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与共识
    中国胃肠肿瘤外科术后并发症诊断登记规范专家共识(2018版)
    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
    2018, 38(06): 589-59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01
    摘要 ( )  
    述评
    努力减少甲状腺手术并发症
    张 浩1,刘金钢2
    2018, 38(06): 596-59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02
    摘要 ( )  

    甲状腺手术是普通外科常见手术,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应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前已大幅度下降。但是,以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损伤为主的手术并发症仍然严重影响疗效并给病人带来身心伤害。减少甲状腺手术并发症重在预防,重视甲状腺手术的基本理念和基础技能、规范合理应用新技术以及专科化培训是减少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基础和有效措施。

    甲状腺手术中新技术的合理应用及展望
    田 文1,费 阳2,郗洪庆1
    2018, 38(06): 600-60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03
    摘要 ( )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甲状腺外科技术出现了跨越式发展,手术疗效也愈发苛求完美。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使甲状腺手术更加精细化,显著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率。应用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能够更加精确辨识出甲状旁腺,同时其还有淋巴结示踪效果,可清扫更多的转移淋巴结,提高了手术疗效。腔镜和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在达到传统开放手术同等疗效的同时还实现了颈部无瘢痕美容效果,给有美容需求的病人提供了新的选择。外科能量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应用,使手术操作更加高效。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技术的应用,可更好地实现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目的。外科医生对于新技术的使用应遵循“合理选择、规范应用”的原则,全面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技巧、优势和不足,确保新技术应用更加安全合理,才能最终使广大病人获益。

    专题笔谈
    甲状腺手术术后出血原因及处理
    卢秀波,顾 玲,刘 征
    2018, 38(06): 605-60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04
    摘要 ( )  

    术后出血是甲状腺手术很少见但可能致命的严重并发症,由于其潜在的致命性,外科医生须做到术前积极预防,术中彻底止血,术后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以有效减少甲状腺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再谈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
    朱一鸣,刘绍严
    2018, 38(06): 607-61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05
    摘要 ( )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但喉返神经损伤并非仅与术中操作有关。其影响因素很多,涉及解剖、病例特点、围手术期评估、术中操作、手术范围、能量器械应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IONM)应用等。坚持充分的术前评估、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和切除范围、术中精细被膜解剖、正确合理应用能量器械、规范使用IONM,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喉返神经损伤,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修复术要点与技巧
    李 孟,郑宏良
    2018, 38(06): 613-61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06
    摘要 ( )  

    喉返神经损伤引起的声带麻痹是甲状腺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单侧多见。单侧声带麻痹的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误吸和呛咳等,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单侧声带麻痹最理想的治疗方式为喉返神经修复手术,方法包括喉返神经探查减压术、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游离神经移植术、神经肌蒂埋植或神经植入术等。其中,以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效果最佳。若能把握好手术适应证且遵循一些手术技巧,术后可使98%以上的病人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嗓音功能。

    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保护要点与技巧
    殷德涛,赵 波
    2018, 38(06): 615-61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07
    摘要 ( )  

    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长,甲状腺癌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病人数量也逐年增高,如何预防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也成为了甲状腺外科医生最关注的焦点之一。手术医生应有强烈的甲状旁腺保护意识,精细化被膜解剖,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通过术中肉眼辨认、探查、甲状旁腺显影等技术确定其的位置,合理运用高级能量平台,避免对甲状旁腺造成伤害。对于无法原位保留或误切的甲状旁腺,也可通过移植的方法,尽可能降低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风险。

    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药物治疗
    陈 曦,陈海珍
    2018, 38(06): 619-62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08
    摘要 ( )  

    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旁减)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维持机体钙稳态、改善病人整体状况。急性低钙血症时,以静脉补钙、维持血电解质平衡、控制症状体征为主。长期治疗的标准方案是口服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必要时辅以噻嗪类利尿剂,以维持血钙正常低限,并避免高尿钙、肾结石、异位钙化等并发症发生。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PTH)用于传统治疗无法良好控制血钙的病人,新型小分子PTH受体1(PTHR1)激动剂等药物仍在研发中。

    分化型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神经损伤的预防
    王 宇,沈 强,渠 宁
    2018, 38(06): 624-62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09
    摘要 ( )  

    手术是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甲状腺癌预后良好,因而在肿瘤根治的基础上对原有功能的保护愈发重要。颈淋巴结清扫术中易造成舌下神经、下颌缘支、副神经、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颈丛、臂丛等重要神经的损伤而引起术后相应症状,而正确的解剖认知、丰富的手术经验以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预防分化型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神经损伤的关键。

