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与共识
    ICU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2009, 29(10): 793-797. 
    摘要 ( )   PDF(531KB) ( )  
    述评
    重视残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秦新裕,刘凤林
    2009, 29(10): 798-799. 
    摘要 ( )   PDF(357KB) ( )  

    残胃作为一种胃癌癌前状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残胃癌系胃部分切除术后的远期并发症,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对于高危病人,内镜筛查应作为常规检查。残胃癌的手术应为残胃全切除和D2 淋巴结清扫。由于残胃癌的淋巴引流途径和原发胃癌不同,因此其淋巴结清扫范围也应相应调整。根治性残胃全切后,残胃癌的预后可以和原发胃癌相同。

    专家论坛
    早期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合理治疗
    戴冬秋
    2009, 29(10): 800-802. 
    摘要 ( )   PDF(377KB) ( )  

    早期残胃癌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胃镜及活检是早期残胃癌目前最有效的诊断方法,合理的EMR,ESD 及根治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获得合理根治的早期残胃癌预后良好。

    病案报告
    结肠黏膜下脂肪瘤1例
    李 菁,赵 任
    2009, 29(10): 802-802. 
    摘要 ( )   PDF(251KB) ( )  
    专家论坛
    肿瘤治疗临床结局评估——以病人为中心的新理念
    詹文华
    2009, 29(10): 803-805. 
    摘要 ( )   PDF(387KB) ( )  

    肿瘤病人的传统临床结局指标是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和复发率等。新的理念认为,必须从病人的观点出发,树立新观念和使用新的结局评估工具,把以病人为中心的结局作为结局整体的特有部分进行评价。熟悉以病人为中心的结局至关重要,多数肿瘤外科医生熟知生活质量的概念,但还有其他类型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指标,包括病人的选择权、决意后悔权和病人的满意度等。病人对治疗的选择与病人的教育程度和做决定的分析能力有关。决意后悔是一种负面情感,是失望和忧伤的情感状态。满意度常常被当作评估医疗服务系统的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一些机构把病人满意度测评结果与医生的收入挂钩。

    专题笔谈
    残胃癌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有关问题
    陈 凛,王 宁
    2009, 29(10): 806-807. 
    摘要 ( )   PDF(367KB) ( )  

    残胃癌是指因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而行胃大部切除术5 年以上由残胃发生的原发肿瘤。影响残胃癌发生的因素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年龄、性别、术后间隔时间、吻合方式、幽门螺旋杆菌、十二指肠胃反流以及胃泌素减少及消化因素等。针对残胃癌发生的影响因素,对因胃、十二指肠病变需要行胃部手术及术后病人,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积极避免残胃癌的发生。

    残胃癌的影像学诊断
    张晓鹏,唐 磊
    2009, 29(10): 808-811. 
    摘要 ( )   PDF(699KB) ( )  

    X 线气钡双对比造影及CT、MRI 检查是残胃癌主要的影像学评价手段,涉及的领域包括检出、精确分期、辅助手术、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价等多个方面。残胃癌X 线造影诊断时应注意辨识“假肿瘤征”和“假龛影征”,CT、MRI高分辨成像及MRI 扩散加权成像可辅助残胃癌的检出。CT 和MRI 是常用的影像学分期手段,结合轴、冠、矢状位三平面观察癌肿浸润深度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T 分期准确率可达85%以上水平。残胃周围可由于纤维瘢痕、静脉充血等原因导致索条或脂肪间隙密度增高,应结合浆膜面形态判断以防止T3 过估。评价残胃癌淋巴结应注意手术导致的淋巴引流改变,并结合增强扫描区分手术导致的胃周及大血管周围的纤维化团块。结合全面的生物学行为影像指标建立数理模型是提高残胃癌N 分期的关键。CT 血管造影可辅助术前对残胃周围供血动脉及变异的评价,有助于安全、快速的手术。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残胃癌,CT和MRI 可作为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姑息化疗效果进行跟踪评价。

    对残胃癌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几点认识
    李国立,王绪林,范朝刚
    2009, 29(10): 811-813. 
    摘要 ( )   PDF(380KB) ( )  

