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龋病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相关报告
    杜民权,樊明文
    2008, 1(10): 577-579 . 
    摘要 ( )  
    龋病病因学研究进展
    刘正
    2008, 1(10): 579-583 . 
    摘要 ( )  
    龋病病因及免疫预防
    樊明文
    2008, 1(10): 583-586 . 
    摘要 ( )  
    龋病的微创治疗
    陈智,纪伟
    2008, 1(10): 586-589 . 
    摘要 ( )  
    儿童龋病的临床治疗
    葛立宏
    2008, 1(10): 589-591 . 
    摘要 ( )  
    专家经验谈
    颌骨骨折治疗中微创及美容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
    孙晋虎
    2008, 1(10): 592-594 . 
    摘要 ( )  
    论著
    0.6%氟化泡沫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效果观察
    黄彦,朱洪水,何予敏
    2008, 1(10): 595-597 . 
    摘要 ( )  

    目的 观察0.6%氟化泡沫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的效果。方法 2004 — 2006年随机抽取南昌市东湖区3所幼儿园396名4~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256名)和对照组(140名),应用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观察两组新生龋面均情况。试验组的儿童每半年应用1次0.6%氟化泡沫,对照组使用安慰剂,观察2年。结果 2年后试验组龋齿降低24.9%,新生龋面均为1.81±0.77,对照组新生龋面均为2.41±0.8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试验组颊舌面新生龋面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0.6%氟化泡沫能够有效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的发生。

    银杏叶提取物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王凯,刘建国,程茜,郭玉苏,梁文红,张剑
    2008, 1(10): 598-600 . 
    摘要 ( )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与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tion, ROU)发病机制的关系及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xtyact ginkgo biloba, EGb)对ROU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2004 — 2005年,在遵义医学院中心实验室用大鼠口腔黏膜匀浆组织加弗氏免疫佐剂注射方法建立大鼠ROU模型,将成功模型动物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EGb 糊剂组、EGb 片剂组、EGb 糊剂+片剂组,每组各8只。应用生化分析法和微量毛细管法检测成模前后及用药前后各组大鼠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的变化,NEX-2型板式黏度计测定其血浆黏度。结果 大鼠成模后的血液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均较成模前增高(P < 0.01);治疗后,EGb糊剂组、 EGb片剂组、EGb片剂+糊剂组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EGb片剂组、EGb片剂+糊剂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EGb片剂组和EGb片剂+糊剂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ROU的发生与微循环障碍有关,EGb能改善ROU模型大鼠的微循环,尤以EGb片剂、EGb糊剂+片剂效果最好

    两种粘接系统对硬化性牙本质处理后的超微形态观察
    李秋红,万君
    2008, 1(10): 601-602 . 
    摘要 ( )  

    目的 观察硬化性牙本质经全酸蚀粘接处理和自酸蚀粘接处理后混合层的超微结构。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口腔科选择具有典型硬化性牙本质的磨牙10颗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因正畸拔除的正常前磨牙作为对照组,每颗牙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应用全酸蚀粘接处理牙本质,另一部分应用自酸蚀粘接处理牙本质,每一部分都经液氮冷冻后劈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粘接混合层。结果 硬化性牙本质经全酸蚀处理或自酸蚀处理获得的混合层与牙本质结合紧密,混合层厚度有些区域较宽,有些区域较薄。结论 从微观形态角度观察混合层:全酸蚀系统及自酸蚀系统对正常牙本质获得的混合层与硬化性牙本质获得的混合层无明显差别。

    辽宁省35~44、65~74岁年龄组人群根面龋调查分析
    刘璐,张颖,程睿波
    2008, 1(10): 603-605 . 
    摘要 ( )  