    甲状腺手术后颈部乳糜漏的预防及处理
    孙团起
    2018, 38(06): 628-63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10
    摘要 ( )  

    乳糜漏是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相对少见但处理困难的并发症。常规的保守治疗包括仅含中链甘油三酯的低脂饮食、持续低负压吸引、局部注射硬化剂、生长抑素的使用和局部加压包扎治疗等。大多数乳糜漏经综合非手术疗法均可痊愈,仅有少数病人需要外科手术探查结扎瘘管。乳糜漏重在预防,熟悉解剖和精细操作是减少乳糜漏的关键。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围手术期碘准备临床进展
    付言涛,孙 辉
    2018, 38(06): 630-63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11
    摘要 ( )  

    碘剂应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的术前准备已有近100年历史,明显降低了甲亢手术死亡率。虽然碘剂的应用机制仍然不是十分清楚,使用方法不尽相同,但它能够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减少甲状腺血流和术中出血,为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随着对疾病认识的进步、抗甲状腺药物的应用、术中能量器械的使用、手术技术的提高,甲亢术前常规应用碘剂的方法受到质疑,新的术前准备方法开始出现。

    全腔镜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及防治
    王 平,谢秋萍
    2018, 38(06): 635-63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12
    摘要 ( )  

    全腔镜甲状腺手术(TET)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美容效果好等特点,目前最常用的入路方式是经胸前入路及经口入路,两种方式都已逐渐为甲状腺外科医生及病人接受。但开展手术的医院和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新手及经验不足者,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而TET与传统开放手术(OT)相关并发症及防治措施不尽相同。对于TET并发症的防治,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从业医师的培训。术者要求兼备OT手术经验及腔镜操作技巧,具有果断适时中转的决断,是防治严重并发症的关键。而高清设备及精细器械的应用将更有助于TET安全性的提高,甚至可优于OT。

    特别推荐论著
    甲状腺癌AJCC/TNM分期系统第8版与第7版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中应用比较
    刘媛超a,丁 汉b,王义增a,何向辉a
    2018, 38(06): 639-64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13
    摘要 ( )  

    目的    比较分析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甲状腺癌TNM分期系统第8版与第7版在临床应用中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18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81例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1例远处转移。与甲状腺癌AJCC/TNM分期系统第7版相比,按照第8版分期系统进行pTNM分期的181例DTC病人中57例发生病理学降期,降期率31.5%;其中男性为22.0%(9/41),女性为34.3%(48/140)。55例(30.4%)病人从较高分期(Ⅲ/Ⅳ期)降至较低分期(Ⅰ/Ⅱ期)。影响DTC病人病理学降期的各种相关因素中,由于年龄切点值变化导致的降期占40.4%(23/57)、原发灶大小对TNM分期影响弱化占8.8%(5/57)、微小腺外浸润的删除占42.1%(24/57)、肌肉侵犯对TNM分期影响弱化占3.5%(2/57)、气管侵犯对TNM分期影响弱化占1.8%(1/57)、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对TNM分期影响弱化占50.9%(29/57)以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对TNM分期影响弱化占22.8%(13/57)。该57例病理学降期的病人中有34例为多因素导致其降期。结论    第8版甲状腺癌AJCC/TNM分期系统的更新,使许多病人从较高分期(Ⅲ/Ⅳ期)降至较低分期(Ⅰ/Ⅱ期),影响其降期的可能因素主要涉及年龄切点值的更改、微小腺外浸润的删除、淋巴结转移对TNM分期影响的弱化。

    论蓍
    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危险因素分析
    韩 彬,朱丽璋,李 朋,韦 伟
    2018, 38(06): 643-64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14
    摘要 ( )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术后常规补钙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0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237例病人资料,所有病人术后当天给予预防性补钙,且于术后第1天均复查甲状腺素(PTH)、血钙,术后1、3、6个月随访PTH及血钙水平。统计所有病人的临床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237例中出现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病人139例(58.6%),其中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病人136例(57.3%),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例(1.3%)。(2)不同年龄、性别、手术路径与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淋巴结清扫范围、是否再次手术及是否误切甲状旁腺与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年龄、性别、手术路径无关,淋巴结清扫范围大、再次手术及甲状旁腺误切更容易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术后第1天检测PTH能较血钙更好地预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3)术后预防性使用钙剂及维生素D3可有效预防低钙血症的发生。

