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铭,李 毅. 炎症性肠病规范化外科治疗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10-212.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01
近年来,由于药物尤其是生物制剂的不断开发和广泛应用,为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治疗选择。然而,手术仍然是治疗炎症性肠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复杂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起到核心作用。在外科治疗方面,炎症性肠病区别于胃肠道肿瘤等疾病的最大特点是其缺乏统一规范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及手术方式。炎症性肠病病人由于发病年龄、疾病表现、疾病部位及用药史不同,使其具有很强的个体化特点;由于合并肠道狭窄、瘘、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在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操作技巧等方面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空间。
兰 平,柯 嘉. 我国炎症性肠病多学科综合治疗现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13-216.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02
炎症性肠病虽然是内科疾病,但多数病人病情复杂且需药物长期维持和手术治疗,其治疗方案须个体化。因此,术前应高度重视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的作用,充分发挥消化内科、结直肠外科、营养科甚至心理科等多个专科的力量,进行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并准确把握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的指征。在选择外科治疗方式时,强调在合适的时机,以最小的创伤和风险解除症状,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谭 蓓,钱家鸣. 炎症性肠病规范化药物治疗[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17-221.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03
炎症性肠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病人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以诱导并维持病情缓解。规范化的药物治疗需要在充分认识各种药物的作用效果和不良反应基础上,结合病人的病变部位、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以及既往治疗史,制定最适宜的规范化治疗方案。
覃华波,黄群生,练 磊. 溃疡性结肠炎手术时机、策略与技巧[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21-228.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0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之一,是发生于结肠和直肠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UC目前多侧重于内科治疗,而外科治疗也是UC治疗的重要手段。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是UC病人的首选手术方式。掌握该手术的策略与技术要点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的预后以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李悠然,谷云飞. 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处理原则[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29-231.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05
在克罗恩病病人中肛周瘘管型疾病十分常见,其中23%为复杂性肛瘘或多发性瘘管。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在肛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最为棘手,对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的处理原则是依据局部病变特征,及时诊断,避免误诊误治。多学科协作、全面细致地评估后,通常先行手术引流感染灶治疗,随后应用药物治疗控制炎症,最后实施确定性手术闭合瘘管。
朱怡莲,杜 鹏,崔 龙. 结肠型克罗恩病手术治疗原则[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32-235.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06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临床表现复杂,目前尚无根治性的治疗方案。CD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狭窄、梗阻、恶变、穿孔、瘘管等并发症,须及时外科干预。结肠型CD具有特有的临床表现及疾病转归,使其处理策略有别于其他部位的病变。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并权衡手术利弊,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在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模式下制定适合病人的个体化临床决策与方案,可使病人获益更多。
吴小剑,陈钰锋,柯 嘉. 克罗恩病吻合口并发症防治策略[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36-239.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07
克罗恩病(CD)病人因长期肠道炎症和营养不良,肠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远高于其他肠道疾病,显著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因此,应高度重视CD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龚剑峰. 腹腔镜在克罗恩病手术治疗中应用价值及评价[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39-243.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08
腹腔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结直肠手术。克罗恩病(CD)病人因其病情特点如肠腔狭窄、肠外瘘及内瘘、腹腔脓肿、营养不良、反复手术和免疫抑制药物应用等,行腹腔镜手术有其特殊之处。非穿透性回盲部CD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已得到临床研究证实,术后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日。某些复杂CD,包括瘘、脓肿或术后再发病例,采用腹腔镜实施肠管切除也可使病人获益,但需要选择合适的适应证。术前评价和合理的围手术期优化策略对于提高CD腹腔镜手术成功率和降低中转开放手术率有重要意义。
