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1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专家讲座
    论著
    综述与讲座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咬合自由度
    王美青,熊玮
    2019, 12(1): 1-5.  DOI: 10.19538/j.kq.2019.01.001
    摘要 ( )  

    上下牙咬合接触是完成咬合功能的必要条件。咬合接触由咀嚼肌收缩产生,同时其通过刺激牙周本体感受器,反射性调节咀嚼肌的收缩特征,进而调整咬合接触的强度、方向以及接触点的分布。由于存在咬合接触对咀嚼肌的这种反射性调节机制,一些异常咬合会引起咀嚼肌的异常收缩,从而损伤相应组织。因此,避免不必要的咬合接触是修复体设计等咬合治疗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此提出咬合自由度的概念,用以描述咬合接触与不接触以及它们的动态变化对咬合生理功能的满足程度。咬合自由度越大,说明咬合运动越自如,咬合接触对咬合生理功能的满足度越高、干扰性越小。

    咬合重建修复中的相关牙合学问题
    李波
    2019, 12(1): 6-9.  DOI: 10.19538/j.kq.2019.01.002
    摘要 ( )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高度认知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上要求全口咬合重建患者急剧增加。通过固定义齿或活动义齿等修复方法重新建立患者的咬合状态,完成咬合重建以改善患者由于不良咬合状态导致的牙合、关节、肌肉等口颌系统相关问题。咬合重建过程包括确立正确的颌位、恢复合适的咬合垂直距离以及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这些过程决定了修复体的功能、美观和长期稳定性以及口颌系统的健康。要求口腔医生具备熟练的临床操作能力及相关知识体系。为更好地解决临床上咬合重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与口颌系统健康相关的牙合学问题,文章从颌位、颞下颌关节及牙齿咬合接触特征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进行咬合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复杂修复的咬合设计理念及关键临床步骤
    张豪
    2019, 12(1): 10-13.  DOI: 10.19538/j.kq.2019.01.003
    摘要 ( )  

    复杂修复由于涉及牙位多、对咬合关系影响大等一直是口腔修复的疑难之一。对这类修复临床问题的解决首先是建立正确的修复理念,文章对修复治疗中如何客观认识咬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对复杂修复中如何基于患者口颌系统的功能特点设计个性化咬合的临床步骤进行了阐述。

    专家讲座
    歯科学が本当の口腔病学になる時が来た(牙科学真正成为口腔医学的时代已经到来)
    玉置勝司
    2019, 12(1): 14-20.  DOI: 10.19538/j.kq.2019.01.004
    摘要 ( )  

    本論文では、咬合学の夜明けから、近代咬合学としてのオーストリアン·ナソロジー理論、そして世界標準の顎関節症診断基準をもとにした日本顎関節学会の診断治療基準を述べる。さらに、最近増加しつつある歯科心身医学的な問題である咬合違和感症候群の分類とその修飾因子について、また、超高齢社会におけるオーラルフレイルの概念と対応について述べる。歯科学から口腔病学への夜明けが来たことを報告する。(文章介绍了牙合学的最初理论体系和近代牙合学Austria Gnathology理论内容,以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世界诊断标准,日本颞下颌关节学会以此为基础提出自己的诊断治疗标准。并且介绍了近期日益增加的合并有心理学问题的咬合不适症候群的分类和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了超高龄社会中口腔虚弱的概念和应对措施。提示从牙科学到口腔医学的黎明已经到来。)

    论著
    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唾液酸酶活性及其毒力基因表达影响研究
    喻施文a,b,樊晓淼a,b,陈晨a,刘培成a,李琛a,b
    2019, 12(1): 21-25.  DOI: 10.19538/j.kq.2019.01.005
    摘要 ( )  

    目的    探讨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及其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0.2、0.5、2、5、10 mg/mL)处理P. gingivalis W83(实验组),用未加药物的P. gingivalis W83作对照(对照组),采用荧光法检测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P. 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的作用。5 mg/mL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作用于P. gingivalis W83,Real-time PCR法检测毒力基因fimA、fimR、fimS、kgp、rgpA和rgpB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P. 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产生了抑制作用,当其质量浓度为0.2、0.5、2、5、10 mg/mL时,对唾液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11.4%、32.23%、40.21%、73.54%、84.3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5 mg/mL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处理)的fimA、fimR、fimS、kgp、rgpA和rgpB基因表达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可有效抑制P. 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其抑制作用会降低细菌毒力基因表达,有望成为预防及治疗牙周炎的新型药物。

    纳米珍珠粉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影响研究
    郑斌,徐普,李晓妮,陈灵,程亚楠,张文柏,王秋子
    2019, 12(1): 26-30.  DOI: 10.19538/j.kq.2019.01.006
    摘要 ( )  

    目的    探讨纳米珍珠粉(nano-pearl powder,NPP)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研究于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实验中心进行。 将NPP以100、300、500 μg/mL的质量浓度与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24 h(NPP组),用CCK8法测定吸光度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评定其细胞毒性级别;用Annexin-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率。两者综合评定NPP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并与相同质量浓度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NHA组)进行对比。结果    NPP与NHA细胞毒性检测均合格,NPP在100 μg/mL时细胞相对增殖率最高;NPP组细胞凋亡率均低于NHA组,在质量浓度为100和500 μg/mL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NPP细胞毒性检测合格,其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优于NHA。

    高压氧暴露对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形态学作用研究
    陈铁楼1a,张新海1a,梁曦嘉1b,方以群2,王世峰2,韩利华1c,徐东升3,唐大海1c,徐尔理1b,季颖颖1a
    2019, 12(1): 31-35.  DOI: 10.19538/j.kq.2019.01.007
    摘要 ( )  

