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0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0-06-01
  

  • 全选
    |
    述评
  • 詹文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13-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詹文华. 上消化道出血多学科诊治新亮点[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13-415. https://doi.org/

    上消化道出血(UGIB)最常见的原因仍然是消化性溃疡。早期血容量复苏可降低UGIB的病死率,应加强经验丰富的消化内科、危重症、外科、麻醉和放射学等多学科合作治疗。Rochall和Blatchford风险评分系统评估病人有助于风险分级并判断预后;足量的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是药物治疗的关键;内镜是UGIB的一线治疗方法;血管栓塞不仅仅是手术治疗的良好替代治疗,还是内镜治疗失败后的首选救治方法。

  • 专家论坛
  • 朱维铭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16-4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朱维铭. 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思路[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16-418. https://doi.org/

    消化道出血诊治重点是准确定位,要重视病史、体检和一般检查的提示作用。特殊检查中,首选纤维内镜。小肠出血可先通过CT、同位素或胶囊内镜初步筛查,再经小肠镜检查并给予止血。消化道大出血首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无法明确诊断的病人,可进行手术探查和术中肠镜检查。

  • 王振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19-4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王振军. 难治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思路[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19-421. https://doi.org/

    难治性消化道出血的定义并不明确,难治性消化道出血应包括:病因不明;病因难除或经内外科治疗难以控制出血;病人本身伴发高危合并症,病情复杂和危重;发病急、出血量大、病情凶险等4种情况。难治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内科、外科以及介入科等多学科协作。

  • 专题笔谈
  • 所 剑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22-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所 剑. 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特点[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22-425. https://doi.org/

    消化道出血是指血液由于各种原因经过胃肠道丢失,常见的病因包括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胃肠道邻近脏器疾病等。不同原因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其临床特点有显著差别。因此,充分认识消化道出血原因和特点有利于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根据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进行分类。

  • 湛先保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25-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湛先保. 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25-427. https://doi.org/

    药物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基本措施。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选用生长抑素类或血管加压素类联合硝酸酯类药物;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选用质子泵抑制剂。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多样,药物的选用取决于病因。

  • 孙思予,葛 楠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27-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孙思予,葛 楠. 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27-429. https://doi.org/

    内镜检查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确诊手段及重要治疗方式。目前主要的内镜止血方法包括药物局部注射,热凝止血和机械止血等。医生应根据病灶的情况选择单独使用一种方法或联合使用其中几种方法,并且术前应早期配合质子泵抑制剂。

  • 王 艳,郝建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30-4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王 艳,郝建宇.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30-432. https://doi.org/

    胶囊内镜应用于临床以来,为小肠无创性、可视化性检查开创了一个新领域,并已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小肠出血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占一定比例,胶囊内镜的应用使小肠疾病及出血的诊断率得到很大提高。但胶囊内镜在确定病变具体位置和鉴别病变性质上有待完善。

  • 王少雁,左长京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3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王少雁,左长京. 消化道出血的放射性核素诊断[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33-435. https://doi.org/

    消化道出血的病灶检出和准确定位对于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核素显像作为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灵敏地检测出消化道出血病灶,尤其对于纤维胃镜和结肠镜不能到达的小肠、慢性间歇性出血、其他检查未能发现病灶的隐匿性出血具有较大价值和优势。连续减影、动态采集等方法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核素显像定位精度的不足,而将高分辨率的CT解剖影像与高灵敏度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功能显像融合的SPECT/CT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核素显像对消化道出血定位的准确性,降低了假阴性及假阳性率。

  • 程洁敏,王建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35-4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程洁敏,王建华. 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35-439. https://doi.org/

    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其适应证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和各种原因所致的难治性消化道出血,无绝对禁忌证。胃肠道动脉血管造影采用Seldinger技术,作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造影;门静脉造影可采用直接门静脉穿刺或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途径。利用DSA造影进行诊断。并根据不同出血原因采用栓塞、分流降压、药物收缩血管等方法作介入治疗。

