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与共识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大肠癌肝转移诊疗指南(2007)
    郝纯毅,沈琳,顾晋,邢宝才,张晓鹏,陆爱平,陈敏华,杨仁杰,李萍萍,季加孚
    2008, 28(07): 517-522. 
    摘要 ( )   PDF(923KB) ( )  
    述评
    乳腺癌保乳手术临床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张保宁
    2008, 28(07): 523-524. 
    摘要 ( )   PDF(352KB) ( )  
    专家论坛
    注重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生存质量
    张斌
    2008, 28(07): 525-526. 
    摘要 ( )   PDF(342KB) ( )  
    外科医生决策
    顾晋
    2008, 28(07): 527-528. 
    摘要 ( )   PDF(307KB) ( )  
    专题笔谈
    保乳手术的循证医学证据
    郑新宇
    2008, 28(07): 529-531. 
    摘要 ( )   PDF(471KB) ( )  
    病理诊断在乳腺癌保乳治疗选择中的价值
    杨红鹰
    2008, 28(07): 531-534. 
    摘要 ( )   PDF(673KB) ( )  
    MRI在保乳手术方案中的应用价值
    张晓鹏,李洁
    2008, 28(07): 534-535. 
    摘要 ( )   PDF(338KB) ( )  
    保乳术中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临床探讨与争论
    姜军
    2008, 28(07): 536-538. 
    摘要 ( )   PDF(511KB) ( )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
    王淑莲,余子豪
    2008, 28(07): 538-540. 
    摘要 ( )   PDF(499KB) ( )  
    保乳术后远期疗效
    孙强
    2008, 28(07): 540-543. 
    摘要 ( )   PDF(709KB) ( )  
    论著
    保乳术后延迟性蜂窝织炎危险因素分析(附14例报告)
    叶京明,段学宁,张澜波,赵建新,王东民,刘荫华
    2008, 28(07): 544-546. 
    摘要 ( )   PDF(452KB) ( )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发生延迟性蜂窝织炎(DBC)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诊治的152例保乳手术病人,根据诊断标准对14例确诊保乳术后DBC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影响DBC发生的因素。结果:DBC的发生率为9.2%(14/152),平均发生于术后6.2个月。肿瘤T分期、原发肿瘤部位、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术后乳腺血肿/血清肿形成与DBC的发生有相关性。而年龄、糖尿病、新辅助化疗、腋窝淋巴结转移与DBC的发生无关。结论:手术及放疗造成乳腺淋巴通路回流障碍可能是保乳术后发生DBC的重要因素,对这一并发症的认识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可以改善乳腺癌保乳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乳腺癌可行性分析
    林华,骆成玉,张键,丁毅,吴璇,刘宝胤,杨齐,周永桥,李晶,张士淮,季晓昕
    2008, 28(07): 547-549. 
    摘要 ( )   PDF(482KB) ( )  

    目的:探讨乳腔镜在乳腺癌保留乳房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手术方法及可行性。方法:2001年8月至2007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普外科行保乳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乳腺癌276例,同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42例,对比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276例经乳腔镜完成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由2h缩短至40min以内,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改良根治术组14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27例,手术时间55~160min。结论: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使用乳腔镜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在保证腋窝淋巴结清扫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了生理、心理的微创化,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可行的。

    乳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附3例报告)
    崔明,张霁,冷家骅,苏向前,王怡
    2008, 28(07): 550-552. 
    摘要 ( )   PDF(450KB) ( )  

    目的:探讨乳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3例乳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病理、治疗及预后。结果:3例乳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均以自行发现乳腺肿物就诊。钼靶示病灶内无钙化。2例行保乳术,1例行改良根治术。病理检查具有小细胞癌的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突触素(Syn)(++)、嗜铬颗粒蛋白A(CgA)(++)3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随访时间9~74个月,无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无病存活74个月;淋巴结转移2例,术后1年内均出现全身多发转移,其中1例存活期15个月,1例术后9个月尚存活。结论乳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十分罕见。无钙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表达阴性可能是该病的临床特点。确诊需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目前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异较大,提示该病可能具有不同的亚型。

