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神经及精神疾病人群拔牙的风险及防治
    郑雪妮,薛洋,马洋,胡文艳,胡开进
    2018, 11(9): 513-517.  DOI: 10.19538/j.kq.2018.09.001
    摘要 ( )  

    神经及精神疾病人群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会干扰此类患者拔牙操作的正常进行;此外,拔牙过程也可能会加重患者神经及精神疾病的临床症状,且围手术期用药亦可能对神经及精神疾病治疗所用药物造成影响。文章针对神经及精神疾病人群拔牙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阐述,以期为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对此类患者安全、顺利地实施牙拔除术提供参考。

    老年及儿童人群拔牙的风险及防治
    刘平,薛洋,胡开进,邓天阁,丁宇翔
    2018, 11(9): 518-521.  DOI: 10.19538/j.kq.2018.09.002
    摘要 ( )  

    老年及儿童人群由于年龄的特殊性、生理及心理的脆弱性等原因可干扰拔牙操作的正常进行;此外,拔牙过程也可能会超出该类人群的耐受能力,且围手术期用药亦可能对该类人群造成影响。文章针对老年及儿童人群拔牙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阐述,以期为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对此类人群安全、顺利地实施牙拔除术提供参考。

    长期用药患者拔牙的风险及防治
    莫静珍,胡开进,薛洋,刘川,张宇,张述寅
    2018, 11(9): 522-525.  DOI: 10.19538/j.kq.2018.09.003
    摘要 ( )  

    长期使用药物的患者伴有不同严重程度的、不同于其他疾病特有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干扰拔牙操作的正常进行。此外,拔牙过程也可能会加重患者因长期使用药物而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且围手术期用药亦可能对患者长期使用药物的药效造成影响。文章针对长期使用抗凝血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长期酗酒和吸毒、接受放疗的患者拔牙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阐述,以期为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对此类患者安全、顺利地实施牙拔除术提供参考。

    特殊时期的女性患者拔牙的风险及防治
    李国威,胡开进,郑雪妮,张林林,薛洋
    2018, 11(9): 526-529.  DOI: 10.19538/j.kq.2018.09.004
    摘要 ( )  

    女性一生会经历多个特殊的生理时期,不同时期特有的生理、病理变化会干扰拔牙操作的正常进行;此外,拔牙过程也可能会给特殊时期的女性患者带来不良影响。文章针对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备孕期女性患者拔牙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阐述,以期为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对这些特殊时期的女性患者安全、顺利地实施牙拔除术提供参考。

    论著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牙髓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研究
    姜力铭,宋戈,夏商,陈旭
    2018, 11(9): 530-533.  DOI: 10.19538/j.kq.2018.09.005
    摘要 ( )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提取hDPSCs,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物。实验组利用含有不同浓度TGF-β1(1、5、10、20 ng/mL)的α-MEM培养细胞,对照组以不含TGF-β1的α-MEM培养细胞,分别在第7天和14天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成骨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在第21天时,通过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情况。结果  显微镜下可见hDPSCs呈长梭形,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呈CD73和CD90阳性表达,CD31、CD34和CD45阴性表达,具有典型的干细胞表面标记物。qRT-PCR结果表明,含有TGF-β1的各实验组均能明显促进成骨相关因子Runt 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涎蛋白(BSP)和骨钙素(OCN)mRNA的表达。第7天时,TGF-β1浓度为1 ng/mL 组的Runx-2、BSP和OCN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1.3倍、8.7倍和11.7倍,明显高于其他各浓度组(P < 0.05);第14天时,1 ng/mL组的Runx-2、BSP和OCN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5.08倍、7.17倍和3.03倍(P < 0.05),20 ng/mL组BSP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茜素红染色显示各浓度的TGF-β1均能促进hDPSCs矿化结节形成。结论 TGF-β1可以促进hDPSCs的成骨分化。

    口腔癌及口咽癌术后伴舌缺损患者吞咽功能的相关因素分析
    卢涣滋,梁玉洁,杨乐,肖育栋,廖贵清
    2018, 11(9): 534-537.  DOI: 10.19538/j.kq.2018.09.006
    摘要 ( )  

    目的 探讨口腔癌及口咽癌术后伴舌缺损患者吞咽功能与舌动度及舌压的相关性,筛选吞咽功能最佳预测指标。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门诊复诊的口腔癌及口咽癌术后伴舌缺损患者36例,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对其吞咽功能进行评级,应用舌运动范围法对其舌动度进行测量评分,同时利用爱荷华口腔行为仪测量其舌压。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计算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与舌动度评分及舌压之间的秩相关系数(rs)及相应的P值。结果 舌动度评分及舌压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的rs分别为-0.575和-0.613(均P<0.05);其中舌压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的rs值较舌动度评分的rs大。 结论 舌压与舌动度均可影响口腔癌及口咽癌术后伴舌缺损患者的吞咽功能,其中舌压是评估患者吞咽功能的最佳预测指标。

    关节盘锚固术联合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临床效果评价
    朱慧敏,何冬梅,杨秩,宋欣羽
    2018, 11(9): 538-543.  DOI: 10.19538/j.kq.2018.09.007
    摘要 ( )  

    目的 评价关节盘锚固术联合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青少年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4例(28侧关节),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颞下颌关节MRI和头颅侧位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髁突高度及相关头影指标进行测量,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I测量显示:术后随访髁突高度比术前平均增加(1.74 ± 0.98)mm(P<0.001)。28侧髁突均有新骨形成,主要位于髁突的顶端和前后缘(占84.61%)。头影指标测量显示: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A角)、软组织鼻根点到经额点且垂直于前颅底平面直线的垂直距离(Sn-G)、Y轴角(Y-Axis)、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及上下中切牙角(U1-L1)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B角)比术前增加(1.83±1.56)°(P<0.001),下颌颏前点(Gn)术后前移(2.18 ± 3.13)mm(P = 0.028),前牙覆盖(overjet)比术前平均缩小(3.55 ± 1.86)mm(P<0.001)。结论 关节盘锚固联合术后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可以促进其髁突生长,减轻牙颌面畸形的程度。