    目的 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暴露对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的形态学影响。方法 选30例健康志愿者抽血制备PRF,均分为3组,试验1组PRF用0.25 MPa HBO暴露1 h,试验2组用0.25 MPa HBO暴露0.5 h,对照组不用HBO暴露,分别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并比较3组形态学差异。结果 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试验1组胶原纤维染为红色,纤维排列致密,血小板多;试验2组纤维排列稍致密,血小板量较多;对照组纤维排列稀疏,血小板最少。SEM观察发现:试验1组纤维中多个血小板伸出突起,位于纤维表面或纤维之间;试验2组致密的胶原纤维交错排列,血小板伸出突起;对照组胶原纤维排列成网状,包裹多个静止的血小板。TEM观察发现:试验1组血小板内α-颗粒释放后成空泡状,在纤维蛋白或细胞之间散在颗粒样物质,白细胞中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增多;试验2组较多血小板α-颗粒释放,血小板内见空泡样结构;对照组血小板内α-颗粒处于激活或静止状态。结论 HBO对PRF中血小板激活有促进作用,使血小板α-颗粒释放生长因子于网状排列的胶原纤维中,发挥生物学作用。

    安氏Ⅱ类1分类与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弓宽度比较的Meta分析
    曹正飞,王青青,关慧娟,冯翠娟
    2019, 12(1): 36-41.  DOI: 10.19538/j.kq.2019.01.008
    摘要 ( )  

    目的    对比较安氏Ⅱ类1分类与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弓宽度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弓宽度的特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收集国内外所有已发表的比较安氏Ⅱ类1分类与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牙弓宽度的中英文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 2000-01-01至 2018-03-30,对文献语言没有限制。由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之后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初步检索后得到955篇文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8篇文献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上颌前、中、后段宽度均小于安氏Ⅰ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下颌前、中、后段牙弓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牙弓宽度小于安氏Ⅰ类,而下颌牙弓宽度与安氏Ⅰ类相比无差异。因此,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应考虑上颌扩弓治疗,注意上下颌牙列弓形的匹配。

    氢氟酸酸蚀对两种树脂-陶瓷复合材料黏结强度影响研究
    杜亚鑫a,郭佳杰a,王强b,米靖a,刘丽杨a,仇丽鸿a
    2019, 12(1): 42-46.  DOI: 10.19538/j.kq.2019.01.009
    摘要 ( )  

    目的    研究氢氟酸酸蚀对两种树脂-陶瓷复合材料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Hyramic和Vita Enamic两种树脂-陶瓷复合材料,每种材料再按照表面处理方式分为未处理组(Hyramic-NT组和Vita Enamic-NT组)以及氢氟酸酸蚀组(Hyramic-HF组和Vita Enamic-HF组)。测量表面处理后的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使用Multilink N树脂水门汀将组内的复合材料两两黏结,制作微拉伸试件,37℃去离子水中水浴24 h后进行微拉伸强度测试。将粗糙度及微拉伸黏结强度结果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对微拉伸黏结强度和粗糙度有影响(均P < 0.05),材料种类对微拉伸黏结强度和粗糙度无明显影响(均P > 0.05)。Hyramic-HF组微拉伸黏结强度高于Hyramic-N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Vita Enamic-HF组微拉伸黏结强度明显高于Vita Enamic-N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粗糙度及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氢氟酸处理后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有明显改变。结论    氢氟酸酸蚀可提高树脂-陶瓷复合材料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的黏结强度,Vita Enamic比Hyramic更适合氢氟酸酸蚀处理。

    综述与讲座
    冷常压等离子体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葛鑫,赵宝红
    2019, 12(1): 47-49.  DOI: 10.19538/j.kq.2019.01.010
    摘要 ( )  

    冷常压等离子体具有高效灭菌、安全及无污染等优势,在消毒医疗器械及活体组织等领域应用较多。除此之外,冷常压等离子体还具有材料表面改性、美白牙齿、止血等功能。文章首先介绍冷常压等离子体的产生及其成分,然后就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牙源性干细胞促进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庄雪莹,刘尧,陈旭
    2019, 12(1): 50-53.  DOI: 10.19538/j.kq.2019.01.011
    摘要 ( )  

    在组织再生过程中,足够的血管生成对再生组织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牙源性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能够分化为内皮细胞或通过旁分泌血管生长因子促进内皮细胞血管生成,从而有利于组织损伤的修复与再生。文章就近年来牙源性干细胞促进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炎性病变累及下颌神经管的病因及多学科治疗策略
    谢鹏1,李鑫1,2,陈文川1
    2019, 12(1): 54-58.  DOI: 10.19538/j.kq.2019.01.012
    摘要 ( )  

    下颌后牙区尤其是下颌第一磨牙根尖到下颌神经管上缘的距离多数仅为1 ~ 4 mm。因此,当下颌后牙区罹患重度牙周炎和(或)根尖周炎时,炎症有可能扩散累及邻近的下颌神经管,引起相应区域的神经感觉异常。此类病例罕见,病情复杂,相应的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医生参与共同完成。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结合文献报道就其病因机制及多学科治疗策略做一梳理。

    病例报告
    2型糖尿病患者种植体挤压下颌神经管致下唇麻木1例报告
    林珍香1,潘在兴1,林捷2
    2019, 12(1): 59-61.  DOI: 10.19538/j.kq.2019.01.013
    摘要 ( )  
    牙龈组织生物适应性在美学区应用1例报告
    辛淼,孙源,苏妍,黄映雪,邢文忠
    2019, 12(1): 62-64.  DOI: 10.19538/j.kq.2019.01.014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