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原位组织消融——肝癌治疗的另一种选择
    苗毅
    2008, 28(08): 605-607. 
    摘要 ( )   PDF(464KB) ( )  
    专家论坛
    恶性肿瘤病人代谢改变及对策
    吴国豪
    2008, 28(08): 608-610. 
    摘要 ( )   PDF(513KB) ( )  
    专题笔谈
    肝脏肿瘤原位消融治疗适应证合理选择
    杨连粤,欧迪鹏
    2008, 28(08): 611-613. 
    摘要 ( )   PDF(474KB) ( )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合理选择与临床评价
    陈敏山,高恒军,李锦清
    2008, 28(08): 613-615. 
    摘要 ( )   PDF(473KB) ( )  
    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合理选择与评价
    梁萍,董宝玮
    2008, 28(08): 615-618. 
    摘要 ( )   PDF(625KB) ( )  
    肝癌冷冻消融治疗合理选择与评价
    樊嘉,黄成
    2008, 28(08): 618-620. 
    摘要 ( )   PDF(490KB) ( )  
    激光在肝癌及门静脉癌栓治疗中的应用
    陆正华,沈锋
    2008, 28(08): 620-622. 
    摘要 ( )   PDF(490KB) ( )  
    无水酒精注射消融治疗肝癌合理选择与评价
    戴朝六,许永庆
    2008, 28(08): 622-624. 
    摘要 ( )   PDF(459KB) ( )  
    肝脏肿瘤消融治疗的影像学评估
    吕明德
    2008, 28(08): 624-626. 
    摘要 ( )   PDF(502KB) ( )  
    组织间内插植放射治疗肝癌合理选择与评价
    罗开元,张万福
    2008, 28(08): 626-628. 
    摘要 ( )   PDF(469KB) ( )  
    论著
    从直肠系膜的解剖学形态来认识直肠系膜全切除术
    林谋斌,尹路,陈伟国,金志明,倪俊声,丁文龙,朱正纲
    2008, 28(08): 629-632. 
    摘要 ( )   PDF(594KB) ( )  

    目的:通过研究直肠系膜的形态学特点和范围来认识直肠系膜全切除(TME)的理论依据。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对24具尸体的盆腔进行解剖。结果:在直肠及周围脂肪周围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一个是直肠侧后方的脏筋膜,另一个是直肠前方的Denonvilliers筋膜,它们共同组成了直肠周围的环状筋膜,Denonvilliers筋膜并不能构成直肠系膜的前界。结论:TME改善预后的原因并不在于其切除平面为肿瘤难以逾越的“Holy plane”,而是在于其完全切除了“直肠腔室”。

    原位射频消融与手术治疗小肝癌对比研究
    彭振维,徐立,陈敏山,高恒军,梁惠宏,张耀军,林小军,李锦清
    2008, 28(08): 633-636. 
    摘要 ( )   PDF(554KB) ( )  

    目的:比较经皮原位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方法:1999年11月至2004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收治434例肝功能Child A级的小肝癌(单个肿瘤、直径≤5.0cm)病人。其中手术切除183例,射频消融治疗251例。结果: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1.18%、70.18%、55.51%,射频消融组存活率分别为91.92%、74.41%、58.22%,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3);分层分析显示, 对于直径≤3.0cm肿瘤,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87%、73.69%、62.45%,射频消融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46%、80.15%、72.79%,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1);对于直径3.1~5.0cm肿瘤,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8.07%、67.63%、51.18%,射频消融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0.16%、60.63%、32.3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6);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总胆红素(serum bilirubin)是影响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肝功能较好的单个肿瘤的小肝癌病人,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效果相近,可达到根治性效果,可代替部分开腹手术切除。

    超声引导经皮细刀头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肝癌
    陈焕伟,崔伟珍,张海雄,蔡云峰,杨少仪
    2008, 28(08): 637-640,. 
    摘要 ( )   PDF(630KB) ( )  

    目的:探讨经皮细刀头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超声引导下采用CryoHit氩氦刀147mm细刀头对26例原发性肝癌、15例复发性肝癌和13例转移性肝癌总共105个瘤灶(直径0.8~12.0cm)经皮靶向冷冻治疗。每3~6个月复查血清肿瘤标记物、B超、CT或MR评价瘤灶坏死情况,采用KaplanMeier统计分析存活率。结果:原发性肝癌组、复发性肝癌组以及转移性肝癌组术后1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1.82%、46.22%和80.21%。术后复查B超、CT或MR均提示瘤灶不同程度的缩小甚至消失,对于直径<3cm的肿瘤完全坏死率达96.2%,直径3~5cm的肿瘤完全坏死率达90.6%,直径>5cm的肿瘤完全坏死率达28.6%。无出血、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细刀头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肝癌是继射频、微波之后又一安全、有效的经皮局部消融治疗新方法,其远期疗效还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变异分析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郭成伟,梁文,全显跃,方驰华,项南
    2008, 28(08): 641-643. 
    摘要 ( )   PDF(468KB) ( )  

