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5年, 第8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5-12-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短篇论著
    综述
    讲座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的无创筛查及管理
    石佳鸿,周红梅
    2015, 8(12): 705-718.  DOI: 10.7504/kq.2015.12.001
    摘要 ( )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ral potential malignant disorders, OPMDs)是一类发生在口腔黏膜、具有癌变潜能的疾病总称,对OPMDs进行有效筛查及管理对于阻断其癌变进程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现就OPMDs的无(微)创筛查技术、管理理念以及笔者课题组的临床实践体会进行总结。

    口腔扁平苔藓与系统性疾病的关系
    周婷婷,华 红
    2015, 8(12): 709-712.  DOI: 10.7504/kq.2015.12.002
    摘要 ( )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黏膜病,病因复杂,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随着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OLP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病以及甲状腺疾病等一些系统性疾病关系密切。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就此方面内容做一论述。

    口腔与皮肤共患的免疫性疾病
    张 英,崔 丹
    2015, 8(12): 713-717.  DOI: 10.7504/kq.2015.12.003
    摘要 ( )  

    随着对免疫机理不断深入的认识,口腔与全身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关注。现就超敏反应疾病、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肿瘤等5类口腔与皮肤共患的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进行简要阐述,并对这5类疾病的指导性诊疗建议进行论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帮助。

    论著
    牙周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的Meta分析
    刘 珊,张 结
    2015, 8(12): 718-723.  DOI: 10.7504/kq.2015.12.004
    摘要 ( )  

    目的    系统评价牙周炎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之间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至2014-12-30)、EMBASE(1974年至2014-12-30)、CNKI(1979年至2014-12-30)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年至2014-12-30),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及会议论文集中未发表的文献。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病例对照研究,合计1068例患者,其中RA组556例,非RA组512例。8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临床附着丧失(CAL)程度重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99,95%CI(0.81,1.77)]。6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牙周袋深度(PD)大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4,95%CI (0.59,0.89)]。5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探针后出血(BOP)重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72,95%CI (5.66,9.78)]。2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牙龈指数(GI)水平高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24,95%CI (0.14,0.34)]。3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与非RA组之间的菌斑指数(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8,95%CI (-0.13,0.28)]。结论    RA患者更易罹患牙周炎或其牙周炎病情容易加重。鉴于本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且病例不多,以及测量指标不全面等影响论证强度及全面性的因素存在,以上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长期随访的研究来加以验证。

    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牙周组织中COX-2、MMP-9的表达研究
    李春年
    2015, 8(12): 724-727.  DOI: 10.7504/kq.2015.12.005
    摘要 ( )  

    目的    探讨实验性急性脑缺血发生后牙周组织中炎症因子环氧化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体重300 g左右的纯种6月龄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实验性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3组大鼠分别于建模成功后即刻、3 d、7 d处死,并制作上颌第一磨牙沿牙体长轴近远中向5 μm厚的牙体牙周组织联合切片。HE染色进行牙周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SP法),光镜观察COX-2、MMP-9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用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分别对各组标本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急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后,3 d处死组较即刻处死组牙周组织中COX-2、MMP-9的表达升高,7 d处死组较3 d处死组牙周组织中COX-2、MMP-9的表达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急性脑缺血发生后,牙周组织中的炎症细胞因子COX-2、MMP-9不断升高,牙周破坏已经开始。

    重组腺病毒载体Ad5-hOPG-EGFP转染的Beagle犬牙周膜细胞成骨能力研究
    唐焜琪1,闫福华2
    2015, 8(12): 728-733.  DOI: 10.7504/kq.2015.12.006
    摘要 ( )  

    目的    观察重组腺病毒载体 Ad5-hOPG-EGFP 转染 的Beagle 犬牙周膜细胞( PDLCs)体内和体外的骨化能力。方法    将体外构建的携带人骨保护素(human osteoprotegerin,hOPG)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5-hOPG-EGFP转染Beagle犬PDLCs,通过体外Von Kossa染色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指标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检测RANKL/OPG的值及裸鼠体内胶原膜成骨实验比较转染组和对照组的成骨能力。结果    组织学和形态学结果显示,转染了重组腺病毒Ad5-hOPG-EGFP的Beagle犬PDLCs形成的矿化结节数目多且体积大、深染。转染组中犬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s,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转染组中犬RANKL/OPG的值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裸鼠体内实验中转染组胶原膜也体现出较好的成骨能力。结论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OPG基因可以促进PDLCs成骨。

    光动力疗法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杀伤效果研究
    王月萍,庄德舒,刘 旭,毕良佳
    2015, 8(12): 734-738.  DOI: 10.7504/kq.2015.12.007
    摘要 ( )  

    目的    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MME)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的细胞毒性,同时研究HMM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的杀伤效果。方法    通过荧光光谱检测不同孵育时间下细胞对HMME的摄取量。设定不同的光照时间对A253细胞进行PDT,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HMME对A253的细胞毒性及PDT的作用效果。荧光显微镜定性检测PDT作用后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的改变。 结果    孵育时间为2 h时,不同浓度的HMME在细胞内蓄积量均达到峰值。HMME质量浓度≤10 μg/mL时,细胞毒性较小,存活率在92%以上。应用光密度值为80 mW/cm2 的630 nm激光对A253细胞进行PDT,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降低;在30 s时,细胞存活率降低到71.2 %,与空白对照组、单纯光照组、单纯光敏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荧光染色结果表明,PDT作用后细胞内ROS含量明显增加。 结论    10 μg/mL的HMME介导的PDT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有显著的杀伤效果。

