殖器疱疹诊治相关问题
    苏婷婷,隋龙
    2014, 30(9): 672-675.  DOI: 10.7504/fk2014080106
    摘要 ( )   PDF(938KB) ( )  

    生殖器疱疹是常见性传播疾病之一,是一种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生殖器部位皮肤黏膜所引起的炎症性疾病。由于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近年日益增高,且治疗后极易复发,该病目前已引起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但就其诊疗而言,临床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就生殖器疱疹诊疗中的相关问题及对策做一阐述。

    尖锐湿疣的诊治
    秦君璞,张帝开
    2014, 30(9): 675-679.  DOI: 10.7504/fk2014080107
    摘要 ( )   PDF(975KB) ( )  

    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存在着病毒根除难、患者依从性差、易复发等特点。文章重点针对尖锐湿疣近些年的国内外诊治方法进行总结,以期对临床诊治有所启迪。

    辅助生殖技术与艾滋病
    郑晓英,王海燕
    2014, 30(9): 679-681.  DOI: 10.7504/fk2014080108
    摘要 ( )   PDF(940KB) ( )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艾滋病家庭,应加强孕前咨询,孕前及孕期的抗病毒治疗对于降低垂直传播风险至关重要。利用密度梯度和上游法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男性感染者精液进行体外处理,可极大降低HIV的传播风险。HIV感染和抗病毒治疗会造成女性生育力下降,且引起卵母细胞的线粒体损伤,影响辅助生殖结局。

    性传播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规范化治疗和预后
    王丹丹,王敏
    2014, 30(9): 681-684.  DOI: 10.7504/fk2014080109
    摘要 ( )   PDF(951KB) ( )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与盆腔炎性疾病的相关性日益明显:性传播疾病的流行伴随而来的急性盆腔炎的流行,如延误治疗最终将导致慢性盆腔痛、异位妊娠和不孕等一系列严重后遗症。性传播盆腔炎性疾病需要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抗生素治疗为主,必要时手术治疗,同时患者性伴侣应进行相应的检查与治疗,避免重复感染。

    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规范诊治
    傅云峰,谢幸
    2014, 30(9): 684-686.  DOI: 10.7504/fk2014080110
    摘要 ( )   PDF(941KB) ( )  

    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很普遍,其中多数HPV感染能自然清除。有众多的HPV检测方法,但HPV检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存在高级别癌前病变, 而不是诊断有无HPV感染。对生殖道低危型HPV感染的治疗以清除疣体为主,对单纯高危型HPV感染需规范管理,对生殖道高级别癌前病变应及时治疗。

    宫颈炎及相关疾病的诊治
    杨欣,谈诚
    2014, 30(9): 686-689.  DOI: 10.7504/fk2014080111
    摘要 ( )   PDF(950KB) ( )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宫颈炎诊断标准为:(1)肉眼可见宫颈管流出或棉拭子有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通常被称为黏液脓性宫颈炎或宫颈炎)。(2)持续的宫颈管出血,易由棉棍轻柔地通过子宫颈口诱发。宫颈炎的常见致病原最典型的是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也常合并毛滴虫和生殖器疱疹病毒(尤其是原发性单纯疱疹病毒-2感染)。

    论著
    宫腔镜术中严重气体栓塞相关因素研究
    罗穗豫a,王瑜a,王素芳b,赵素贞b,张菊新a
    2014, 30(9): 690-693.  DOI: 10.7504/fk2014080112
    摘要 ( )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中发生循环气体栓塞(气栓)的相关因素及症状出现的原因。方法 观察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0-08-04至2010-12-31收治的34例宫腔镜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多普勒监测循环中气栓的情况,并进行分级;分析不同级别气栓、手术时间、灌注量、单双极电切与临床症状或体征出现的关系。结果 34例患者中发现循环气栓20例,出现症状6例,无气栓者无症状出现;Ⅱ级气栓5例,出现症状2例,Ⅲ级气栓6例,出现症状4例,症状出现与气栓级别呈正相关;手术时间>30 min者26例,气栓18例,出现症状6例,气栓级别及临床症状率均显著增加;灌注量>3000 mL 20例,气栓15例,出现症状4例,随灌注量增多,气栓及临床症状出现例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极电切20例,发现气栓12例,出现症状5例;双极14例,发现气栓8例,出现症状1例,发现气栓及出现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腔镜手术临床症状与气栓关系密切,低级别气栓对机体无严重损伤。气栓分级可以预测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气栓的等级与临床症状的出现有相关性。

    基于CT数据人离体胎盘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重建研究
    王志坚1a,陈淑滢1a,钟梅1a,戴景兴2,骆承恩2,何艳红1a,张敏1a,
    2014, 30(9): 694-697.  DOI: 10.7504/fk2014080113
    摘要 ( )  

