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 1 流行病学 随着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认识的提高和诊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PID儿童被发现。全球的PID发病情况在2011年通过Jeffrey Modell基金会的全球64个国家的230个中心(http://www.info4pi.org)的资料汇总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统计学资料[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作为Jeffrey Modell诊断和研究中心从2006年开始一直参与Jeffrey Modell基金会的全球PID疾病统计。在2011年的这份统计资料中包含有来自中国大陆的PID资料。至2011年全球总的PID随访患者为79746人。统计的主要15种PID亚洲都有报道。从数据上看亚洲国家的常见变异性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和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报道的病例较多。而这些疾病目前在我国部分医院已经是常规临床诊断和基因诊断病种,这也说明对常见PID的诊断我国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治疗上的数据显示,国际使用丙种球蛋白约1/3为经皮下给药和在家中使用,而我国基本上都在医院使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全球干细胞移植或基因治疗的病例统计为1036例。我国近年来也有数家医院先后开展干细胞移植治疗PID的工作。也有来自国内的PID发病特点报道,Wang等[2]分析了我国201例PID儿童的分布和临床特征。结果发现,男∶女为5.29∶1;48.2%的患儿为抗体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占16.9%。总的来看,PID的诊断工作许多单位还不能独立完成,这样也会影响我国PID相关资料的准确性。但随着几个诊断中心的逐步形成,这种现象会不断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