    颜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头颅结构的三维测量和聚类分析
    王 雪1a,颜光启1b,张桂荣2,李济强2,刘继辉2,张 扬1a
    2015, 8(12): 739-744.  DOI: 10.7504/kq.2015.12.008
    摘要 ( )  

    目的    尝试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颜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进行分类。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到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44例颜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的头颅三维CT数据测量值进行统计学研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类。结果    44例患者根据颌骨及牙齿的测量指标值聚类分析,可分成三大类。第一类16例,占36.4%,为上颌骨基本对称,下颌骨体部水平方向平移,双侧下颌升支与正中矢状面成角对称;第二类25例,占38.6%,为下颌骨双侧升支及下颌骨体部发育不对称,上颌骨未随之发生明显的旋转;第三类11例,占25%,为上下颌骨均整体旋转移动。结论    可以依据下颌骨体部、下颌骨升支是否对称,上颌骨是否随之发生明显的旋转把颜面部不对称畸形分成三类,便于颜面部不对称畸形的分类诊断、手术设计,有利于对此类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和学者间的交流。

    短篇论著
    齿槽外科中应用无痛微创拔牙技术临床效果评价
    徐海龙1,谢 洪1,孙晓菊1,谢慧心2
    2015, 8(12): 745-746.  DOI: 10.7504/kq.2015.12.009
    摘要 ( )  

    目的    评价齿槽外科中应用无痛微创拔牙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96例拔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痛微创拔牙技术拔牙,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拔牙方法拔牙。对比两组患者的拔牙手术时间、术中疼痛情况及术后感染情况,并且进行拔牙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拔牙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疼痛发生率、术后感染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的拔牙效果评价为Ⅰ级的比例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而Ⅲ级的比例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在齿槽外科中应用无痛微创拔牙技术拔牙,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疼痛发生率和术后感染率更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综述
    钛种植体表面载银抗菌涂层研究进展
    冯玉霞 综述,邱宜农 审校
    2015, 8(12): 747-750.  DOI: 10.7504/kq.2015.12.010
    摘要 ( )  

    种植体周围细菌黏附、聚集引起的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种植体的抗菌性,抑制其表面细菌的黏附和杀灭周围细菌是关键。现就钛种植体表面载银抗菌涂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蛋白A1及其参与口颌面疼痛的研究进展
    李 波 综述,卢 利 审校
    2015, 8(12): 751-754.  DOI: 10.7504/kq.2015.12.011
    摘要 ( )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目前,包括颞下颌关节疼痛及偏头痛在内的口颌面疼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在疼痛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较多,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蛋白 (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ion channel protein, TRPs)是一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家族,近年研究发现,该蛋白家族亚族TRPA中的成员TRPA1与痛觉的产生关系密切。现就TRPA1及其参与口颌面疼痛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多托槽固定正畸治疗与牙釉质白垩斑
    饶南荃,黄诗言,徐舒豪,李小兵
    2015, 8(12): 755-759.  DOI: 10.7504/kq.2015.12.012
    摘要 ( )  

    白垩斑是龋源性因素导致的牙体釉质表面脱矿,表现为牙体表面牛奶样白色不透明病变。由于粘接技术的使用及多托槽矫治器的影响,牙齿表面被酸蚀或是生物聚集产酸,使牙釉质白垩斑成为临床上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影响美观与健康。菌斑控制是预防牙釉质白垩斑最有效的方法,而渗透树脂是目前治疗多托槽固定正畸治疗导致的牙釉质白垩斑较为流行的手段。现就多托槽固定正畸治疗与牙釉质白垩斑做一综述。

    讲座
    正中关系位记录方法
    肖圣钊1,谭建国2,任光辉3,孙 鑫3,柳忠豪3
    2015, 8(12): 760-764.  DOI: 10.7504/kq.2015.12.013
    摘要 ( )  

    正中关系位对全口义齿的修复、咬合重建、牙合关系紊乱的检查与治疗、牙体修复、正畸矫治及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检查与治疗等都有重要意义。传统正中关系位的记录方法包括哥特式弓描记法、吞咽咬合法、卷舌后舔法、功能反射法、颏区诱导法、双侧扶持下颌法、下颌运动轨迹描记法、肌监测仪法等,这些方法均需要患者的极大配合,而且灵活性较大,可重复性较差,初学者不易掌握。文章在概述了传统正中关系位记录方法之后,介绍了一种新的记录方法——Leaf Gauge(正中关系咬合片)法,该方法的使用无需太多临床经验,初学者容易掌握,且重复性强、精确度高。

    病例报告
    左上颌第一恒磨牙5根管1例报告
    刘金凤,张 红,张志民
    2015, 8(12): 765-766.  DOI: 10.7504/kq.2015.12.014
    摘要 ( )  
    下颌中切牙器械分离伴根管遗漏1例报告
    钱 鑫,康国鹏,魏俨培,樊红霞,于静涛
    2015, 8(12): 767-768.  DOI: 10.7504/kq.2015.12.015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