    目的 探讨利用CT原始数据进行人离体胎盘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重建的方法及应用。方法   选取2012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人正常妊娠足月离体胎盘20例,胎盘动脉灌注后进行增强CT扫描并获取DICOM原始数据集,随后行胎盘静脉灌注,胎盘标本再次行增强CT扫描,得到DICOM原始数据集。将两次数据导入Mimics 10.01软件分别重建得到胎盘动脉血管网及胎盘动静脉血管网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对CT扫描后的胎盘标本进行强酸腐蚀,得到胎盘血管铸型。对比同一胎盘标本的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及血管铸型,明确数字化三维模型反映胎盘血管形态结构及走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结果   基于CT原始数据,利用Mimics 10.01软件成功构建出胎盘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重建得到的模型立体感强,三维效果逼真,具有较佳的视觉效果,与胎盘血管铸型一致性高,可以清晰地再现胎盘动静脉各级血管分支的解剖形态结构,且可进行任意缩放、任意角度旋转观察。结论   基于CT原始数据构建的胎盘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可全面、真实地展示胎盘血管,是一种胎盘血管研究的新方法;该模型的建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三维重建的技术基础。

    40岁以上女性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替代新鲜胚胎移植可行性分析
    姚仲元1,桂宝恒1,李艳萍2,刘冬娥2,刘能辉2,邬玲仟1,2
    2014, 30(9): 698-701.  DOI: 10.7504/fk2014080114
    摘要 ( )  

    目的 探讨40岁以上女性采用全胚胎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替代新鲜胚胎移植作为超促排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首次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中心 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1863例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和1083例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临床相关因素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 结果 女性年龄超过40岁时,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新鲜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32.56% vs. 16.10%,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移植周期类型与临床妊娠密切相关,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对新鲜胚胎移植的妊娠优势比为2.49(95%CI 1.09~5.69,P<0.05)。 结论 年龄超过40岁女性采用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可获得比新鲜胚胎移植更好的妊娠结局。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66例临床分析
    李珠玉,王子莲,黄珈,游泽山
    2014, 30(9): 702-705.  DOI: 10.7504/fk2014080115
    摘要 ( )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时机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6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妊娠时机,分为选择性妊娠组40例及非选择性妊娠组26例。结果 选择性妊娠组活产39例(97.5%),早产12例(30.8%),8例发生子痫前期(20.5%),妊娠期疾病出现活动10例(25%);非选择性妊娠组活产6例(23.1%),100%早产,4例发生子痫前期(66.7%),妊娠期疾病出现活动23例(88.5%)。选择性妊娠组妊娠期间疾病活动少于非选择性妊娠组(P<0.01),活产率高于非选择性妊娠组(P<0.01),早产率低于非选择性妊娠组(P=0.002),子痫前期发生率低于非选择性妊娠组(P=0.035)。结论 SLE患者选择适当的妊娠时机,妊娠期间加强风湿免疫科及产科的监护,可以提高活产率;降低妊娠期间病情活动,可获良好的妊娠结局。

    胰岛素抵抗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相关性研究
    刘子瑜,张洁清,莫哲伦,李力
    2014, 30(9): 706-709.  DOI: 10.7504/fk2014080116
    摘要 ( )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的新发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行体检的女性48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清葡萄糖(FBG)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病例组的FINS、HOMA-IR、雌二醇(E2)及卵泡雌激素(FSH)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FINS、HOMA-IR与不同肿瘤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雌、孕激素受体状态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调整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后,空腹胰岛素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结论 FINS可能是影响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其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危险的影响呈剂量-反应关系,胰岛素对体内性激素的影响可能是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机制之一。

    白介素-6及生存素在胚胎停止发育中的作用
    赵岚岚1,崔世红1,于洋2,许雅娟1,陶贝贝3,冯涵琪1,张林东1,刘博1
    2014, 30(9): 710-712.  DOI: 10.7504/fk2014080117
    摘要 ( )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及生存素(Survivin)在胚胎停止发育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对2012年7-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门诊30例不明原因胚胎停止发育病例(研究组)和30例正常早孕吸宫流产病例(对照组)的绒毛组织及血清进行研究。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eal time-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两组绒毛组织中IL-6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和蛋白定位、表达强度;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法)测定IL-6在研究组、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非孕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浓度。结果 绒毛组织中,IL-6与Survivin在合体及绒毛滋养层细胞中均有表达,Real time-PCR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IL-6与Survivin在研究组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研究组中IL-6表达低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早期绒毛组织中IL-6和Survivin的正常表达对维持早期胚胎发育起到一定作用。

    环吡酮胺对耐药假丝酵母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张展,王颖,白会会,赵敏,董翰宇,刘朝晖
    2014, 30(9): 713-716.  DOI: 10.7504/fk2014080118
    摘要 ( )  

    目的 研究环吡酮胺对耐药假丝酵母菌菌株的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M27-A3方案的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环吡酮胺对120株耐药性白假丝酵母菌和7株非白假丝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 并没有因为菌株对其他抗真菌药物耐药而发生环吡酮胺MIC增加,相反在耐克霉唑组和耐咪康唑组还有环吡酮胺MIC值进一步降低的现象。(2) 环吡酮胺在耐咪康唑组的MIC值要低于耐克霉唑、耐氟康唑、耐伊曲康唑组的MIC值。结论 对于耐其他抗真菌药物的假丝酵母菌,可以选择使用环吡酮胺进行治疗。

