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3年, 第2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3-01-05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重视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
    冷金花
    2013, 9(1): 1-3. 
    摘要 ( )   PDF(576KB) ( )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指浸润深度≥5 mm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盆腔内异症的一种重要类型。由于常常累及重要脏器如肠道、输尿管以及膀胱等,而且与疼痛、不孕关系密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加上治疗困难,手术治疗风险大,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复发机会多,因而成为内异症研究和治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专题笔谈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刘大我,林蓓
    2013, 9(1): 4-6. 
    摘要 ( )   PDF(568KB) ( )  

    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浸润深度≥5 mm,常与其他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存。常见于骶子宫韧带﹑子宫直肠陷窝﹑阴道穹窿﹑直肠阴道隔等处。主要症状是疼痛和不孕。其诊断主要依靠超声、磁共振及CT,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妇科检查。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型
    戴毅,冷金花
    2013, 9(1): 6-9. 
    摘要 ( )   PDF(584KB) ( )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内异症不同的临床分型,主要包括目前最常用的rAFS分期、盆腔深部浸润型内异症分型(包括Koninckx分型、Martin分型、Chapron分型和ENZIAN分型),以及预测内异症不孕患者自然妊娠预后的EFI评分和AAGL最新推出的表格评分系统。同时介绍了各分型的特点和不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统一的临床分型,理想的临床分型仍在继续探索中。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症状的关系
    王立杰,袁增
    2013, 9(1): 9-11. 
    摘要 ( )   PDF(570KB) ( )  

    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一组浸润深度≥5mm的子宫内膜异位病变,多分布于后盆腔,常累及输尿管、膀胱等重要器官。DIE具备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疼痛(包括痛经、性交痛、排便疼痛和慢性盆腔痛)是其主要临床症状。DIE的解剖分布及病变的范围与临床疼痛症状密切相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发病机制及目前治疗问题探讨
    朱丽波,张信美
    2013, 9(1): 11-14. 
    摘要 ( )   PDF(581KB) ( )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疼痛的机制可能是病灶内周期性出血、腹腔内慢性炎症以及病灶神经出芽生长导致外周与中枢神经敏化诱发痛觉过敏。虽然手术彻底切除内异症病灶是内异症疼痛治疗的先决条件,但术后药物长期治疗也是必须的。选择兼顾炎症性、伤害性及神经病理性作用的药物是获得有效治疗内异症疼痛的关键。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及治疗
    姚书忠,梁炎春
    2013, 9(1): 14-17. 
    摘要 ( )   PDF(574KB) ( )  

    摘要: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侵入或生长于部分或全部肠壁的浆肌层,主要表现是痛经、性交痛、排便痛。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位于整个消化道的许多部位,但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交界处最常见。直肠气钡双重造影、经阴道超声、直肠内镜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多层螺旋CT等有助于明确诊断。药物治疗可以暂时控制症状,但不能使患者长期获益。根治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包括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是治疗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切除方法有表面病灶切除术,病灶碟形切除术和肠管节段性切除吻合术。尽管手术切除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还存在争议,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创伤性的手术改善了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症状及生存质量,增加了患者受孕机会。

        

    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处理
    华克勤
    2013, 9(1): 17-19. 
    摘要 ( )   PDF(571KB) ( )  

    摘要: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已有较多报道,其往往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伴有严重的泌尿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的症状往往伴随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妇科症状。该疾病的诊疗往往需要妇科与泌尿科医师的通力合作。药物治疗仅适用小部分患者,且有一定缺陷。手术治疗能达到病灶切除的满意效果,且患者预后较好,不易复发。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
    马彩虹
    2013, 9(1): 19-22. 
    摘要 ( )   PDF(587KB) ( )  

    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可导致不孕,具体机制不详。对DIE相关的不孕,单纯药物治疗不能提高妊娠率,反而会延迟受孕时间。手术治疗则可提高妊娠率,但手术的风险较大。DIE导致不孕的妇女推荐先行两个周期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无效后再考虑手术治疗。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
    彭超,周应芳
    2013, 9(1): 22-23. 
    摘要 ( )   PDF(600KB) ( )  

    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DIE)是指病灶浸润深度≥5mm,可导致痛经、慢性盆腔痛及性交痛等症状。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高。药物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术后药物治疗可以延长复发时间。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夏晓梦,方小玲
    2013, 9(1): 24-26. 
    摘要 ( )   PDF(575KB) ( )  
    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导致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及排便痛等症状。由于疾病本身及其治疗过程,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DIE现阶段的治疗目的。该文主要从DIE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性生活和排便功能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子宫腺肌病及其保守性手术治疗
    张震宇,李梦慧
    2013, 9(1): 26-28. 
    摘要 ( )   PDF(633KB) ( )  
    摘要: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多发生于30~50岁之间的妇女,造成严重的痛经、慢性盆腔痛、经量增多及不孕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子宫切除术是根治性的治疗方法。保守性手术治疗包括子宫腺肌瘤楔形切除术及宫腔镜子宫内膜及子宫腺肌病病灶电切术的局部病灶切除和子宫动脉结扎术、腹腔镜子宫骶神经切断术、骶前神经切断术。恰当的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有无生育要求、病变部位及范围而决定。多种治疗方式相结合,对于提高手术疗效、缓解症状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