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院士论坛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胰十二指肠钝性损伤处理中应用
    黎介寿
    2015, 35(03): 237-239.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01
    摘要 ( )   PDF(442KB) ( )  

    在闭合性腹部钝性损伤中,胰腺因其解剖位置关系,其损伤少于其他实质性器官,而与十二指肠同时受损的机会增多。胰腺破损,淀粉酶等消化酶可直接进入周围组织,激活后有消化、损毁组织的作用,影响组织的修复、愈合。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胰十二指肠损伤处理中的应用具有特定的意义,是当前处理该类损伤得到共识的处理原则,改善了治疗效果,减少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述评
    胰腺及十二指肠损伤规范化诊治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苗 毅,高文涛
    2015, 35(03): 240-24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02
    摘要 ( )   PDF(366KB) ( )  

    胰腺及十二指肠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有关联也有差异。胰腺损伤的处理决策与其分级相关,其中胰管损伤是重要的决策和预后指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有助于胰管损伤的确切判断,但ERCP下胰管支架作为治疗手段存在争议;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无胰管损伤者,胰管损伤者通常须考虑行相应清创切除和重建;危重病人可遵循损伤控制原则,行相应初期处理,延期重建。十二指肠损伤的处理和损伤分级相关,共识是尽量一期修补和充分引流。

    专题笔谈
    胰腺十二指肠损伤影像学诊断
    蒋涵羽,赵 爽,刘荣波
    2015, 35(03): 243-248.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03
    摘要 ( )   PDF(1318KB) ( )  

    胰十二指肠损伤在临床上较罕见,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但胰十二指肠损伤病人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早期诊断难度大,影像学检查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包括CT、腹部超声、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其中多排CT(MDCT)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胰腺及十二指肠损伤早期诊断
    刘续宝,熊俊杰
    2015, 35(03): 248-25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04
    摘要 ( )   PDF(411KB) ( )  

    胰腺及十二指肠损伤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各种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价值有限,诊断较困难,结合受伤病史线索,选择合理的检查和必要时实施积极的手术探查是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有效手段。胰腺及十二指肠损伤常为多发伤,早期诊断困难,结合病人术前外伤史及症状和体征,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结合有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力求尽快明确诊断,若仍不能明确诊断,剖腹探查仍然是最可靠方式。

    胰腺及十二指肠损伤危险因素及外科治疗决策
    简志祥
    2015, 35(03): 252-25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05
    摘要 ( )   PDF(377KB) ( )  

    胰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少见的腹内器官损伤,而一旦发生,常合并较严重的其他器官损伤,危及病人生命。胰腺十二指肠损伤病情复杂而危重,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难度,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在于对胰十二指肠损伤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规范化治疗。

    胰腺及十二指肠损伤诊断要点及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
    梁廷波,高顺良
    2015, 35(03): 256-258.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06
    摘要 ( )   PDF(392KB) ( )  

    胰腺及十二指肠损伤因其复杂的解剖位置和功能,术前漏诊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及时全面的手术探查是预防胰十二指肠损伤漏诊及进一步恶化的主要措施,术中选择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是预防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胰腺损伤诊断、分级及外科治疗
    田孝东,杨尹默
    2015, 35(03): 258-26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07
    摘要 ( )   PDF(618KB) ( )  

    胰腺损伤多合并有其他器官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及时诊断特别是正确的处理是改善胰腺损伤病人预后的关键。腹部增强CT对胰腺损伤最具诊断价值,但对胰管损伤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术中胰管造影等有助于进一步确认胰管损伤情况。术中应注意对胰腺及十二指肠的充分探查,以免遗漏潜在的胰腺损伤。胰腺损伤分级对术式选择具有指导性,主胰管损伤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胰腺损伤处理的总体原则是生命第一,功能第二;总体目标是有效止血、清除失活胰腺组织和充分引流。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重症病人应遵循损伤控制理念,合理选择术式以挽救生命,减少并发症,并为可能的再次手术创造条件。

    胰腺颈部断裂伤手术指征及术式选择
    楼文晖,方 圆
    2015, 35(03): 262-26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08
    摘要 ( )   PDF(413KB) ( )  

