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2023, Vol. 43 ›› Issue (08): 894-899.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3.08.13
郭子良,张歆玥,刘嘉烨,李志辉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人来源的肿瘤类器官生物样本库,于体外模拟PTC的生物学行为,探讨肿瘤类器官作为临床前模型指导局部进展期PTC病人靶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就诊的27例局部进展期PTC病人的肿瘤组织,分离培养PTC类器官,并对PTC类器官进行组织形态学评估,进一步用不同的靶向药物处理PTC类器官,用CellTiter-Glo检测类器官对靶向药物的敏感性,并与临床疗效匹配。结果 27例病人中,共成功建立22例(81.5%)PTC类器官,均为通过穿刺从PTC病人肿瘤组织中建立。经过连续传代的PTC类器官仍保持与原始肿瘤组织的形态学一致。病人来源的PTC类器官与对应病人临床疗效的总体一致率为86.4%(19/22)。PTC类器官药敏试验显示敏感的病人部分缓解(PR)率及疾病稳定(SD)率分别为41.7%、58.3%。PTC类器官药敏试验显示耐药的病人PR、SD及疾病进展(PD)率分别为12.5%、37.5%、50.0%。PTC类器官药敏试验显示敏感及耐药病人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0个月(95%CI 8.2-11.8)、4个月(95%CI 2.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过将临床实际疗效与PTC类器官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证实将PTC类器官作为临床前试验模型制定靶向治疗方案、预判临床疗效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