钟敏儿,吴 斌. 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国内外共识与指南主要内容介绍及解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44-247.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09
近年来,一系列炎症性肠病(IBD)诊治指南及共识相继发布,包括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CCO) 2015年发布的克罗恩病(UC)外科治疗共识及2016年发布的CD外科治疗共识、世界胃肠组织(WGO) 2015年8月发布的WGO炎症性肠病环球指南、亚太消化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2016年发布的亚太CD诊治共识、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临床实践指导委员会2015年发布的CD外科治疗指南,以及我国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2012年发布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等。学习和解读上述指南与共识有关IBD外科治疗的内容,有助于规范和提高IBD的外科治疗。
汤朝晖1,田孝东2,魏妙艳1,王维民2,全志伟1.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胆道恶性肿瘤分期系统(第8版)更新解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48-254.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10
美国肿瘤联合委员会(AJCC)的癌症分期系统是确定肿瘤分期、个体化地选择治疗方案、判断病人预后、比较治疗效果的重要基础。AJCC第8版癌症分期系统将于2018-01-01在全球启动使用,为肿瘤诊治提供新的推荐意见。本次更新首次引入了AJCC证据等级(AJCC levels of evidence),用以指导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理解分期系统。胆道恶性肿瘤(肝内胆管癌、胆囊癌、肝门部胆管癌、远端胆管癌和Vater壶腹癌)分期更新主要体现在细分、精确原发肿瘤(T)和局部淋巴结(N)的定义,更加强调临床实用性和可重复性,更加侧重客观指标的应用,肿瘤分期更能体现其对预后判断的价值。
孙 威,贺 亮,张 浩.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甲状腺癌分期系统(第8版)更新解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55-258.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11
以肿瘤原发灶(T)、区域淋巴结转移(N)以及远隔转移(M)为基本组成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甲状腺癌分期系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提供甲状腺癌预后信息,评估甲状腺癌预后分期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与第7版相比,将分化型甲状腺癌分期所需的诊断年龄切点值从45岁增加至55岁;重新定义了T3分期及未分化癌的T分期;将Ⅶ区淋巴结转移从颈侧方淋巴结转移(N1b)划分至中央区淋巴结转移(N1a);修改了分化型甲状腺癌、未分化癌TNM的分期。全新的TNM分期系统不仅对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还为病人的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白雪莉,沈艺南,马 涛,梁廷波. 有关国际胰腺外科研究组术后胰瘘定义与分级系统(2016版)更新解读与探讨[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59-261.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12
国际胰腺外科研究组(ISGPS)于2005年首次发布的术后胰瘘(POPF)定义与分级系统并受到广泛认可。目前已成为临床指导POPF诊疗的重要参考依据。2016年,ISGPS对该定义和分级系统进行了更新和修订,消除了既往版本中可能存在的“模糊”概念。新版本的定义和分级更为清晰、简明,可对术后胰瘘进行更客观的评价,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更细致的参考。
张傲然,杨尹默. 联合腹腔动脉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根治术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62-265.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13
联合腹腔动脉干切除可显著提高胰体尾癌的切除率,但是否可提高根治性及改善病人预后,特别是在该术式所导致的潜在缺血并发症等方面,仍存在较大争议。多数回顾性研究提示,对腹腔动脉干及其分支受累的胰体尾癌病人行联合腹腔动脉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根治术具有可行性并可使病人生存获益。该术式为非常规手术,开展时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在可获得R0切除的前提下,审慎评估其临床效果及潜在的缺血并发症。
李 朋,朱丽璋,韦 伟. 一组新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家系诊治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66-270.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14
目的 探讨家族性多发内分泌腺瘤病1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MEN1)的发病特点、诊断流程和治疗原则。方法 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诊治的一组多发内分泌腺瘤病1型家系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同一家族中3例病人被先后诊断为MEN1,并通过基因检测发现一种新的MEN1基因突变位点。针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随访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恢复正常。结论 家族性MEN1的诊断包括临床诊断、家族史和基因诊断3个方面。治疗需要多学科讨论治疗方案,针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或全切除+甲状旁腺种植是指南推荐的标准手术方案,但目前对于年轻的早期病人仍有一定争议。
