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牙槽窝充填材料及口腔局麻药研究专栏
    我国牙槽窝充填材料的发展历程
    李 元, 郑雪妮, 胡开进, 薛 洋
    2022, 15(6): 641-643.  DOI: 10.19538/j.kq.2022.06.001
    摘要 ( )  
    牙槽骨缺损修复重建已成为现代口腔医学领域至关重要的内容,为口腔种植修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牙槽窝充填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而缓慢的历程。近十年伴随着国内口腔医学技术的进步与材料研发的蓬勃发展,国产化牙槽窝充填材料出现了历史性的变革与发展。文章就我国牙槽窝充填材料的发展历程做一简述。
    我国牙槽骨缺损人工植骨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张武阳, 李登科, 陈楷文, 王华楠, 郑雪妮, 薛 洋, 胡开进
    2022, 15(6): 644-647.  DOI: 10.19538/j.kq.2022.06.002
    摘要 ( )  
    炎症、创伤、肿瘤等因素导致的牙槽骨缺损会严重影响患者牙周健康,导致牙齿松动或牙列缺损,影响后期的义齿或种植修复。人工植骨材料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牙槽骨缺损这一临床常见难题。随着口腔医学的飞速发展,我国牙槽骨缺损人工植骨材料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临床实践中依然存在不少缺点,这也为我国牙槽骨缺损人工植骨材料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文章将针对我国牙槽骨缺损人工植骨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做一阐述。
    我国口腔局部麻醉药物的发展历程
    李 元, 郑雪妮, 胡开进, 薛 洋
    2022, 15(6): 648-651.  DOI: 10.19538/j.kq.2022.06.003
    摘要 ( )  
    口腔局部麻醉是大部分口腔治疗尤其是口腔外科治疗的重要步骤,而口腔局部麻醉药物是决定麻醉效果优劣及无痛治疗的首要选项。在无痛治疗的基础上,包括拔牙、种植、植骨等在内的一系列手术得以顺利进行。自20世纪中叶以来,口腔局部麻醉药物及无痛治疗理念的应用让各类口腔治疗方式得以施展。在长期的生物医药领域研发中,我国口腔局部麻醉药物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史进程,也让我国口腔舒适化治疗进入新的时代。文章就我国应用于口腔的局部麻醉药物的发展历程做一简述。
    复合透明质酸钠可塑型骨修复材料及天然生物膜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研究
    李国威, 潘 剑, 石 莉, 黄 婷, 李 晨, 郑雪妮, 薛 洋, 胡开进
    2022, 15(6): 652-657.  DOI: 10.19538/j.kq.2022.06.004
    摘要 ( )  
    目的    研究复合透明质酸钠的可塑型骨修复材料及天然生物膜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7-08-25至2018-09-29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8家临床研究机构的单颗牙齿拔除且需进行植骨术患者294例。采用随机、开放、阳性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43例)和对照组(151例),分别使用傲塑®骨填充材料+傲塑®可吸收生物膜和Bio-Oss®Collagen骨填充材料+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2组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术后第(180 ± 7)天的影像学评价并计算治疗有效率;次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术后第(12 ± 2)天生物膜破损、骨填充材料外漏及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和术后第(180 ± 7)天排异反应及骨感染征象情况;安全性评价指标为与研究药物肯定或可能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91%、90.07%,2组主要疗效评价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101,P = 0.294)。2组各项次要疗效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研究组有2例(1.40%)发生与研究材料肯定或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1.3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999)。结论    国产复合透明质酸钠的可塑型骨修复材料和天然生物膜(傲塑®)用于牙槽骨修复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国产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在下颌阻生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br#
    任宇轩, 李 晨, 廖小毓, 李登科, 巨 佳, 刘昌奎, 胡开进, 薛 洋
    2022, 15(6): 658-662.  DOI: 10.19538/j.kq.2022.06.005
    摘要 ( )  
