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2年, 第28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2-12-02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论著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再论子宫肌瘤的规范化治疗
    段华
    2012, 28(12): 881-883. 
    摘要 ( )   PDF(905KB) ( )  
    专题笔谈
    特殊类型子宫肌瘤分型及其诊治要点
    狄文,吕煊
    2012, 28(12): 884-888. 
    摘要 ( )   PDF(926KB) ( )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20%~40%,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文献中陆续报道了一些特殊类型子宫肌瘤,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在诊治中可能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文章总结归纳了其中相对常见类型的病理特点及诊治重点,以减少误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避免过度治疗。  

    围生期子宫肌瘤治疗策略
    阮焱,范玲
    2012, 28(12): 888-890. 
    摘要 ( )   PDF(911KB) ( )  

    子宫肌瘤可对妊娠前、妊娠各期、分娩及产褥期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如何提供孕前咨询、正确医疗指导和选择适宜治疗方案,是产科医生必须面临的问题。对于直径<5 cm的肌瘤,在围生期若无并发症均无需处理;有产科指征者可行剖宫产术,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属高危妊娠,需加强监护,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处理。

    子宫肌瘤的宫腔镜治疗
    高雪梅,罗国林,苏站勤
    2012, 28(12): 890-892. 
    摘要 ( )   PDF(911KB) ( )  

    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是黏膜下肌瘤首选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成功与否及其疗效取决于黏膜下肌瘤的类型和施术者的操作技能。对于手术适应证,黏膜下肌瘤的大小以及肌瘤距浆膜面的距离仍是有争议的问题。最新观点认为:肌瘤边缘距浆膜面的距离不再是手术的限制条件,它是一个动态的指标而非静态指标。

    子宫肌瘤肉瘤变特点及其相关问题
    郝敏,赵卫红,王文静
    2012, 28(12): 892-895. 
    摘要 ( )   PDF(925KB) ( )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肌瘤肉瘤变属恶性变,其发生率虽低,但恶性度高、预后差,临床上具有术前诊断难度大,术中冰冻病检要求高,术后处理争议多的特点。文章对子宫肌瘤肉瘤变的临床特点、诊治现状及相关问题作一阐述,为临床医师规范化诊治本病提供参考。

    Uterine myoma is the most common benign genital tumor in females.The sarcomatous transformation is a part of malignant change.Although the rate is extremely low,the malignant degree is high and the prognosis is poor.It has difficulty in preoperative diagnosis,froze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and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on clinical.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ians in standard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it is necessary to summarize the features and treatments of sarcomatous change.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关临床问题
    冷金花,李雷
    2012, 28(12): 895-898. 
    摘要 ( )   PDF(931KB) (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已经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重要术式,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但由于腹腔镜手术本身的特点和技术局限,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掌握良好的手术技巧,对保证手术效果,减少近期和远期的手术并发症尤其重要。

    子宫肌瘤与不孕症相关性评估
    马彩虹,乔杰
    2012, 28(12): 898-901. 
    摘要 ( )   PDF(926KB) ( )  

    子宫肌瘤与不孕症的关系与肌瘤的位置有关。不孕症妇女子宫肌瘤治疗的指南尚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浆膜下肌瘤基本不影响受孕和妊娠结局。黏膜下子宫肌瘤对生育不利影响显著,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升高。子宫肌壁间肌瘤对受孕的影响主要与肌瘤是否改变宫腔形态及肌瘤的大小有关,改变宫腔形态及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子宫肌瘤建议手术切除。如果肌瘤直径>4 cm、距离内膜<5 mm,反复着床失败并且没有找到其他原因,也可行肌瘤剔除术。但手术及方法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意愿、病史、完善的检查以及医生的技术。

    阴式子宫肌瘤手术方法及其局限性
    宋磊
    2012, 28(12): 901-902. 
    摘要 ( )   PDF(897KB) ( )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手术仍然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段。经阴道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包括阴式子宫切除术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相对于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各有其优势及局限性。充分评估病情,正确选择手术指征,避免手术损伤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必要条件。

    子宫肌瘤的复发及其处理
    王丹波,陈鹏
    2012, 28(12): 902-905. 
    摘要 ( )   PDF(922KB) ( )  

    肌瘤大、多发、肌壁间肌瘤是3个与生长方式相关的子宫肌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年轻、发病早、孕产次少、体重指数大等是与患者自身情况相关的危险因素。子宫肌瘤复发治疗原则与原发肌瘤相似,再次手术的术式选择应该关注前次手术后粘连等问题,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

    子宫肌瘤药物治疗
    杨欣
    2012, 28(12): 905-908. 
    摘要 ( )   PDF(927KB) ( )  

    目前尚无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能改善术前贫血症状,但费用高并可导致低雌激素状态。芳香化酶抑制剂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在绝经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治疗中有效。使用米非司酮治疗,闭经率高,副反应小。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可治疗子宫肌瘤合并月经过多。

    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价
    尹格平
    2012, 28(12): 908-911. 
    摘要 ( )   PDF(928KB) ( )  