    残胃癌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黏膜在非生理环境下新生的癌。由于鉴别残胃癌与胃癌术后的残胃复发还较为困难,所以在定义上仍存在争议。残胃癌恶性程度偏高,解剖结构的改变使癌浸润出浆膜后易直接浸润粘连在其周围的脏器(T4 胃癌),还使淋巴结转移途径易出现左侧或纵隔。T4 胃癌的增加也使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范围更广泛。因此,进展程度对残胃癌预后的影响较大,早期残胃癌的预后与一般胃癌类似,而进展期残胃癌则因T4胃癌多,淋巴结转移范围广等特点使手术难以达到R0 切除的目的,预后较差。

    残胃癌外科治疗原则
    季加孚
    2009, 29(10): 814-815. 
    摘要 ( )   PDF(392KB) ( )  

    残胃癌在临床上属少见病,但其发病率并未下降、今后仍会不时遇到此类病人。鉴于残胃癌早期诊断率低,预后不佳,了解其治疗原则是很重要的。残胃癌的外科治疗须行残全胃切除加上至少D2 范围的淋巴结清扫。而残胃癌的淋巴转移模式与原发胃癌不同,例如报道中常见空肠系膜和下纵隔处淋巴结转移。因此残胃癌需要清扫包括一些在原发胃癌手术时不作为常规清扫的站别。在进行了根治性的治疗后,残胃癌的预后与原发近端胃癌并无区别。

    残胃癌的内镜诊治
    湛先保
    2009, 29(10): 815-817. 
    摘要 ( )   PDF(393KB) ( )  

    残胃癌是胃切除术后主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内镜定期复查仍是发现早期残胃癌的主要手段。与传统的内镜检查相比,新近研发的放大内镜、色素内镜、共聚焦内镜、超声内镜等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黏膜局部的细微改变,协助诊断,并指导靶向活检,有助于提高早期残胃癌检出能力。同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日臻成熟和广泛应用,也必将有助于提高早期残胃癌的内镜治疗水平。

    腹腔镜在残胃癌诊治中的应用
    余佩武,罗华星
    2009, 29(10): 817-820. 
    摘要 ( )   PDF(429KB) ( )  

    残胃癌行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可以进行更准确的临床分期,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腹腔镜下残胃癌根治手术安全、可行,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
    胡 祥
    2009, 29(10): 820-823. 
    摘要 ( )   PDF(472KB) ( )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残胃癌治愈性切除的累积5 年存活率可达50%以上。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N0:76%,N1:18%,N2:18%,N3:6%。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部位除胃周的第1 站外,脾门、脾动脉干淋巴结,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和下纵隔淋巴结均有高频度的转移率。熟知残胃的淋巴流向和淋巴结转移规律,积极、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有助于改善残胃癌的预后。

    残胃癌联合脏器切除应注意的问题
    何裕隆
    2009, 29(10): 823-825. 
    摘要 ( )   PDF(477KB) ( )  

    残胃癌联合脏器切除术作为腹部外科复杂的大手术,手术死亡率高,并发症多,故残胃癌联合脏器术前应恰当地掌握手术指征,充分进行术前准备,正确判断可切除性,充分与病人沟通后周密设计手术方案,术中应进行细致有序的操作,术后应注意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以期能够更好的改善病人预后。

    残胃癌的新辅助化疗
    师英强
    2009, 29(10): 825-827. 
    摘要 ( )   PDF(431KB) ( )  