    临床指南
    儿童上呼吸道阻塞对错牙合畸形患病率和颅颌面生长发育影响研究
    赵瑞,卢淑娟,赵震锦,田玉楼,刘帅,汪俊妍,唐汝萍
    2018, 11(9): 544-551.  DOI: 10.19538/j.kq.2018.09.008
    摘要 ( )  

    目的 研究上呼吸道阻塞患儿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情况,并利用头影测量分析上呼吸道阻塞对颅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1)错牙合畸形患病率调查:选取2017年5—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阻塞患儿176例为病例组(ENT组),另选取2017年6月于辽宁省沈阳市光明中学七年级和塔湾小学三年级进行口颌面错牙合畸形普查的中小学生485名为对照组(GS组)。比较两组人群不同牙合期和整体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并统计不同牙合期错牙合畸形的安氏分类构成比。(2)头影测量分析:选取2017年5—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阻塞并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32例为病例组(H组),另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呼吸道通畅并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32例为对照组(N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颅颌面软硬组织、气道矢状径间隙和舌骨位置进行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ENT组患儿替牙牙合期、乳牙牙合期以及整体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均高于G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恒牙牙合期两组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组和N组患儿,在颅颌面软硬组织测量指标中,仅下颌平面角(SNGoGn)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道间隙矢状径测量中,软腭上后气道间隙(PNS-UPW)、软腭中后气道间隙(SPP-SPPW)、气道间隙最窄处距离(Mc1-Mc2)3项指标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舌骨垂直向位置测量中,H点到腭平面的距离(H-PP)、H点与后鼻棘点的距离(H-PNS)、H点到下颌平面的距离(H-MP)和H点与第三颈椎垂直距离[H-C3(V)]4项指标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呼吸道阻塞患儿的错牙合畸形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在生长发育期,上呼吸道阻塞易导致下颌骨的垂直向生长、咽腔上部矢状间隙的减小和舌骨位置下降改变。

    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专栏
    辽宁省35~74岁人群恒牙冠龋及牙龈疾病状况抽样调查报告(2015—2016年)
    张凯强1,程睿波2,李健1,路振富1
    2018, 11(9): 552-556.  DOI: 10.19538/j.kq.2018.09.009
    摘要 ( )  

    目的 了解辽宁省35~74岁人群恒牙冠龋及牙龈疾病状况,为辽宁省口腔健康保健工作及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抽取辽宁省35~44岁、55~64岁、65~74岁常住居民共计431人,按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临床牙列检查方法和标准,使用CPI探针检查全口恒牙冠龋及牙龈情况,计算恒牙冠龋患病率、龋均、牙龈出血率、牙石检出率,并比较存在的差异等。结果 辽宁省35~44岁、55~64岁、65~74岁人群恒牙冠龋患病率分别为72.7%、76.4%、76.4%,其中仅35~44岁年龄组城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龋均分别为3.36、3.40、3.90,各年龄组城市均低于农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牙龈出血检出率分别为77.6%、78.5%、68.1%,牙石检出率分别为91.6%、93.1%、88.2%,下颌前牙是牙石分布最为集中部位。结论 辽宁省中老年人群恒牙冠龋患病率、牙龈出血率及牙石检出率均较高,基础预防及治疗手段欠缺,有待进一步完善。

    综述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物理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乔祺惠,周青
    2018, 11(9): 557-563. 
    摘要 ( )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是一种发生于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常引起关节软骨的退化和丧失,伴有软骨下骨和其他软组织的改变。TMJOA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和关节杂音等,其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并尽可能阻止疾病进程,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再生,以恢复颞下颌关节的各种功能。目前临床上治疗TMJOA的手段有很多,但仍以患者容易接受的保守治疗为主,并且能够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文章对TMJOA的物理及药物疗法进行综述,以探讨更为合理的保守治疗手段。

    激光治疗口腔黏膜白斑研究进展
    马芮,刘耀然,赵继志
    2018, 11(9): 564-568.  DOI: 10.19538/j.kq.2018.09.011
    摘要 ( )  

    口腔黏膜白斑是一种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斑块或斑片的癌前病变,其治疗一般以防止癌变作为主要目标。目前口腔黏膜白斑的治疗方法包括去除可能的危险因素、局部或全身的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外科传统手术刀治疗、电凝及激光治疗等)、光动力治疗、冷冻治疗等。激光治疗因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视野好、痛苦小、术后瘢痕小等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旨在分析比较各种不同激光治疗口腔黏膜白斑的方法特点,为临床医生选择不同激光提供参考依据。

    临床指南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上颌窦提升术中应用研究进展
    刘瑞敏,吴东,陈江
    2018, 11(9): 569-573.  DOI: 10.19538/j.kq.2018.09.012
    摘要 (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ogen,PRF)是具备多种功能的生物诱导基质,其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简单、高效、成骨效果可预期的材料。近年来,学者们将PRF应用于上颌窦提升术中,并开展了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然而,关于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在上颌窦提升术中的作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并未达成一致。文章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PRF在上颌窦提升术中应用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病例报告
    双下颌支大块骨质溶解症1例报告
    李福龙,吴传彬,孙海江,周青
    2018, 11(9): 574-576.  DOI: 10.19538/j.kq.2018.09.013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