  • 王 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39-4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王 新. 小肠镜及其在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39-442. https://doi.org/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约占消化道出血的3%~5%,主要发生在小肠部位。传统的检查方法常常难以到达出血部位,而小肠镜,特别是双气囊小肠镜和单气囊小肠镜的问世,不断增加了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确诊率,并且可直接在镜下进行治疗。

  • 王 强,寇有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42-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王 强,寇有为. 小肠疾病致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42-445. https://doi.org/

    小肠疾病致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出血诊断治疗中的难点,其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小肠肿瘤,小肠血管性疾病,小肠炎性疾病。均为临床少见疾病,且极易误诊,导致严重后果。目前辅助检查主要依靠胶囊内镜、小肠镜、选择性动脉造影、核素扫描,必要时可考虑开腹探察,但手术探察诊断率不高,且风险较大。治疗时务须首先保证生命体征平稳,其次要明确诊断,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进一步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

  • 陈 凛, 陈少全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45-4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陈 凛, 陈少全. 上消化道出血手术治疗策略[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45-449. https://doi.org/

    上消化道出血(UGIB)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根据病因常分为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应激性溃疡和急性糜烂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肿瘤等等)。随着药物和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非手术疗法已成为绝大多数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外科手术仍有其适应证,临床中应根据不同出血部位和原因,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同时外科手术也是非手术疗法效果不佳或失败后的惟一补救方法,其在当前UGIB多学科协作的综合诊疗模式中占据重要地位。

  • 谢 昆,谢学海,杨尹默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49-4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谢 昆,谢学海,杨尹默.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致消化道出血及其诊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49-451. https://doi.org/

    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主要表现为脾大、胃底静脉曲张并可致消化道出血,临床较为少见。多种胰腺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胰体尾肿瘤等均可导致此症,其病理基础为上述胰腺病变导致脾静脉狭窄或栓塞,而脾动脉供血正常,脾充血肿大,脾静脉血回流由胃短静脉代偿,致胃底部形成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对于肝功能正常而合并脾大的消化道出血者应考虑到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能。脾切除可有效控制出血,治疗上还应考虑针对胰腺原发疾病的治疗,该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胰腺的原发疾病。

  • 液体治疗新进展
  • 张忠涛1,孙益红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52-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张忠涛1,孙益红2. 外科液体治疗进展[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52-456. https://doi.org/

  • 蔡秀军1,所 剑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57-4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蔡秀军1,所 剑2. 腹部大手术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57-459. https://doi.org/

  • 任建安1,张学文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60-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任建安1,张学文2. 外科脓毒症病人的液体治疗[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60-462. https://doi.org/

  • 蔡建强1,陈 凛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63-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蔡建强1,陈 凛2. 出血性休克的液体治疗[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63-465. https://doi.org/

  • 孙 备1,张太平2,董 明3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66-4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孙 备1,张太平2,董 明3.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液体治疗[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66-468. https://doi.org/

  • 陈规划,易慧敏,杨 扬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69-4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陈规划,易慧敏,杨 扬. 肝移植病人的液体治疗[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69-470. https://doi.org/

  • 论著
  • 卫 勃,陈 凛,谢万松,杨 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71-4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卫 勃,陈 凛,谢万松,杨 广. 手术治疗消化道出血49例回顾性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71-473. https://doi.org/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和治疗效果。 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9例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明确诊断36例,无法明确诊断13例。49例均接受外科治疗,围手术期病死率12.24%(6/49)。术前明确诊断和无法明确诊断的病死率分别为5.56%(2/36)和30.76%(4/13,P=0.036),术前明确诊断组和未明确诊断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术前明确诊断是提高消化道出血外科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赵 毅,邓 鑫,王 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74-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赵 毅,邓 鑫,王 强. 胃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9例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74-476. https://doi.org/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口及食管胃吻合口出血的治疗体会与经验。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近期消化道出血7例,远期消化道出血2例。 结果    病人经保守治疗、二次手术止血、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止血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止血,恢复顺利。 结论    胃部分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应引起重视,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和规范的手术术式,预防胃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

