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与共识
    腹壁切口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
    2018, 38(07): 701-70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01
    摘要 ( )  
    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
    2018, 38(07): 704-70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02
    摘要 ( )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18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等
    2018, 38(07): 707-71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03
    摘要 ( )  
    院士论坛
    胰腺肿瘤诊治的瓶颈与挑战
    赵玉沛,张太平,曹 喆
    2018, 38(07): 719-72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04
    摘要 ( )  

    胰腺肿瘤是普通外科中最具挑战的疾病之一。过去几十年中,在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胰腺外科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胰腺肿瘤的诊治仍然面临许多瓶颈与挑战。例如,胰腺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不明确,整体治疗效果不佳;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精准医学、加速康复等新理念用于胰腺肿瘤诊治,带来了新挑战;各级医院对胰腺肿瘤的诊疗发展不均衡。鉴于此,我们应构建中国胰腺肿瘤诊治的多中心、多学科临床研究平台;规范胰腺肿瘤多学科诊治模式;普及标准化的胰腺肿瘤诊治流程;同时,重视青年医生临床素质和科研思维的培养。

    述评
    胰腺癌新辅助治疗评价——有的放矢还是无奈之举
    杨尹默,马永蔌
    2018, 38(07): 722-72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05
    摘要 ( )  

    针对可能切除的胰腺癌行新辅助治疗后争取手术切除的治疗策略已渐成共识,对于可切除胰腺癌行新辅助治疗的意义仍存在争议,提倡对合并高危因素的可切除胰腺癌病人行新辅助治疗,但在“可切除”与“可能切除”的定义标准、化放疗方案选择、治疗周期等方面仍缺乏共识,目前结论多基于有限的小样本量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循证等级不高,亟待开展大样本量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客观评价新辅助治疗在改善胰腺癌病人远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专题笔谈
    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价值及评价
    梁廷波,白雪莉,李 想
    2018, 38(07): 726-73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06
    摘要 ( )  

    近年来,随着新辅助治疗给非转移性胰腺癌病人带来生存获益的证据逐渐增多,新辅助治疗在胰腺癌中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应用范围也从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扩展到可切除胰腺癌(RPC)。针对RPC,传统认为手术切除是惟一可能根治的手段,是否需要新辅助治疗目前争议较大。既往的研究显示RPC新辅助治疗并没有使病人生存获益,但随着多药联合的新辅助治疗方案的推出,一些回顾性大样本研究和前瞻性小样本研究均显示,对RPC病人先行新辅助治疗再手术较直接手术能明显延长生存期。然而,是否所有的RPC均须行新辅助治疗,有待证据等级高的前瞻性研究结果验证。

    不可切除胰腺癌治疗策略的更新与意义
    滕 赞,刘云鹏
    2018, 38(07): 730-73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07
    摘要 ( )  

    目前,不可切除胰腺癌治疗策略是以全身系统化疗为主,放疗、介入、姑息性手术等局部治疗为辅,达到减轻病人局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体能较好病人推荐FOLFIRINOX或吉西他滨(GEM)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化疗,中位生存期可延长至接近1年,约15%局部晚期初始不可切除病人有可能转化为可切除。GEM联合厄洛替尼依然是各指南靶向药物的惟一一线推荐,抗肿瘤基质药物人重组透明质酸酶α(PEGPH20)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用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不可切除胰腺癌病人,免疫治疗进入二线标准推荐。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及个体化精准治疗理念。

    可能切除胰腺癌概念变迁及其意义
    孙 备,王鑫龙
    2018, 38(07): 734-73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08
    摘要 ( )  

    提高R0切除率是改善胰腺癌治疗效果的关键。可能切除胰腺癌是介于可切除和不可切除之间的一个概念,从2001年这个概念诞生至今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动。从单纯的解剖学定义开始,定义的内容不断丰富,对解剖学部位的描述更加具体,而后又出现了新的生物性与条件性定义,目前可能切除胰腺癌的概念已不断趋向标准化、规范化与全面化,对胰腺癌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的引入,胰腺癌诊疗思路也不断发生变化,从手术优先变为MDT为主的综合治疗。

    转移性胰腺癌手术治疗价值
    李 非,曹 锋
    2018, 38(07): 737-74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09
    摘要 ( )  

    转移性胰腺癌预后极差,既往认为,手术切除对病人生存无益。近年来,随着术前及术后辅助治疗的进步,部分单位开始尝试对可切除的转移性胰腺癌行手术治疗。目前,对肝转移、腹腔脱落细胞检查阳性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可切除胰腺癌病人是否行根治性切除仍存巨大争议,有待于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得出结论。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若干关键问题
    张建生,王文斌,刘建华
    2018, 38(07): 741-74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10
    摘要 ( )  

