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重视普通外科恶性肿瘤多学科专家组治疗模式
    叶颖江,王 杉
    2009, 29(09): 713-716. 
    摘要 ( )   PDF(462KB) ( )  

    普通外科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和理念不断更新,依靠单一治疗方法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多学科专家组(MDT)协作诊疗模式日趋受到重视。MDT模式与传统的诊疗模式有所不同,前者是以病人为中心和以多学科专家组为依托的多种诊疗模式的有机结合,保障了肿瘤病人最佳诊疗方案的实施,促进了学科间的交流和了解。在我国,多学科专家组诊疗模式的理念正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推广和完善MDT模式将有助于我国医疗资源共享,减少误诊误治,改善肿瘤病人预后,提高存活率。

    专家论坛
    直肠癌治疗理念更新——强调术前多学科评估
    姚宏伟1, 刘荫华2
    2009, 29(09): 717-721. 
    摘要 ( )   PDF(600KB) ( )  

    2009版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本年度共涉及14项更新,包括诊断、多学科评估、辅助化放疗、新辅助化放疗、晚期解救及靶向药物治疗等内容。其重点更新包括:直肠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首次在正文中强调了应选择“硬性直肠镜”而非“直肠镜”;明确K?ras基因野生型结直肠癌病人是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临床应用适应证人群;提出了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预后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等。而200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主题所提出的“癌症医疗个体化(personalizing cancer care)”理念也在肿瘤领域引起重大反响,这一理念明确了除个体化治疗计划(personalized therapy)外,“癌症医疗个体化”还包括了个体化癌症风险评估、个体化生存规划以及终末期病人姑息治疗和护理的个体化等内容。正确理解肿瘤诊治理念更新变化,强调科学客观的临床多学科评估,将成为推动直肠癌诊治水平的基础和保障。

    专题笔谈
    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詹文华
    2009, 29(09): 722-726. 
    摘要 ( )   PDF(535KB) ( )  

    胃癌是世界性的健康问题。胃癌病人就诊往往较晚,以至诊断时疾病已处于晚期状态。胃癌病人的最重要的治疗方式是根治性手术切除,其重点是将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降到最低。由于单纯手术治疗的局部、区域和全身的复发率较高,化疗和放疗已经成为这一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手术前和围手术期使用化、放疗最近已经获得多个临床试验的验证。虽然各地的标准治疗方案有所不同,但资料显示,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是胃癌病人改善结局的最好的模式。

    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顾 晋
    2009, 29(09): 726-728. 
    摘要 ( )   PDF(385KB) ( )  

    尽管外科手术仍然是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直肠癌的综合治疗团队(包括外科医生、肿瘤内科专家、病理学家和放射学家以及胃肠专家)已经参与到直肠癌的治疗之中。这种多学科工作模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采用多学科专家组(MDT)的治疗模式,可以改善直肠癌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现代治疗策略
    叶颖江,王 杉
    2009, 29(09): 728-732. 
    摘要 ( )   PDF(463KB) ( )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手术治疗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惟一可能获得治愈的方法。随着肝转移癌治疗经验的积累、相关学科的发展,肝转移癌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切除标准不断完善,其中多学科专家组(MDT)治疗模式是确保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获得最佳治疗策略的根本。相关学科专家的参与使更多肝转移癌能获得切除机会,并保证了外科治疗的效果。放射诊断学是保证R0切除的重要手段,其中术中超声的应用提高了肝转移灶的检出率,增加了手术切除的安全性。术前化疗是使结直肠癌肝转移不可切除病人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的重要方法,术后辅助治疗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肿瘤射频消融与手术联合应用,使初始不可切除肝转移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机会。

    病案报告
    颈部Castleman病1例
    尹国庆,苏 琪,潘少杰
    2009, 29(09): 732-732. 
    摘要 ( )   PDF(240KB) ( )  
    论著
    联合纳米炭和99mTc-硫胶体标记法行直肠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
    童汉兴, 赵 纲, 陆 巍, 陆维祺
    2009, 29(09): 733-735. 
    摘要 ( )   PDF(504KB) ( )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纳米炭(carbon nanoparticles, CNP)和99mTc?硫胶体(99mTc sulfur colloid, TSC)标记法行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的可行性。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2004年10月至2006年9月,28例直肠癌病人术中分别于肿瘤周围浆膜下(10例)或黏膜下(18例)注射CNP和TSC以标记区域淋巴结,进行SLN活检。对HE染色检测阴性的SLN则加行细胞角蛋白20免疫组化检测(Cytokratin 20?Immunohistochemistry CK20?IHC)。结果 28例直肠癌病人中,SLN的检出率为96%, 共检出SLN 52枚,平均2枚。HE染色检测SLN的准确度为92.59%,假阴性率为10%。18例常规HE 染色检测SLN和非SLN均阴性病人中,加行SLN 的CK20?IHC检测,5例阳性。结论 联合CNP和TSC对直肠癌的SLN定位活检是可行的,应依据肿瘤部位的不同分别选用黏膜下或浆膜下注射CNP和TSC。

