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3年, 第3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06-01
    上一期    下一期

    院士论坛
    专题笔谈
    指南与共识
    专家经验谈
    本刊特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院士论坛
    中国腹膜透析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
    陈香美,周建辉
    2013, 33(6): 413-415. 
    摘要 ( )   PDF(856KB) ( )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全球10%~20%尿毒症患者采用腹膜透析进行治疗。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腹膜透析模式,约占80%。探索适宜中国人的腹膜透析剂量、推广国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血液净化产品,做到规范医疗、扎实科研、促进转化、服务患者,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腹膜透析治疗方法是中国医学科研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专题笔谈
    影响腹膜透析生存的因素及干预策略
    阳晓,余学清
    2013, 33(6): 416-418. 
    摘要 ( )   PDF(860KB) ( )  

    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心血管疾病(CVD)是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存在非传统的、自身疾病特有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贫血、矿物质代谢紊乱、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及蛋白质能量消耗,这些都与CKD增加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关。提高PD患者长期生存率的策略包括纠正传统与非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控制,戒烟,纠正贫血、钙磷代谢紊乱,纠正炎症和氧化应激及蛋白质能量消耗,同时必须高度重视PD患者存在的可纠正的影响生存的因素,如残余肾功能、腹膜完整性和PD中心规模。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腹膜功能减退影响因素和干预策略
    丁小强,吉俊
    2013, 33(6): 419-422. 
    摘要 ( )   PDF(867KB) ( )  

    随着腹膜透析龄的不断延长,患者腹膜功能将逐渐减退,表现为对溶质转运加快,水分超滤逐渐减少,直至发生超滤衰竭;一旦发生超滤衰竭,将直接导致腹膜透析失败。腹膜炎、生物不相容透析液、残余肾功能、长透析龄是腹膜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腹膜平衡试验是目前评价腹膜功能最常用的方法,但应结合临床动态分析。规范防治腹膜炎、制定合理的透析处方、保护残余肾功能、应用新型透析液等是保护腹膜功能切实有效的干预策略。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相关因素及处理对策
    倪兆慧,陈雅
    2013, 33(6): 423-426. 
    摘要 ( )   PDF(869KB) ( )  

    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感染性腹膜炎是PD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导致PD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及笔者经验,探讨影响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因素及处理,以期减少PD相关腹膜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腹膜透析治疗充分性评估与影响因素干预
    李龙凯,林洪丽
    2013, 33(6): 427-430. 
    摘要 ( )   PDF(871KB) ( )  

    腹膜透析(PD)充分性是PD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小分子溶质清除指标为每周尿素清除指数(Kt/V)。Kt/V已经由既往指南的>2.0,降低到≥1.7即可。除了小分子溶质清除外,容量平衡、营养状态、临床症状等也是透析充分性的评估指标。因此,PD充分性评估既有小分子溶质的清除,也包括其他综合性因素。影响透析充分性的因素中,残余肾功能、腹膜转运特性为主要因素,应予以足够重视并定期监测。

    腹膜透析置管技术及导管相关并发症诊断和处理
    郑红光,张德伟,邱辉
    2013, 33(6): 431-435. 
    摘要 ( )   PDF(872KB) ( )  

    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腹膜透析技术顺利进行依赖于腹膜透析导管的成功置入和导管并发症的成功处置。文章主要针对腹膜透析置管实施过程中的常用技术和质量因素(外科手术技术、腹腔镜置管技术和经皮穿刺置入技术)以及腹膜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进行讨论,希望能对PD工作者在具体的PD置管工作中提供帮助或借鉴,旨在提高PD医生的关键技术能力、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技术生存率以及整体透析质量。

    营养不良对腹膜透析预后影响及处理对策
    刘文虎
    2013, 33(6): 436-438. 
    摘要 ( )   PDF(856KB) ( )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腹膜透析(P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并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住院率及生存率。PEM可分为原发性(Ⅰ型)和继发性(Ⅱ型)两大类。导致PEM的主要因素有炎症、糖尿病、腹膜高转运及腹膜透析患者的年龄等。防止腹膜透析患者出现PEM的主要对策包括营养支持、使用氨基酸腹膜透析液、改善微炎症状态、充分透析、控制容量负荷、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保护残余肾功能等。另外自动化腹膜透析(APD)具有透析剂量大、交换次数多、腹内透析液存留时间短等特点,因而可以较好防治腹膜透析患者的PEM。

    腹膜透析超滤衰竭诊断与治疗
    俞雨生,李建东
    2013, 33(6): 439-441. 
    摘要 ( )   PDF(854KB) ( )  

    超滤衰竭是腹膜透析常见合并症,主要原因除与饮食及透析处方不当有关外,与腹膜功能亦有较大关系。诊断上除须排除导管相关性因素外,应及时行腹膜平衡试验(PET)了解腹膜功能,根据腹膜功能特点制定透析处方。治疗的关键在于严格把握机体容量平衡,量出为入。必要时可使用高渗透析液增加液体超滤。

    腹膜透析液临床应用
    朱彤莹,郝传明
    2013, 33(6): 442-444. 
    摘要 ( )   PDF(857KB) ( )  

    常规的腹膜透析液以葡萄糖作为渗透溶剂,乳酸作为缓冲剂。葡萄糖和乳酸可能会对患者腹膜的结构和功能及全身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治疗失败,增加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近年来研制并发展了一系列生物相容性更好的腹膜透析液,包括使用更符合生理性的碳酸缓冲剂、pH值中性或接近中性的低葡萄糖降解产物(GDP)腹膜透析液,以及使用7.5%葡聚糖或1.1%氨基酸作为渗透溶剂的腹膜透析液。目前关于这些新型腹膜透析液对临床的影响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还缺乏大规模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来阐明其对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及技术生存率的影响。

    指南与共识
    2010年国际腹膜透析学会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指南解读
    李德天,张蓓茹
    2013, 33(6): 445-447. 
    摘要 ( )   PDF(857KB) ( )  

    腹膜透析(PD)相关性感染是PD主要的并发症,也是患者退出PD的主要原因。各中心需结合自身情况,遵循指南建议对PD相关感染进行个体化治疗。腹膜炎的治疗目的应该是迅速控制感染以及保护腹膜功能,而不是挽救PD导管。

    慢性肾脏病评估及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从K/DOQI到KDIGO
    赖玮婧,刘芳,付平
    2013, 33(6): 448-453. 
    摘要 ( )   PDF(895KB) ( )  

    规范合理的评估及管理模式对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所属“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工作组制定了慢性肾脏疾病(CKD)评估、分期和分层临床实践指南,提出了其评估与管理的概念性框架。2012年国际肾脏病组织“肾脏病:改善全球预后”(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在K/DOQI指南基础上,对慢性肾脏病的分期、进展评估与防治、转诊与诊疗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细化、修订和更新,颁布了CKD评估及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专家经验谈
    丙氨酸转氨酶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群抗病毒治疗策略
    窦晓光
    2013, 33(6): 454-456. 
    摘要 ( )   PDF(857KB) ( )  

    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途径是母婴垂直传播或幼年期感染,因此疾病的自然史中存在免疫耐受的特殊状态。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HBV DNA高水平、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肝组织没有或仅有轻微的炎症。对于这些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人群抗病毒治疗的问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文章从ALT与HBV感染的关系、哪些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应该抗病毒治疗及抗病毒治疗的可行性加以阐述。

    本刊特稿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症人禽流感H7N9 2例报告
    黄绍萍a,刘惜年b,齐唐凯b,周利君b,卢水华b
    2013, 33(6): 457-459. 
    摘要 ( )   PDF(845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