    目的    研究国产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在下颌阻生磨牙拔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4—7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外科及合作单位西安新尔美口腔诊所就诊的需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31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156例)和对照组(154例)。研究组采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丰源®),对照组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必兰®),均进行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有效性[包括麻醉有效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牙拔除术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麻醉安全性(包括注射局麻药物后15、30、45、6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麻醉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90.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185,P = 0.276)。研究组舌神经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 = -2.527,P = 0.012),且舌神经及下牙槽神经麻醉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66、2.260,均P < 0.05)。两组患者在牙拔除术中各阶段的VAS评分变化趋势相同,不同阶段及整体VAS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除注射局麻药物后30 min外,其他时间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研究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2例患者术后神经感觉异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498)。结论    使用国产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丰源®)行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阻滞麻醉后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麻醉效果非劣于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必兰®)。此外,丰源®具有更长的麻醉持续时间,且几乎不影响患者注射后的血压,具有作为必兰®的替代药物在临床上使用的潜力。
    专家讲座
    乳牙外伤的诊治原则及预后
    徐多玲, 赵 玮
    2022, 15(6): 663-668.  DOI: 10.19538/j.kq.2022.06.006
    摘要 ( )  
    乳牙外伤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目前关于乳牙外伤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流行病学调查,较少关注乳牙外伤诊治原则及预后。文章参考2020年国际牙外伤协会指南,结合近来年乳牙外伤治疗新理念,全面系统地阐述乳牙外伤的分类、诊治原则及预后等,为乳牙外伤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论著
    种植钉辅助扩弓治疗后面部软硬组织三维形态分析
    李宗蓉, 郑之峻, 徐卫华, 刘 曙
    2022, 15(6): 669-674.  DOI: 10.19538/j.kq.2022.06.007
    摘要 ( )  
    目的    分析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成年患者应用种植钉辅助扩弓治疗后面部软硬组织形态变化,为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月于贵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种植钉辅助扩弓治疗的成年患者10例。所有患者在扩弓前后均采用Morpheus 3D扫描仪和锥形束CT(CBCT)分别获取软硬组织影像,并对软组织指标[颧突点宽(Zp-Zp)、中面宽(Ck-Ck)、鼻翼宽(Al-Al)、人中宽(ULP-ULP)、口角宽(Ch-Ch)、鼻小柱高(Nc-Nc)、鼻孔宽(Ni-Ni)、鼻基底宽(Ac-Ac)、鼻高(N′-Sn)、鼻背高(N′-Pn)、鼻额角(G-N′-Pn)、鼻唇角(Pn-Sn-Ls)、颏唇角(N′-Pn-Pog′)、鼻颏角(Li-B′-Pog′)、鼻尖角(Al-Pn-Al)、上唇角(Ch-Ls-Ch)、下唇角(Ch-Li-Ch)]和硬组织指标[前部腭中缝宽(ASEW)、后部腭中缝宽(PSEW)、硬腭基骨宽(HP)、鼻底基骨宽(NF)、鼻腔宽(NCW)、颧面孔宽(IZFW)、梨状孔宽(PAW)]进行测量,分析扩弓前后面部软硬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扩弓后Ni-Ni和Ac-Ac较扩弓前分别增加(0.69 ± 0.42)、(1.37 ± 1.36)mm,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扩弓前后其他软组织指标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扩弓后ASEW、PSEW、NF、HP、NCW、PAW分别增加(3.34 ± 1.52)、(3.20 ± 1.67)、(2.12 ± 1.57)、(1.57 ± 1.62)、(2.24 ± 1.55)、(2.29 ± 1.3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扩弓前后IZFW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种植钉辅助扩弓治疗后软组织鼻基底和鼻孔宽度增大,腭中缝得到扩张,同时鼻腔宽度和梨状孔宽度也增加。
    成年女性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拔牙掩饰治疗后软组织颏部突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冠凝, 颜杉钰, 李 娟
    2022, 15(6): 675-682.  DOI: 10.19538/j.kq.2022.06.008
    摘要 ( )  