    病案报告
    乳腺多发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
    路忠志,吴斌
    2008, 28(07): 552-552. 
    摘要 ( )   PDF(146KB) ( )  
    论著
    肝移植中肝动脉重建及其并发症的处理
    杨宁,杨广顺,卢军华,张海斌,李齐根,王鑫,司马辉,邵卓
    2008, 28(07): 553-555. 
    摘要 ( )   PDF(434KB) ( )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肝动脉重建的手术技巧和肝动脉早期栓塞后的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3年4月至2006年3月159例次原位肝移植术和3例活体肝移植术中肝动脉重建的经验,比较不同口径的肝动脉吻合时间;早期动脉栓塞后施行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结果:直径≥3mm 动脉(120例)的平均吻合时间明显短于直径<3mm的动脉(42例,P<0.05);3例活体肝移植动脉重建时间分别是89min、120min和34min。2例(1.2%)术后早期并发肝动脉栓塞(HAT),1例介入溶栓治疗后肝动脉恢复血流,1例溶栓失败,急诊施行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术后肝动脉恢复血流。结论:小口径肝动脉重建难度大,活体肝移植应采用显微外科重建,合理的吻合技术可减少术后HAT的发生;早期HAT需合理选择治疗措施。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韩威,蒋伟,李建设,张忠涛,王宇
    2008, 28(07): 556-558. 
    摘要 ( )   PDF(479KB) ( )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200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诊治1例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对其临床、影像、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无临床症状,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术前难于确诊。组织学上由单一上皮样细胞构成,不含血管及脂肪成分,免疫组化呈特征性黑色素生成(HMB-45)阳性。目前文献报道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发生在肝脏者尚不足10例。结论: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主要依靠病理进行诊断。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生物学行为不确定,建议术后长期随访。

    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夹用于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效果分析
    李心翔,叶建新,石铮,张惠灏
    2008, 28(07): 559-560. 
    摘要 ( )   PDF(296KB) ( )  

    目的:价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夹(CAC)进行小肠吻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006年1月至2007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将30例全胃切除术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的胃癌病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CAC组行Roux-en-y袢处空肠-空肠侧侧吻合,对照组使用钉式吻合器进行空肠-空肠侧侧吻合。术后观察有无发生与小肠吻合相关的并发症、肠道恢复排气时间及CAC排出时间。结果:组术后均未出现与吻合相关的小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肠道排气、排便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C均于术后7~14d排出体外。结论:应用CAC进行小肠吻合安全、可靠。

    术中肠镜对小肠血管畸形诊疗价值的研究
    席时富,施晓雷,张丽华
    2008, 28(07): 561-563. 
    摘要 ( )   PDF(460KB) ( )  

    目的:探讨术中肠镜对小肠血管畸形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并手术确诊的17例小肠血管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病人均以反复黑便或血便等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术前均经胃镜检查排除胃十二指肠出血;结肠镜检查排除下消化道(结肠及直肠)出血;术前均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诊断小肠血管畸形10例(10/17),不能明确诊断或漏诊7例(7/17)。17例病人均行剖腹探查,术中肠镜检查发现点状或片状黏膜血管扩张或出血点,分布于整个小肠,病变最多达18处,最少2处。行点状切除1例,点状+楔形切除7例,点状+肠段切除4例,楔形切除3例,肠段切除2例。手术切除标本行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小肠血管畸形。17例病人随访2~4年,平均33个月,无一例发生再出血。结论:术中肠镜检查对小肠血管畸形具有重要价值,可对小肠血管畸形做出准确定性诊断,是诊治小肠血管畸形的主要手段。

    病案报告
    胸壁巨大淋巴结增生1例
    曲晓翰,寇蕾,韩立波
    2008, 28(07): 563-563. 
    摘要 ( )   PDF(145KB) ( )  
    论著
    腰疝9例临床诊治分析
    吴建国,方国恩,罗天航
    2008, 28(07): 564-566. 
    摘要 ( )   PDF(472KB) ( )  

    目的:探讨腰疝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经治的9例腰疝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9例中先天性因素1例,外伤性因素2例,另外6例均为非外伤性因素所致。9例均出现腰背部可复性肿块,伴有腰背部疼痛不适5例,恶心、呕吐2例,合并肠梗阻出现腹胀、腹痛、停止排便排气1例。由上腰三角突出7例,其中l例合并从下腰三角突出;由下腰三角突出2例。疝内容物为脂肪块、结肠或嵌顿坏死小肠。除1例保守治疗外,余8例行手术治疗,手术病人中利用自身组织缝合修补3例,5例使用人工(聚丙烯网片)补片修补。结论:腰疝比较罕见,临床体征是诊断腰疝的关键,多普勒超声及CT或MRI检查可协助诊断。外科手术是治疗腰疝的有效手段。

    喉不返神经在甲状腺外科手术中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高明,魏松锋,李亦工,郑向前
    2008, 28(07): 567-568. 
    摘要 ( )   PDF(298KB) ( )  

    目的:探讨喉不返神经临床解剖特点,总结甲状腺手术如何识别喉不返神经以及预防其损伤的经验。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诊治的3637例甲状腺肿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手术中寻找显露喉返神经的情况。结果:甲状腺手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2875例,术中从正常喉返神经入喉处及(或)循迷走神经主干寻找出喉不返神经7例,且7例均发生于右侧,发生率为0.24%。结论:喉不返神经的临床发生率较低,但仍应引起医生的重视;喉不返神经变异多发生于右侧颈部。

