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临床指南
    专题笔谈
    论著
    临床指南
    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临床指南
    数字化口腔种植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耿 威
    2016, 9(1): 2-9.  DOI: 10.7504/kq.2016.01.001
    摘要 ( )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口腔种植治疗中。文章将详细论述牙种植治疗中数字化诊断评估与手术规划设计,计算机导航的种植外科技术、种植修复的数字化印模与CAD/CAM个性化基台,以及全程数字化口腔种植治疗技术。

    专题笔谈
    数字化技术在种植外科中的应用
    于德栋1,黄 伟2,张志勇2,吴轶群2
    2016, 9(1): 10-14.  DOI: 10.7504/kq.2016.01.002
    摘要 ( )  

    数字化技术在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在口腔种植修复方面。计算机辅助术前诊断与手术规划可以实现在三维空间中受植区解剖结构的直观展示,以及最佳种植方案的制定;种植导板、术中实时导航技术精准地将虚拟手术方案转移到临床,达到按照术前规划的种植手术方案实施手术的效果;术后数字化技术可以评估和监测种植修复的短、长期临床疗效,保证了种植体长期、稳定地存留。文章对数字化技术在种植外科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为种植病例的治疗提供参考。

    数字化技术在个性化种植治疗中的应用
    朱一博
    2016, 9(1): 15-18.  DOI: 10.7504/kq.2016.01.003
    摘要 ( )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种植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正在逐渐影响、改变我们对于口腔种植治疗的认识理念和治疗程序。文章旨在探讨如何将种植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解决具体病例的个性化治疗需求。

    论著
    根管冲洗液对镍钛锉表面形貌影响研究
    蔡静静,葛久禹
    2016, 9(1): 19-22.  DOI: 10.7504/kq.2016.01.004
    摘要 ( )  

    目的    研究两种根管冲洗液对镍钛锉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7—8月在南京大学化学院进行研究。选取未经冲洗液浸泡的MTwo新锉2根,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观察,然后将2根锉分别在5.25%NaOCl和17%EDTA溶液中动态浸泡10 min,之后再次使用AFM扫描。通过AFM自带软件分析器械表面粗糙度并生成三维图像,记录并比较冲洗液浸泡前后的MTwo锉平均粗糙度值(Ra)和均方根值(RMS)。结果              5.25%NaOCl溶液浸泡后的MTwo锉,其Ra和RMS值均高于浸泡前的新锉,浸泡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7%EDTA溶液浸泡前后的MTwo锉Ra和RMS值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FM三维图像显示,无论是新锉还是冲洗液浸泡过的锉,其纳米结构上的表面形貌均不规则。结论    AFM是量化分析冲洗液对根管器械表面微观形貌影响较佳的一种方式。5.25%NaOCl溶液浸泡会增加MTwo锉的表面粗糙度,而17%EDTA溶液浸泡未使MTwo锉表面结构产生改变。

    临床指南
    不同磨耗程度后牙区种植义齿短期临床疗效评价
    耿双双1,王 健1,鞠晟尊1,陈丹丹2,邓春富1,尚德浩1,张 翀1,赵宝红1
    2016, 9(1): 23-26.  DOI: 10.7504/kq.2016.01.005
    摘要 ( )  

    目的    比较不同磨耗程度的患者后牙区种植义齿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 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收治的后牙部分缺失行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469例(平均年龄50.9岁),根据天然牙磨耗程度分为3组,其中非磨耗组201例(457枚种植体)、轻度磨耗组163例(289枚种植体)、重度磨耗组105例(235枚种植体)。种植术后随访6 ~ 72个月。比较分析3组病例的种植体5年累积存留率、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及修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病例均无种植体脱落,种植体5年累积存留率均为100%;3组病例在修复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病例修复后的修复体崩瓷、种植体周围炎、食物嵌塞、修复体松动及邻接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在短期时间内轻度磨耗及重度磨耗患者后牙区种植义齿修复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论著
    四碘荧光素钠对口腔龈上菌斑抑制效果研究
    李若珍1,吕永昌1,毕良佳2
    2016, 9(1): 27-30.  DOI: 10.7504/kq.2016.01.006
    摘要 ( )  

    目的    探讨不同质量浓度四碘荧光素钠对口腔龈上菌斑的细菌抑制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6月来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周炎患者5例,收集其口腔龈上菌斑,溶于无菌生理盐水中,离心取菌悬液,比浊法配成标准浓度。在避光条件下,将菌悬液分别与不同质量浓度的四碘荧光素钠溶液(以无菌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混合,孵育培养后计数平板菌落,观察不同质量浓度四碘荧光素钠的细菌抑制效果。结果    质量浓度为0.5、1.0、2.0、4.0、8.0 g/L的四碘荧光素钠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03 ± 39.09、255 ± 51.18、111 ± 19.32、115 ± 28.54、121 ± 39.80,与空白对照平板上的菌落数(374 ± 14.8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当四碘荧光素钠质量浓度为0.5 ~ 2.0 g/L时,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细菌失活率显著增高;在质量浓度为2.0 g/L时,细菌失活率达到70%左右;质量浓度为4.0 ~ 8.0 g/L时,细菌失活率略下降但变化幅度不明显。结论    四碘荧光素钠对口腔龈上菌斑有抑制作用。