    目的 了解辽宁省35 ~ 44、65 ~ 74岁人群根面龋的患病状况,探讨预防根面龋病的措施。方法 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抽样方案,于2005年在辽宁省城市、乡村,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5 ~ 44岁、65 ~ 74岁年龄组各792人,共1584人进行口腔健康调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统计各年龄组患龋率及充填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35 ~ 44、65 ~ 74岁年龄组人群根面龋患率分别为5.56%、18.69%;龋均分别为0.07、0.36;充填率分别为4.55%、2.70%;两组人群根面龋患龋率、龋均和充填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无论是35 ~ 44岁年龄组还是65 ~ 74岁年龄组人群,辽宁省的城市与乡村、男性与女性受检者的根面龋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根面龋是辽宁省35 ~ 44、65 ~ 74岁年龄组人群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应加大口腔健康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口腔保健意识,并提高根面龋治愈率。

    AngleⅠ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前后模型分析
    曹俊英,黄宁
    2008, 1(10): 606-608 . 
    摘要 ( )  

    目的 观察AngleⅠ类错牙合拔牙病例矫治前后牙弓、牙槽骨、基骨的形态变化。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正畸科2006 — 2007年采用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进行矫治结束的典型AngleⅠ类错牙合病例,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测量模型的牙弓、牙槽弓、基骨弓的长度、宽度,对矫治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牙弓长度:总长度变短,牙弓前段变长(P < 0.05),中段变短(P < 0.05),后段变化不明显(P > 0.05)。(2)牙弓宽度:上下尖牙间宽度无明显变化(P > 0.05),第一、第二磨牙间变窄, (P < 0.05)。(3)牙槽弓及基骨弓长度及宽度:上下颌牙槽弓长度均变短(P < 0.05),宽度均变窄(P < 0.05);上下颌基骨弓的长度均变短(P < 0.05),宽度均变窄(P < 0.05)。结论 AngleⅠ类错牙合拔牙矫治病例随牙齿移动的多少,矫治后其牙弓、牙槽弓、基骨弓的形态均有相应的变化。

    调牙合对楔状缺损治疗效果影响的评价
    时光辉
    2008, 1(10): 609-610 . 
    摘要 ( )  

    目的 评价调牙合对楔状缺损患者中、远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06年7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及同济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内科就诊的楔状缺损患者73例251颗楔状缺损患牙用单组分光固化复合体充填,随机对118颗患牙进行调牙合 (调牙合组)。充填后6、12、18、24个月对充填体脱落情况和颈部新楔状缺损形成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4例患者失访,调牙合组为113颗牙,未调牙合组127颗牙。24个月复查时调牙合组充填体脱落率显著低于未调牙合组(6.2%对14.2%,P < 0.05)。结论 楔状缺损充填体脱落率受患牙承受咬合力的影响。

    曲安奈德漱口液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近期疗效观察
    张特,魏银花,徐裕国
    2008, 1(10): 611-612 . 
    摘要 ( )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漱口液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RAU)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在湖南省马王堆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20 例 RAU病例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用曲安奈德漱口液治疗,对照组用口泰漱口液治疗,对其疗效进行了评价。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溃疡持续时间和疼痛指数及疗效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曲安奈德漱口液治疗RAU,近期疗效确切。

    患者个性与固定修复体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荣小芳,吴琳,杨晓东
    2008, 1(10): 613-614 . 
    摘要 ( )  

    目的 探讨患者个性与固定修复体满意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年2月至2008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门诊就诊的139例患者,进行中国版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一般情况、戴用修复体1个月的满意度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EPQ-RSC的某些维度与固定修复体的颜色、外形、咀嚼功能相关,而患者的人格因素及基本情况与固定修复体的总体满意度无相关性。结论 外向、性情温和、善于自我控制的患者更倾向于对固定修复体表示满意,但多种综合因素与修复体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维生素B12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145例临床研究
    代杰文,韩正学
    2008, 1(10): 615-616 . 
    摘要 ( )  

    目的 探讨维生素B12注射治疗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6 — 200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和北京丰台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45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维生素B12注射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注射治疗后患者能立刻缓解症状,疼痛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8%,表现为关节绞锁和张口困难的治疗有效率为90.3%。随访观察1年复发率为10.3%。 结论 维生素B12关节区注射治疗能有效缓解关节区疼痛和张口受限,短期疗效稳定。

    可乐丽菲露SE BOND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观察
    李芳
    2008, 1(10): 617-618 . 
    摘要 ( )  

