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12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9-09-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专栏
    论著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临床龋病风险评估和管理
    林焕彩,王柯恬
    2019, 12(9): 513-516.  DOI: 10.19538/j.kq.2019.09.001
    摘要 ( )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龋病仍然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国际上公认临床龋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是龋病防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已研发的评估和管理系统,可以对患者进行龋病风险评估和管理。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些系统已被纳入到临床治疗和社区口腔保健工作中。文章将介绍目前常用的龋病风险评估和管理系统以及相关进展和评价。

    龋病早期临床防治技术
    传爱云,王胜朝
    2019, 12(9): 517-520.  DOI: 10.19538/j.kq.2019.09.002
    摘要 ( )  

    龋病是影响口腔健康状况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导致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龋是一个可逆的病变过程,若能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促进牙体组织再矿化,则可终止龋病进展,使其静止或逆转,避免形成不可逆病损。因此,龋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工作对控制其进展和流行至关重要。文章就早期龋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技术做一概述。

    儿童龋病分级管理
    郁莹1,2,张颖1,2
    2019, 12(9): 521-526.  DOI: 10.19538/j.kq.2019.09.003
    摘要 ( )  

    儿童龋病分级管理模式是指通过临床检查与问卷调查,将儿童分为不同的患龋风险等级,并进行相应的个性化、精细化管理,以期达到降低儿童龋病患病率的目的。近年来,尽管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在儿童龋病防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收效甚微。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龋病患龋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国内已有不少文献对儿童龋病的风险评估进行了研究,但对其后的管理模式尚未有文献探讨。而国外已有文献对儿童龋病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讨论,并且有些地区已将龋病分级管理的部分步骤应用于实践。文章将对儿童龋病分级管理模式进行论述,以期为我国儿童龋病的管理提供借鉴。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专栏
    推进宏观政策  促进口腔健康
    曾晓娟
    2019, 12(9): 527-531.  DOI: 10.19538/j.kq.2019.09.004
    摘要 ( )  

    在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这一方针中“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健康促进(包括口腔健康促进)的重要策略。事实上,由于口腔疾病发病率高,波及各个年龄段人群,影响全身健康及生活质量,疾病负担重,可防可治,口腔健康问题已成为宏观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公共卫生问题需要采取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即需要推进宏观政策建立来保障口腔健康促进的效果。文章就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牙科联盟及各国政府制定的一些相关口腔健康促进政策和策略进行总结及解读。

    论著
    经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的纯钛与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的实验研究
    葛鑫1,谢艳婷1,顾舒扬1,邓春富1,蔺增2,李绍杰2,江鹭鹭1,王丹宁1,赵宝红1
    2019, 12(9): 532-537.  DOI: 10.19538/j.kq.2019.09.005
    摘要 ( )  

    目的 研究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纯钛,对纯钛微观结构及纯钛与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纯钛试件不同时间的组均为实验组,不使用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的纯钛试件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X射线能谱仪(EDS)、电子万能试验机、体式光学显微镜对纯钛试件表面接触角、表面形貌、元素含量、纯钛与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以及粘接断面的断裂模式等进行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冷常压等离子处理的各实验组纯钛与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纯钛表面接触角变小,氧元素含量升高,表面粗糙度与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 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纯钛试件能在不改变其表面粗糙度及形貌的情况下,增强表面亲水性,提高表面氧元素含量,从而增强纯钛试件与氧化锆陶瓷试件粘接的强度。这为临床上使用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种植体钛基台后,增强钛基台与氧化锆陶瓷牙冠的粘接强度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顽固性与普通性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人口社会学资料对比研究
    刘芹1,段宁1,王翔1,阮欢欢2,宋月凤1,林琳1,蒋红柳1,黎景景1,王文梅1
    2019, 12(9): 538-542.  DOI: 10.19538/j.kq.2019.09.006
    摘要 ( )  