    目的    探究影响成年女性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拔牙掩饰治疗后软组织颏部突度变化的软硬组织因素以及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变化规律,为其疗效评估和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拔牙掩饰治疗的成年女性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48例,依据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上软组织颏前点(Pos)矢状向的位移量将患者分为Pos后移组和Pos前移组,测量2组治疗前后的牙性、骨性及软组织指标。比较2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以及各组治疗前后的硬组织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下颌中切牙矢状向位置(L1-H)、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倾斜度(L6-MP)、上下唇及软组织颏部矢状向位置(UL-H、LL-H、Pos-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os前移组治疗前后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ANB)、下颌平面角(MP-SN)、上下颌中切牙矢状向位置(U1-H、L1-H)及上下颌第一磨牙矢状向位置(U6-H、L6-H)、上下颌中切牙唇舌向转矩(U1-SN、L1-MP)、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倾斜度(L6-MP)、上颌中切牙和上颌第一磨牙及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垂直向位置(U1-V′、U6d-V′、U6m-V′、L6m-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治疗前后上下牙槽座角(SNA、SNB)及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倾斜度(U6-S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os后移组治疗前后SNA、SNB、U1-H、L1-H、U1-SN、L1-MP、上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倾斜度(U6-SN、L6-MP)及下颌中切牙垂直向位置(L1-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治疗前后ANB、MP-SN、U6-H及L6-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在成年女性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中,下颌中切牙、上下唇及软组织颏部更前突,以及下颌第一磨牙近中倾斜程度更大者,可能更难通过拔牙掩饰治疗获得软组织颏部的前移。成年女性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拔牙掩饰治疗可以更加精细地控制前牙内收量、磨牙近移量、前牙唇舌向转矩、磨牙近远中倾斜度以及上下颌前、后牙的压低量,从而尽可能达到软组织颏部的前移,更大程度改善患者侧貌。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钉对上前牙三维受力影响的体外研究
    吕 欣, 樊永杰, 王秉乐
    2022, 15(6): 683-689.  DOI: 10.19538/j.kq.2022.06.009
    摘要 ( )  
    目的    体外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中微种植钉植入位置及加力方式对上前牙三维受力的影响。方法    研究于2021年5—8月在上海正雅齿科实验室进行。矫治器六轴测量平台代表上颌牙弓,定制微种植钉支抗附着装置。制作上颌牙列光固化树脂模型60个、无托槽隐形矫治器60副。根据微种植钉植入位置及加力方式,随机分为6组(中切牙唇侧组、中切牙舌侧组、中侧切牙唇侧组、中侧切牙舌侧组、侧尖牙唇侧组、侧尖牙舌侧组),每组各10个上颌模型和10副矫治器。测量分析微种植钉位于中切牙之间、双侧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及双侧侧切牙与尖牙之间时分别在矫治器唇或舌侧施加0.98 N压入力的上前牙三维受力情况。结果    中切牙唇侧组及中切牙舌侧组的中切牙与侧切牙受压低力,而对尖牙产生伸长力;两组上前牙受力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中切牙所受压低力在中切牙唇侧组中最大,其次为中切牙舌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侧切牙在中切牙唇侧组所受压低力大于除侧尖牙舌侧组外的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尖牙在侧尖牙唇侧组所受压低力大于除侧尖牙舌侧组外的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除垂直向受力外,各组上前牙都受到了唇舌向力及近远中向力,且大多数呈现舌侧组受力小于唇侧组的趋势,其中右上中切牙和两侧侧切牙在各唇、舌侧组受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微种植钉的位置及加力方式均对上前牙的三维受力有显著影响。从机械力学方面分析,仅需压低中切牙与侧切牙时,微种植钉植入中切牙之间是较优选择;若需同时压低切牙与尖牙时,微种植钉应植入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或侧切牙与尖牙之间,并在矫治器舌侧加力较佳。所有位置下,与唇侧加力相比,舌侧加力更接近牙齿的整体移动。
    电话随访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患者正畸疼痛和焦虑影响研究
    孟兆理, 方 丹, 马婷婷, 刘 琼, 孔荣荣, 乔 虎
    2022, 15(6): 690-693.  DOI: 10.19538/j.kq.2022.06.010
    摘要 ( )  
