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30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4-08-02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论著
    短篇论著
    综述与讲座
    病案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我国针对妊娠期特发性疾病营养干预现况
    张静,刘兴会
    2014, 30(8): 577-581.  DOI: 10.7504/fk2014070101
    摘要 ( )   PDF(806KB) ( )  

    某些妊娠期特发性疾病的发生与妊娠期营养状况相关;通过改善妊娠期营养状况可控制该类妊娠期特发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重点介绍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的营养干预情况。目前尚未发现有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和妊娠剧吐的营养干预性研究。

    从DOHaD理论看孕期营养干预的重要性
    李婷,段涛
    2014, 30(8): 582-585.  DOI: 10.7504/fk2014070102
    摘要 ( )   PDF(1011KB) ( )  

    孕期可能出现多种营养问题。与健康和疾病发育起源学说(DOHaD)的相关研究显示,妊娠期热量摄入过多或过少、三大营养素水平失衡以及包括铁、叶酸在内的多种微量营养素缺乏,都可以通过改变胎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应答、氧化应激状态、表观遗传学等机制,永久的改变后代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成年期慢性疾病的发生。产科医生需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在孕期对所有孕妇实施合理的营养干预,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素质。

    专题笔谈
    饮食及营养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防治作用
    苟文丽,宗璐,付晶
    2014, 30(8): 586-588.  DOI: 10.7504/fk2014070103
    摘要 ( )   PDF(793KB) (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常见合并症之一,对母儿危害极大。目前已知肥胖、营养不良及微量元素缺乏是其高危因素。保证妊娠期的合理营养对母体健康和下一代的正常身心发育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妊娠期能量、蛋白摄入过多及微量元素缺乏在我国孕产妇群体中日渐凸显,由此引发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也逐渐增多。针对此现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对饮食及营养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作用做一综述。

    微量元素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作用
    马玉燕,桑洪爱
    2014, 30(8): 589-592.  DOI: 10.7504/fk2014070104
    摘要 ( )   PDF(805KB) (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严重产科并发症,与母胎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孕20周后出现水肿、高血压及蛋白尿。目前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多种因素参与其发病,许多证据支持孕妇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及不均衡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相关。现就孕期不同微量元素补充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作用予以说明。

    叶酸及多种维生素的补充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作用
    郭方,李笑天
    2014, 30(8): 592-596.  DOI: 10.7504/fk2014070105
    摘要 ( )   PDF(828KB) (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以子痫前期最为常见。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如何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病显得特别重要。预防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疗法和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疗法中比较肯定的是口服钙片,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探索包括补充叶酸及多种维生素(维生素D、抗氧化剂维生素C和维生素E)在内的多种饮食疗法是否可以预防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生,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存争议。

    子痫前期的营养管理
    李力,周丽娟
    2014, 30(8): 596-599.  DOI: 10.7504/fk2014070106
    摘要 ( )   PDF(814KB) ( )  

    子痫前期病因不明,孕期营养在降低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早期防控有利于控制风险,改善母婴预后,产前施行营养干预和评估,保证其孕期各营养物质合理、足量的摄入,对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证据。

    生活方式干预与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
    王爽,杨慧霞
    2014, 30(8): 599-601.  DOI: 10.7504/fk2014070107
    摘要 ( )   PDF(797KB) ( )  

    目前关于生活方式干预以预防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的研究正逐渐增多。本文对运动、饮食两方面干预进行综述,探讨其干预机制及干预效果,讨论如何改进干预方案以更好地降低GDM发病率,期待对产科医师开展GDM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合理的孕期营养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李洁,杜鹃
    2014, 30(8): 601-602.  DOI: 10.7504/fk2014070108
    摘要 ( )   PDF(782KB) (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家庭对孕妇的过度关注,孕期营养过剩导致的孕期肥胖现象日益严重。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长已成为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对分娩方式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合理的妊娠期营养干预对于降低孕期体重增加、控制新生儿体重、降低剖宫产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有着重要意义。

    论著
    腹腔镜诊断盆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
    陈淑琴,范莉,金文艳,张焕晓,姚书忠
    2014, 30(8): 603-607.  DOI: 10.7504/fk2014070109
    摘要 ( )  