    治疗胰颈部断裂伤可早期通过内镜放置胰管支架引流,若出现腹痛加重应手术治疗;若术前循环系统不稳,遵循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填塞、暂时关闭腹腔后二期手术;若合并胰体尾严重挫伤,行胰体尾切除及断端修补术;若十二指肠完好,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若十二指肠有损伤,行十二指肠修补、远端胰腺空肠吻合、胰管结扎、断面褥式缝合术;若胰头十二指肠严重受损,同样遵循损伤控制原则。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胰瘘、假性囊肿,预防关键在于彻底止血、充分引流;若假性囊肿直径<5 cm可保守治疗,若急剧增大可选择超声或CT引导下置管引流或囊肿形成6~8周后手术治疗。

    胰腺损伤后期并发症诊断和治疗
    孙 备,陈 华
    2015, 35(03): 265-268.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09
    摘要 ( )   PDF(399KB) ( )  

    胰腺损伤发生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其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然而其高病死率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正确认识和处理胰腺损伤的后期并发症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创伤性胰腺炎、胰瘘、胰腺假性囊肿、感染、肠瘘等是胰腺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

    十二指肠损伤原因及诊治对策
    徐泽宽,徐 皓
    2015, 35(03): 269-27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10
    摘要 ( )   PDF(410KB) ( )  

    临床上十二指肠损伤较少见,但病情复杂,常合并其他器官损伤。其并发症多、漏诊率与病死率高,给临床医师的诊治造成极大的困扰。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准确的早期诊断是十二指肠损伤的救治关键,合理的临床治疗是提高十二指肠损伤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十二指肠损伤并发瘘诊断及治疗
    黄 骞,朱维铭
    2015, 35(03): 272-274.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11
    摘要 ( )   PDF(370KB) ( )  

    十二指肠损伤并发瘘多为腹部手术后并发症,是当前普外科疾病中处理比较棘手的一种疾病。术中及时发现十二指肠损伤是预防十二指肠瘘的关键。怀疑可能有十二指肠损伤并发瘘的病人应及时行相应影像学检测明确诊断。治疗上应采取包括内稳态的维持,感染的控制及营养支持等在内的多项综合治疗措施。内镜下治疗及应用生物材料封堵是未来十二指肠瘘治疗的方向。

    胆道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特点及防治对策
    卢 倩,张雷达,别 平
    2015, 35(03): 275-276.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12
    摘要 ( )   PDF(349KB) ( )  

    胆道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是胆道外科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多由于解剖结构辨识不清、操作粗暴造成,也可因胆道病变局部炎症或肿瘤等病理因素波及十二指肠而造成难以避免的外科损伤所致。十二指肠前壁损伤通常发生在腹腔内,易于发现和及时处理;后壁损伤位于腹膜后,位置隐匿,难于即刻发现,加之腹膜后组织结构疏松,更易造成广泛侵蚀与感染。术前进行充分而精准的影像学预判、术中高度重视组织结构与解剖关系的辨认、操作轻柔精细,是预防胆道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关键。胆道术中十二指肠损伤一旦发生,切忌心存侥幸,务求做到不遮掩、不回避,在损伤修补处理上遵循可靠缝合、充分减压、通畅引流的原则。术后延迟发现的损伤,处理更棘手,胃肠道改道、造口,彻底减压旷置损伤肠段,以及充分合理的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争取救治成功的关键。

    指南与共识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2015, 35(03): 277-28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13
    摘要 ( )   PDF(1450KB) ( )  
    指南(共识)解读
    2015年肝脏肿瘤NCCN临床实践指南更新与解读
    刘连新,李轲宇
    2015, 35(03): 283-286.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14
    摘要 ( )   PDF(414KB) ( )  

    2015年肝脏肿瘤V1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变更重点包括:在肝细胞癌的筛查中明确了超声检查作为首选方式的重要性;外科手术部分提出了对于略超出美国器官共享网络移植标准的病人可以考虑肝移植;此外,超出米兰标准但降期治疗后符合标准的病人也可考虑移植;强调局部治疗在非手术治疗方式中的重要性并更新经动脉放射栓塞(TARE)、调强放射疗法(IMRT)及质子束疗法(PBT)等治疗手段。NCCN临床实践指南为临床提供了借鉴,由于种族不同、地域有别以及肿瘤的异质性,更新后的标准需要接受临床实践的检验才能达到进一步完善。

    2015年胆道肿瘤NCCN临床实践指南更新与解读
    刘连新,李轲宇
    2015, 35(03): 287-290.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15
    摘要 ( )   PDF(456KB) ( )  

