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1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2-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临床指南
    专题笔谈
    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舌下腺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贾玉林1,赵怡芳2
    2019, 12(2): 65-68.  DOI: 10.19538/j.kq.2019.02.001
    摘要 ( )  

    舌下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唾液腺黏液囊肿,临床上分为单纯型、口外型和哑铃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囊肿内容物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因其异常的发生部位而易被误诊,需同多种颈部肿物相鉴别。文章就舌下腺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做一概述。

    舌下腺囊肿的非手术治疗
    胡砚平1,贾俊2,赵怡芳2
    2019, 12(2): 69-72.  DOI: 10.19538/j.kq.2019.02.002
    摘要 ( )  

    舌下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唾液腺囊肿,有多种治疗方法。尽管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但为了避免手术的并发症,舌下腺囊肿的非手术治疗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文章就舌下腺囊肿的硬化治疗、激光治疗及口服药物治疗等做一综述。

    临床指南
    袋形术和微创手术在舌下腺囊肿治疗中的应用
    贾俊1,胡砚平2
    2019, 12(2): 73-76.  DOI: 10.19538/j.kq.2019.02.003
    摘要 ( )  

    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及病理机制较为明确,但其治疗方法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袋形术曾是治疗舌下腺囊肿的一线选择,然而单纯的袋形术治疗术后复发率较高。随着术式的不断改进,适应证的合理选择,特别是微创手术的应用,术后复发率显著降低。袋形术和微创手术对于治疗舌下腺囊肿患儿及因其他原因无法接受舌下腺切除术的舌下腺囊肿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就袋形术和微创手术在舌下腺囊肿治疗中的应用做一概述。

    专题笔谈
    舌下腺囊肿手术的疗效与并发症
    赵怡芳,贾俊
    2019, 12(2): 77-81.  DOI: 10.19538/j.kq.2019.02.004
    摘要 ( )  

    手术是舌下腺囊肿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对于舌下腺囊肿治疗最佳术式的选择尚无一致意见。袋形术创伤较小,常作为舌下腺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特别是患儿。然而,常规的袋形术复发率高,并可能因口内型囊肿治疗后复发而成为口外型病变。由于对发病原因认识不足,产生多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或径路用于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治疗。经口内径路切除舌下腺并排空囊液的术式,广泛应用于各型舌下腺囊肿,成功率高。由于舌下腺囊肿手术的术野较小,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如舌神经损伤、下颌下腺导管损伤、出血与血肿等。文章结合文献复习和作者的经验,就舌下腺囊肿常用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做一概述。

    论著
    干扰素-γ对脱落乳牙干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研究
    戴 璐,刘雪梅,杨宁,陈旭,刘尧
    2019, 12(2): 82-86.  DOI: 10.19538/j.kq.2019.02.005
    摘要 ( )  

    目的 研究促炎症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对脱落乳牙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揭示免疫微环境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人SHED,用不同浓度(10、50、100、200 ng/mL)的IFN-γ处理SHED记为IFN-γ处理组,未加入IFN-γ的记为对照组。应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和甲苯胺蓝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代培养SHED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73、CD90、CD105,体外诱导培养具有成骨、成神经和成脂的多向分化潜能。不同浓度IFN-γ均显著抑制SHED的增殖(F = 169.7,P < 0.0001),且可能具有浓度依赖性;随IFN-γ处理时间的延长,其对SHED增殖的抑制作用越强(F = 4.81,P = 0.0007);高浓度IFN-γ处理组(100、200 ng/mL)SHED凋亡率和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IFN-γ能够抑制SHED增殖以及诱导其凋亡,从而损伤SHED的生物学性能,降低其骨再生能力。