    由于残胃癌的发生率不同, 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各个医院及相关医生对其诊断与治疗仍有不同的观点。目前,残胃癌的治疗尚无统一规范,预后相对较差。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胃癌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论著
    远端胃切除术后的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
    胡 祥,田大宇,曹 亮,于 艺
    2009, 29(10): 828-832. 
    摘要 ( )   PDF(749KB) ( )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2003 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收治并获得随访的89 例残胃癌(初次手术良性病变组42 例,初次手术恶性病变组47 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术后5 年存活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残胃癌发生部位以吻合口居多,组织学类型以低分化型癌为主。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No.1、2、3、4、10、11、12 淋巴结转移率为30.5%~61.0%,No. 14 淋巴结为25%。空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率为27.3%~50.4%。残胃癌中的Billroth?Ⅰ式重建的No.10、11、12 具有高频度的淋巴结转移率,Billroth?Ⅱ式中的空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率高达50.4%。残胃癌的周围脏器的直接浸润在Billroth?Ⅰ式胰腺浸润为66.7%,肝十二指肠韧带为33.3%;在Billroth?Ⅱ式病例横结肠浸润为25.0%~28.5%,胰腺浸润为71.4%~75.0%。初次手术良性组的残胃癌5 年累积存活率为38.1%,恶性病变组为10.4%。根治度A、B 病例的累积5 年存活率,初次手术良性病变组为53.6%,恶性病变组为22.2%(P <0.05)。结论 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和周围脏器浸润有其独特的方式和规律,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病案报告
    阑尾绒毛状腺瘤并急性阑尾炎1例
    王志青a,王 静b
    2009, 29(10): 832-832. 
    摘要 ( )   PDF(276KB) ( )  
    论著
    腹腔镜残胃癌切除术14例报告
    钱 锋,余佩武,孙 刚,唐 波,石 彦,赵永亮,罗华星,莫 敖,兰远志
    2009, 29(10): 833-835. 
    摘要 ( )   PDF(350KB) ( )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残胃癌切除术的技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2006 年7 月至2009 年7 月收治的14 例残胃癌病人资料,分析手术的方式、方法、难点及技术要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在腹腔镜下完成根治性D2 残胃全切除术11 例,姑息性残胃全切除术2 例,中转开腹1 例,均行Roux?en?Y 方式重建消化道。腹腔镜手术平均用时(210±2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10±40)mL,清扫淋巴结平均(17.5±5.0)枚。术后不留置胃管,胃肠恢复时间平均(2.5±1.0)d,进食时间平均(2.5±1.0)d,下床活动时间平均(3.0±0.5)d。切口感染1 例。随访时间6~36 个月,1 例发生肝脏转移死亡,1 例腹膜转移死亡,1 例合并红斑狼疮死亡,其余11 例仍存活。结论 残胃癌行腹腔镜手术切除技术上是可行的,创伤比开腹手术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较好。

    残胃癌术前超声内镜分期诊断作用研究
    吴 齐a,李子禹b,步昭德b,吴晓江b,武爱文b,宗祥龙b,季加孚b,张集昌a
    2009, 29(10): 836-838. 
    摘要 ( )   PDF(503KB) ( )  

    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EUS)在残胃癌TNM 分期中的准确性。方法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从2001 年10月至2009 年3 月对连续的21 例病理证实的残胃癌病人给予超声内镜检查,行TNM 分期。所有病人行手术治疗,对照术后病理。结果 评价超声内镜诊断结果结果经超声内镜检查,21 例残胃癌中T2 为3 例,T3 为9 例,T4 为9例;N0 为3 例,N1 为6 例,N2 为4 例,N3 为10 例, 其中手术标本病理分期T2 为3 例T3 为13 例,T4 为5 例,N0 为3例,N1 为4 例,N2 为6 例,N3 为8 例。超声内镜在残胃癌T,N 分期中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0% 和76.2%。结论 超声内镜是残胃癌临床分期的一种准确、无创的检测手段。因观察范围所限、淋巴结检测应结合CT 等方法完善分期。

    逆行腹膜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价值
    万相斌,任莹坤,韩广森,徐勇超,孙亚冬,李 智,王刚成,张 健,赵玉洲,张薛磊
    2009, 29(10): 839-841. 
    摘要 ( )   PDF(484KB) ( )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 2008 年5 月至2008 年9 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对63 例病人采用逆行腹膜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回顾性分析其基本资料和病理结果,并和同期脾脏切除组30 例病人资料相比较。结果 保脾组脾门淋巴结清扫总数409 枚,阳性淋巴结51 枚,No. 10 淋巴结阳性率为12. 4 % ;切脾组清除总淋巴结205 枚,阳性淋巴结24 枚,No. 10 淋巴结阳性率为11. 7 % 。两组清扫出淋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逆行腹膜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可以安全的、彻底的清除脾门淋巴结。