    目的 探讨盆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病灶分布的特点和腹腔镜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8月到2012年5月以DIE为手术指征患者79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术,腹腔镜诊断后切除各个部位的DIE病灶。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分别计算腹腔镜诊断不同部位DIE病灶的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敏感度(SEN)和特异度(SPE)。结果 取得盆腔DIE病灶组织274份,其中后盆腔242份(88.32%),左侧(27.73%,76/274)多于右侧(24.45%,67/274)。盆腔DIE病灶以骶韧带最常见(39.42%,108/274),依次为直肠(16.06%,44/274)、阴道直肠隔(12.04%,33/274)、阴道后穹窿(9.12%,25/274)。腹腔镜诊断DIE的PPV为98.83%(254/257),SEN为92.70%(254/274)、NPV为45.95%(17/37)、SPE为85%(17/20)。肠壁和阴道后穹窿的诊断符合率最高为100%(47/47和25/25),阴道直肠隔为96.97%(32/33),左、右骶韧带分别为83.64%(46/55)和90.56%(48/53),左、右输尿管分别为83.33%(10/12)和66.67%(4/6)。结论 腹腔镜下诊断盆腔DIE病灶的病理诊断阳性率较高。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系统评价
    肖长纪,赵静,郭朋,向阳
    2014, 30(8): 608-614.  DOI: 10.7504/fk2014070110
    摘要 ( )  

    目的 系统评价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Ovid、CBM、万方、维普及CNKI等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13年9月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所有期别的子宫内膜癌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73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两组术后随访3~5年子宫内膜癌患者总生存率、复发率以及清扫盆腔淋巴结数目无明显差别。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术中出血量更少(P=0.0001),住院时间更短(P<0.00001),总并发症(P<0.00001)、术后并发症(P<0.00001)发生率更低。但腹腔镜组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开腹组(P=0.03)、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P=0.004)。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更有优势,尤其在总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方面优势更明显。

    依据扳机日血清E2值制定HCG剂量对ICSI结局的影响
    王光演,牛志宏,孙贻娟,冯云
    2014, 30(8): 615-618.  DOI: 10.7504/fk2014070111
    摘要 ( )  

    目的 探讨依据扳机日血清E2值制定HCG剂量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促排卵结局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2年1-12月在上海瑞金医院生殖中心行ICSI助孕依据HCG日血清E2值制定不同HCG扳机剂量的117名患者的促排卵结局。HCG扳机剂量制定原则:E2值≤16 515 pmol/L为7000 IU、E2值介于16 516~23 854 pmol/L为5000 IU、E2值≥23 855 pmol/L为3000 IU。结果 3组MⅡ率、受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00 IU组卵裂率低于5000 IU组(96.43% vs. 9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00 IU组可用胚胎率高于3000 IU组和5000 IU组(65.43% vs.55.69%和5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00 IU组发生1例中度OHSS。3组新鲜移植周期的平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据HCG日E2值制定HCG扳机剂量不影响卵母细胞成熟率和妊娠率,即高E2值予以低剂量HCG,低E2值予以高剂量HCG的原则是可行的。

    一管法制备染色体临床对照研究
    刘天盛1,郑茜1,2,3,郑陈光1,韦波1,杜娟1,周元园1,欧珊1,费冬梅1,黄红倩1,陈丽荔4,丘小霞1
    2014, 30(8): 619-622.  DOI: 10.7504/fk2014070112
    摘要 ( )  

    目的 探讨一种在染色体制备过程中避免样本间互相混淆污染、缩短制备时间和降低制备成本的简单方便、经济安全的方法。方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从2005年起,对1000例血标本、1000例组织培养标本包括羊水、绒毛和流产组织分别使用传统法和一管法进行对照培养和制备染色体。结果 两种方法成功率接近,均获得满意的染色体分裂相;但与传统法相比,运用一管法可以在染色体收获过程中未发生标本混淆的差错事故,并且平均每例血标本收获时间可以节约1.5 min,成本降低11.1 元;每例组织标本可以节约12 min,成本降低74.4 元。结论 一管法也许是一种简便、安全、误差少和成本低值得推广的染色体制备方法。

    妊娠期子宫及宫旁静脉破裂出血6例诊治分析
    史春娟a,王乐见b,蔡燕娥a,周剑宇a,李瑾a
    2014, 30(8): 623-625.  DOI: 10.7504/fk2014070113
    摘要 ( )  

    目的 探讨妊娠期子宫及宫旁静脉破裂出血的诊断,治疗及孕妇、胎儿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台州市中心医院2001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例子宫及宫旁静脉破裂出血的诊治过程。结果 6例孕妇均以无明显诱因的剧烈腹痛症状就诊,超声检查腹腔中均见游离液体,其中3例见血肿形成,腹腔穿刺均抽出不凝血,均行开腹探查,1例中孕单胎行缝扎和明胶海绵填塞止血,保守治疗至足月后剖宫分娩,胎儿存活,4例晚孕单胎立即行剖宫产,胎儿存活,1例中孕双胎行剖宫产,胎儿死亡。结论 超声提示腹腔积液,腹穿抽出不凝血并排除其他可能病因,术前可以做出子宫及宫旁静脉破裂出血的诊断,及时治疗能提高围产儿生存率。