    国内外应用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已有10年以上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的探索,使该技术日臻规范化并得到医学界的认可。文章主要阐述施术指征、技术操作规程、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疗效判断、随访要点、术后对遗漏肌瘤和再发肌瘤的处理等问题。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
    陈春林
    2012, 28(12): 911-914. 
    摘要 ( )   PDF(920KB) (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不但能使肌瘤坏死、缩小甚至消失,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可以保留子宫的生理功能,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保留子宫的微创治疗方法。但在临床应用中也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病例。获得良好疗效和避免并发症的关键是处理好以下问题:选择合适的病例、使用合适的栓塞剂和栓塞颗粒、准确栓塞肌瘤的靶动脉、控制好栓塞程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论著
    雌激素联合阿仑膦酸钠对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郝丽娟,田秦杰
    2012, 28(12): 915-917. 
    摘要 ( )   PDF(921KB) ( )  

    目的:探讨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AIS)患者的骨密度变化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4年4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6例CAIS患者性腺切除术前后的骨密度特征,以及性腺切除术后有随访资料者单纯雌激素补充治疗(A组,10例)和雌激素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B组,3例)后的骨密度特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并与正常男性和女性的骨密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26例术前行骨密度检查的患者中,>19~<30岁15例腰椎2~4骨密度为(0.94±0.07)g/cm2,比正常男、女性下降 (P<0.01);股骨颈骨密度为(0.84±0.07)g/cm2,比正常男性下降(〖WTBX〗P〖WTBZ〗<0.05)。(2)A组术后进行15次骨密度检查,>19~<30岁6例患者股骨颈骨密度为(0.92±0.09)g/cm2,与正常男、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30岁、30~39岁腰椎2~4骨密度分别为(0.97±0.05)g/cm2、(0.98±0.03)g/cm2,比正常男、女性下降 (P<0.01、P<0.05)。 (3)B组术后进行10次骨密度检查,>19~<30岁、30~39岁的2例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分别为(1.00±0.03)g/cm2、(0.99±0.03)g/cm2,与正常男、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30岁、30~39岁腰椎2~4骨密度分别为(0.98±0.02)g/cm2、(1.00±0.01)g/cm2,比正常男、女性下降 (P<0.05、P<0.01)。结论:CAIS患者的骨密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腰椎,提示雌激素和雄激素可能在骨量的获得和维持中起重要的作用。雌激素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可能提高CAIS股骨颈的骨密度,疗效优于单用雌激素补充治疗。  

    阴道上皮内瘤变28例临床分析
    陈波,朱兰,郎景和
    2012, 28(12): 918-920. 
    摘要 ( )   PDF(919KB) ( )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诊治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2011年住院收治VAIN病例28例临床资料。其中VAINⅡ7例,VAINⅢ21例。结果: 患者年龄29~76岁(中位年龄48岁)。绝经21例(75%)。26例(93%)无临床症状。25例(89%)病变位于阴道顶端。27例进行超薄液基细胞学涂片(TCT)检查异常。23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阳性。15例有子宫切除术史,其中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切除子宫10例。子宫切除术后至诊断VAIN时间:宫颈疾病平均3.1年,非宫颈疾病8.8年。不同级别VAIN在年龄、子宫切除原因、目前及既往合并宫颈疾病、TCT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例全部进行手术治疗,3例术后复发。结论: HPV病毒感染、宫颈病变、宫颈病变或宫颈癌行子宫切除术史是VAIN的危险因素;细胞学-阴道镜-组织病理学适用于VAIN的诊断及随诊;宫颈病变切除子宫治疗后应密切随访,尤其是术后3年内应警惕VAIN。  

      

    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后辅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周巧云,刘玉环,夏恩兰,宋冬梅,郑杰,刘琳琳
    2012, 28(12): 921-923. 
    摘要 ( )   PDF(915KB) ( )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后辅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行TCRS 的患者共216例,随访到195例。术后患者分为无辅助治疗组(60例,术后无辅助治疗)、人工周期组(33例,术后予人工周期3个月)、人工周期+宫内节育器(IUD)组(102例,术后予人工周期3个月同时放置IUD 3个月)。随访20~44个月,随访内容为3组患者的自然流产、早产、胎死宫内和足月分娩情况。结果:3组术后自然流产率、早产率、胎死宫内率和足月分娩率分别为无辅助治疗组28.57%、2.86%、2.86%和60.00%;人工周期组14.29%、5.71%、0和65.71%;人工周期+IUD组27.27%、6.49%、0和48.05%。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S术后传统的辅助治疗(人工周期;人工周期+IUD)与无辅助治疗相比,在改善妊娠结局方面差异不大。

              

    早孕期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龙燕,时娟娟,张晓璐,蔺莉
    2012, 28(12): 924-927. 
    摘要 ( )   PDF(929KB) ( )  