    目的 对比观察可乐丽菲露SE BOND自酸蚀黏结剂和75%氟化钠甘油糊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合 面牙本质过敏症患者112例,共196 颗患牙,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103颗患牙,用可乐丽菲露SE BOND自酸蚀黏结剂脱敏治疗;对照组56例93 颗患牙,用75%氟化钠甘油糊剂脱敏治疗,在统一标准下进行即刻和3个月后的疗效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之间即刻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乐丽菲露SE BOND自酸蚀黏结剂脱敏效果明显优于氟化钠甘油糊剂。结论 可乐丽菲露SE BOND自酸蚀黏结剂对牙本质过敏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前牙钙化根管22例临床疗效分析
    张冬,张文玲
    2008, 1(10): 619-620 . 
    摘要 ( )  

    目的 探讨前牙钙化根管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郑州市中医院口腔科收集的前牙钙化根管患者22例,通过寻找根管口,行根管治疗术,进行术前、术后X线片观察研究。结果 20例患者顺利完成根管治疗术,2例因根管完全钙化行根尖手术。结论 前牙钙化根管的治疗关键在于根管口的寻找,并进行常规根管治疗术,避免根尖手术或牙拔除术。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43例分析
    张翔云,刘锋,周玮,夏秋
    2008, 1(10): 621-622 . 
    摘要 ( )  

    目的 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肿瘤直径小于2.0 cm的腮腺良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2 — 2006年江苏泰州普济医院口腔科收治的43例直径小于2.0 cm的腮腺深浅叶良性肿瘤病例,作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于肿瘤外0.5 ~ 1.0 cm处切除肿瘤与周围正常腺体组织。结果 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手术的病例术后瘢痕、面部凹陷畸形、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暂时性面瘫发生及腮腺功能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腮腺浅叶及全叶切除术。结论 对于界限清楚、直径小于2.0 cm的腮腺良性肿瘤,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是可行的,并有诸多优点。

    自制清热解毒方剂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疗效观察
    赵长斌
    2008, 1(10): 623-624 . 
    摘要 ( )  

    目的 自拟清热解毒方剂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沈阳市口腔医院就诊的RAU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54例,分别采用自制清热解毒方剂和意可贴(醋酸地塞米松贴片)进行治疗,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平均溃疡期和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47 ± 1.18)d对(4.96 ± 1.89)d、1.96 ± 0.74对2.36 ± 0.9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自制清热解毒方剂治疗RAU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短篇论著
    重度氟斑牙不同处理方式托槽脱落率的比较
    王云军,马东湘,赵世俊
    2008, 1(10): 625-625 . 
    摘要 ( )  
    综述
    C形根管系统及其根管预备的研究进展
    刘文哲综述,欧阳勇审校
    2008, 1(10): 626-628 . 
    摘要 ( )  
    蜂胶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储雯,税艳青,雷雅燕
    2008, 1(10): 629-630 . 
    摘要 ( )  
    唾液有机成分与龋易感性
    马飞,陶人川
    2008, 1(10): 631-633 . 
    摘要 ( )  
    经验交流
    术前螺旋CT三维重建指导治疗面中部复合骨折32例
    文世生,郭雯瑾
    2008, 1(10): 634-634 . 
    摘要 ( )  

    树脂联合方丝支架牙周夹板治疗牙周病致前牙松动
    张喆,王娜
    2008, 1(10): 635-635 . 
    摘要 ( )  

    目的 观察树脂联合方丝支架牙周夹板固定治疗牙周病致下颌前牙松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95 — 1996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牙周病致下颌前牙牙齿松动患者138例(828颗患牙),采用树脂联合方丝支架牙周夹板固定进行治疗,观察2、4、8、12年时的临床效果。结果 12年后患者的固位、美观、舒适、咀嚼的非常满意度分别为52.17%、47.83%、47.83%、52.17%。结论 大多数患者均感树脂联合方丝支架牙周夹板美观舒适,固位稳定性强,咀嚼功能好,基牙健康。

    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口腔内科学(4)
    包穆蓉
    2008, 1(10): 636-638 .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