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6-09-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讲座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埋伏阻生切牙的早期诊治
    刘 鹤
    2016, 9(9): 513-515.  DOI: 10.7504/kq.2016.09.001
    摘要 ( )  

    埋伏阻生牙好发于上颌前部,其中上切牙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埋伏阻生牙病因复杂,可能由遗传因素、系统因素和局部因素等共同导致。通过锥形束CT(CBCT)等影像学检查对埋伏阻生前牙进行准确定位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条件,外科手术暴露联合正畸牵引治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文章对埋伏阻生切牙的发病情况、病因、临床检查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研究现状
    王 欣,赵玉鸣
    2016, 9(9): 516-518. 
    摘要 ( )  

    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amelogenesis imperfecta, AI)通常是指不伴有系统性疾病的一类单基因遗传病,乳牙、恒牙均可累及。目前已知的AI致病基因众多,且临床表型和基因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AI治疗计划的制定及预后评估与早期确诊息息相关。

    牙内陷的诊断与治疗
    马学娟,陈 旭
    2016, 9(9): 519-522.  DOI: 10.7504/kq.2016.09.003
    摘要 ( )  

    牙内陷是一种先天性牙齿发育异常,其解剖形态复杂,治疗难度较大,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将影响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现对牙内陷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新进展做一介绍。

    弯根牙的临床综合治疗及正畸早期矫治的可能性
    李小兵
    2016, 9(9): 523-527.  DOI: 10.7504/kq.2016.09.004
    摘要 ( )  

    弯根牙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牙冠与牙根(或部分牙根)形成一定弯曲角度的牙齿。文章总结了临床弯根牙的病因、形成机制、临床错牙合表现、治疗原则、治疗时机选择、治疗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考虑;介绍了临床正畸治疗方法与原则,并且着重对牙根正在形成的前牙弯根牙的临床治疗体会及临床治疗对前牙发育的优势进行了阐释,认为早期弯根牙治疗能促进牙根形成、避免弯根严重化及弯曲牙根暴露。同时,文章还强调并提出前牙弯根阻生牙需早期矫治的临床证据,探讨了前牙弯根牙早期治疗的可能性,为弯根牙的临床早期正畸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牙齿发育异常的外科治疗
    宋光泰,靳秋晨,丁 杰,康 卉
    2016, 9(9): 528-531.  DOI: 10.7504/kq.2016.09.005
    摘要 ( )  

    牙齿发育异常包括牙齿数目异常、牙齿形态异常、牙齿结构异常以及牙齿萌出与脱落异常,是儿童口腔科的常见疾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牙齿发育异常的治疗原则为:早期发现、准确诊断、适时干预、多学科联合综合治疗。文章就牙齿发育异常的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初步探讨。

    论著
    联合应用骨劈开、骨挤压术、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并同期种植手术方案的短期临床疗效分析
    李 悦,张燕婷,何 晶,江鹭鹭,邓春富,张 翀,尚德浩,王丹宁,赵宝红
    2016, 9(9): 532-537. 
    摘要 ( )  

    目的    评价牙槽嵴唇(颊)鄂(舌)向宽度不足的患者联合应用骨劈开、骨挤压术及引导骨组织再生(GBR)技术并同期种植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2014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的患者24例,联合应用骨劈开、骨挤压术,植入54枚种植体后同期植入骨粉,行GBR技术,术后4~6个月内完成上部结构修复。将54枚种植体按不同植入部位分为上颌前牙区、上颌后牙区、下颌前牙区及下颌后牙区4组,通过临床检查、X线片及锥形束CT(CBCT)等观察比较4组种植体手术前后及术后半年牙槽骨宽度的变化,修复后6个月及1年的骨高度变化等。结果    种植手术当天至修复后1年的临床随访检查显示,无种植体松动,全部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存留率100%。种植术后牙槽骨宽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骨宽度在术后与术后半年的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比较4组植入部位的骨宽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个月及1年,比较4组植入部位的骨高度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牙槽嵴唇(颊)鄂(舌)向宽度不足的患者,联合应用骨劈开、骨挤压术和GBR技术并同期种植,可增加骨量,达到牙槽嵴宽度的水平扩增。不同种植部位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量没有明显影响。

    半导体激光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彭川洋,张 英,姜艾佳
    2016, 9(9): 538-541.  DOI: 10.7504/kq.2016.09.007
    摘要 ( )  

    目的    评价半导体激光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急诊·黏膜病科收治的RAU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者应用波长为810 nm的半导体激光进行局部照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rhEGF凝胶进行局部涂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数减少值、中位溃疡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疼痛指数减少值大、中位溃疡愈合时间短、有效率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内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者复发部位均为非治疗部位。结论    半导体激光治疗RAU能够即刻缓解疼痛,镇痛作用稳定、持久;可加速溃疡愈合,在短期内可以降低照射部位溃疡的复发率,总体疗效优于rhEGF凝胶。

    不同铸造固定式功能矫治器矫正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易 娟1,肖秀凤2,叶翁三杰3
    2016, 9(9): 542-544.  DOI: 10.7504/kq.2016.09.008
    摘要 ( )  