    马凡综合征合并降主动脉瘤16例治疗分析
    赵洋1,王玉琦2,符伟国2
    2008, 28(07): 569-570. 
    摘要 ( )   PDF(306KB) ( )  

    目的:总结马凡综合征合并降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1998-2005年治疗16例马凡综合征合并降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2例行开窗术,2例行人工血管腔内治疗。围手术期内死亡2例。13例(81%)随访4个月至7年,其中1例因发生胸主动脉夹层破裂而猝死,伴有高血压的10例病人中有6例术后血压恢复正常,另4例需口服药物后方可控制血压;另2例情况良好。结论:马凡综合征合并腹主动脉瘤的动脉管壁结构比一般病人更加薄弱,Bentall术后仍有夹层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对该类病人应首先考虑传统手术,以尽最大可能切除病变血管,腔内治疗的应用指征有待进一步探讨。

    颈动脉体瘤10例手术治疗分析
    韩胜斌,金辉,蔡红波
    2008, 28(07): 571-572. 
    摘要 ( )   PDF(323KB) ( )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治疗经验,探讨手术的安全性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科学性。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2月至2006年6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0例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资料,经组织学证实血管型为6例、实质型2例、混合型2例。10例病人均行瘤体剥离和(或)瘤体切除及血管重建。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脑动脉血栓形成、栓塞及舌咽、迷走神经等损伤的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均顺利出院。结论:由于颈动脉体瘤所处解剖位置特殊,与颈动脉粘连紧密甚至产生包绕和侵蚀血管现象,术中术后极易造成神经、血管损伤和脑供血不足;加之其本身属化学感受器肿瘤,尚有7%~10%为恶性,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难度大。因而在手术治疗以及整个围手术期处理中都应高度警惕,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短篇论著
    预裁剪聚丙烯平片行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16例报告
    谢晓峰,闵志钧,张箭平,王长涛,薛冰,刘进军
    2008, 28(07): 573-574. 
    摘要 ( )   PDF(302KB) (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8例诊治体会
    王强,江川,刘丽英
    2008, 28(07): 575-575. 
    摘要 ( )   PDF(146KB) ( )  
    皮下交通静脉结扎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疗效分析
    蒋鸥,吴文建,邹敏
    2008, 28(07): 576-576. 
    摘要 ( )   PDF(142KB) ( )  
    CK19、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易韦,文安智
    2008, 28(07): 577-577. 
    摘要 ( )   PDF(141KB) ( )  
    文献综述
    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其在保乳术中的应用
    刘娟娟,王永胜
    2008, 28(07): 578-581. 
    摘要 ( )   PDF(640KB) ( )  
    严重创伤的早期救治
    张连阳,姚元章
    2008, 28(07): 582-584. 
    摘要 ( )   PDF(495KB) ( )  
    讲座
    重视乳腺癌病人治疗中的心理问题
    王东民,徐玲,刘荫华
    2008, 28(07): 585-586. 
    摘要 ( )   PDF(324KB) ( )  
    即刻乳房再造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穆兰花,辛敏强,栾杰,穆大力
    2008, 28(07): 587-588. 
    摘要 ( )   PDF(294KB) ( )  
    乳腺癌病理诊断评估与治疗决策
    李挺
    2008, 28(07): 589-591. 
    摘要 ( )   PDF(486KB) ( )  
    非典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和治疗
    胡薇,方国恩
    2008, 28(07): 592-593. 
    摘要 ( )   PDF(325KB) ( )  
    术式讨论
    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一期乳房重建适应证
    马传栋,沈坤炜
    2008, 28(07): 594-596. 
    摘要 ( )   PDF(483KB) ( )  
    病案报告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伴颅内肺肌肉骨转移1例
    周晓聪,叶正亮,罗定存,张学淼,倪耀忠
    2008, 28(07): 596-596. 
    摘要 ( )   PDF(144KB) ( )  
    病例讨论
    鲜血便伴重度休克
    卢晓明,牛彦锋,王国斌
    2008, 28(07): 597-597. 
    摘要 ( )   PDF(153KB) ( )  
    病案报告
    青春期少女乳腺腺病伴多发腺瘤1例
    高建军,林江,李明霞,孙纲,张雪梅
    2008, 28(07): 598-598. 
    摘要 ( )   PDF(171KB) ( )  
    成人型戈谢病2例
    张宗利,高延超,郑立杰
    2008, 28(07): 599-600. 
    摘要 ( )   PDF(306KB) ( )  
    巨大Meckel憩室并发肠套叠1例
    伊正辉,常迎彬,王达庆,黄智强,朱海峰
    2008, 28(07): 601-601. 
    摘要 ( )   PDF(145KB) ( )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和治疗选择
    所剑
    2008, 28(07): 602-604. 
    摘要 ( )   PDF(504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