    目的    研究电话随访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患者正畸疼痛和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需行无托槽隐形矫治初诊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关怀电话组、普通电话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佩戴矫治器后6 h进行随访,关怀电话组电话随访内容为表达关心,并对患者遇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指导;普通电话组仅对患者在这项研究中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对照组不进行电话随访。佩戴矫治器后6 h及1、2、3、4、5、6、7 d,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对疼痛和焦虑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120例患者失访4例,其中关怀电话组和普通电话组各1例、对照组2例,失访率为3.3%。在佩戴矫治器后6 h及1、2、3 d,关怀电话组和普通电话组患者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在佩戴矫治器后1、2、3、4、5 d,关怀电话组和普通电话组患者GAD-7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关怀电话组和普通电话组患者的各时间点VAS、GAD-7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在无托槽隐形矫治中,电话随访可减轻患者的自觉疼痛和焦虑程度,但电话随访内容可能不会对患者的疼痛和焦虑产生影响。
    Er∶YAG激光激活荡洗辅助根管治疗对慢性根尖周炎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何新宇, 李 珍, 赵斯佳, 张晓巍, 张慧杰, 吴 宣, 赵继志
    2022, 15(6): 694-698.  DOI: 10.19538/j.kq.2022.06.011
    摘要 ( )  
    目的    研究Er∶YAG激光激活荡洗辅助根管治疗对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2020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接受Er∶YAG激光激活荡洗辅助根管治疗的47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患牙51颗。所有病例随访时间至少1年,根据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牙的转归分为已治愈、正在愈合和治疗失败3类,并对患者年龄、性别、牙位、颌位、随访时间、有无超充、治疗前根尖阴影大小及根尖周指数(PAI)8项可能影响临床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Er∶YAG激光激活荡洗辅助根管治疗的51颗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已治愈43颗(84.3%),正在愈合5颗(9.8%),治疗失败3颗(5.9%)。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治疗前PAI评价对患牙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影响(H = 10.722,P = 0.005),治疗前PAI评价为5级的患牙治疗效果较PAI评价为3、4级的患牙差(P < 0.05),而治疗前PAI评价为3、4级的患牙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7项因素对患牙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均P > 0.05)。结论    采用Er∶YAG激光激活荡洗辅助根管治疗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临床效果良好,但治疗前PAI评价为5级的患牙可能预后较差。
    不同材料全冠修复体边缘适合性的比较研究
    哈斯达来, 田 硕, 王艳华, 林 丽, 田 拓, 张秋琪
    2022, 15(6): 699-704.  DOI: 10.19538/j.kq.2022.06.012
    摘要 ( )  
    目的    研究4种材料全冠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为临床修复体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22年1—4月在内蒙古口腔颅颌面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进行。将种植基台作为预备体,直接在基台表面采用失蜡铸造工艺制作钴铬合金和金合金全冠修复体各20个,分别记为铸造钴铬合金组和铸造金合金组;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切削工艺制作二氧化锆和纯钛全冠修复体各20个,分别记为CAD/CAM二氧化锆组和CAD/CAM纯钛组。各组初步试戴并记录调磨全冠组织面达到完全就位的时间。使用体视显微镜和M2-cam软件观测各组全冠修复体的绝对边缘间隙。结果    各组调磨就位时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91.519,P < 0.001)。其中,铸造钴铬合金组调磨就位时间[(14.1 ± 2.6)min]最长,CAD/CAM二氧化锆组用时[(5.0 ± 1.6)min]最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各组绝对边缘间隙由小至大依次为CAD/CAM二氧化锆组[(12.19 ± 4.11)μm]、CAD/CAM纯钛组[(18.46 ± 4.65)μm]、铸造金合金组[(28.93 ± 4.24)μm]和铸造钴铬合金组[(42.71 ± 6.94)μm],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4种全冠修复材料中二氧化锆通过CAD/CAM制作的全冠修复体精度更高,更易调磨达到完全就位,且边缘适合性更好。
    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树脂-陶瓷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和粘接强度影响研究