王俊江1,罗志坚1,2,冯兴宇1,李 胜1,3,4,黎伟豪1,3,胡伟贤1,3,吕泽坚1,郑佳彬1,杨梓锋1,李 勇1,姚学清1,2.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71-275.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15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胃肠专业组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7例行D2根治手术的胃癌病人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ERAS理念处理分为ERAS组(21例)及传统组(36例)。结果 ERAS组与传统组相比,肛门排气时间提前[(2.95±1.36)d vs.(4.44±1.95)d,P=0.003],腹腔引流管留置数量及时间减少[(0.95±0.50)根vs.(2.03±0.45)根,P=0.000]、[(5.05±3.64)d vs. (8.69±5.40)d,P=0.008],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提前[(1.71±2.39)d vs.(5.39±2.54)d,P=0.000],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提前[(2.14±1.42)d vs.(3.47±1.80)d,P=0.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6.48±3.40)d vs.(10.56±6.54)d,P=0.010],住院费用减少[(68 270.57±13 277.11)元 vs. (81 068.18±27 187.35)元,P=0.021],术后疼痛减轻,两组病人术后6、12、24及48 h数字疼痛评分逐渐减少(P=0.001,0.000,0.000,0.00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 vs.11.1%(P=1.000),两组病人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个月内均无再入院病例。结论 胃癌根治术病人应用ERAS理念可以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ERAS理念应用于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张庆彤1,刘亚莉2,张 旭1,王永鹏1,闫晓菲1,宋 纯3. 减孔与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76-280.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16
目的 探讨减孔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辽宁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124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病人临床资料,排除高龄、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及Ⅰ、Ⅳ期直肠癌病例。其中62例行减孔(2孔)腹腔镜手术(减孔组),62例同期行多孔腹腔镜手术(多孔组)。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切口感染发生率、吻合口漏发生率、保肛率、标本完整性、近切缘距离、远切缘距离、环周切缘阳性率、远端切缘阳性率、局部复发率、3年无病存活率、3年总存活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切口总长度、术后第1、2日疼痛评分、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术后第1次下地活动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减孔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可以减少切口总长度、减轻术后疼痛、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提高美容效果;手术时间未显著延长,并在肿瘤手术质量、3年无病存活率、3年总存活率方面不劣于多孔腹腔镜手术。
孙培伟,白雪莉,陈义刚,高顺良,张 匀,楼健颖,阙日升,梁廷波. 合并肝细胞癌多原发癌临床特点(附25例报告)[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81-283.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17
目的 探讨合并肝细胞癌的多原发癌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连续收治的25例合并肝细胞癌的多原发癌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多原发癌病人占同期收治肝细胞癌病人(458例)的5.5%。其中,同时多原发癌8例(32.0%);异时多原发癌17例(68.0%),其中首发为其他癌12例,首发为肝细胞癌5例。25例病人共发生肝外恶性肿瘤病灶26个,肺(26.9%)是肝外最常见的肿瘤累及器官,其次是胃(23.1%)。其中对肝细胞癌的治疗,1例(4.0%)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2例(8.0%)行保守姑息治疗;22例(88.0%)行根治性手术,术后1、3年存活率分别为86.4%和72.7%。结论 临床上合并肝细胞癌的多原发癌病人并不少见,肺癌和胃癌是常见的肝外恶性肿瘤,了解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有助于减少误诊,从而使病人得到合理的治疗方案。
莫志康,方驰华,项 楠,蔡 伟,范应方,杨 剑,曾 宁,刘 军. 三维可视化辅助3D腹腔镜、胆道硬镜肝胆管结石靶向碎石术并发症防治研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84-287.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18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辅助3D腹腔镜、胆道硬镜肝胆管结石靶向碎石术的并发症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3年11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57例肝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并发症的发生、处理和防治策略。结果 57例病人手术平均时间(171.5±34.7)min。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胆道出血及胆道损伤各2例,胆漏及胃肠道水潴留各1例。所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结论 三维可视化辅助3D腹腔镜、胆道硬镜肝胆管结石靶向碎石术的并发症须根据其发生的原因及时处理,通常可治愈,但应以预防为主。
刘 荣,尹注增,赵之明,胡明根,高元兴,谭向龙,赵国栋,张 煊,李成刚. 应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肝胆胰手术单中心1000例报告[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88-290.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19
目的 总结应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肝胆胰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肿瘤外科自2011年11月15日至2017年2月9日应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肝胆胰手术100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0例病人中,中转开腹率4.6%,围手术期病死率0.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7±7.9)d。其中肝脏手术260例,胰腺手术600例,胆道手术83例,其他手术57例。应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左或右半肝切除术、胆囊癌根治术、肝门胆管癌根治术、胰腺中段切除及胰体尾切除术等复杂肝胆胰手术占65.9%。结论 机器人手术系统更适合于行复杂的肝胆胰切除和重建手术。不论开腹手术还是传统腹腔镜亦或机器人手术,三种手术方式不会相互取代,而是相辅相成,协同发展,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病人利益的最大化。