    直肠手术“Holy plane”应用解剖和病理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金志明1,郑 起1,薛利军2,林谋斌2,尹 路2
    2009, 29(09): 736-738. 
    摘要 ( )   PDF(636KB) ( )  

    目的 研究直肠手术的“Holy plane”范围界定,探讨其病理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1具成人尸体完整骨盆均从正中矢状面剖开,共42个半骨盆,按一定步骤进行解剖,界定并测量“Holy plane”范围;取盆壁层筋膜做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Holy plane”位于直肠系膜与盆壁层筋膜之间,起于L5~S1,向下两层筋膜融合止于会阴部的盆膈筋膜,两侧以髂内血管及直肠侧韧带为界。“Holy plane”测量结果:男性最大高度为(16.7±1.4)cm,最大宽度为(7.2±0.6)cm;女性最大高度为(15.4±1.2)cm,最大宽度为(6.7±0.6)cm,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盆壁层筋膜有密集的神经和微血管分布,见淋巴细胞,但无淋巴结。结论 “Holy plane”为上宽下窄的直肠后无血管解剖间隙,两侧基本对称;临床上对低位直肠癌手术途径和清扫范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直肠癌神经浸润预后研究
    樊 平,田景中,李光云,史 伟,王晓东,薛仰杰
    2009, 29(09): 739-742. 
    摘要 ( )   PDF(639KB) ( )  

    目的 分析神经浸润对评估直肠癌病人预后的作用。方法 对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2000~2007年213例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石蜡切片并层黏连蛋白染色来判定肿瘤神经周围浸润(PNI)情况。分析PNI和其他临床或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213例直肠癌中共有62例(29.1%)病理结果显示为PNI阳性 。肿瘤的大小、肿瘤的浸润深度和肿瘤的临床分期和PNI密切相关。 PNI阳性的直肠癌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3.04±9.95)个月明显低于PNI阴性的病例[(52.10±14.61)个月,P<0.01]。同时,根据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提示PNI和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是影响直肠癌病人预后独立的风险因素。 结论 PNI对直肠癌的分级、分期和病人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预测指标。

    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定位诊断肛瘘临床研究
    贝绍生,丁 克,王建新,禹化龙,吕艳锋,李 涛
    2009, 29(09): 743-745. 
    摘要 ( )   PDF(635KB) ( )  

    目的 探讨三维肛肠超声(3D?endoanal ultrasound)扫描并结合瘘管双氧水造影对肛瘘进行定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对17例临床疑似为肛瘘的病人应用三维肛肠超声扫描和瘘管造影。将术前获取的影像学资料与肛瘘手术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7例均经三维肛肠超声证实为肛瘘,9例为单纯性肛瘘,8例为复杂性肛瘘,并经过手术证实,三维肛肠超声检查低位肛瘘7例,高位肛瘘10例,其中经括约肌瘘8例、括约肌间瘘1例、括约肌外瘘1例,均经过手术证实,肛肠专科检查将1例高位肛瘘误诊为低位肛瘘,三维肛肠超声结合造影对术前内口准确率分别为90.9%。三维肛肠超声瘘管三维图像可清晰显示瘘管的具体位置及其与肛管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的关系,清晰显示瘘管的形态和走行特点。结论 三维肛肠超声结合瘘管造影是一种精确的对肛瘘进行定位诊断的检查方法,可以为手术提供有效依据。

    肛周深间隙脓肿术后负压球持续引流临床研究
    潘友珍,甄金霞,郑振麟
    2009, 29(09): 746-748. 
    摘要 ( )   PDF(442KB) ( )  

    目的 探讨一次性负压球引流在肛周深间隙脓肿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收治的60例肛周深间隙脓肿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负压球引流组(治疗组,n=30)和凡士林纱条引流组(对照组,n=30),分别比较术后两组病人的疼痛情况、止痛剂使用情况、术后引流情况、创面愈合时间等,并于创面愈合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后遗肛瘘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换药疼痛积分情况、止痛剂应用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及12个月治疗组后遗肛瘘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一次性负压球非常适合应用于肛周深间隙脓肿的术后引流。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再行双侧全/近全切除术的探讨
    杨卫平,邵堂雷,陈伟国,吕克之,何永刚,邱伟华,林谋斌
    2009, 29(09): 749-751. 
    摘要 ( )   PDF(457KB) ( )  