    目的 比较并分析顽固性与普通性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人口社会学资料特征,为顽固性RAU的病因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就诊的顽固性RAU患者339例(顽固性RAU组)、普通性RAU患者301例(普通性RAU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30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统计各组研究对象的人口社会学资料及临床特征,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顽固性RAU组和普通性RAU组研究对象中有RAU家族史的比例、戒烟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顽固性RAU组研究对象戒烟的比例高于普通性RAU组(P<0.05);顽固性RAU组研究对象中有压力的比例高于普通性RAU组和对照组(P<0.05),与月经周期相关、饮酒史的比例低于普通性RAU组(P<0.05);顽固性RAU组和普通性RAU组研究对象中有吸烟史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顽固性RAU组、普通性RAU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在性别、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占比、糖尿病患者占比、食物药物过敏史、文化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U与遗传、月经周期、吸烟史、戒烟、饮酒史、压力等因素相关,其中顽固性RAU较普通性RAU与压力及戒烟因素关系更为密切。

    ApexCal和Vitapex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元佩燕,许浩彦,卢炜莹,徐平平
    2019, 12(9): 543-546.  DOI: 10.19538/j.kq.2019.09.007
    摘要 ( )  

    目的 探讨根管消毒药物ApexCal和Vitapex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7年10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患者108例,共计患牙108颗。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ApexCal组和Vitapex组,ApexCal组使用ApexCal糊剂行根管内封药,Vitapex组使用Vitapex糊剂行根管内封药。患者于封药2周后复诊,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ApexCal组和Vitapex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不同性别、不同牙位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根管消毒药物ApexCal和Vitapex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受性别和牙位的影响。

    不同类型感染根管内4种厌氧菌定植状况分析
    黄燕华1,刘澍2,葛久禹2
    2019, 12(9): 547-551.  DOI: 10.19538/j.kq.2019.09.008
    摘要 ( )  

    目的 应用16S rDNA-PCR技术检测不同类型感染根管内4种厌氧菌的定植状况。方法 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收集临床上拔除的新鲜离体牙30颗,分为3组:牙髓炎组、根尖周炎组、根管治疗失败组,每组10颗。将各组牙齿的根管分为根管冠中段(离根尖6 mm)和根管尖段(离根尖3 mm),提取每个根管段的细菌基因组DNA,用PCR扩增细菌16S rDNA基因片段的方法检测细菌种类,计算检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牙髓炎组,根管冠中段能检测到牙髓卟啉单胞菌(P.endodontalis, P.e)、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F.n)、粪肠球菌(E.faecalis,E.f)和中间普氏菌(P.intermedia,P.i),其中P.e的检出率最高(P < 0.05),根管尖段只检测到P.e的存在。在根尖周炎组,4种厌氧菌(P.e、F.n、E.f、P.i)在根管冠中段和尖段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根管治疗失败组,E.f在根管尖段的检出率(60%)比在根管冠中段的检出率(1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牙髓炎的根管细菌主要定植在冠中段,P.e检出率最高;根尖周炎的根管冠中段和根管尖段4种细菌检出率无明显差别,都是以P.i为主;根管治疗失败的根管细菌以E.f为主,主要集中于根管尖段。

    上海市口腔公共卫生人力资源与儿童龋病的相关性分析
    江一巍,王艳, 曾晓莉,张皓,虞瑾,笪东欣,张颖
    2019, 12(9): 552-555.  DOI: 10.19538/j.kq.2019.09.009
    摘要 ( )  