    不同材料CAD/CAM髓超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临床效果评价
    周楠,丁梦,何琴,刘亚华,杨卫东
    2019, 12(2): 87-91.  DOI: 10.19538/j.kq.2019.02.006
    摘要 ( )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新型纳米复合陶瓷Lava Ultimate髓超嵌体和长石质瓷Vita TriLuxe髓超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于南京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就诊的58例患者根管治疗后缺损磨牙60颗,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颗,采用Lava Ultimate髓超嵌体修复;对照组30颗,采用Vita TriLuxe髓超嵌体修复。根据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标准,比较两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 60颗修复体均效果良好,无修复体脱落,仅在对照组发现1例修复体折裂情况;观察组在边缘密合性、完整性、继发龋和牙龈炎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观察组的对颌牙磨耗情况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Vita TriLuxe髓超嵌体和Lava Ultimate髓超嵌体皆可用于修复根管治疗后的牙体缺损,新型纳米复合陶瓷Lava Ultimate相较于长石质瓷Vita TriLuxe更能减少对颌牙的磨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与蝶鞍的相关性研究
    刘军1,杨洁1,李铎1,蓝义亮1,郑博文2,刘奕1
    2019, 12(2): 92-95.  DOI: 10.19538/j.kq.2019.02.007
    摘要 ( )  

    目的 探索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与蝶鞍大小、形态和鞍桥发生率之间是否有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2017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奉天门诊及正畸二科收治的仅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除第三磨牙外)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无恒牙先天缺失(除第三磨牙外)且接受正畸治疗的安氏Ⅰ类患者2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头颅侧位片和曲面体层片,使用Winceph 8.0软件定位相关标记点,并测量蝶鞍的长度、深度和直径,同时记录蝶鞍的形态(扁平形、椭圆形、圆形)以及鞍桥的类型(无鞍桥、部分鞍桥、完全鞍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蝶鞍大小、形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研究组患者鞍桥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两组不同性别患者蝶鞍大小、形态以及鞍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研究组患者鞍桥发生率显著增加,提示第二前磨牙的先天缺失可能与鞍桥的发生有关。不同性别患者的蝶鞍大小、形态和鞍桥发生率均无差异。

    三种抛光套装对氧化锆全瓷冠抛光效果比较研究
    李文晶,李天舒,骆雪,王蔚
    2019, 12(2): 96-100.  DOI: 10.19538/j.kq.2019.02.008
    摘要 ( )  

    目的 比较临床常用的3种抛光套装对氧化锆全瓷冠的抛光效果。方法 使用绿色砂石打磨大小相同的圆柱状氧化锆试件45块,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命名如下。SHOFU组:采用Procelain Adjustment Kit PN0301抛光试件;EVE组:采用Rotary Grinding and Polishing Instruments HP321抛光试件;Kerr组:采用Occlubrush抛光刷抛光试件;上釉组:试件表面进行上釉处理;对照组:试件不做处理。测量各组试件表面粗糙度Ra值,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下观察试件表面形貌。将牙龈卟啉单胞菌与上述试件混合培养,测定其表面细菌黏附量,并在SEM下观察细菌的黏附情况。结果 各组试件表面粗糙度Ra值及细菌黏附量总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SHOFU组、EVE组、Kerr组试件表面粗糙度Ra值和细菌黏附量均依次增大,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SEM观察显示,SHOFU组、EVE组试件表面见浅细划痕;Kerr组、对照组试件表面见深划痕和密集的凹坑缺陷;上釉组试件表面光滑。细菌在SHOFU组、EVE组、Kerr组、对照组试件表面主要分布在划痕及缺陷周围,其中SHOFU组和EVE组细菌数量较少,Kerr组和对照组数量最多;细菌在上釉组试件表面散在分布,数量最少。结论 3种抛光套装中,Procelain Adjustment Kit PN0301的抛光效果最好。

    两种碳酸饮料对烤瓷冠边缘微渗漏影响研究
    童新文1,严生楚2,余燕萍2,林真2,罗朝友2,庄明红2
    2019, 12(2): 101-104.  DOI: 10.19538/j.kq.2019.02.009
    摘要 ( )  

    目的 通过浸泡实验了解两种碳酸饮料对烤瓷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8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就诊的15例患者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前磨牙24颗。将拔除的前磨牙进行牙体预备,制作钴铬合金烤瓷冠,用树脂改性玻璃离子粘接剂粘固后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可乐组和雪碧组,每组8颗。对照组浸泡于人工唾液中,可乐组浸泡于可口可乐碳酸饮料中,雪碧组浸泡于雪碧碳酸饮料中,可乐组和雪碧组浸泡碳酸饮料的方法为每天3次,每次15 min,其余时间浸泡于人工唾液中。各组浸泡14 d后,用2%亚甲基蓝溶液浸泡染色,然后将其自颊舌向及近远中向顺牙体长轴剖开,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烤瓷冠边缘染料渗入情况,记录观测结果。结果 可乐组微渗漏程度大于雪碧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雪碧组微渗漏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各组经14 d浸泡后均发生微渗漏,可乐组的微渗漏程度大于雪碧组与对照组,提示可口可乐碳酸饮料对烤瓷冠边缘微渗漏有较强的影响。

