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血液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拔牙的风险及防治
    邓天阁,薛洋,姜涛,莫静珍,胡开进
    2018, 11(8): 449-451.  DOI: 10.19538/j.kq.2018.08.001
    摘要 ( )  

    血液及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会干扰此类患者拔牙操作的正常进行。此外,拔牙过程也可能会加重患者系统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且围手术期用药亦可能对系统性疾病治疗所用药物造成影响。文章针对血液、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拔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阐述,以期为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对此类患者安全、顺利地实施牙拔除术提供参考。

    泌尿及内分泌系统和代谢性疾病患者拔牙的风险及防治
    刘川,胡开进,薛洋,李国威,周宏志
    2018, 11(8): 452-455.  DOI: 10.19538/j.kq.2018.08.002
    摘要 ( )  

    泌尿及内分泌系统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会干扰此类患者拔牙操作的正常进行。此外,拔牙过程也可能会加重患者系统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且围手术期用药亦可能对系统性疾病治疗所用药物造成影响。文章针对泌尿及内分泌系统和代谢性疾病患者拔牙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阐述,以期为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对此类患者安全、顺利地实施牙拔除术提供参考。

    临床指南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拔牙的风险及防治
    马洋,薛洋,胡开进,张述寅,侯锐
    2018, 11(8): 456-459.  DOI: 10.19538/j.kq.2018.08.003
    摘要 ( )  

    循环系统疾病即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脏衰竭等。根据其接受牙拔除术时的风险不同,文章将其分为4类,即高血压、低血压、感染性心脏病和非感染性心脏病,并从拔牙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预防和处理三方面分别进行探讨,以期为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对此类患者安全、顺利地实施牙拔除术提供参考。

    呼吸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拔牙的风险及防治
    张宇,胡开进,姜涛,刘平,薛洋
    2018, 11(8): 460-463.  DOI: 10.19538/j.kq.2018.08.004
    摘要 ( )  

    呼吸及免疫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会干扰此类患者拔牙操作的正常进行。此外,拔牙过程也可能会加重患者系统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且围手术期用药亦可能对系统性疾病治疗所用药物造成影响。文章针对呼吸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拔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阐述,以期为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对此类患者安全、顺利地实施牙拔除术提供参考。

    论著
    氮化钛镀膜对镍钛锉抗循环疲劳折断性能影响体外研究
    张雪1,张喜刚2,陈亮1,刘丹1,于静涛1
    2018, 11(8): 464-467.  DOI: 10.19538/j.kq.2018.08.005
    摘要 ( )  

    目的 探讨磁控溅射氮化钛(TiN)镀膜对镍钛锉抗循环疲劳折断性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号和30号的KV4型机用镍钛锉(均为0.04锥度、25 mm长)各40支。将20号锉随机分为A1组和B1组,30号锉随机分为A2组和B2组,每组均为20支。A1组和A2组镍钛器械表面进行TiN镀膜处理(统称为镀膜组),B1组和B2组镍钛器械表面不做任何处理(统称为未镀膜组)。实验前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SEM)观察各组镍钛器械表面形貌。将各组镍钛锉置于铜质弯曲根管模型中进行循环疲劳实验,记录每支锉的断裂时间,并结合其转速计算出该锉断裂时旋转的总圈数(NCF),同时测量其尖端断裂长度。实验后SEM观察各组镍钛器械断面形貌。结果 (1)镀膜组镍钛器械循环疲劳实验中NCF明显大于未镀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镍钛锉尖端断裂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实验前在低倍及高倍SEM下观察各组镍钛器械表面形貌,发现镀膜组较未镀膜组表面光滑,未见明显加工切割痕迹;实验后发现,除主要疲劳裂纹起源区外,未镀膜组镍钛器械表面的其他位置裂纹相对较多。结论 KV4型机用镍钛锉采用磁控溅射技术进行TiN镀膜后,其抗循环疲劳折断性能显著提高。

    前牙超薄瓷贴面美学修复临床效果评价
    张蕾,钱冬冬,骆小平
    2018, 11(8): 468-473.  DOI: 10.19538/j.kq.2018.08.006
    摘要 ( )  