    近年来,临床对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肿瘤根治性已达成了初步共识,相关的文献报道也日益增多,相比开放手术其优势已不仅是创伤小,更重要的是手术质量更高。但作为最具挑战性的腹腔镜手术之一,LPD仍处于推广阶段,国内外只有少数医疗机构进入了常规开展期,尚缺乏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验证其疗效。在丰富的开放手术经验和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经过相对较长的学习曲线,逐步掌握以胰肠吻合为代表的消化道重建、以胰腺全系膜切除为特征的淋巴结清扫及整块切除等操作技术,成功实施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特别是节段性切除重建后,可以常规化开展LPD。目前,LPD的手术适应证原则上已与开放手术相同,但鉴于其高难度性,各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学习曲线及技术条件,由易至难逐渐扩展手术适应证,循序渐进地开展LPD。

    全胰切除术治疗胰腺癌争议与共识
    金 钢,郑楷炼
    2018, 38(07): 746-74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11
    摘要 ( )  

    全胰切除术(TP)在治疗胰腺癌中的价值一直存在争议。TP曾经由于短期和中长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胰腺癌治疗效果不佳等原因而逐渐减少。然而,近几年随着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合成胰岛素和胰酶补充药物的出现,TP的安全性和病人术后生存均有改善。目前,胰腺恶性肿瘤行TP的适应证主要是侵犯胰颈部的胰头癌或胰体尾癌、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示胰腺切缘阳性、多发性胰腺癌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以及累及胰管全程的胰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等。对于TP在胰腺癌中的价值,建议在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下,选择可从手术切除获益病例,合理选择手术路径,提高手术安全性,实现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胰腺囊性肿瘤诊断进展及评价
    张太平,冯梦宇,曹 喆,赵玉沛
    2018, 38(07): 749-75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12
    摘要 ( )  

    随着多个学科快速发展和诊断技术不断进步,胰腺囊性肿瘤的检出率明显增加。不同的病变类型其恶变风险不同,尤其对于恶变风险较低的肿瘤,应注意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胰腺囊性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而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手段(CT、MRI等)尚无法准确区分肿瘤的类型和良恶性。因此,近年来涌现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方法用于评估肿瘤类型和鉴别良恶性,如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超声内镜下超声造影和胆道子母镜光纤系统、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纹理分析技术及碎片分析技术、基因突变检测,为指导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然而,新技术、新方法在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尚存争议,仍须联合多学科多中心开展进一步研究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治疗策略
    陈洛海,陈 洁
    2018, 38(07): 753-75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13
    摘要 ( )  

    20%~64%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确诊时即已发生远处转移,肝是其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肝转移不是手术的禁忌证,对于病理学分级为G1、G2级的病人,应积极考虑根治性切除的可能。对于不能根治性切除的病人应采用全身药物或核素治疗联合介入治疗,肝移植仅在极少数病人中予以考虑。对于高增殖活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G3级)肝转移,替莫唑胺单药或联合卡培他滨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对于伴有肝转移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病人,应首选以铂类为基础的全身化疗。

    国际外科动态
    第7版日本《胰腺癌处理规约》更新概要
    曹 锋,李 昂,李 非
    2018, 38(07): 759-76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14
    摘要 ( )  

    2016年7月,日本胰腺学会(Japan Pancreas Society,JPS)出版了第7版《胰腺癌处理规约》。本次较第6版进行了大幅修订,以使规约使用更加简便。将TNM、Stage分期与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7版分期系统相整合;引进可切除性分类;明确影像学诊断进展度判定标准;并将病理学分类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整合。另外,考虑到胰腺癌术前治疗逐渐普及的现况,增加了治疗后组织学效果判定标准等项目。

    《东京指南(2018)》急性胆道感染诊疗策略更新解读
    胡凤林,尚 东,张浩翔,周 琪,娄 妮,焦巨英,郭方悦
    2018, 38(07): 763-76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15
    摘要 ( )  

    《东京指南(2007)》(TG07)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针对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胆囊炎的指南,并于2013年进行了修订。结合2011—2013年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多中心大样本的急性胆道感染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017年日本再次对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发布了《东京指南(2018)》(TG18)。新版指南共分为10个部分,主要涉及指南的形成背景,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严重程度分级,抗生素的使用,胆管引流技术的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步骤,诊疗流程等方面。同时,为方便临床使用制定了管理包,并附有配套视频和手机软件客户端。TG18较全面地总结概括了急性胆道感染临床诊治的指导原则和具体的诊疗措施,反映了急性胆管炎和胆囊炎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急性胆道感染《东京指南(2018)》拔萃
    张宇华
    2018, 38(07): 767-77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16
    摘要 ( )  