  • 易 滨a,徐爱民b,曲增强b,程庆保a,邱应和a,刘 辰a,罗祥基a,于 勇a,王晓琰c,程红岩c,张柏和a,姜小清a,吴孟超a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77-4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易 滨a,徐爱民b,曲增强b,程庆保a,邱应和a,刘 辰a,罗祥基a,于 勇a,王晓琰c,程红岩c,张柏和a,姜小清a,吴孟超a.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行门静脉栓塞16例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77-479. https://doi.org/

    目的    探讨未来残余肝较小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行门静脉栓塞是否安全有效。 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拟行大部肝切除、未来残余肝/全肝体积(FLR/ TLV)比<50%的16例接受钢圈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术前16例(PVE组)因肝功能损害、FLR/TLV < 50%者行PVE治疗,33例(非PVE组)FLR/TLV > 50%者行肿瘤联合肝切除。PVE后3例出现并发症,原因为胆漏和钢圈移位,但未推迟肝切除术日期。16例PVE中1例合并肝硬化出现非栓塞肝叶增生不全而未能接受外科治疗,2例术中发现肿瘤进展、腹膜播散未能接受肝切除术,余13例(81.3%)行联合肝切除的肿瘤切除术。PVE组和非PVE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9.2%及63.6%,手术死亡率为0及9.1%。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E能安全、有效地诱导肝门胆管癌术前未来残余肝增生。

  • 周 旭,刘 军,杨凤辉,许世峰,公 伟,于光圣,徐延田,卢 俊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80-4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周 旭,刘 军,杨凤辉,许世峰,公 伟,于光圣,徐延田,卢 俊. 不同脂肪组分营养支持影响肝移植病人蛋白质代谢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80-483. https://doi.org/

    目的    比较肝移植病人术后施行肠内、肠外营养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探讨中链脂肪乳(MCT)长链脂肪乳(LCT)改善肝脏移植机体营养状态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肝脏移植术后进行营养支持的86例病人随机分为4组(F组、N组、K组、C组),分组检测肝脏移植病人术前1d、术后1、4、7、10d蛋白质代谢情况。结果    肝移植后机体蛋白分解增加,血清蛋白水平下降;F、N组病人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K、C组;F、N组尿-3甲基组氨酸排出明显低于K、C组;在施行肠内营养的两组病人中,F组病人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组,F组病人尿-3甲基组氨酸排出量明显低于N组;术后第3天起与C组相比,F、N、K组病人每日氮平衡和累计氮平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含MCT/LCT的肠内营养较只含LCT的营养支持能更有效地减轻肝脏移植病人术后机体蛋白质分解,加快机体从分解代谢向合成代谢的转变,从而改善肝脏移植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

  • 邢加迪,崔 明,马逸远,李子禹,季加孚,苏向前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84-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邢加迪,崔 明,马逸远,李子禹,季加孚,苏向前. 腹腔镜根治性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84-486. https://doi.org/

    目的    评价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腹部肿瘤微创外科共实施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29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30例,回顾性比较两组根治性、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情况。结果    两组均按照肿瘤根治性原则进行手术,包括切除范围及肿瘤距切缘距离等方面。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目、30d病死率、2年总存活率及无病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可治愈性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是一种适宜的方式,可获得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短期及根治效果。尽管腹腔镜手术时间较长,但在术中出血、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体现了优势。腹腔镜手术的长期预后尚需随访。

  • 张 辰1,秦鸣放2,赵宏志2,杨慧琪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87-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张 辰1,秦鸣放2,赵宏志2,杨慧琪2. 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治疗肥胖病伴2型糖尿病21例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87-489. https://doi.org/