    目的    评价超薄瓷贴面用于前牙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于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54例要求改善前牙美观患者的126颗前牙,采用IPS e.max Press热压铸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系统高半透性HT色系瓷块制作超薄瓷贴面,口内试戴满意后用光固化树脂黏结剂黏固。修复完成后第1、6个月及第1、2、3、4、5年复诊,参照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评价标准,从继发龋、边缘适合性、外形、颜色匹配和破裂等方面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制作了126颗超薄瓷贴面进行前牙修复。修复完成后1个月复诊,2颗贴面(1.6%)颜色匹配为B级,其余指标均达A级。修复完成后6个月、1年和2年复诊,所有修复体各项指标均达A级。修复完成后3年复诊,2颗贴面(1.6%)边缘可探及间隙,边缘适合性评为B级。修复完成后4年复诊,2颗贴面(1.6%)切端折裂1 mm,破裂指标为C级。修复完成5年复诊,1颗贴面(0.8%)失访;1颗贴面(0.8%)远中切角部分折裂,破裂指标为C级;5颗贴面(4.0%)边缘有较明显的轻度着色,颜色匹配为B级。所有患牙修复后均无牙髓敏感症状、未见继发龋和牙龈炎。结论    超薄瓷贴面的透光性极佳,颜色自然协调,边缘适合性非常好,临床效果令医患满意,是一种理想的前牙美学修复方法。

    组织工程化人口腔黏膜移植对裸鼠创面修复作用研究
    余立江1a,邵晓琳2,龙笑1b,王晓军1b,张韬1a
    2018, 11(8): 474-477.  DOI: 10.19538/j.kq.2018.08.007
    摘要 ( )  

    目的 评价组织工程化人口腔黏膜移植对裸鼠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 该研究于2016年11—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随机选取健康雄性裸鼠8只(3 ~ 4周龄,体重为14 ~ 15 g),用0.8%戊巴比妥钠麻醉,在其颈部及背部各制备大小约1.0 cm×1.0 cm的缺损,颈部缺损用组织工程化人口腔黏膜移植修复,背部缺损用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is matrix,ADM)移植修复。饲养8 d后取下移植皮片,HE染色观察组织特点。结果 HE染色发现,组织工程化人口腔黏膜移植物形成类皮肤组织结构,但部分上皮细胞脱离生物支架及ADM开始降解;而ADM移植物表面未见上皮细胞爬行。结论 组织工程化人口腔黏膜移植能促进裸鼠创面修复。

    System B工作时间及次数对前磨牙牙根表面温度影响研究
    钱雅洁,黎景景,高雅凡,杨卫东
    2018, 11(8): 478-481.  DOI: 10.19538/j.kq.2018.08.008
    摘要 ( )  

    目的 研究System B多次加热后牙根表面温度变化及不同设置温度、工作时间对牙根表面温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患者拔除的前磨牙60颗,采用System B常规操作步骤进行根管充填,对一次性不能取出中上段多余牙胶的前磨牙,进行反复3次加热操作。从放入System B热压尖开始,即将热电偶与距根尖5 mm处牙根近中面相接触,测量牙根表面温度变化,并检测调整System B设置温度和工作时间对牙根表面温度的影响。结果 21颗(35%)前磨牙中上段多余牙胶不能被一次性取出。System B反复3次加热4 s、冷却10 s后,牙根表面温度持续上升,第2次加热后牙根表面温度差普遍超过10℃;降低设置温度、延长冷却时间,第2次加热后牙根表面温度差仍会超过10℃;缩短加热时间,可控制牙根表面温度差在10℃以下。结论 System B加压充填时,特别是对薄根管壁及一次加热不能取出上段牙胶的牙齿,要缩短加热时间,尽量控制在2 s以内,以免对牙周组织造成损伤。

    不同模式下超声对牙根抗折性能影响研究
    韩雪,詹福良,邵丽娜,刘昕阳
    2018, 11(8): 482-485.  DOI: 10.19538/j.kq.2018.08.009
    摘要 ( )  

    目的    研究超声功率、工作尖工作范围和工作深度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患者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64颗下颌单根管前磨牙,建立根管桩修复模型。采用随机分组三因素两水平析因设计,按各因素不同水平排列组合,将64颗牙随机分为8组,每组8颗。各组牙齿均用P5 Newtron超声治疗仪配合ET20工作尖于桩周围振动去除牙本质后,置于万能力学试验机上加载直至折裂,记录牙根最大折裂力及折裂方式。对结果进行三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功率、工作尖工作范围和工作深度对牙根抗折性能均有显著影响(P < 0.05);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超声工作尖工作范围影响牙根折裂方向,工作深度影响牙根折裂部位(P < 0.05)。结论    本研究中超声功率、工作尖工作范围和工作深度均是影响牙根抗折力的因素。超声功率与工作范围、工作深度之间分别存在交互作用。