吴文川,张 磊,浦 宁,徐亚东,赵过超,楼文晖. 小肠解旋转技术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体会[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91-295.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20
目的 探讨小肠解旋转技术及其在胰十二脂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6年8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3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资料,通过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探讨小肠解旋转技术对术中局部解剖的改变及其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结果 病人解小肠旋转时间分别为30、15、15 min。消化道重建前恢复小肠旋转状态所需时间约5 min。小肠解旋转后,肠系膜上动脉自肠系膜上静脉左后侧易位到右后侧,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直接发自肠系膜上动脉右侧壁并水平向右走行;胰腺系膜直接发自肠系膜上动脉右侧并创造了一个水平面,从而方便胰腺系膜的完整切除。术中出血量分别在0.10、0.15、0.05 L,均未输血。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后腹膜切缘阴性(1例姑息性手术除外),另2例淋巴结清扫总数均>10枚。术后引流量偏大,中位值约0.3 L/d,引流管放置时间均在1周以上。结论 通过小肠解旋转技术简化胰腺系膜的解剖,可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从而使得胰腺系膜切除变得容易、精确和可控。
吴一丹,于 亮,李晓曦. 甲状旁腺危象19例诊治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96-298.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21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危象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16年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并行手术治疗的19例甲状旁腺危象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病人术前均行定位检查,准确率为:超声87.5%(14/16),核素显像100.0%(16/16),CT 85.7%(6/7),最常用的联合检查为超声联合核素显像(8/19,42.1%),准确率达100.0%(8/8)。14例病人术前行非手术降钙治疗,治疗前平均血钙水平为(3.8±0.3)mmol/L,至术前为(3.4±0.6)mmol/L,术后为(2.0±0.4)mmol/L。手术治疗能显著降低病人血钙,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t=2.893,P=0.013)。9例(47.4%)病人术前血钙仍>3.75 mmol/L,14例(73.7%)病人术前血钙>3.50 mmol/L,仅1例病人因术后甲状旁腺危象引起的全身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结论 手术是甲状旁腺危象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准备目的是明确定性及定位诊断,不应片面追求降低术前血钙水平,以免延误手术时机。
王 彬,姜 可,雷建勇,龚艳萍,苏安平,朱精强. 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乳头状癌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299-302.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22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初治的13例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乳头状癌(合并组)和101例甲状腺髓样癌病人(甲状腺髓样癌组)临床资料。结果 合并组与甲状腺髓样癌组病人的年龄[(45.4±12.5)岁 vs. (45.7±14.2)岁]、性别等基础资料以及病灶[最大径(27.3±17.7)mm vs. (25.4±14.8)mm]、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乳头状癌与单纯甲状腺髓样癌的侵袭性和预后无明显不同。
戚卫林,刘 威,周 伟.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术后管理[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303-305.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23
周建平. 克罗恩病营养支持治疗[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306-308.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24
沈通一,姬彦彬. 炎症性肠病微生态和免疫治疗临床进展[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309-312.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25
刘雨辰,王明刚.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部位感染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313-316.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26
乔 娜,王 刚,武林枫,孙 备. 喉不返神经在甲状腺外科临床研究现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317-320.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27
郭飞龙,朱维铭. 克罗恩病肠造口术[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321-323.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28
卢 婧,樊 林,贾宗良,王 进,钱 雯,车向明. 原发性腹茧症合并术后胃瘫1例报告[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324-326.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29
杨 志,林龙英,王家兴,薛 林,何 康. 胆总管同时多源发混合癌1例报告[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03): 327-328. https://doi.org/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