    目的:分析肝内门静脉解剖变异,探讨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技术(MSCTP)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的405例(包括200名健康志愿者)检查者采用小剂量预注射技术(Test Bolus)行门静脉血管成像,最大强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组(MPR)观察门静脉1~3级分支情况,并确定门静脉分支类型。结果:在405例成像中,门静脉1~3级分支共有12种变异类型,变异率为2074%。结论:肝内门静脉变异率较高,术前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对病灶定位及术式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肝移植术后非吻合口胆管狭窄的防治
    马毅,何晓顺,朱晓峰,王国栋,王东平,鞠卫强,巫林伟,胡安斌,邰强
    2008, 28(08): 644-646. 
    摘要 ( )   PDF(451KB) ( )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非吻合口胆管狭窄(NABS)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16例同种原位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肝移植术后发生NABS的情况。结果:共发生NABS 18例(3.5%),其中肝门部胆管狭窄9例,肝内胆管多发狭窄6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3例。18例病人采用给予反复的介入、内镜治疗、外科重建胆道及再次肝移植治疗。该组近期临床治愈率为55.6%(10/18),与NABS相关的再次肝移植率为38.9%(7/18),与NABS相关病死率为22.2%(4/18)。结论:肝移植术后发生NABS临床处理棘手,应注重预防。NABS的治疗主要包括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胆管介入治疗在NABS的临床处理中仍占重要地位,对于介入治疗、外科手术重建胆道等措施均无法控制其进行性发展的重度NABS病人,应把握好时机行再次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并发严重骨髓抑制(附6例报告)
    淮明生,朱志军,郑虹,潘澄,张海明,李俊杰,沈中阳
    2008, 28(08): 647-649. 
    摘要 ( )   PDF(386KB) ( )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严重骨髓抑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移植术后并发严重骨髓抑制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因终末期肝病进行肝脏移植,术后应用标准的免疫抑制剂方案:FK506+骁悉+激素,术后2周常规静脉用更昔洛韦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严重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1.0×10.9/L)发生于术后19~78d,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伴有或不伴有皮疹、消化道症状、感染以致发生严重的败血症。5例肝功能在治疗过程中始终是正常的。所有病例均死于严重败血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肝移植术后严重骨髓抑制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反应、药物毒性及严重感染有关,其发生率及确切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肝移植术后严重骨髓抑制一旦发生,预后极差,应根据可能的诱发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老年人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附266例分析)
    蔡宏,朱蕙燕,王亚农,吴江宏,师英强,莫善兢
    2008, 28(08): 650-652. 
    摘要 ( )   PDF(454KB) ( )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5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266例年龄≥75岁的老年人结直肠癌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266例中,男性151例,女性115例,年龄75~91岁。病变部位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占692%,但右半结肠癌仍占22.2%。94例(35.3%)术前存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合并症。215例(80.8%)行根治性手术,35例(13.2%)行姑息性手术治疗。术后30例(11.3%)出现肠梗阻、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其中3例(占1.1%)手术后死亡。全组随访1个月至16年,5年存活率51.3%。结论:虽然老年人结直肠癌中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但在重视围手术期的检测和处理后手术死亡率并未增加,术后5年存活率仍可达50%以上。因此,对老年人结直肠癌积极的临床诊治不容忽视。

    多层螺旋CT在肛瘘定位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左志贵,宋华羽,徐昶,杨运俊,倪士昌,李激,陈绍棋
    2008, 28(08): 653-656. 
    摘要 ( )   PDF(663KB) (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增强并结合瘘管造影对肛瘘进行定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7月至2006年5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对32例临床疑诊为肛瘘的病人使用16层螺旋CT扫描和瘘管造影。原始图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图像由放射科专业医生完成。将术前获取的影像学资料与显微肛瘘手术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上4例未发现肛瘘,5例为单纯性肛瘘,23例为复杂性肛瘘,均经过手术证实,肛肠专科检查将8例复杂性肛瘘误诊为单纯性肛瘘。MSCT上低位肛瘘6例,高位肛瘘22例,均经过手术证实,其中肛肠专科检查将8例高位肛瘘误诊为低位肛瘘,MSCT上3例括约肌外瘘误诊为括约肌上瘘。MSCT对术前内口、支管、脓腔评价的准确率分别为62.1%、89.3%、100.0%。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中,MPR包括曲面重建(CPR)可清晰显示瘘管的具体位置及其与肛管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的关系,VR能三维再现瘘管的形态和走行特点。结论:MSCT平扫、增强并结合瘘管造影是一种有效而可靠的对肛瘘进行定位诊断的检查方法,可以为手术提供有效依据。