    2015年胆道肿瘤V1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临床实践指南更新重点包括: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的T1a期胆囊癌,在观察基础上可考虑辅助治疗;对于出现黄疸的胆囊癌病人,如果可以手术治疗,建议术前行胆道引流;强调胆囊癌术后辅助化放疗对于淋巴结阳性病人生存有益;肝内胆管癌部分强调可将动脉内化疗作为不可手术病人的临床试验,对于术后残余局部病灶病人可将全身系统化疗和动脉内化疗作为临床试验;不可手术的肝外胆管癌病人,如果伴随黄疸应考虑化疗前胆管引流,强调只有在决定了移植可能后才考虑活检。NCCN临床实践指南为临床提供了借鉴,由于种族不同、地域有别以及肿瘤的异质性,更新后的标准需要接受临床实践的检验才能达到进一步完善。

    国际外科动态
    “2014年韩国国际胃癌周”最新研究动态与评述(1)
    傅 红,茅 锐,黄 恺,徐 宇
    2015, 35(03): 291-29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16
    摘要 ( )   PDF(547KB) ( )  

    近年来,胃癌的治疗策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学科的参与使胃癌的疗效得到很大的提高。其中,内镜治疗、腹腔镜手术、术前新辅助化疗及姑息性手术等新的治疗手段,既延长病人生命,也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作者通过对“2014年韩国国际胃癌周”最新动态的介绍及评述,介绍当前胃癌治疗的热点问题,以期为我国的胃癌治疗与研究提出新的参考与思路。

    论蓍
    胰体尾癌根治术中顺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手术理念及策略探讨
    吴文广1,吴向嵩1,李茂岚1,王许安1,束翌俊1,翁 昊1,曹 阳1,包润发1,等
    2015, 35(03): 296-298.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17
    摘要 ( )   PDF(641KB) ( )  

    目的    探讨胰体尾癌根治术中顺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的手术理念和策略。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共为35例病人施行顺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的胰体尾癌根治术,对病例资料、术中情况(平均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160±53) min,术中出血(190±110)mL。肿瘤长径(46±18)mm,术后病理检查提示32例(91.4%)病人达到R0切除,清扫淋巴结(30.0 ± 10.6)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4 ± 2.6)枚。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在胰体尾癌根治术中,顺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有利于胰后切面的确定,并且安全可行。

    胰腺损伤的外科治疗(附48例报告)
    韩 瑞1,董 齐1,2,董 明1,周建平1,柳青峰1,2,田雨霖1
    2015, 35(03): 299-301.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18
    摘要 ( )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4月至2014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8例胰腺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对胰腺损伤分级,结合影像学资料及术中所见将全部病例分级为:Ⅰ级17例,Ⅱ级16例,Ⅲ级9例,Ⅳ级5例,Ⅴ级1例。7例行非手术治疗。41例行手术治疗:胰腺清创冲洗引流术10例;胰腺破裂修补引流术16例;于外院行脾切除术,后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胰体胰尾切除术1例;胰体尾切除术5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1例;近端断裂胰腺缝闭,远端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一期近端胰腺缝闭、远端胰管外引流术,二期胰腺瘘管-空肠或胃吻合术1例。  结果    44例治愈,其中13例出现单种或多种术后并发症。4例因多发创伤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    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以及完善的支持治疗是成功治疗胰腺损伤的关键。

    危重胰腺外伤专科化治疗8例疗效分析
    白雪巍,陈 华,刘 杰,武林枫,孙 备,姜洪池
    2015, 35(03): 302-307.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19
    摘要 ( )  

    目的    分析危重胰腺外伤的临床特点和转诊规律,总结转诊后专科化治疗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转诊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8例病情危重的胰腺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胰腺损伤情况、治疗经过和转诊原因,归纳转诊后专科化治疗的要点、难点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并发症及对策。结果    8例病人中Ⅳ级胰腺损伤2例,Ⅲ级胰腺损伤5例,Ⅱ级胰腺损伤1例,均存在严重的合并伤。转诊前6例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无法控制的腹腔或腹膜后感染是病人转诊的主要原因。转诊后3例病人以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胰管支架和内镜下坏死组织清除等微创方式治愈,5例病人再次经历手术治疗。创伤性胰腺炎、肠瘘、腹腔出血和胃排空障碍是治疗期间最主要并发症,8例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87 d。 结论    胰腺外伤发病隐匿,治疗棘手,及时向区域性胰腺中心转诊有助于进一步救治。专业化胰腺外科团队在分析病情、选择和实施微创化、个体化外科干预、提高危重胰腺外伤整体救治率等方面具有优势。

    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胰腺钩突肿瘤切除术疗效评价(附6例报告)
    施昱晟,彭承宏,詹 茜,邓侠兴,金佳斌,吴志翀,陈 皓,沈柏用,李宏为
    2015, 35(03): 308-31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20
    摘要 ( )  