    胃小弯和胃底部浆肌层切开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55例疗效分析
    蒋小春1,许瑞云2
    2009, 29(10): 842-843. 
    摘要 ( )   PDF(354KB) ( )  

    目的 调查胃小弯和胃底部浆肌层切开术(LGCFS)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采用信访、电话访问、门诊复查等方式对1983-1991 年间施行LGCFS 的55 例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进行随访,疗效按Visick 标准分级。结果 获得随访47 例,失访8 例。Visick 分级:(1)32 例无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I 级25 例(78.1%),II 级2 例(6.3%),III 级3 例(9.4%),IV 级2 例(6.3%);(2)15 例有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I 级5 例(33.3%),II 级2 例(13.3%),III 级2 例(13.3%),IV 级6 例(40.0%);(3)全部47 例病人,I 级30 例(63.8%),II 级4 例(8.5%),III 级5 例(10.6%),IV 级8 例(17.0%)。结论 LGCFS 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对于无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其远期疗效优良。但对于有并发症者,疗效较差。尤其是对于并发幽门梗阻者,LGCFS 加幽门扩张术后梗阻复发率极高,应避免选用。

    进展期胃肠癌根治术传统与刮吸法淋巴结清扫的对比研究
    陈晓鹏a,张国政b,李树仁a,张 帆c,王 东a,王冠男a,房淑彬a,李 涛a
    2009, 29(10): 844-846. 
    摘要 ( )   PDF(382KB) ( )  

    目的 比较传统解剖法和刮吸解剖法在进展期胃癌和大肠癌(简称胃肠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效率。方法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04 年1 月至2007 年8 月将收治的97 例进展期胃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刮吸手术组,分别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清除淋巴结数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传统手术组和刮吸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03.62 min 和209.60 min;两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30.64mL 和245.00mL,输血者平均输血量分别为683.33mL 和504.50 mL;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数分别为11.60 枚和17.48 枚。两组分别有39 例和41 例得到平均3 年的随访,肿瘤复发率分别为48.72% 和26.83% ,3 年存活率分别为56.41% 和75.61% 。结论 刮吸解剖法可提高进展期胃肠癌淋巴结清扫程度和清扫效率,减少出血量;并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刮吸法淋巴结清扫应掌握多功能手术解剖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操作技巧。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直肠肿瘤42例近期疗效观察
    刘 波,夏立建,杨明宇,李 凯,刘爱武
    2009, 29(10): 847-849. 
    摘要 ( )   PDF(413KB) ( )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在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2006 年5 月至2007 年5 月间内收治的42 例TEM 病人,其中31 例良性肿瘤11 例恶性肿瘤。结果 42 例TEM ,其中41 例获得了肿瘤的完整切除,1 例不完整切除直肠腺瘤(T0 期)31 例有1 例复发,复发率3.2%,直肠癌10 例中复发1 例,复发率10%;随访过程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TEM 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的微创外科技术, TEM 可以被用于良性直肠肿瘤和早期直肠癌的彻底切除。

    病案报告
    肝纤维肉瘤1例
    张 斌,钟德玝,胡继雄,戴伟东,苗雄鹰
    2009, 29(10): 849-849. 
    摘要 ( )   PDF(289KB) ( )  
    论著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5例临床研究
    周蒙滔1,张启瑜1,王春友2,朱椰凡1,孙洪伟1,余正平1
    2009, 29(10): 850-852. 
    摘要 ( )   PDF(387KB) ( )  

    目的 探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RAI)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1999 年8 月至2007 年6 月期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收治的45 例采用早期RAI 治疗的SAP 病人的病情、灌注药物、联合手术治疗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1)病死率为4.4%;(2)并发症发生率为35.6%;(3)全组平均住院时间29.4d,其中单纯RAI 的33 例为23.1d,联合手术的12 例为39.0d;(4)全组平均医疗费用6.01 万元,其中单纯RAI 的33 例为4.43 万元,联合手术的12 例为10.34 万元;(5)全组坏死继发感染发生率为28.9%。结论 早期RAI 能降低SAP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是治疗SAP的一项增效的非手术方法。