    TASC-C、D型慢性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腔内介入治疗14例分析
    叶猛,梁卫,张皓,黄晓钟,张纪蔚
    2008, 28(08): 657-659. 
    摘要 ( )   PDF(454KB) ( )  

    目的:探讨TASC-C、D型慢性主髂动脉病变腔内介入治疗的操作成功率、安全性和近期通畅率。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方法治疗TASCC、D型慢性主髂动脉病变病人14例,其中2例接受了二期远端流出道重建。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3.7%,并发症发生率为7.1%。随访2~20个月(平均6.5个月),病人症状无加重或复发。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TASC-C、D型慢性主髂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操作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少,近期效果确切,其长期疗效尚须进一步随访观察。

    导管接触溶栓治疗下肢急性动脉闭塞性疾病(附8例报告)
    刘小平,郭伟,尹太,贾鑫
    2008, 28(08): 660-662. 
    摘要 ( )   PDF(470KB) ( )  

    目的:探讨应用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4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应用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动脉闭塞性疾病8例临床资料。持续导管接触溶栓治疗后均行腔内球囊扩张成型或支架置入治疗。结果:8例8条肢体均在局部麻醉经皮穿刺下完成,导丝均能通过闭塞段,并通过脉冲喷射技术给予50万单位尿激酶,使闭塞段通溶开一条缝隙。后续治疗中持续泵入尿激酶(50万~100万单位)18~40h后,造影复查有7例获得较满意的溶栓效果,并对考虑为引起闭塞的中重度狭窄病变处给予相应的处理(单纯球囊扩张3例次,合并支架治疗4例)。2 例发生血栓移位堵塞远处血管,1例腔内治疗好转,另1例行胫后动脉切开取栓合并自体大隐静脉补片手术。8条肢体造影均可见病变血管恢复通畅,术后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截肢(趾),无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及血肿,无死亡、无溶栓相关的严重出血并发症等。结论:溶栓治疗可以恢复缺血肢体的血流,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溶栓治疗可有效恢复侧支循环的血流。在有必要进行外科手术重建血运时,溶栓治疗通常可以缩小手术的范围;并将急诊手术转化为择期手术。但是要注意溶栓治疗时血栓移位形成远端动脉栓塞的发生及处理。

    短篇论著
    倒置双环型回肠贮袋用于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29例分析
    吴古德,许红兵
    2008, 28(08): 663-663. 
    摘要 ( )   PDF(134KB) ( )  
    单剂五水头孢唑林钠预防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前瞻性多中心
    黎沾良,李涛,王世斌,谭毓铨,徐越超,景在平,施俊义,姜军,杨新华,王为忠,张洪伟,崔乃强
    2008, 28(08): 664-664. 
    摘要 ( )   PDF(138KB) ( )  
    讲座
    射频消融治疗难治性肝脏肿瘤操作技巧
    陈敏华
    2008, 28(08): 665-668. 
    摘要 ( )   PDF(563KB) ( )  
    文献综述
    肝脏肿瘤原位组织消融治疗进展
    贾昌俊,薛今琦,戴朝六
    2008, 28(08): 669-671. 
    摘要 ( )   PDF(443KB) ( )  
    组织微环境和干细胞分化在肝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刘志强,梁廷波
    2008, 28(08): 672-674. 
    摘要 ( )   PDF(436KB) ( )  
    下腔静脉肿瘤手术治疗进展
    张在兴,陈忠,孙家邦
    2008, 28(08): 675-677. 
    摘要 ( )   PDF(427KB) ( )  
    病案报告
    肝尾状叶肿瘤联合肝左叶及全胃切除1例
    崔云甫,邰升,钟翔宇
    2008, 28(08): 678-678. 
    摘要 ( )   PDF(164KB) ( )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Ⅰ型切除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
    姜涛,张丹,张斌,张君良,刘宏宇,张学文
    2008, 28(08): 679-680. 
    摘要 ( )   PDF(295KB) ( )  
    成人黑斑息肉综合征伴肠套叠1例
    马孝明,刘颖斌
    2008, 28(08): 681-681. 
    摘要 ( )   PDF(146KB) ( )  
    十二指肠降部Dieulafoy病1例
    金平,黄小娥,朱键勇,邬时国
    2008, 28(08): 682-682. 
    摘要 ( )   PDF(147KB) ( )  
    病例讨论
    开腹微波固化联合术后无水酒精注射消融治疗中心型小肝癌
    赵阳,戴朝六
    2008, 28(08): 683-685. 
    摘要 ( )   PDF(476KB) ( )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手术病人预防性抗凝治疗
    张纪蔚
    2008, 28(08): 686-688. 
    摘要 ( )   PDF(443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