    目的    观察评价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LAGB)治疗肥胖病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7年天津市南开医院微创外科中心对21例肥胖病伴2型糖尿病病人施行LAGB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手术前后病人体重、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血糖等指标变化。 结果    21例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体重从平均106.7(±13.8)kg降至93.8(±10.6)kg;体重指数从平均37.2(±3.6)降至32.4(±2.1), 空腹血糖从平均8.60(±2.1)mmol/L降至7.80(±2.2)mmol/L,体重下降明显,但糖尿病缓解不明显。随访2年,平均体重降至85.2(±11.8)kg;平均体重指数降至 29.4(±2.8), 平均空腹血糖降至5.86(±1.7)mmol/L,体重下降及糖尿病缓解均明显。结论  LAGB术后2年疗效可靠,平均体重下降20.1%, 糖尿病缓解率76%,是治疗肥胖病伴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 饶荣生a,魏小勇a,蔡锦根b,徐国辉a,杨小敏b,温时来a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90-4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饶荣生a,魏小勇a,蔡锦根b,徐国辉a,杨小敏b,温时来a. 曲式单一腹主动脉阻断无血切肝术8例报告[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90-493. https://doi.org/

    目的    报告曲式单一腹主动脉阻断无血切肝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探讨术中平均动脉压变化规律。
    方法    2009年3~6月江西省肿瘤医院肝脏外科采用曲式单一腹主动脉阻断无血切肝术,切除8例不同部位的肝肿瘤。术中监测病人基础血压与阻断前后及撤钳前后各时间点的血压变化,通过术中给药等方法对血压波动进行调控。结果    8例均安全耐受曲式无血切肝术所导致的血压波动;术中切肝平均出血量96(40~200)mL;腹主动脉阻断平均时间12(7~15)min;所有病人术中术后无需输血,且未出现任何相关并发症。结论    曲式单一腹主动脉阻断无血切肝术所致的平均动脉压变化,术中用药物等可以安全调控。曲式无血切肝法可获得满意的无血切肝效果;该法安全、简单易行,便于基层推广。

  • 病案报告
  • 高誉勇,孙志刚,李富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93-4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高誉勇,孙志刚,李富强. 阑尾黏液腺癌腹腔内广泛转移1例[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93-493. https://doi.org/

  • 文献综述
  • 孙 威,王 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94-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孙 威,王 强. Dieulafoy病诊治进展[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94-497. https://doi.org/

  • 吴向嵩1,刘颖斌2,彭淑牖1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98-5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吴向嵩1,刘颖斌2,彭淑牖1. 胃癌淋巴结清扫方法与策略进展[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498-500. https://doi.org/

  • 汪 飞,江志伟,黎介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501-5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汪 飞,江志伟,黎介寿. 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胃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501-502. https://doi.org/

  • 讲座
  • 姚礼庆,钟芸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503-5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姚礼庆,钟芸诗. 结肠镜  腹腔镜联合在下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503-505. https://doi.org/

  • 术式讨论
  • 王为忠,李纪鹏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506-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王为忠,李纪鹏.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探查[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506-507. https://doi.org/

  • 病例讨论
  • 王科伟1,吴瑶强2,李昱骥1,周建平1,孔凡民1,董 明1,田雨霖1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508-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王科伟1,吴瑶强2,李昱骥1,周建平1,孔凡民1,董 明1,田雨霖1. 上腹部反复疼痛5年 间断呕血黑便4个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508-510. https://doi.org/

  • 病案报告
  • 肖卫东1,王春萌2,蔡 军1,李 勇1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511-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肖卫东1,王春萌2,蔡 军1,李 勇1. 胃癌皮肤转移1例并国内文献复习[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511-512. https://doi.org/

  • 欧柳菁,任宇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513-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欧柳菁,任宇峰.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513-513. https://doi.org/

  • 张宗利,崔振华,王学栋,郑立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514-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张宗利,崔振华,王学栋,郑立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3例报告[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514-515. https://doi.org/

  • 毛贺辉,苏国强,卜广波,张思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516-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

    毛贺辉,苏国强,卜广波,张思宇. 应用补片治疗腰疝1例[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06): 516-516. https://do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