    无严重并发症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指征影响因素分析
    陈扬,杨孜,宋颖,王伽略,沈洁
    2014, 30(9): 717-721.  DOI: 10.7504/fk2014080119
    摘要 ( )  

    目的 分析无严重并发症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PE)的终止妊娠影响因素和现状。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单个教学医院4年间入院即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但不伴有严重并发症的330例临床观察资料的终止妊娠指征,按终止妊娠孕周分组。结果   330例入院诊断为sPE且不伴有严重并发症病例占同期出院诊断为sPE的83.3%。终止妊娠的指征在<26周终止者以孕周为考虑因素者占3/5。26~<28周组中社会因素是独立影响因素(P<0.001)。在28~<30周组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单纯尿蛋白因素(>10g/24h)、发生严重并发症 ;独立影响因素顺位为社会因素、母体因素、胎儿因素、胎盘因素 (P<0.05)。在30~<32周组影响终止妊娠的主要因素为出现严重并发症;独立影响因素顺位为母体因素、单纯尿蛋白因素、胎盘因素、胎儿因素(P<0.05)。32~<34周组影响终止妊娠的主要因素为尿蛋白因素、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及胎心监护异常;独立影响因素顺位为母体因素以及尿蛋白因素、胎儿因素、胎盘因素。34~<36周组以孕周为考虑因素占44.3%;独立影响因素顺位为孕周因素、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脐血流值异常、胎心监护异常(P<0.05)。≥36周后终止妊娠指征以孕周为考虑因素占68.3%。结论   影响入院时无严重并发症sPE终止妊娠的指征性因素较多,但存在着单纯以尿蛋白定量或单纯孕周因素为终止指征者。单纯以尿蛋白定量或单纯孕周因素为终止妊娠指征是否适宜有待更深入研究。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李园美,董瑞峰
    2014, 30(9): 722-724.  DOI: 10.7504/fk2014080120
    摘要 ( )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11-01至2013-10-01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产科住院的45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同期50例正常健康孕妇作为正常妊娠组。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HDL、载脂蛋白A1含量及抗心磷脂抗体(ACA)IgG、IgM滴度。结果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中HDL含量和ACA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妊娠组,而载脂蛋白A1含量较正常妊娠组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含量与ACA滴度两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高密度脂蛋白可能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有关。

    PEA方案与5-Fu+KSM方案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疗效比较
    马晓琳,王欣彦,李秀琴
    2014, 30(9): 725-728.  DOI: 10.7504/fk2014080121
    摘要 ( )  

    目的 探讨PEA方案是否可以作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联合化疗一线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4年7月至2013年5月62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评价顺铂+足叶乙甙+更生霉素(PEA方案,30例)与氟尿嘧啶+更生霉素(5-Fu+KSM,32例)方案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PEA方案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完全缓解率为93.33%,高于5-Fu+KSM方案组(90.63%)(P>0.05)。副反应PEA组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口腔溃疡和腹泻情况明显少于5-Fu+KS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组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5-Fu+KSM组(P>0.05)。结论 两方案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疗效相当,PEA方案副反应小、疗程短、费用少,可以作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联合化疗一线选择之一。

    综述
    经前期综合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陈科亮1,2,陈炜1
    2014, 30(9): 729-732.  DOI: 10.7504/fk2014080122
    摘要 ( )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反复在黄体期出现周期性的以躯体和精神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月经来潮后,症状自然消失。伴有严重情绪不稳定的PMS称为经前焦虑性障碍(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PMDD),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将其作为抑郁症的一个亚型。PMS由于没有明确的生理诊断依据,各研究者使用的评价方法、研究设计和研究对象不同,发病率报道不一,有报道高达50%的育龄妇女都曾经历过,其中PMDD的患病率在3%~8%;约旦妇女的PMS和PMDD患病率分别为80.2%和10.2%,高于多数文献;东亚PMDD的患病率(1.3%~2.8%) 低于西方(3%~8%)。按照DSM-5关于PMDD的诊断标准,绝经前妇女符合PMDD诊断标准的比例少于10%。PMS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卵巢激素变化、神经递质改变、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本文对PMS的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硫化氢与妊娠期并发症关系研究进展
    刘丹综述,刘铭,段涛审校
    2014, 30(9): 733-736.  DOI: 10.7504/fk2014080123
    摘要 ( )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样气味的气体,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是一种造成环境和职业性危害的有毒废气,有关硫化氢的毒理作用被广泛大量报道。长时间暴露于低浓度的硫化氢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发病相关,且硫化氢能够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功能。直到1996年,Abe等发现生理剂量的H2S可以选择性地强化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的功能,进而海马长时程增强,从此开启了研究H2S生理功能的大门。内源性H2S成为继一氧化碳(CO)及一氧化氮(NO)后的第3种气体信号分子。近年来研究发现,H2S在女性分娩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H2S的生成、代谢及其对妊娠期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调节作用等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