    《东京指南(2007)》(TG07)是国际上最早发布,也是最被广泛认可的急性胆道感染诊治指南。其分别于2013年(TG13)和2018年(TG18)进行修订。TG13与TG18在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胆管炎的诊断上并无改动,而在治疗上,微创技术在急性胆道感染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TG18急性胆囊炎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完全取代了开放手术,并且在手术应用范围(包括可实施手术时间和胆囊炎严重程度)上均有突破;在急性胆管炎治疗中ERCP完全取代了开放手术减黄,应用范围的较TG13也有突破。TG18更加符合最新的临床实际,对于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的观点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并发症处理
    2018, 38(07): 775-77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17
    摘要 (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处理
    2018, 38(07): 777-77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18
    摘要 (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切缘评估
    2018, 38(07): 778-77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19
    摘要 ( )  
    胰体尾切除术后胰腺残端闭合方式与技术
    2018, 38(07): 780-78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20
    摘要 ( )  
    特别推荐论著
    胰腺外伤单中心136例诊治报告
    丁威威,王 凯,刘宝晨,习丰产,汪志明,李维勤,黎介寿
    2018, 38(07): 782-78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21
    摘要 ( )  

    目的    总结单中心10年胰腺外伤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36例胰腺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标准进行胰腺外伤分级,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    闭合伤131例,开放伤5例。腹部CT检查(64.0%)是胰腺外伤最主要的诊断方式。37例(27.2%)非手术治疗中,13例Ⅲ级或Ⅳ级胰腺外伤病人经保守治疗获得成功;99例(72.8%)病人行手术治疗。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9.3%,主要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并发症[腹腔脓肿(27.9%)、胰瘘(25.0%)、肠瘘(14.7%)、腹腔出血(12.5%)、胰腺假性囊肿(5.9%)、创伤性胰腺炎(5.88%)]和全身并发症[肺部感染(11.8%)、休克(7.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9%)、肾功能不全(5.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6.6%)]。病死率为8.1%(11/136),胰腺坏死、胰瘘及感染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    大部分轻度胰腺外伤可行保守治疗,内镜下主胰管支架植入可应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Ⅲ、Ⅳ级胰腺外伤病人,手术引流适用于合并腹部其他器官损伤的低级别胰腺外伤。高级别胰腺外伤应遵循损伤控制外科理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根据胰腺外伤的严重程度和全身情况,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加入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模式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论蓍
    胰腺癌术后预后因素分析及AJCC第8版TNM分期意义评价(附143例报告)
    李佶松,田孝东,高红桥,马永蔌,庄 岩,杨尹默
    2018, 38(07): 786-79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22
    摘要 ( )  

    目的    探讨影响胰腺癌术后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价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TNM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143例胰腺导管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Cox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法分析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胰头癌100例(69.9%),胰体尾癌43例(30.1%);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0例,胰体尾及脾切除术42例,全胰腺切除术1例,其中联合器官切除10例(7.0%);R0切除55例(38.5%),R1切除84例(58.7%),R2切除4例(2.8%);术后辅助治疗75例(52.4%)。病人术后中位总生存期(OS)为20(95%CI 17.5~22.5)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DFS)为14(95%CI 12.5~15.5)个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AJCC T分期、N分期、手术切缘状态、肿瘤分化程度、联合血管切除与否、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2、CA19-9≥400 kU/L、辅助化疗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AJCC第8版TNM分期对于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AJCC TNM分期在一定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基础上可准确预测病人预后,R0或R1切除及术后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病人预后。

    一针法胰肠吻合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多中心研究
    洪德飞1,刘建华2,刘亚辉3,刘 军4,张宇华5,王英超3,闵长青2,李光兵4
    2018, 38(07): 792-79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23
    摘要 ( )  

    目的    总结一针法胰肠吻合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经验,探讨其临床推广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二科、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山东省立医院肝胆胰外科、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实施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12 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胰消化道重建均采用一针法胰肠吻合。结果    412例病人中,403例顺利完成手术,中转开放手术9例(2.2%)。胰肠吻合时间为(32.2±7.6)mins,手术时间为(353.9±104.8)mins,术中出血量为(327.2±362.3)mL。术后并发症包括:胰生化漏42例(10.2%),B级胰瘘25例(6.1%),C级胰瘘4例(1.0%),胆瘘25例(6.1%),术后出血23例(5.6%),腹腔感染9例(2.2%),胃排空障碍22例(5.3%),肺部感染11例(2.7%)。二次手术18例(4.4%)。术后30 d内死亡7例(1.7%)。术后住院时间为 (18.6±10.6)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胰头导管腺癌121例(29.4%)、胆管下端癌95例(20.1%)、十二指肠乳头癌47例(11.4%)、壶腹部癌42例(10.2%)、十二指肠腺癌21例(5.1%)、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6例(3.9%)、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6例(3.9%)、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5例(3.6%)、慢性胰腺炎8例(1.9%)、其他31例(7.5%)。结论    一针法胰肠吻合应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消化道重建,不仅安全有效,而且操作简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介入和热消融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吴梦飞1,宋华丹1,刘霄宇1,2,颜志平1,2,刘凌晓1,2
    2018, 38(07): 796-80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24
    摘要 ( )  

