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1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微笑美学相关软组织的美观特征
    崔迪,李凌俊,周靓,李丽丽,李厚轩,闫福华
    2017, 10(1): 1-5.  DOI: 10.19538/j.kq.2017.01.001
    摘要 ( )  

    微笑美学是面部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美好微笑的参考指标众多,牙龈和邻近的软、硬组织及其关系在其中起决定作用,但各个参数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文章就微笑涉及的各部分软组织的美学相关参数做一介绍,以期为美学治疗提供参考。

    微笑美学中的牙体美学概述
    曹阳,闫福华,胡勤刚,李厚轩,余念,俞青
    2017, 10(1): 6-9.  DOI: 10.19538/j.kq.2017.01.002
    摘要 ( )  

    自信迷人的笑容给人以美的感受,而拥有完整美观的牙列是迷人笑容的必备条件。临床常见的牙体疾病如牙体硬组织损伤、牙变色以及错牙合畸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等,不仅损害患者的口腔健康,也对其微笑美观性有负面影响。为恢复患者的牙体健康与美观,完成一系列美学治疗,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技术,更要有对牙体解剖学、形态学、疾病诊断学的深刻认识。文章将总结既往研究,对牙体美学常见指标、美学问题与对策做一概述。

    牙龈美学常见问题及其处理原则
    李丽丽,闫福华,胡勤刚,俞青,崔迪,李厚轩
    2017, 10(1): 10-14. 
    摘要 ( )  

    牙龈的美观性是微笑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面下1/3美观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牙龈炎、牙周炎、牙龈肥大、牙龈退缩和龈乳头缺失等问题,导致牙龈的色、形、质、量的改变,并破坏其与周围软硬组织的协调关系,对牙龈的美观性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到微笑的美观性。制定治疗计划时,应针对不同的问题和个体采取个性化的处理方案。文章就牙龈美学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原则做一介绍。

    口腔微笑美学的常用评估指标和方法
    余念,俞青,胡勤刚,闫福华,李厚轩,曹阳
    2017, 10(1): 15-19.  DOI: 10.19538/j.kq.2017.01.004
    摘要 ( )  

    现代口腔医学已不只是解决病症、恢复功能,而是在此同时,实现功能和美学的统一。微笑美学已经成为现代人客观评价面部容貌的标准之一。人在微笑过程中所表露的牙体、牙龈和唇齿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口腔美学的分析指标。为了使主观的美学量化,便于在治疗过程中形成客观的测量指标,各种评估方法层出不穷。文章就目前口腔牙颌面多种软硬组织诊治中常用的美学评价指标和方法做一介绍。

    论著
    上前牙牙冠延长术结合冠修复后牙周健康状况分析
    王翠a,胡文杰a,张豪b
    2017, 10(1): 20-25.  DOI: 10.19538/j.kq.2017.01.005
    摘要 ( )  

    目的    观察牙冠延长术结合冠修复后上前牙的牙周健康状况,探索影响牙周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电话随访随机叫回2005-07-01至2012-06-30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接受上前牙牙冠延长术结合冠修复后2 ~ 9年的患者9例(共38颗患牙)。记录患牙唇侧近中、中央、远中及舌侧中央位点的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修复体边缘-龈缘的距离、修复体边缘-嵴顶的距离、满足生物学宽度的要求仍需去骨量,唇舌侧位点的出血指数(BI)及唇侧中央位点的角化龈宽度(KTW)等。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方差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别比较术前、术后牙周指标的变化和分析拟定影响因素与牙龈健康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复查时,38颗术牙均存留,无牙齿松动及明显移位,患者对上前牙区的美观及功能满意度良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8。随访复查时,术牙各项牙周指标平均值为PLI 0.6 ± 0.7、PD (2.3 ± 0.7)mm、GI 1.0 ± 0.8、BI 2.3 ± 1.1、KTW(5.5 ± 1.5)mm,与牙冠延长术后、永久性冠修复前相比,除KTW以外,其余各项牙周相关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但都在相对健康范围内;修复体边缘至牙槽嵴顶的平均测量距离为(2.3 ± 0.6)mm,满足修复体边缘-嵴顶的距离≥3 mm的位点占15.8% ~ 42.1%。PLI、修复体边缘-龈缘的距离以及修复体边缘-嵴顶的距离与GI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328、-0.396和-0.198,均P < 0.05)。结论    常规牙冠延长术结合冠修复后,术牙牙周状况相对健康稳定,修复体边缘-嵴顶的距离≥3 mm的理想目标并未完全达到。PLI、修复体边缘-龈缘的距离以及修复体边缘-嵴顶的距离可能是影响牙周健康的因素。