    目的:探讨妊娠8~12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北京友谊医院产科门诊行产前检查的611例无甲状腺疾病高危因素的健康初产妇,于妊娠8~12周进行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和TPOAb的检测,通过制定早孕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参考区间,分析TPOAb阳性切割值、阳性率及对TSH、FT4的影响。结果:(1)妊娠8~12周TPOAb中位数值及变化范围为38.9(6.4~>1300)mU/L。(2)通过建立妊娠8~12周人群特异参考标准,以第90百分位计算TPOAb阳性切割值为206.77 mU/L,TPOAb阳性率为10.8%(66/611)。(3)回归分析显示:TPOAb滴度与TSH呈正相关,与FT4呈负相关,P值均为0.000。妊娠8~12周TPOAb阳性妇女TSH中位数值较TPOAb阴性者升高0.4 mU/L,前者TSH异常升高的风险是后者的4.4倍。结论:妊娠8~12周TPOAb阳性率为10.8%,通过建立妊娠期人群特异甲状腺功能参考标准和TPOAb阳性切割值,可避免过高估计TPOAb的阳性率。TPOAb阳性孕妇发生TSH异常升高的风险明显增加。

                

    中心型肥胖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李予,马芸,陈晓莉,杨冬梓
    2012, 28(12): 928-931. 
    摘要 ( )   PDF(935KB) ( )  

    目的:探讨中心型肥胖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体外受精(IVF)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PCOS不孕患者行IVF治疗的188个新鲜周期,按照是否为中心型肥胖分为腰围≥80 cm组(70个周期)和腰围<80 cm组(118个周期),比较两组基础内分泌代谢和IVF的临床及实验室参数。结果:腰围≥80 cm与腰围<80 cm组相比,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增加,血游离雄激素指数(FAI)高,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低,空腹葡萄糖、空腹胰岛素、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2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葡萄糖及胰岛素高,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的发生率高,三酰甘油(TG)高、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BMI后,腰围与空腹胰岛素、HOMA-IR及FAI呈正相关(P<0.01);促性腺激素(Gn)用量[(2014.8±825.8)U vs.(1491.2±558.9)U ]及天数[(12.5±4.0)d vs.(10.7±3.0)d]增加(P<0.01),峰值雌二醇水平低[(8492.7±4771.2)pmol/L vs.(11918.1±5329.0)pmol/L,P<0.001],诱发卵子成熟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用量多(P=0.011)而成熟卵泡及获卵数少[(11.6±5.7)个vs.(13.8±7.3)个,P<0.05];胚胎种植率降低(24.3% vs.36.3%,P=0.019),早期流产率增加(38.5% vs.7.5%,P=0.002),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6% vs.55.2%, P=0.07)。校正年龄及病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OMA-IR是PCOS患者IVF妊娠后早期流产的风险因素(OR=0.143,95%CI=0.026~0.768,P=0.023)。结论:中心型肥胖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更显著,糖脂代谢紊乱发生率高,负面影响PCOS患者IVF促排卵的反应,且胚胎种植率下降、早期流产率增加。

      

           

    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391例临床分析
    蔡兴苑,卢丹,张建萍,张亚兰,熊晓燕,盛洁,郑萍,周琦,吴霞
    2012, 28(12): 932-934. 
    摘要 ( )   PDF(915KB) ( )  

    目的:分析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矫治对改善生殖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2年11月至200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391例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构成比、临床特点;随访其中185例术后妊娠及分娩结局。结果:(1)391例子宫发育异常包括9种类型,其中以中隔子宫最多见,为246例(629%)。(2)临床表现主要为自然流产(21.2%)、不孕(13.0%)、原发闭经(12.8%)、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中发现(14.6%)。(3)随访行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的患者162例,术前自然流产率及不孕率分别为83.0%、 17.3%,术后分别下降至15.4%、5.6%(P均<0.01)。术前足月分娩率、新生儿存活率分别为5.3%、10.6%,术后分别上升至76.5%、83.1%(P均<0.01)。结论: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中,以中隔子宫最多见;行宫腔镜手术矫治可显著改善生殖预后。

    晚期妊娠宫内感染253例临床分析
    林穗青,程蔚蔚
    2012, 28(12): 935-937. 
    摘要 ( )   PDF(919KB) ( )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宫内感染的病因、主要致病菌、对母儿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诊断为晚期妊娠宫内感染的25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分娩孕周分成早产组(82例)及足月组(171例),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结果及母儿预后等。结果:6年来宫内感染的病例数占同期分娩总数的0.41%,其中早产宫内感染占早产总数的2.36%。早产组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及围产儿病死率均高于足月组(P<0.05)。宫内感染主要致病菌群依次为B族链球菌(20.6%)、大肠埃希菌(19.4%)、粪肠球菌(18.9%)。宫内感染病例剖宫产率76.7%、产褥感染率14.2%、新生儿感染率20.9%、围产儿病死率3.2%。结论:宫内感染尤其是早产宫内感染对母儿预后造成严重威胁。应加强孕期保健及期待治疗、产程过程中的管理,积极预防与及时诊治宫内感染以改善母儿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