    张 皓, 王秀文, 李斯文, 马红梅
    2022, 15(6): 705-710.  DOI: 10.19538/j.kq.2022.06.013
    摘要 ( )  
    目的    研究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树脂-陶瓷复合材料表面微观形貌及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树脂-陶瓷复合材料Vita Enamic(以下简称“VE”)和Lava Ultimate(以下简称“LU”),分别切割成2种不同尺寸瓷块。每种尺寸瓷块均随机分为8组,每组6 mm × 6 mm × 5 mm瓷块5个、16.0 mm × 4.0 mm × 1.5 mm瓷块4个。其中,对照组不做任何表面处理;其余7组为处理组,分别记为氢氟酸组(氢氟酸凝胶酸蚀),25、50、110 μm玻璃珠组(不同颗粒尺寸玻璃珠喷砂),以及25、50、110 μm氧化铝组(不同颗粒尺寸氧化铝喷砂)。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测量表面粗糙度Ra值,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微观形貌,并进行粘接强度测试。结果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各处理组均表现为较尖锐的片瓦状凹凸表面,其中110 μm氧化铝组2种材料瓷块表面均具有明显的凹坑和沟槽。测量各组表面粗糙度Ra值也发现,110 μm氧化铝组2种材料瓷块表面粗糙度Ra值均较其他组显著增高(均P < 0.05);其次为50 μm氧化铝组和110 μm玻璃珠组,而这两组相同材料瓷块表面粗糙度R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各喷砂处理组瓷块表面出现明显的裂隙与凹陷,相对于各氧化铝喷砂处理组,玻璃珠喷砂处理组瓷块表面更平整,其中110 μm氧化铝组瓷块表面裂纹最为明显。各组VE瓷块粘接强度比较显示,氢氟酸组、110 μm玻璃珠组、50 μm氧化铝组和110 μm氧化铝组较其他组的粘接强度高;各组LU瓷块粘接强度比较显示,110 μm玻璃珠组、50 μm氧化铝组和110 μm氧化铝组较其他组的粘接强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氧化铝和玻璃珠喷砂处理均能显著改变VE和LU陶瓷表面形貌,其中110 μm玻璃珠和50 μm氧化铝喷砂处理可在显著提高陶瓷粘接强度同时避免微裂纹的产生。
    微酸性次氯酸水浸泡消毒对口腔印模精度影响研究
    张雪丽, 胡瑞雪, 苏 静
    2022, 15(6): 711-714.  DOI: 10.19538/j.kq.2022.06.014
    摘要 ( )  
    目的    探究微酸性次氯酸水(slightly acidic hypochlorite water,SAHW)浸泡消毒对口腔印模精度的影响。方法    研究于2021年2—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研究所进行。以标准上颌牙列模型为母模,分别制取藻酸盐、硅橡胶印模各70个,随机分为7组,每组2种印模各10个。其中,空白对照组仅使用流动水冲洗30 s;不同消毒时间(10、20、30 min)SAHW处理组使用SAHW(有效氯质量浓度为200 mg/L)分别浸泡消毒10、20、30 min;不同消毒时间(10、20、30 min)NaClO处理组使用NaClO(有效氯质量浓度为500 mg/L)分别浸泡消毒10、20、30 min。各组消毒后灌注石膏模型并扫描获得数字化模型,测量其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偏差值并比较三维分析色谱图。结果    各组藻酸盐印模RMS偏差值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905,P < 0.001)。其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仅30 min SAHW处理组和30 min NaClO处理组的RMS偏差值显著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随着消毒时间的延长,各SAHW处理组和NaClO处理组藻酸盐印模的RMS偏差值随之增加,其中仅10 min组与30 min组的RMS偏差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同消毒时间的SAHW处理组与NaClO处理组藻酸盐印模的RMS偏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各组硅橡胶印模RMS偏差值总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955,P = 0.463)。印模偏差三维分析色谱图显示,各组硅橡胶印模偏差要小于藻酸盐印模。结论    使用SAHW浸泡消毒硅橡胶和藻酸盐印模20 min内,对印模的精度均无明显影响,且与NaClO浸泡消毒对印模精度的影响相似,具有较佳的临床应用前景。
    热处理渗氮技术对镍钛合金根管预备器械表面防护作用研究
    刘美霞, 徐 延, 顾贵松, 林 浩, 张炳春, 张桂荣, 高淑春, 王逸琳
    2022, 15(6): 715-719.  DOI: 10.19538/j.kq.2022.06.015
    摘要 ( )  
    目的    研究热处理渗氮技术对镍钛(Ni-Ti)合金根管预备器械表面的防护作用。方法    研究于2022年4—6月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基础实验室、东北大学科技园腐蚀中心进行。选取30个Ni-Ti合金试件随机分为Ni-Ti-N组和Ni-Ti组,每组各15个。Ni-Ti-N组试件采用热处理渗氮工艺制备氮化钛(TiN)涂层,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涂层厚度,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涂层表面成分进行确认。Ni-Ti组试件不做任何处理。采用纳米压痕方法及电化学实验检测2组试件的表面硬度和耐腐蚀性能。选取60支Ni-Ti根管锉随机分成2组进行Ni离子溶出实验,Ni-Ti-N′组(30支)采用与Ni-Ti-N组相同的涂层制备方法,Ni-Ti′组(30支)不做任何处理,并设置阴性对照组,检测浸泡1、10 d各组浸提液中Ni离子溶出量。