    全瓷冠与高嵌体用于修复邻牙合面缺损根管治疗后下颌磨牙抗折强度对比研究
    周进茹,陈西文,朱智敏
    2017, 10(1): 26-30.  DOI: 10.19538/j.kq.2017.01.006
    摘要 ( )  

    目的    探究修复根管治疗后下颌磨牙的邻牙合面牙体缺损时,与全瓷冠相比,保留更多牙体组织的全瓷高嵌体是否有足够的抗折强度。方法    收集2015年8—10月在华西口腔医院牙槽外科拔除的32颗下颌磨牙,按照牙体大小配伍后分为4组,分别记为G1、G2、G3、G4组,每组8颗离体牙。将所有离体下颌磨牙预备成邻牙合面缺损洞型并完成根管治疗后,各组进行以下处理。G1组:IPS e.max CAD全瓷冠修复,无机械及冷热循环,模拟修复后的即刻状态;G2组:IPS e.max CAD全瓷冠修复+120万次机械循环和1000次冷热循环,模拟修复后5年状态;G3组:IPS e.max CAD全瓷高嵌体修复,无机械及冷热循环;G4组:IPS e.max CAD全瓷高嵌体修复+120万次机械循环和1000次冷热循环。测试并记录4组的破坏载荷力值,观察并记录试件的破坏模式。结果    全冠与高嵌体这两种修复方式的即刻破坏载荷力值分别为(2269.49 ± 281.68)N和(2357.91 ± 342.64)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机械及冷热循环后,全冠和高嵌体的破坏载荷力值虽均下降[(1738.30 ± 230.21)N和(2096.75 ± 216.75)N],但仍远高于平均咀嚼力和最大牙合力值(100 ~ 250 N和200 ~ 540 N);高嵌体破坏载荷力值高于全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于邻牙合面缺损行根管治疗后的下颌磨牙,IPS e.max CAD高嵌体与全冠均具有良好的即刻抗折强度,机械及冷热循环模拟口腔内使用5年后仍有足够的抗折强度,且高嵌体表现优于全冠修复。

    上颌后牙区不同术式种植修复10年累计存留率及患者相关因素对其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张燕婷,李悦,何晶,江鹭鹭,邓春富,张翀,尚德浩,王丹宁,赵宝红
    2017, 10(1): 31-35.  DOI: 10.19538/j.kq.2017.01.007
    摘要 ( )  

    目的    分析不同术式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10年累计存留率及患者相关因素对上颌后牙区不同术式种植修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患者256例(共561颗种植体)。根据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的不同,分别采用常规种植术(native bone implant,NB)、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internal sinus floor elevation,ISFE)及经上颌窦外侧壁开窗术(lateral sinus floor elevation,LSFE),术后随访3 ~ 10年,比较3组的累计存留率。并分析患者相关因素(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习惯、缺牙原因、种植部位、骨密度)对3组种植体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上颌后牙区种植时,采用NB、ISFE、LSFE的种植体累计存留率分别为94.38%、90.13%、9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糖尿病作为3组的共同影响因素(P < 0.05),降低3组种植体的成功率。骨密度是NB成功率的影响因素(P = 0.038),种植体的成功率随骨密度的降低而降低。年龄是ISFE成功率的影响因素(P = 0.047),高龄者的种植体成功率较低。结论    上颌后牙区种植时,采用不同术式(NB、ISFE及LSFE)的种植体累计存留率无明显差异。糖尿病作为影响上颌后牙区种植的重要预后因素,在术前、术后均应严格控制以提高种植体的长期存留率。在常规种植术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高龄者和骨密度低者的种植体成功率相对较低。

    不同方式植入上颌后牙区种植体的共振频率分析比较
    马岚1,曲哲2,张翔2
    2017, 10(1): 36-39.  DOI: 10.19538/j.kq.2017.01.008
    摘要 ( )  