    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252例临床分析
    刘文波,张 浩,张 平,贺 亮,张 挺,吕承洲,邵 亮,张大林
    2018, 38(06): 646-64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15
    摘要 ( )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再手术的原因和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52例DTC再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再手术原因并探讨处理对策。结果  再手术原因有:颈侧方淋巴结转移、诊断延误补充根治、残余腺体再发癌变、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和再手术术前临床误诊。颈侧方淋巴结转移91例(36.1%),其中再手术时间<1年者38例(41.8%);诊断延误补充根治58例(23.0%),腺体残癌发生率25.9%,淋巴结转移发生率36.2%;残余腺体再发癌变54例(21.4%),其中首次手术范围小于腺叶者22例(40.7%);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7例(10.7%),其中初次手术已行中央区清扫者26例,占比96.3%;再手术前临床误诊22例(8.7%),因可疑淋巴结来诊13例,再手术前均未行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结论    影像学仔细评估及规范的手术切除范围是减少DTC再手术的关键。

    影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殷照才a,赵晚君a,盛 勇a,梅振宇a,王亚兵a,彭 辉b
    2018, 38(06): 650-65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16
    摘要 ( )  

    目的    探讨影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为提高SHPT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59例SHPT手术病人资料,按照术后6个月内复查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分为疗效较满意组(A组,iPTH<150 ng/L)和疗效欠满意组(B组,iPTH >150 ng/L)。比较两组病人术前临床资料、术中探查甲状旁腺及切除甲状旁腺的数目、术前PTH(iPTH0)及术中全段甲状旁腺素(intraoperative serum 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 io-iPTH)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SHPT手术疗效相关因素。io-iPTH10均值=(io-iPTH10右侧+ io-iPTH10左侧)/2,io-iPTH20均值同理得之。结果    SHPT术后疗效较满意组(A组)49例,欠满意组(B组)1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额外探查甲状旁腺数目、io-iPTH10均值、io-iPTH20均值、io-iPTH10均值/ iPTH0、io-iPTH20均值/ iPTH0与手术疗效相关( P值均< 0.05),其余指标与手术疗效无明显相关( P值均>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术中额外探查甲状旁腺数目是SHPT手术疗效的保护因素(OR=0.109,95%CI 0.015~0.795);io-iPTH 10均值为SHPT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OR=2.560,95%CI 1.444~4.541)。结论    术中额外探查甲状旁腺数目以及io-iPTH对手术探查的指导和手术终点的预判,是影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肿瘤住院病人营养治疗现状多中心调查报告
    孙海峰1,章 黎1,万松林1,王蕾蕾2,张片红2,李徐奇3,王曙逢3,康维明4,等
    2018, 38(06): 654-65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17
    摘要 ( )  

    目的    分析肿瘤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营养治疗现状及意义。方法    分析2016年中国“世界营养日”调查数据,纳入来自中国华北、华南、西北及西南地区的8家大型三甲医院肿瘤住院病人共306例,收集并分析其疾病信息、营养治疗及30 d预后信息。结果    该306例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总发生率为51.3%(157/306),其中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5.3%(108/306),其中肠外营养应用率达45.8% (140/306)。74.4%(218/293)的病人能从营养治疗中获益。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肿瘤病人的30 d预后,但对营养状况良好者效果不明显。33.3%的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和46.9%的存在营养风险的肿瘤病人没有接受营养干预,而营养状况良好的肿瘤病人被施以营养治疗的比例高达51.0%。病人营养状况、住院期间手术、自评健康状况是我国肿瘤住院病人30 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肿瘤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支持实施不够规范,对于自评健康状况差、晚期肿瘤失去手术机会、营养状况差的肿瘤病人应及时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

    限制容量下肝脏部分切除病人围手术期处理对血乳酸值和乳酸清除率影响研究
    于 玲,孙宏伟,金荒漠,谭宏宇
    2018, 38(06): 659-66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18
    摘要 ( )  

    目的    研究肝部分切除病人在肝脏病灶切除前限制液体输注、围手术期处理对动脉血乳酸值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6-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开腹肝脏部分切除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病人为研究对象,肝脏病灶切除前限制液体输注速度为6 mL/(kg·h)。肝脏病灶切除后加快输液速度。测定围手术期动脉血乳酸值,计算血乳酸清除率。结果    67例病人中,肝脏病灶切除后10 min(T3)和出恢复室前(T4)血乳酸值明显增高。T3和T4血乳酸值与肝门阻断时间有显著正相关性(P<0.001)。各时间点血乳酸值与给麻黄碱次数、快速补液次数、出血量、肝脏切除期间中心静脉压(CVP)均值以及是否存在肝硬化无相关性。血乳酸清除率均值为正值。结论    肝门阻断可增加血乳酸值。病灶切除后加快输液可维持血乳酸清除率为正值。

    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电凝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孙 迪,齐志鹏,钟芸诗,时 强,蔡世伦,李 冰,陈 涛,姚礼庆,徐美东,周平红
    2018, 38(06): 662-66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19
    摘要 ( )  