    目的    评估介入及热消融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7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热消融治疗的45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病人中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中位总生存期(OS)为60.1(95%CI 14.181~106.08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8.3(95%CI 13.078~23.589)个月。1、3、5和7年总存活率分别为83.8%、65.3%、52.9%和37.0%。TACE的总有效率为71.5%,热消融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2%。COX多因素分析提示原发病灶切除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HR=0.358,95%CI 0.136~0.9412,P=0.037),原发病灶切除病人5年存活率为70.9%,而未行原发病灶切除者为32.5%。结论    TACE和热消融治疗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病人安全有效。

    机器人胰体尾切除术学习曲线分析(附71例报告)
    徐 强,吴文铭,韩显林,王梦一,赵玉沛
    2018, 38(07): 801-80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25
    摘要 ( )  

    目的    分析单中心开展机器人胰体尾切除术(RDP)的学习曲线,并与文献报道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收治的71例行RDP病人的临床资料,利用累积求和法分析RDP的学习曲线,并对比度过学习曲线前后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肿瘤直径为(4.0± 2.1)cm,手术时间为(227.7± 83.1)min,无术后90 d死亡病例。3例(4.2%)中转开放手术,8例(11.3%)发生B级胰瘘,2例(2.8%)术后出血并行二次手术探查止血,3例(4.2%)腹腔感染,3例(4.2%)出现术后胃排空障碍,3例(4.2%)出现Clavien-Dindo Ⅲ级并发症,无Ⅳ、Ⅴ级并发症。RDP的学习曲线可以分为3个阶段,48例后被认为度过学习曲线,平均手术时间由260.6 min降至159.0 min(P<0.05),总并发症的发生率由25.0%降至4.3%(P=0.048)。结论    RDP学习曲线反映了手术团队学习掌握该技术、扩大手术适应证、开展团队成员培训的综合过程,开展初期的微创技术基础、开展过程中团队成员的变化等均可影响学习曲线。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同时性多原发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孙 迪,时 强,徐美东,钟芸诗,蔡世伦,齐志鹏,李 冰,陈 涛,姚礼庆,周平红
    2018, 38(07): 806-81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26
    摘要 ( )  

    目的    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同时性多原发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6-01至2016-12-3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25例同时性多原发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灶大小、病理学检查结果、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结果    22例病人同期切除多个病灶,3例病人分次切除病灶,其中1例病人6个月内分次切除4个病灶,每次2个。共切除54个病灶,切除标本49块,其中5块标本上有2个病灶。整块切除率100%,治愈性切除率为87%(47/54)。术后1例病人食管穿孔,2例食管狭窄,无其他并发症。2例病人接受术后放疗,2例病人同时接受术后放疗和化疗,1例病人追加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9.4(8.6~43.8)个月,1例病人局部复发,无手术相关性死亡,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    ESD用于同时性多原发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安全有效。对于早期食管癌病人行胃镜检查时,应格外警惕食管多原发病灶的可能。

    短篇论著
    肠脂垂炎11例诊治经验分析
    吴易锋,王紫括,孙广革,张 振,张 婧
    2018, 38(07): 811-81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27
    摘要 ( )  
    讲座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诊治
    梁 兴,邵成浩
    2018, 38(07): 813-81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28
    摘要 ( )  
    文献综述
    肠空气瘘影像学评估及治疗进展
    王革非,任建安,黎介寿
    2018, 38(07): 816-81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29
    摘要 ( )  
    手术经验与技巧
    学习曲线期安全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验
    洪德飞
    2018, 38(07): 820-82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30
    摘要 (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0切除技巧
    戴梦华
    2018, 38(07): 824-82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31
    摘要 ( )  
    胰头癌根治术手术范围:标准还是扩大切除
    徐华祥,刘 亮,虞先濬
    2018, 38(07): 826-82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32
    摘要 ( )  
    胰体尾癌根治术手术范围:标准切除还是模块化切除
    蒋奎荣,尹 杰,苗 毅
    2018, 38(07): 828-83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33
    摘要 ( )  
    病案报告
    胰腺、空肠和横结肠并发罕见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报告
    朱雪莉,陈 鑫
    2018, 38(07): 831-83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7.34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