    目的    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胰腺钩突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完成的6例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胰腺钩突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人平均年龄51.7(40~64)岁,男性3例,女性3例。平均手术时间143.3(100~200)min;平均术中出血80(30~150)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23.8(13~44)d;术后2例出现B级胰瘘,1例出现C级胰瘘及肺部感染;无死亡病例。术后病理检查报告:4例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1例为胰岛素瘤,1例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术后常规随访:根据手术时间分别随访2个月至2年,术后均未因相关并发症再次入院,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    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胰腺钩突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成功率高,较传统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具有一定优势,但术后出现胰瘘等并发症概率仍较高。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周文涛1,李初实2,匡天涛1,楼文晖1,王单松1
    2015, 35(03): 313-31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21
    摘要 ( )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07-01收治的1例胰高血糖素瘤病人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该病人有典型的溶解游走性坏死性红斑、糖尿病、贫血及消瘦等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表现,曾多次误诊为皮炎。腹部CT示胰体尾占位性病变。经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后,血糖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    胰高血糖素瘤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手术切除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胰腺术后出血预防及诊治研究(附518例胰腺手术分析)
    姜脉涛,宋增福,姜洪池,孙 备,白雪巍
    2015, 35(03): 316-321.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22
    摘要 ( )  

    目的    观察针对胰腺术后出血(postpancreatectomy hemorrhage,PPH)术中及术后采取特定的预防及治疗措施的效果,并探讨PPH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2013年收治的518例胰腺手术病人资料,分为前期组(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267例)和近期组(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251例)。主要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为:(1)胰管支架管外引流;(2)黎式引流管的应用及摆放;(3)关注前哨出血;(4)术后强化冲洗。结果    518例胰腺手术的PPH发生率为8.1%;早期出血在病因、出血部位、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和预后上与晚期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期组比较,近期组PPH在发生率(5.6% vs. 10.5%,P=0.041)、C级出血病例比例(7.1% vs. 46.4%,P=0.028)、治疗方式及预后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近期组胰瘘发生率低于前期组(17.9% vs. 25.5%,P=0.038);近期组前哨出血发生率为9.2%,其中14例合并胰瘘,11例前哨出血病人最终发生PPH。结论    早期PPH出血原因多为技术层面,应及时手术治疗,预后好;晚期出血病因复杂,病情重,病死率高,需多学科联合治疗。关注前哨出血,针对PPH采取积极地预防及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生率及危害。

    胰肠吻合口支撑管内引出与外引出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邢国圣,张俊晶,任建军,孟兴凯
    2015, 35(03): 322-32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23
    摘要 ( )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胰肠吻合口支撑管的内引出与外引出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2月间施行PD的118例临床资料,其中纳入观察组共96例,胰腺吻合口支撑管内引出组54例(56.2%),外引出组42例(43.8%)。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病死率及胰瘘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内引出组发生胰瘘14例(25.9%),外引出组发生胰瘘4例(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病人基本情况、术前生化指标、胰腺质地、胰管直径、疾病组成及其他术后并发症(胆瘘、胃肠瘘、二次手术、切口感染、肺部并发症、死亡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预防胰瘘上胰管支撑管外引出优于内引出,值得推广。

    短篇论著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00例诊治分析
    聂明辉
    2015, 35(03): 326-326.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24
    摘要 ( )  
    讲座
    ERCP相关胰腺及十二指肠损伤特点及外科治疗
    吴文广,王雪峰
    2015, 35(03): 327-329.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25
    摘要 ( )  
    文献综述
    腹腔镜、内镜在胰腺及十二指肠损伤诊治中应用现状
    赵海鹰,刘金钢
    2015, 35(03): 330-33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26
    摘要 ( )  
    胰腺及十二指肠损伤诊治研究进展
    金 钢,宋 彬
    2015, 35(03): 333-33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27
    摘要 ( )  
    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争议与进展
    季福建,姜俊男,陈学博,于 哲,房学东
    2015, 35(03): 336-338.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28
    摘要 ( )  
    血浆纤维蛋白原用于急腹症诊断临床现状及展望
    肖 忠a,庄炯宇a,蔡家骥a,孙多成b,袁春雷c
    2015, 35(03): 339-341.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29
    摘要 ( )  
    病案报告
    胰腺形态变异误诊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报告
    刘振生,赵红川,耿小平
    2015, 35(03): 342-343.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3.30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