    目的    应用共振频率分析(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RFA)定量比较上颌后牙区常规种植和采用3种不同的上颌窦提升术(穿牙槽嵴技术、同期侧壁开窗技术和分期侧壁开窗技术)位点种植体的稳定性。方法    选取2013—2014年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103例(植入单颗或多颗Straumann种植体,共139颗种植体),根据缺牙区剩余牙槽嵴高度分为A、B、C、D组,分别采用常规种植和3种不同的上颌窦提升术(穿牙槽嵴技术、同期侧壁开窗技术和分期侧壁开窗技术)植入种植体。使用RFA,测量种植体植入时和植入后6个月的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比较各组之间以及同组不同时段之间的ISQ差异。结果    所有种植体均获得较好的骨结合,无失败病例。各组种植体植入时与植入后6个月的ISQ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A ~ D组在种植体植入后6个月的ISQ值比种植体植入时分别增加了4.96 ± 2.41、5.39 ± 2.09、4.47 ± 1.48和5.16 ± 1.99。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在种植体植入时还是在植入后6个月,4组的ISQ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在剩余牙槽嵴萎缩的上颌后牙区,可根据剩余骨量合理选择治疗方案。3种方法提升上颌窦(穿牙槽嵴技术、同期和分期侧壁开窗技术)后,植入种植体的稳定性没有明显差异,种植体均能获得良好的骨结合。使用RFA测量ISQ值,可以定量比较不同方法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

    炎性微环境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对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影响研究
    胡祥翔a,胡开进b,赵铱民a
    2017, 10(1): 40-43.  DOI: 10.19538/j.kq.2017.01.009
    摘要 ( )  

    目的    探讨炎性微环境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对颌骨来源间充质干细胞(JBM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慢病毒(shRNA)转染技术在JBMMSCs中敲减GSK-3β表达,利用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模拟炎症微环境。成骨诱导后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相关蛋白表达,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效率。结果    敲减GSK-3β表达可增强JBMMSCs成骨诱导后的成骨相关蛋白表达,成骨效率增强。炎症微环境可显著下调正常JBMMSCs成骨诱导后的成骨相关蛋白表达,成骨效率明显降低,而对敲减GSK-3β表达的JBMMSCs成骨诱导后的成骨相关蛋白表达下调较弱,成骨效率降低较轻。结论    抑制GSK-3β既可促进JBMMSCs的成骨作用,又可减轻炎性微环境对JBMMSCs成骨的不良影响,为提高炎症状态下JBMMSCs促进组织再生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影响研究
    刘雪梅,刘尧,姜力铭,丁振江,陈旭
    2017, 10(1): 44-47.  DOI: 10.19538/j.kq.2017.01.010
    摘要 ( )  

    目的    研究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SCAP)对小鼠脾脏来源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为揭示SCAP免疫调节性能的具体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人SCAP和小鼠脾脏来源T淋巴细胞。分为两个实验组,即SCAP与T淋巴细胞直接接触共培养组和transwell共培养组,以单独培养的T淋巴细胞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率。结果    在SCAP和T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细胞直接接触共培养组T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较对照组和transwell共培养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ranswell共培养组T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人SCAP主要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作用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进而发挥其免疫调节性能。

    综述
    微小RNAs在牙周致病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姜慕舟,黄婉怡,林莉
    2017, 10(1): 48-52.  DOI: 10.19538/j.kq.2017.01.011
    摘要 ( )  

    慢性牙周炎的发生与发展是细菌的致病性和宿主免疫反应综合作用的结果,牙周组织的破坏不仅取决于细菌的致病作用,还与机体过度免疫有关。近年研究证实,一类非编码蛋白的小RNA分子——微小RNAs(miRNAs)在细胞分化、组织发育、基因调节和疾病调控中发挥作用,提示miRNAs可能参与牙周免疫调控的过程。文章从miRNAs与牙周免疫的关系入手,探究其在牙周致病过程的调控机制。

    根管消毒材料对牙源性干细胞的作用研究进展
    毕静,陈旭
    2017, 10(1): 53-56.  DOI: 10.19538/j.kq.2017.01.012
    摘要 ( )  

    再生性牙髓治疗又称牙髓血管再生治疗,是年轻恒牙感染牙髓治疗的新选择。牙源性干细胞是参与再生性牙髓治疗中组织再生的三大要素之一。根管内炎症因子长期刺激将会导致根管内稳态的破坏,干细胞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根管消毒是控制根管内感染、形成有利于干细胞发挥作用的微环境的关键步骤,但根管消毒材料本身对干细胞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将常用的根管消毒材料对牙源性干细胞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激光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张新媛,孔亚群,吴效民,赵继志
    2017, 10(1): 57-60.  DOI: 10.19538/j.kq.2017.01.013
    摘要 ( )  

    激光自被成功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文章主要总结激光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在口腔修复领域各方面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表明其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病例报告
    自体骨板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美学区即刻种植唇侧骨缺损1例报告
    郑斌,徐普,陈灵,陆丽英,郁豆
    2017, 10(1): 61-64.  DOI: 10.19538/j.kq.2017.01.014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