    目的 了解上海市各级口腔病防治机构及社区卫生中心内从事口腔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其与儿童患龋率的相关性,为制定上海市口腔公共卫生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于2014年和2016年分别对上海市及16个区级口腔病防治机构及社区卫生中心从事口腔公共卫生工作的兼专职人员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分层整群法于2014年在上海市16个区抽取544名5岁及316名12岁儿童,2016年各区抽取3086名5岁及2015名12岁儿童,按照WHO口腔健康检查标准进行患龋情况检查。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χ2检验比较2014年和2016年人力资源构成比,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各区人力资源状况与儿童患龋率的关系。结果 2016年上海市口腔公共卫生人员共887人,数量比2014年增加了15.34%,但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减少了72.58%,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减少了66%,专职人员减少了53.35%。口腔公共卫生人员与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学生数比为1∶1984。5岁和12岁儿童患龋率分别为55.4%和 28.9%,龋均分别为 2.69 和 0.57,较 2014 年均有下降,2016年各区口腔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学历构成与专职人员比例与儿童龋病健康存在相关关系。其中,本科及以上人员比例越大,5 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和龋均越低;专职人员比例越大,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越低。结论 增加口腔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做好口腔疾病的分级诊疗,是促进上海市口腔公共卫生工作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广东省12~15岁学生恒牙龋病影响因素分析
    吴林梅,周玥杉,范卫华,李剑波,黄少宏
    2019, 12(9): 556-560.  DOI: 10.19538/j.kq.2019.09.010
    摘要 ( )  

    目的 分析广东省12~15岁学生恒牙龋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口腔预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4个城区、4个乡镇的12~15岁学生,每个年龄组1920人,男、女各半,城、乡各半,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女性、居住地在农村、非独生子女、经常进食甜点心及糖果、甜饮料为学生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亲高学历为学生龋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相关部门应重视学生龋病的预防工作,重点关注农村儿童和非独生子女口腔健康,降低学生龋病的发生率。

    下颌后牙区舌侧埋伏阻生牙拔除术中微创技术应用研究
    钱庆慰,余佳杰,马宏涛
    2019, 12(9): 561-564. 
    摘要 ( )  

    目的 探讨下颌后牙区舌侧埋伏阻生牙拔除术中微创技术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综合科就诊需拔除下颌后牙区埋伏阻生牙的患者19例,术前经锥形束CT(CBCT)准确定位,选择舌侧翻瓣,利用气动式外科专用切割手机与外科动力钻精确去骨和分牙,微创拔除患牙。结果 19例患牙及牙根均顺利拔除,手术时间14~26 min,平均20 min。所有患者术后反应较轻,均无明显肿胀。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舌麻木、损伤邻牙等并发症,创口均一期愈合。结论 对于下颌后牙区舌侧埋伏阻生牙,术前经CBCT准确定位,选择合适的舌侧切口,利用气动式外科专用切割手机联合外科动力钻微创拔除,临床疗效良好。

    综述
    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牙周炎相关关系研究进展
    孙静1, 原韶钟1,2
    2019, 12(9): 565-568.  DOI: 10.19538/j.kq.2019.09.012
    摘要 ( )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与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的常见致病菌。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的低氧环境利于Hp的定植,并会随唾液的吞咽进入胃内,使牙周炎患者成为胃Hp感染的“易感人群”,增加胃Hp感染的概率;同时胃Hp可能通过胃食管返流的途径进入口腔,增加牙周炎发生、发展的风险。有学者认为,牙周基础治疗可使胃Hp感染率显著下降,对消化道疾病及牙周炎的防治产生积极的作用。文章就胃Hp与牙周炎的相关关系及二者之间相关关系发生的机制做一综述。

    全脱出牙齿储存介质对牙周膜细胞的作用与机制
    季伶俐,陈旭
    2019, 12(9): 569-572.  DOI: 10.19538/j.kq.2019.09.013
    摘要 ( )  

    牙齿全脱出是牙外伤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离体时间及储存介质是影响再植牙预后的2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储存介质在保持牙周膜细胞活性的同时,应能降低再植牙术后发生炎症性吸收和替代性吸收的风险。文章就全脱出牙齿储存介质对牙周膜细胞的作用与机制做一综述。

    牙周炎可疑致病菌对慢性肾脏病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王译凡1,胡巍1,方姝2,高逸凡3,郭斌1
    2019, 12(9): 573-576.  DOI: 10.19538/j.kq.2019.09.014
    摘要 ( )  

    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已逐步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牙周炎作为常见的口腔慢性感染性疾病,与慢性肾脏病具有相关性。牙周可疑致病菌是牙周炎的始动因子,在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就牙周可疑致病菌对慢性肾脏病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