    目的    探讨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电凝综合征(PEECS)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ESD围手术期处理提供证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412例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病人。分析病人的性别、年龄、病变大小、位置和起源等因素与PEECS的关系。结果    28例(6.8%)病人并发结直肠ESD术后PEECS。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和肿瘤起源是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0 mm vs. ≥20 mm)、肿瘤位置(结肠 vs. 直肠)和肿瘤起源(黏膜层或黏膜下层 vs. 固有肌层)为PEE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直径≥20 mm、肿瘤位于结肠和肿瘤起源于固有肌层是ESD切除结直肠黏膜下肿瘤术后病人并发PEEC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病人,术后应予严密观察和谨慎的围手术期护理。

    青年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黄群生1,钟克力2,何晓生1,陈 平1,熊家庆1,吴小剑1,兰 平1,练 磊1
    2018, 38(06): 666-67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20
    摘要 ( )  

    目的    比较青年与老年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差异并探讨影响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青年(诊断年龄<40岁,398例)和老年(诊断年龄60~70岁,398例)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通过术后随访了解病人的生存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存活率,采用Log-rank检验与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青年组病人肿瘤家族史比例高(P<0.001),TNM分期以Ⅲ、Ⅳ期为主(P=0.015),更倾向接受新辅助治疗(P<0.001),血清白蛋白高(P<0.001),术前贫血比例高(P=0.017),而术前癌胚抗原(CEA)阳性率及体重指数(BMI)较低(P值均<0.001)。术后病理,青年组病人肿瘤体积较大(P<0.001),浸润型肿瘤比例高(P=0.023),分化程度较低(P=0.003)且黏液腺癌的比例大(P<0.001)。青年组与老年组的3年存活率分别为85.5%与85.6%。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均显示青年组与老年组总体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Ⅳ期(HR=10.85,95%CI 4.698~25.050,P<0.001)及脉管癌栓阳性(HR=4.283,95%CI 1.956~9.378,P<0.001)是影响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青年与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存在差异,但总体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M分期Ⅳ期及脉管癌栓阳性是影响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减重代谢手术治疗肥胖合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短期疗效分析
    杨珵璨a,王文越a,于雯雯b,姚 侃b,卢晓峰b,朱 敏b,王 兵a
    2018, 38(06): 672-67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21
    摘要 ( )  

    目的    分析和比较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和腹腔镜胃旁路手术(LRYGB)对肥胖合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病人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2例肥胖合并重度OSA并接受减重代谢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LSG组(32例)和LRYGB(20例),评估手术风险以及手术对体重、OSA病情的影响。结果    术后短期随访6个月,两组病人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LSG组与LRYGB组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肥胖和OSA病情均有缓解,其中LSG组术后6个月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术前AH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9±7.8)次/h vs.(69.7±11.4)次/h,P<0.05];LRYGB组术后AHI与术前AH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6.7)次/h vs. (66.8±10.5)次/h,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HI可能是影响减重手术治疗肥胖合并OSA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LSG和LRYGB均可以有效治疗肥胖合并重度OSA的病情,短期疗效明显,长期效果仍待观察研究。

    短篇论著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3例报告
    陈宝杰,龚日祥,李志辉
    2018, 38(06): 677-67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22
    摘要 ( )  
    讲座
    “计划性肝切除”体系的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Corlette改进分型
    李 斌,姜小清,易 滨,刘 辰,罗祥基,于 勇,储开健,程庆保,冯飞灵,吴小兵,等
    2018, 38(06): 679-68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23
    摘要 ( )  
    甲状腺癌侵及气管或食管的术前评估及术中处理
    王朝晖
    2018, 38(06): 684-68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24
    摘要 ( )  
    文献综述
    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发展历程及展望
    向 俊
    2018, 38(06): 687-68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25
    摘要 ( )  
    手术经验与技巧
    腔镜甲状腺手术专用器械临床应用
    赵群仔,王超仙,王 勇,王 平
    2018, 38(06): 690-69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26
    摘要 ( )  
    病案报告
    医用生物胶致十二指肠穿孔1例报告
    肖明明,孙 璇,王大广,徐赫男,所 剑,李 伟
    2018, 38(06): 694-69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27
    摘要 ( )  
    结肠多形性巨细胞癌1例报告
    丘声愧,戴 婷,冯士春
    2018, 38(06): 696-69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28
    摘要 ( )  
    会议纪要
    “普通外科著名专家学术沙龙(26)”纪要
    刘凤林,孙益红
    2018, 38(06): 698-70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6.29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