结果    扫描电镜观测Ni-Ti-N组试件表面涂层厚度为22.97 ~ 30.08 μm,平均(25.34 ± 4.10)μm。XPS分析结果提示,Ni-Ti-N组试件表面可以观测到TiN峰值,且N元素含量随着溅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溅射30 s后,N元素含量趋于稳定。Ni-Ti-N组试件表面硬度为2.34 GPa,与Ni-Ti组(2.37 GPa)相似。Ni-Ti-N组极化曲线整体向正电位方向移动,且自腐蚀电位(Ecorr)高于Ni-Ti组。浸泡1、10 d后,3组Ni离子溶出量总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4.542、27.383,均P < 0.05);其中,Ni-Ti-N′组Ni离子溶出量均低于Ni-T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经热处理渗氮技术加工后的Ni-Ti合金防护涂层TiN能够提高Ni-Ti合金的耐腐蚀性,并对于Ni离子的溶出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且不影响Ni-Ti合金的硬度,为其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负载地塞米松DNA水凝胶改善镁周围成骨微环境研究
    廉 鑫, 贾 森, 薛睿喆, 王皓辰, 刘昌奎, 宋 文
    2022, 15(6): 720-726.  DOI: 10.19538/j.kq.2022.06.016
    摘要 ( )  
    目的    研究负载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DNA水凝胶对镁周围成骨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研究于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将108个阳极氧化处理后的镁片按照不同表面处理方式随机分为3组,每组36个,分别记为空白对照组(未涂布任何物质)、水凝胶组(涂布DNA水凝胶)、Dex水凝胶组(涂布负载Dex的DNA水凝胶)。扫描电镜观察每组试样表面结构,同时检测培养液浸泡试样后pH值的变化及镁离子累积释放浓度;将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与试样间接共培养,应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基因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极化标志物CD206和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CR7)相对荧光强度;最后应用ELISA检测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TNF-α的分泌量。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空白对照组表面呈现较为均匀致密的氧化层,水凝胶组和Dex水凝胶组表面被网状结构的水凝胶涂层所覆盖。水凝胶组和Dex水凝胶组pH值的升高幅度及镁离子累积释放浓度均小于空白对照组。细胞活力检测结果显示,水凝胶组及Dex水凝胶组的光密度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 < 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Dex水凝胶组M2极化相关标志物Arg-1、TGF-β、CD206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水凝胶组,而水凝胶组仅TGF-β、CD206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Dex水凝胶组M1极化相关标志物iNOS、TNF-α、CCR7表达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其中iNOS、CCR7的表达还低于水凝胶组,而水凝胶组仅TNF-α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ELISA检测发现水凝胶组和Dex水凝胶组相比空白对照组IL-10分泌量均增加,且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量均减少;Dex水凝胶组相比水凝胶组IL-10的分泌量增加,TNF-α的分泌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负载Dex的DNA水凝胶涂层镁片可能会诱导其周围的巨噬细胞发生M2极化,改善成骨微环境。
    口腔医学教育研究专栏
    粘接牙科学整合课程在本科毕业后教育中的应用
    姚 蔚, 李 冰
    2022, 15(6): 727-730.  DOI: 10.19538/j.kq.2022.06.017
    摘要 ( )  
    粘接牙科学是现代口腔医学临床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本科教学体系中的现状与学科发展不匹配,而高度整合、深度扩展的粘接牙科学整合课程非常适用于以提高临床胜任能力为目标的本科毕业后教育。文章通过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学习的31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中实施口腔粘接基础和临床实践课程优化整合的教学模式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粘接牙科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在“牙科临床规范化操作”教学中的应用
    仇 珺, 王胜朝, 张芯华, 郝秀瑞, 程小刚, 余 擎
    2022, 15(6): 731-735.  DOI: 10.19538/j.kq.2022.06.018
    摘要 ( )  
    文章以“牙科临床规范化操作”课程为例,详细讲述了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在学员返校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以期为疫情期间同类口腔医学教学和学员返校后教学提供参考。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无痛牙科治疗技术和牙科镇静技术”课程12年总结和改进