    目的 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再行双侧甲状腺全/近全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995年6月至2008年6月因甲状腺良性疾病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而再行双侧甲状腺全/近全切除术的34例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中2例术中误切断右喉返神经入喉处的部分纤维,但术后6个月声带 活动恢复正常,已无明显声嘶;6例术后出现低钙血症表现,其中5例于术后2周内经口服和(或)静脉补钙而消失,1例因右甲状腺乳头状癌而术中误切右上甲状旁腺再行自体移植者,至术后1年低钙血症逐渐缓解,但随访至今14个月,血钙和PTH值仍略偏低。结论 只要选择好正确的暴露途径,并熟悉双侧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解剖,术中认真仔细操作,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再行双侧甲状腺全/近全切除术还是比较安全的。

    背阔肌-胸大肌复合肌瓣即刻乳房再造研究
    张 斌1 ,冯 锐2 ,葛 洁1 ,尹 健1,张学慧1,乔 群3 ,曹旭晨1
    2009, 29(09): 752-755. 
    摘要 ( )   PDF(833KB) ( )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经保留皮肤的乳房切除术后,采用基于胸背动脉降支的部分背阔肌肌瓣联合帆状胸大肌瓣组成复合肌瓣加假体植入即刻乳房再造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和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上述手术方式进行乳房再造的15例病人(16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的特点及适应证。结果 15例病人均成功应用上述术式进行乳房再造,术后3例出现皮瓣下血清肿,经抽吸后痊愈。14例浸润性乳腺癌病人均接受化疗,未发生相关并发症。中位随访16(2~36)个月,再造乳房形态良好,手感柔软,无假体包膜挛缩。结论 该术式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保留了胸大肌和背阔肌的主要功能同时保护供区。适用不能或不愿保乳,术前术中评价不需要放疗的病人。

    肝海绵状血管瘤172例分析
    傅晓辉,储开建,陆崇德,姚晓平,吴孟超
    2009, 29(09): 756-758. 
    摘要 ( )   PDF(390KB) ( )  

    目的 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施行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手术治疗17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例资料。其中有128例累及肝门,对临床表现,手术情况,术后恢复等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累及肝门的肝血管瘤的术中出血量,阻断的累计时间和术后胸水发生率均高于远离肝门的血管瘤病人,但术后其他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情况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累及肝门的肝血管瘤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对于具备手术指征的病人应当及时施行手术,手术应遵循肝外科的手术特点,并由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施行。

    短篇论著
    腹腔镜治疗脾良性占位性病变9例分析
    陈小伍,王卫东,冯家立,梁智强,冯剑平,刘清波
    2009, 29(09): 759-760. 
    摘要 ( )   PDF(343KB) ( )  
    文献综述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吴克瑾
    2009, 29(09): 761-763. 
    摘要 ( )   PDF(362KB) ( )  
    讲座
    靶向药物在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周 军,李 健,沈 琳
    2009, 29(09): 764-767. 
    摘要 ( )   PDF(413KB) ( )  
    多学科综合治疗胆道恶性肿瘤
    彭宝岗,李绍强
    2009, 29(09): 768-770. 
    摘要 ( )   PDF(353KB) ( )  
    多学科综合治疗胰腺癌现状及评价
    张太平,杜 潇,赵玉沛
    2009, 29(09): 771-773. 
    摘要 ( )   PDF(390KB) ( )  
    乳腺癌治疗基本原则和临床选择
    尉承泽,江泽飞
    2009, 29(09): 774-776. 
    摘要 ( )   PDF(365KB) ( )  
    胃癌术前和术后化疗的应用及评价
    孙益红
    2009, 29(09): 777-778. 
    摘要 ( )   PDF(299KB) ( )  
    原发消化道淋巴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朱 军a,b ,平凌燕a
    2009, 29(09): 779-780. 
    摘要 ( )   PDF(328KB) ( )  
    病案报告
    肝脏血管肉瘤1例
    王学栋,张宗利,郑立杰,于 剑
    2009, 29(09): 781-782. 
    摘要 ( )   PDF(548KB) ( )  
    小肠巨大平滑肌瘤并肠扭转1例
    黄高俊
    2009, 29(09): 782-782. 
    摘要 ( )   PDF(279KB) ( )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
    于 勇,易 滨,姜小清
    2009, 29(09): 783-784. 
    摘要 ( )   PDF(485KB) (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戳孔疝1例
    王洪成,黄新余
    2009, 29(09): 784-784. 
    摘要 ( )   PDF(274KB) ( )  
    病例讨论
    继发性肝癌引起胆道大出血1例
    王永行, 王凤军, 陆朝阳, 刘连新, 姜洪池
    2009, 29(09): 785-786. 
    摘要 ( )   PDF(510KB) ( )  
    胃体部占位性病变诊治讨论
    叶延伟,师英强
    2009, 29(09): 787-789. 
    摘要 ( )   PDF(518KB) ( )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肝内胆管结石分型及治疗方法选择
    张学文,杨永生,张 丹
    2009, 29(09): 790-792. 
    摘要 ( )   PDF(370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