    BMP-2对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HO8910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马颖,冷洪锐,张淑兰
    2014, 30(8): 626-630.  DOI: 10.7504/fk2014070114
    摘要 ( )  

    目的 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HO8910细胞的浸润能力有无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 2008至2009年于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应用细胞黏附实验、cross-river实验和matrigel-transwell实验观察BMP-2对HO8910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并检测BMP-2作用后HO8910细胞中MMP-2、TIMP-2的变化。结果 BMP-2作用后HO8910细胞黏附能力增强,cross-river时间延长,穿过matrigel-transwell侵袭模型的细胞数量减少,且MMP-2表达较前减弱,TIMP-2表达较前增强。结论 BMP-2抑制HO8910卵巢癌细胞浸润能力。

    中医辨治宫内节育器致子宫异常出血疗效观察
    徐利清1,曾莉琴1,赖映华1,曾宪钦2
    2014, 30(8): 631-633.  DOI: 10.7504/fk2014070115
    摘要 ( )  

    目的 观察加味失笑散方随症加减治疗宫内节育器致子宫异常出血的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在蕉岭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接收的置宫内节育器后子宫异常出血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和B组(对照组),A组用加味失笑散方随证加减治疗,B组单用加味失笑散治疗。结果 A、B两组治疗前月经量分别为(124.32±22.73)mL和(126.49±23.76) mL,治疗后月经量分别为(70.38±13.73) mL和(79.92±20.34) mL;A、B两组治疗前月经持续天数分别为(12.32±3.24) d和(11.84±3.10) d,治疗后月经持续天数分别为(6.44±1.22) d和(7.08±2.11) d;A、B两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分别为(113.31±11.49) g/L和(113.93±7.89) g/L,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133.91±12.96) g/L和(127.62±11.34) g/L;两组月经量、月经持续天数及血红蛋白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A组痊愈34例(75.5%)、B组痊愈25例(55.5%),治疗后月经量、血红蛋白及痊愈率均A组为优,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失笑散方随证加减治疗宫内节育器致子宫异常出血有较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仿生物电疗法在人工授精中的应用价值
    何茜冬,苏园园,唐妍,韩燕华,陈燕,林凤莲
    2014, 30(8): 634-636.  DOI: 10.7504/fk2014070116
    摘要 ( )  

    目的 探讨仿生物电疗法在人工授精周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中山市人民医院生殖专科将仿生物电疗法应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UI)治疗,自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共完成34例42周期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条件相似的普通人工授精62例104周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情况。 结果 研究组女方平均年龄(31.6±4.5)岁,临床周期妊娠率28.6%。对照组女方平均年龄(29.3±4.4)岁,临床周期妊娠率10.6%。两组间促排周期比、不孕病因构成比、精液处理后精子情况、精子回收率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女方平均年龄及不孕年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周期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双侧输卵管通畅的人工授精治疗中应用仿生物电疗法可提高周期妊娠率。

    短篇论著
    宫颈细胞学正常病理学高度病变85例临床分析
    赵虹,王雁,卢丹,吴玉梅,张为远
    2014, 30(8): 637-638.  DOI: 10.7504/fk2014070117
    摘要 ( )  
    综述与讲座
    妊娠期营养与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学敏,杜鹃
    2014, 30(8): 639-642.  DOI: 10.7504/fk2014070118
    摘要 ( )  
    钙对孕产妇和围生儿骨健康的影响
    黄淑晖,刘淮
    2014, 30(8): 643-647.  DOI: 10.7504/fk2014070119
    摘要 ( )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马京梅,杨慧霞
    2014, 30(8): 648-651.  DOI: 10.7504/fk2014070120
    摘要 ( )  
    病案报告
    胎儿致死性成骨发育不全1例
    陈永露,陈敏,宋亭,刘祎
    2014, 30(8): 652-653.  DOI: 10.7504/fk2014070121
    摘要 ( )  
    肾透明细胞癌女性生殖道转移2例并文献回顾
    王文翔1,张文菁2a,唐霄2b,杨开选2b,彭芝兰2a
    2014, 30(8): 654-656.  DOI: 10.7504/fk2014070122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