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中西医结合口腔医学的理念、实践和思考
    周曾同
    2012, 5(03): 129-136. 
    摘要 ( )  

    中西医结合口腔医学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群中的一份子。而中西医结合口腔医学的学科概念、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发展方向一直困扰着我国口腔医学界。本文将结合笔者经验,对中西医结合口腔医学的学科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实践和思考的方向做一述评。

    专题笔谈
    口腔黏膜疑难疾病诊断思路及案例分析
    王文梅
    2012, 5(03): 136-141. 
    摘要 ( )  

    口腔黏膜病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诸多疾病的总称,除口腔黏膜固有疾病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为全身疾病或综合征的口腔表征;口腔黏膜与皮肤在胚胎发生学上存在同源性,增加了口腔黏膜病的复杂性。口腔黏膜病具有以下特点:(1)病种繁多、类型各异,既有常见多发病,又有少见、罕见病;(2)同病异症、异病同症,症状多样、多变、多雷同;(3)病损更迭与重叠性;(4)部位的差异性;(5)病损的共存性;(6)病因不清、病程复杂、迁延、难于根治。口腔黏膜病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相对困难。本文通过浅析口腔黏膜疑难疾病的诊断思路,并结合一些案例分析,旨在给予读者以启示与帮助。

    干燥综合征西医、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华红
    2012, 5(03): 142-145. 
    摘要 ( )  

    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又称舍格伦综合征,是一种主要侵犯外分泌腺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从西医、中医两个不同角度,总结了近年来的文献资料。西医从如何规范化治疗本病以及治疗原则、药物、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中医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单方验方等方面介绍了SS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口腔扁平苔藓癌变研究进展及争议
    周红梅, 郭宜青, 危常磊
    2012, 5(03): 146-149. 
    摘要 ( )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WHO将其列入潜在恶性病变(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的范畴。有关OLP癌变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调查、癌变危险性预测、癌变机制、化学预防等方面,而对其是否癌变近年产生疑问和争议。本文就OLP癌变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舌诊及其在口腔黏膜病诊治中的意义
    张英
    2012, 5(03): 150-155. 
    摘要 ( )  

    口腔黏膜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清,给临床医生的诊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舌诊在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代表和体现。本文通过对舌诊历史发展及其中医理论体系特点、舌生理解剖特点和近代实验研究进行概况,诠释了舌诊的科学依据、突出贡献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口腔黏膜病诊断和治疗中诸多现实问题的探讨,阐明了舌诊在口腔黏膜病诊治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本文还描述了舌诊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关键和基础以及如何正确掌握舌诊技能的重要性,提倡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对舌诊重视并应用。

    临床指南
    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牙槽骨破坏研究
    赵戬, 马勇强, 王宏岩, 潘春玲, 宋荣博, 潘亚萍
    2012, 5(03): 155-158. 
    摘要 ( )  

    目的    研究能够快速建立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的方法,摸索建模的最佳时间并对比研究结扎与非结扎区域的牙槽骨破坏情况。方法    本研究于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实验室及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4周、8周实验组。采用牙颈部结扎合并口腔接种牙周致病菌的方法,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分别于4周、8周时进行牙周检查,并利用放射影像和体视显微镜检查对比大鼠的牙周骨组织破坏情况。结果    4周和8周实验组大鼠结扎区都出现牙龈红肿,探诊出血,均可探及较深的牙周袋。对照组和4周、8周实验组大鼠上颌三颗磨牙平均骨丧失量分别为(357.63±284.96)μm、(929.56±366.43)μm和(941.80±354.87)μm。与对照组相比,4周和8周实验组大鼠上颌磨牙的骨丧失量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4周与8周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牙颈部结扎合并口腔接种牙周致病菌的方法,4周左右即可形成稳定可靠的大鼠牙周炎模型。大鼠的牙周骨破坏在4周之后速度减缓。

    论著
    综合医院口腔科在口腔医疗机构中的功能定位
    路振富, 张颖, 程睿波, 刘璐, 徐艳梅
    2012, 5(03): 159-162. 
    摘要 ( )  

    目的    调查辽宁省各级综合医院口腔科在机构和人员方面的配置情况,探讨综合医院口腔科在口腔医疗机构中的功能定位。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将调查表格分发到辽宁省各级口腔医疗机构中。应用 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辽宁省2155所口腔医疗机构中,综合医院口腔科占26.2%;在全省5617名口腔医生中,31.5% 服务于综合医院口腔科,职称和学历均高于口腔诊所或门诊部。共有全科医生2909名,在综合医院口腔科任职的占综合医院口腔科医生总数的61.7%;仅有9名医生从事口腔预防工作,占综合医院口腔科医生总数的0.5%。结论    综合医院口腔科在管理上应建立口腔全科诊疗思维,成为与全身疾病相关的口腔疾患诊治中心、口腔全科医生的培养中心及区域内的口腔预防保健中心。

     偏振数码照相结合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法评价邻面去釉后釉质脱矿程度的研究
    辛海燕, 刘新强, 乔志江
    2012, 5(03): 162-165. 
    摘要 ( )  