    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广磊1,2,雷浪1
    2018, 11(8): 486-490.  DOI: 10.19538/j.kq.2018.08.010
    摘要 ( )  

    目的 分析上颌窦底提升术中上颌窦黏膜穿孔及出血等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临床医生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进行口腔种植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并接受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手术的患者366例(共植入468颗种植体),统计术中上颌窦黏膜穿孔及出血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发生术中上颌窦黏膜穿孔的患者25例,发生率为6.83%;发生术中出血的患者23例,发生率为6.2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颌窦底外提升术式、上颌窦黏膜厚度≥ 0.3 mm和吸烟是患者术中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危险因素(均P < 0.05)。上颌窦底外提升术式、上颌窦黏膜厚度≥ 0.3 mm及上颌窦前壁有血管是术中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 < 0.05)。结论 通过术前口腔检查结合CBCT等影像学检查,分析上颌窦相关解剖结构及对患者吸烟量的控制可为临床医生对种植适应证的把握及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操作提供帮助,减少术中上颌窦黏膜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专栏
    辽宁省12~15岁人群恒牙患龋情况抽样调查报告(2015—2016年)
    张凯强1,程睿波2,李健1,路振富1
    2018, 11(8): 491-494.  DOI: 10.19538/j.kq.2018.08.011
    摘要 ( )  

    目的 了解辽宁省12~15岁人群恒牙龋病状况,为辽宁省口腔健康保健工作及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辽宁省12、13、14、15岁城乡常住人口共3836人。按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牙列检查方法和标准,使用社区牙周指数(CPI)探针检查全口恒牙冠龋患情况。计算患龋率、龋均、充填率、患龋牙位及窝沟封闭情况,并比较存在的差异。结果 辽宁省12、13、14和15岁人群患龋率分别为 53.2%、49.7%、53.7%和 56.6%,12岁年龄组与14岁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龋均分别为1.45、1.56、1.67 和 1.85,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龋率和龋均两项指标城乡间比较,农村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比较,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12岁人群患龋率和龋均均升高。结论 辽宁省 12~15 岁人群患龋率和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需进一步加强相关人群的口腔预防保健措施。

    综述
    切牙内收与唇部位置变化相关研究
    虞菲,房兵
    2018, 11(8): 495-497.  DOI: 10.19538/j.kq.2018.08.012
    摘要 ( )  

    双唇位置对面部美观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正畸治疗中,常通过内收切牙来调整唇部突度重建面部侧貌美观。然而唇部软组织的变化与牙齿内收并非1∶1的关系。为了建立美好的唇部形态,内收量的精确预测是正畸学中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文章就切牙位置对唇部突度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可摘局部义齿临床应用和研究现状
    胡丹丹,吴琳
    2018, 11(8): 498-503.  DOI: 10.19538/j.kq.2018.08.013
    摘要 ( )  

    目前,人们对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RPD)修复牙列缺损的关注度越来越低;但由于患者生理、口腔解剖和经济条件等限制,RPD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文章围绕RPD的制作材料、设计形式、对口腔环境的影响以及数字化技术在RPD的应用等4个方面内容做一综述。

    上唇系带附着异常及其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邹玉春a,许潾于a,钟泉b
    2018, 11(8): 504-508.  DOI: 10.19538/j.kq.2018.08.014
    摘要 ( )  

    上唇系带位于面部美学区,将唇、颊黏膜连接到牙槽黏膜、牙龈和骨膜,以便能够适应正常的唇活动。其附着异常与母乳喂养困难、菌斑堆积、儿童龋病、牙周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上颌中切牙间隙等密切相关。因此,及时对异常附着的上唇系带进行治疗至关重要。文章对上唇系带的发育与解剖结构、上唇系带附着异常的临床诊断与分类方法、上唇系带附着异常与上颌中切牙间隙的关系以及上唇系带附着异常的治疗方法等几方面内容做一综述。

    病例报告
    肾移植术后药物性牙龈增生牙周序列治疗1例报告
    张雪,潘亚萍
    2018, 11(8): 509-512.  DOI: 10.19538/j.kq.2018.08.015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