    不能触及肿块的乳腺肿瘤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活检
    李艳萍a,高 宏a,王慧宇b,张建梅ac,石晓毅a,冯 宇a
    2009, 29(10): 853-855. 
    摘要 ( )   PDF(469KB) (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手术活检在临床不能触及肿块的乳腺病变中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7 年3 月至2008 年12 月间北京世纪坛医院乳腺外科收治57 例女姓病人,对超声发现的60 个临床不能触及的乳腺病灶行导丝定位手术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 60 个病灶均一次定位成功,发现乳腺癌14 例,占24.6%,轻至中度导管或小叶上皮非典型增生16 例,占28%。结论 应谨慎处理临床触诊阴性但超声下异常的乳腺病灶;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活检可以发现容易漏诊的早期乳腺癌及癌前病变;该方法简便、准确,值得推广。

    乳腺癌根治术后BD留置针引流皮下积液疗效研究
    聂建云,蒋 妮,李碧秀,彭 薇,黄云超
    2009, 29(10): 856-857. 
    摘要 ( )   PDF(352KB) ( )  

    目的 探讨BD 留置针用于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皮下积液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 年1 月至 2008 年12 月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将接受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出现顽固的皮下积液的90 例病人随机分成3组,记录引流液总量和天数、操作时间、伤口感染、局部疼痛、病人满意度、直接医疗成本等并分析。结果 实验组病人满意度高;伤口感染和疼痛发生率、医疗成本、操作时间等低于对照组,引流液总量、天数低于对照组B。结论 BD 留置针用于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皮下积液引流,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省时省力。

    短篇论著
    老年胃癌围手术期处理117例分析
    王德志,熊茂明,孟翔凌,方 骏,范学圣
    2009, 29(10): 858-858. 
    摘要 ( )   PDF(236KB) (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2例诊治分析
    邱延松,江宁宁
    2009, 29(10): 859-859. 
    摘要 ( )   PDF(289KB) ( )  
    美容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382例分析
    韩明强,王金生
    2009, 29(10): 860-860. 
    摘要 ( )   PDF(256KB) ( )  
    腹腔镜探查诊断不明原因腹水83例分析
    克力木1 ,张 成1,陈 勇2,牛伟亚1,王 志1,凯塞尔1 ,艾克拜尔1,阿力木江1
    2009, 29(10): 861-861. 
    摘要 ( )   PDF(271KB) ( )  
    文献综述
    残胃癌诊疗现状与进展
    陈剑辉,蔡世荣
    2009, 29(10): 862-865. 
    摘要 ( )   PDF(381KB) ( )  
    早期胃癌保留幽门根治术及其适应证选择与应用——日本保留幽门胃切除术现状
    陈志红1,蔡秀军2
    2009, 29(10): 866-867. 
    摘要 ( )   PDF(317KB) ( )  
    讲座
    残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方式
    梁 寒
    2009, 29(10): 868-870. 
    摘要 ( )   PDF(408KB) ( )  
    术式讨论
    胃底贲门癌新术式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薛英威,王 宽,马 岩,韩继广,张洪峰,魏玉哲
    2009, 29(10): 871-872. 
    摘要 ( )   PDF(372KB) ( )  
    术式介绍
    腹腔镜与经肛门内镜联合左侧结肠切除技术
    于宏志,王 今,金 岚,王康里,张忠涛
    2009, 29(10): 873-875. 
    摘要 ( )   PDF(911KB) ( )  
    病案报告
    贲门腺鳞癌伴恶性黑棘皮病1例
    姜 超a,王建蓉b,刘福坤a,李为苏a
    2009, 29(10): 876-877. 
    摘要 ( )   PDF(611KB) ( )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腹腔镜结肠全或次全切除术
    嵇 武,李 宁,黎介寿
    2009, 29(10): 878-880. 
    摘要 ( )   PDF(369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