    青少年下颌第三磨牙生长发育的锥形束CT研究
    宋子琦a,李志民a,冯婧a,闫弘静a,王博a,公柏娟b
    2019, 12(2): 105-108.  DOI: 10.19538/j.kq.2019.02.010
    摘要 ( )  

    目的 基于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分析随年龄增长下颌第三磨牙生长发育的变化,为临床判断是否需要预防性拔除第三磨牙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15 ~ 20周岁患者CBCT数字影像资料,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6例,其中男44例,女52例。共计下颌第三磨牙192颗。运用Invivo 5.4.5软件测量下颌第二磨牙与第三磨牙长轴之间的角度、下颌第二磨牙后间隙以及下颌第三磨牙牙根长度,并对下颌第三磨牙生长情况进行分类。结果 不同性别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生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4.794,P < 0.05);不同年龄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生长类型与生长位置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8.269、80.501,均P < 0.05),其中垂直生长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大致呈增加趋势;不同年龄患者下颌第二磨牙后间隙及下颌第三磨牙牙根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通过CBCT测量青少年下颌第三磨牙阻生角度等,为临床医生预测下颌第三磨牙生长发育的变化提供参考。

    两种椅旁CAD/CAM瓷块制作的全瓷冠在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姜涛a,张盼盼a,刘莹a,宫琪a,洪延青b
    2019, 12(2): 109-112.  DOI: 10.19538/j.kq.2019.02.011
    摘要 ( )  

    目的 评价两种椅旁CAD/CAM瓷块制作的全瓷冠在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于济南市口腔医院综合科行下颌第一磨牙种植修复患者65例,共计修复缺失牙65颗。待种植体植入3 ~ 6个月后,采用Vita MarkⅡ瓷块制作全瓷冠25颗,采用E.max瓷块制作全瓷冠40颗,均通过Cerec omnicam设计和制作。全瓷冠用树脂水门汀粘接完成。修复后每12个月按照改良USPHS标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修复48个月后,Vita MarkⅡ全瓷冠完整性评价为A的达到88%,边缘密合性评价为A的达到88%,邻接松紧度评价为A的达到84%;E.max全瓷冠完整性评价为A的达到97.5%,边缘密合性评价为A的达到95%,邻接松紧度评价为A的达到95%。结论 采用经Cerec omnicam设计和制作的种植修复全瓷冠,可在一次就诊时间内完成修复体的设计、制作等过程,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次数,且临床效果较好;Vita MarkⅡ与E.max瓷块均可用于制作种植义齿的全瓷冠。

    综述
    冷常压等离子体在口腔灭菌方面的应用
    顾舒扬,江鹭鹭,赵宝红
    2019, 12(2): 113-117.  DOI: 10.19538/j.kq.2019.02.012
    摘要 ( )  

    冷常压等离子体在口腔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安全、彻底、无痛等优点,并且具有抗菌性能,在消毒灭菌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就冷常压等离子体的作用特点、灭菌机制及其对口腔常见细菌、真菌和生物膜的杀灭作用做一综述。

    口腔光固化灯临床应用进展
    杨沫扬,吴哲
    2019, 12(2): 118-122.  DOI: 10.19538/j.kq.2019.02.013
    摘要 ( )  

    随着光固化材料的发展,光固化灯已成为口腔临床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但要正确且高效地应用并不简单。文章结合复合树脂的固化特性,就口腔光固化灯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为口腔医生正确使用光固化灯提供参考依据。

    病例报告
    感染根管的根管治疗及氧化锆嵌体修复1例报告
    朱梦莹,薛明
    2019, 12(2): 123-124.  DOI: 10.19538/j.kq.2019.02.014
    摘要 ( )  
    关节腔内反复激素注射诱发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张露珠,何冬梅,杨驰
    2019, 12(2): 125-128.  DOI: 10.19538/j.kq.2019.02.015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