    马 林, 景 泉, 万 阔, 张 洁, 王欣欣
    2022, 15(6): 736-739.  DOI: 10.19538/j.kq.2022.06.019
    摘要 ( )  
    我国口腔镇静镇痛技术起步较晚,发展不均衡,众多基层医生缺乏无痛操作正确理念及基本技能。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无痛牙科治疗中心自2010年起根据国内日益增长的无痛牙科治疗的需求,精心设计了“无痛牙科治疗技术和牙科镇静技术”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项目实施的12年期间,培训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400多名学员,推动了我国口腔镇静镇痛诊疗技术的开展,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文章就该项目的课程设计、实施经验及未来展望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国内推广实施规范化的牙科镇静镇痛培训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口腔镇静镇痛事业的发展。
    综述
    钛表面的仿生改性促进软组织黏附研究进展
    唐 恺, 王 富, 陈吉华
    2022, 15(6): 740-744.  DOI: 10.19538/j.kq.2022.06.020
    摘要 ( )  
    软组织黏附的质量对种植修复的近远期成功率至关重要,对钛材料表面进行优化改性是促进周围软组织黏附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将仿生概念引入钛表面的优化设计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就具有促进软组织黏附特性的钛仿生表面的研究进展、目前常用的仿生表面制备及评价方法做一综述,以期为种植领域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脱细胞真皮基质应用于口腔软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
    邱小亥, 李雪菁, 孔垂宇娟, 陈金武, 邢晓建, 李风舟
    2022, 15(6): 745-748.  DOI: 10.19538/j.kq.2022.06.021
    摘要 ( )  
    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是一种从同种异体或异种生物身上获取的皮肤,经过各种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的脱细胞技术处理,去除了表皮和真皮中的各种细胞,保留了细胞外基质的形态、三维结构和成分,而得到的一种无细胞真皮基质。ADM为宿主细胞提供了生长和代谢的场所,可诱导宿主细胞长入,促进自体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在基质中生长,从而完成对缺损组织的修复和重建。目前ADM在牙周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就ADM在口腔软组织再生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
    新型口腔间隙保持器临床应用进展
    马宇星, 李小兵
    2022, 15(6): 749-754.  DOI: 10.19538/j.kq.2022.06.022
    摘要 ( )  
    在乳牙列期及混合牙列期,乳牙早失引起的间隙丧失可能影响继承恒牙萌出和牙弓长度发育,增加错牙合畸形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同时影响患儿的咀嚼功能和美学需求。因此,及时有效的间隙保持对于儿童的口腔咬合发育十分重要。随着口腔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学科交叉发展的深入,口腔医学领域出现的技术、材料和设计上的创新逐步应用于间隙保持器的设计与制作。文章将从临床传统间隙保持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和间隙保持器技术、材料、设计的新进展等方面做一综述。
    二硫化钼基钛表面抗菌涂层在口腔种植领域研究进展
    杨 珍, 秦秋月, 皇甫慧敏, 张 逸, 周延民
    2022, 15(6): 755-759.  DOI: 10.19538/j.kq.2022.06.023
    摘要 ( )  
    细菌影响人类生活,口腔细菌感染还会引起牙周炎和种植体周围炎等疾病。纳米材料的抗菌作用已被广泛研究,对于口腔种植而言,种植体表面材料改性已成为预防细菌感染的一种方法,其中二硫化钼(MoS2)基材料抗菌主要是通过电子转移从而导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氧化还原作用破坏细菌,通常为多重抗菌方式协同作用。文章就MoS2基钛表面抗菌涂层在口腔种植领域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口腔生物力学研究方法进展
    安维康, 王 青, 刘利鹏, 马楚凡
    2022, 15(6): 760-765.  DOI: 10.19538/j.kq.2022.06.024
    摘要 ( )  
    有效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能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口腔内各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并进一步探究不同载荷下各组织的应力分布特征,从而帮助医生评估不同治疗方案预期效果,帮助优化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电测法、光弹应力分析法、有限元分析法等,不同方法有各自的优势与适用范围。文章就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病例报告
    经缝牵引成骨辅助双侧重度牙槽突裂合并上颌后缩植骨前治疗1例报告
    吴思默, 李海强, 李云鹏, 张浚睿
    2022, 15(6): 766-768.  DOI: 10.19538/j.kq.2022.06.025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