    目的    探讨偏振数码照相结合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法评价邻面去釉后釉质脱矿程度的准确性。方法    于2010年3月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外科门诊因正畸需要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40颗,沿牙冠颊舌向磨切得到80个标本,随机分为A(空白对照,未进行任何去釉处理)、 B(邻面去釉)、C(邻面去釉后使用氟化泡沫)、D(邻面去釉后使用护牙素)4组。体外pH循环60 d后,用偏振数码照相结合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法定量测量各组标本邻面去釉及再矿化后的灰度值,以此来评价其釉质脱矿程度。同时用显微硬度仪定量测量各组标本的硬度值作为对照。结果    (1)灰度值:A组灰度值最低,B组灰度值最高,C组和D组经过再矿化处理后灰度值较B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A、D组之间灰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硬度值:A组硬度值最高,B组硬度值最低,C组和D组经过再矿化处理后硬度值升高,但均较A组低。B组硬度值和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C组与D组之间硬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振数码照相结合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法得出的结果与显微硬度仪的定量检测结果相符合,表明了其是一种有效的定量评价釉质脱矿及再矿化效果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青少年正畸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张艺, 林忠宁
    2012, 5(03): 166-168. 
    摘要 ( )  

    目的    通过对比青少年正畸患者和正常青少年在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不同,探明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7年7月至2008年9月于深圳龙岗区人民医院及深圳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将要进行正畸治疗的12~15岁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155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分别来自深圳龙岗中学和深圳龙岗实验学校的600名12~15岁正常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儿童青少年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COHIP)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OHIP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病例组在COHIP总分及口腔健康、功能健康、社会-情感健康和自我形象各领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学校环境领域得分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错牙合畸形对青少年生活质量主要在口腔健康、功能健康、社会-情感健康和自我形象这些领域存在影响。

    沈阳市12岁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健康行为抽样调查报告
    丛芳, 张桂荣
    2012, 5(03): 169-172. 
    摘要 ( )  

    目的    了解沈阳市12岁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保健资源利用情况,为沈阳市学生口腔预防适宜措施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0年1月,沈阳市口腔医院和沈阳市牙病预防保健所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沈阳市市内5个区12岁学生880名,男女各半。参照《WHO口腔健康调查标准(第4版)》,检查他们全口恒牙牙冠龋病情况,统计患龋率、龋均等。此外,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方案》,设计15个问卷题目,对440名受检学生进行现场询问,了解他们口腔饮食行为、口腔卫生行为、利用口腔医疗服务行为等。结果    12岁学生恒牙患龋率为32.50%,龋均为0.56,牙龈出血及牙石检出率分别为45.91%和43.07%。每天刷牙1~2次者为91.17%,含氟牙膏使用率为80.30%。在看牙原因调查中以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及接受口腔预防措施为目的者占28.00%,仅占有效问卷数的8.56%。结论    沈阳市12岁学生恒牙龋齿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患龋率和龋均呈下降趋势,但牙龈出血和牙石检出率仍较高。学生口腔健康行为中,刷牙情况和含氟牙膏使用情况良好,但定期检查及采用预防措施行为不能令人满意。提示应重视组织适应目标人群心理特点的健康教育活动和对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以促进12岁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建立和巩固。

    加压包扎时间对腮腺术后涎瘘发生的影响研究
    李志强, 艾伟健, 刘曙光
    2012, 5(03): 173-174. 
    摘要 ( )  

    目的    探讨腮腺术后适合的加压包扎时间。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广东省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单侧腮腺疾病患者108 例,按术后加压包扎时间分为A、B、C、D组,分别在拔除负压引流管后加压包扎4、6、8、10 d,每组27例。比较各组术后涎瘘发生率。结果    A组中发生涎瘘8例(Ⅰ级6例、Ⅱ级2例),发生率为29.6%;B组中发生涎瘘1例(Ⅰ级),发生率为3.7%;C、D组中均未发生涎瘘。A、B组涎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0,P < 0.01)。结论    腮腺术后加压包扎6 d,可有效预防术后涎瘘,减少患者长时间包扎的痛苦。

    综述
    Ⅱ类错牙合矫形治疗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马旭辉, 综述, 房兵, 审校
    2012, 5(03): 175-181. 
    摘要 ( )  

    矫形治疗Ⅱ类错牙合是正畸学中常见的治疗方式。矫形治疗的疗效,特别是对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影响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利用不同的影像学手段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就Ⅱ类错牙合矫形治疗对TMJ影响的影像学研究做一综述。

    牙槽骨缺损修复治疗新进展
    杨川博, 综述, 何惠宇, 审校
    2012, 5(03): 182-185. 
    摘要 ( )  

    义齿修复、牙周手术及牙种植中经常会遇到牙槽骨缺损引起的骨量不足,不仅增加了修复治疗的难度,同时也影响了预后效果。如何修复缺损的牙槽骨组织已成为当前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修复牙槽骨缺损的方法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经验交流
    富士玻璃离子与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磨牙楔状缺损疗效比较
    袁志红
    2012, 5(03): 186-187. 
    摘要 ( )  

    目的    比较富士玻璃离子、光固化复合树脂2种材料充填磨牙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山东济南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楔状缺损患者89例(265颗患牙),按不同的充填方法分为玻璃离子组(140颗患牙)和复合树脂组(125颗患牙),分别采用富士玻璃离子、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随访2年后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    玻璃离子组充填成功率为89.3%,复合树脂组为7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富士玻璃离子疗效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

    病例报告
    具有筛状结构的基底细胞腺瘤2例报告
    王兆元, 任美思, 钟鸣
    2012, 5(03): 188-189. 
    摘要 ( )  
    临床操作细节交流园地
    替牙期中切牙严重扭转二次治疗(续二)
    武广增
    2012, 5(03): 190-192.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