    目的    比较不同铸造固定式功能矫治器矫正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36例,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情况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8例。研究组采取铸造固定双牙合垫功能矫治器矫正治疗,对照组采取铸造Herbst功能矫治器矫正治疗。在正畸治疗前和功能矫治完成后对每位患者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对其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值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椅旁操作时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值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椅旁操作时间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铸造固定双牙合垫功能矫治器矫正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效果与铸造Herbst功能矫治器相当,但临床操作上前者明显比后者更简便。

    两种镍钛根管预备系统在下颌第一磨牙一次法根管治疗术中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张凤格,林 娟, 薛昌敖, 罗 宁, 杭正贤, 芮 娜
    2016, 9(9): 545-547.  DOI: 10.7504/kq.2016.09.009
    摘要 ( )  

    目的    比较Reciproc和Mtwo 两种镍钛根管预备系统在下颌第一磨牙一次法根管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口腔科接受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8例)采用Reciproc单支锉系统预备根管,B组(28例)采用Mtwo系统预备根管,两组根管预备后均行一次法根管充填,记录根管预备及根管充填操作的总时间,术后电话随访疼痛情况、用药天数及术后1周的有效率。结果    根管预备及根管充填操作的总时间A组平均为(35.43 ± 6.04)min,B组平均为(39.00 ± 3.3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时间、用药天数A组平均为(1.25 ± 1.82)d和(1.73 ± 1.27)d,B组平均为(0.98 ± 1.55)d和(1.24 ± 1.32)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有效率A组为92.86%(26/28),B组为96.43%(27/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颌第一磨牙牙髓炎的一次法根管治疗术中,Reciproc单支锉系统临床操作时间较Mtwo系统略短,两种系统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上颌窦鳞状细胞癌中p16蛋白表达研究
    孟 超,阎艾慧
    2016, 9(9): 548-550.  DOI: 10.7504/kq.2016.09.010
    摘要 ( )  

    目的    探讨p16蛋白在上颌窦鳞状细胞癌 (maxillary sin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MSSCC) 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MS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手术切除或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MSSCC蜡块标本34例(MSSCC组),另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10例(正常鼻黏膜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MSSCC和正常鼻黏膜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SSCC组和正常鼻黏膜组中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35%(11/34)和100.0%(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低分化MSSCC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高中分化组(P < 0.05)。结论    p16蛋白在MSSCC组织中明显低表达,且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恶性程度越高,其表达越低,提示p16蛋白可能与MSSCC的发生、发展有关。

    讲座
    与先天缺牙相关的全身综合征
    朱 姝1,盛 巍2,陈 旭1
    2016, 9(9): 551-556.  DOI: 7504/kq.2016.09.011
    摘要 ( )  

    先天缺牙不仅影响患儿的咀嚼功能、美观,还会对患儿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先天缺牙包括单纯性先天缺牙和综合征型先天缺牙;综合征型先天缺牙相对少见,临床表现较为严重,同时伴有其他器官和系统的异常。现对与先天缺牙相关的全身综合征做一介绍。

    综述
    组织工程技术应用于牙周膜再生研究进展
    夏 商,姜力铭,陈 旭
    2016, 9(9): 557-560.  DOI: 10.7504/kq.2016.09.012
    摘要 ( )  

    组织工程技术是一项利用生物替代材料修复受损组织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组织再生,也为口腔牙周膜再生提供了新的方法。文章就近年来牙周膜再生治疗中关于支架材料、生长因子、种子细胞等组织工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牙周微环境失调引发牙周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张光宇,林 莉
    2016, 9(9): 561-565.  DOI: 10.7504/kq.2016.09.013
    摘要 ( )  

    牙周炎作为一种由多种微生物诱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造成的牙周组织损伤常与宿主免疫反应所引发的炎症相关。研究发现,补体系统参与牙周炎的发生与发展,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可以利用补体成分破坏宿主的免疫防御,造成牙周微环境失调,进而诱发牙周炎的发生。因此,探究P.gingivalis利用补体诱发牙周微环境失调的作用机制,可以为今后牙周治疗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测量研究
    张露珠,常雨丝,何冬梅
    2016, 9(9): 566-569.  DOI: 10.7504/kq.2016.09.014
    摘要 ( )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解剖测量方法较多,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文章就TMJ的解剖测量方法、指标、结果等对以往研究进行总结,为人工关节假体设计提供依据。

    次氯酸钠影响牙本质黏结的研究进展
    马 楠,仇丽鸿
    2016, 9(9): 570-573.  DOI: 10.7504/kq.2016.09.015
    摘要 ( )  

    次氯酸钠(NaOCl)是目前牙髓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根管冲洗药物之一,具有抗菌和溶解有机基质的作用。然而,有研究表明NaOCl可能会影响牙本质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并影响牙本质与树脂黏结材料之间的黏结强度。现对NaOCl影响牙本质黏结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病例报告
    上颌中切牙拔牙后位点保存1例报告
    徐婉悦,潘亚萍
    2016, 9(9): 574-576.  DOI: 10.7504/kq.2016.09.016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