    纳米化种植体表面对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研究
    钱付民1,宋士霞2,任起辉3,王 娜1,钱 梅1,李艳荣4
    2016, 9(1): 31-34.  DOI: 10.7504/kq.2016.01.007
    摘要 ( )  

    目的    观察阳极氧化处理的纳米化种植体表面对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只12周龄Wisrtar大鼠,通过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尾静脉取血测血糖证实建模成功后,在大鼠双侧股骨远端共植入40枚钛种植体,左侧为对照组(未处理的光滑表面),右侧为实验组(阳极氧化处理的纳米化表面),术后12周将大鼠处死取材,进行显微CT扫描、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以及生物力学拔除试验评价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    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经过阳极氧化处理后,钛表面形成了均匀分布的纳米管状结构(管径为15 ~ 80 nm)。种植体植入糖尿病大鼠股骨后12周取材进行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种植体周围松质骨骨体积分数(BV/TV)和骨小梁厚度(Tb.Th)均显著升高,骨小梁间隙(Tb.Sp)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骨结合率分别为41.17% ± 8.71%和30.71% ± 9.18%,最大拔出力分别为(52.36 ± 14.25)N和(40.36 ± 11.51)N,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阳极氧化处理的纳米化种植体表面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种植体骨结合效果。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咀嚼肌功能影响研究
    任 颂1,2,潘亚萍1
    2016, 9(1): 35-39.  DOI: 10.7504/kq.2016.01.008
    摘要 ( )  

    目的    分析牙周非手术治疗对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GAgP)患者咀嚼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经锥形束CT(CBCT)扫描并诊断为GAgP患者30例。根据牙槽骨高度(AB)与牙齿高度(AC)的比值(AB/AC),将患者分为A组(15例,AB/AC≥ 50%)和B组(15例,AB/AC< 50%)。检测患者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采用Bio EMG Ⅱ表面肌电仪对牙周非手术治疗前和治疗后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值进行测量,对患者牙周炎症程度与咬肌束在下颌牙尖交错(intercuspal position,ICP)最大紧咬位时肌电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比较牙周非手术治疗前后颞肌前束和咬肌肌电值变化。结果    在ICP最大紧咬位时,A组患者的咬肌肌电值[(69.22 ± 22.33)μV]大于B组患者的咬肌肌电值[(35.31 ± 13.15)μ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GAgP患者的咬肌肌电值与后牙区牙齿AB/AC的值呈正相关(r = 0.731,P = 0.002)。GAgP患者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后,ICP最大紧咬位时咬肌和颞肌前束的肌电值均发生显著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GAgP患者牙槽骨丧失越多,其咀嚼肌功能越差;牙周非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GAgP患者咀嚼肌功能。

    活髓牙冷光美白临床效果评价
    郁春华,钱海馨
    2016, 9(1): 40-45.  DOI: 10.7504/kq.2016.01.009
    摘要 ( )  

    目的    探讨活髓牙冷光美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接受Beyond冷光美白治疗的患者206例,按着色原因分为氟斑牙、四环素牙、外源性着色及其他原因4组。用视觉评价法和比色仪法评价漂白对牙色的影响,并追踪漂白后24 h、1周及3个月的牙色反弹情况。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漂白完成即刻、漂白后24 h和1周牙敏感度的变化。结果    牙色评价中除四环素牙效果略差外,其他类型的着色牙漂白均有显著效果,且在追踪的3个月内未发现明显的反弹现象。牙漂白后的敏感多出现在漂白后24 h内。除氟斑牙外,其余类型着色牙的敏感程度在漂白24 h后即与漂白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氟斑牙在漂白后1周可恢复至漂白前敏感程度。结论    冷光美白用于临床活髓牙漂白可取得基本稳定、满意的效果。

    锥形束CT用于诊断复杂根尖周病价值研究
    刘 策1,詹福良2
    2016, 9(1): 46-48.  DOI: 10.7504/kq.2016.01.010
    摘要 ( )  

    目的    评价锥形束CT(CBCT)检查对根尖周病复杂病例的诊断价值 。方法    于2013 年5月至2014年5月从沈阳市铁西区牙病防治所门诊随机选取以不明原因牙痛为主诉的患者40例(患牙40颗),拍摄患牙X线根尖片(常规正位和远中10°平行投照)并进行CBCT检查,采用根尖周指数(PAI)评价根尖周病损状况,比较两种方法对根尖周病复杂病例诊断及病因判断的差异。结果    X线根尖片与CBCT检查在判断患牙有无根尖周病损上一致性差;两种方法对患牙PAI 分级判断的一致性亦差;CBCT检查能够更好地明确牙痛原因。结论    CBCT 检查有助于诊断临床上不明病因的根尖周病复杂病例。

    综述
    口腔种植体抗菌涂层材料研究进展
    翁升欣1,赵 旭2,关岳锋1,罗云纲1
    2016, 9(1): 49-53.  DOI: 10.7504/kq.2016.01.011
    摘要 ( )  

    口腔种植体相关的感染目前已成为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为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关于具有抗菌性能的种植体表面涂层材料的研究发展迅速。文章就种植体表面抗菌涂层材料的分类、抗菌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根尖封闭性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张淑存,葛堂娜,熊世江
    2016, 9(1): 54-58.  DOI: 10.7504/kq.2016.01.012
    摘要 ( )  

    根管治疗中,根管充填的最终目的是严密封闭根管系统,以防止口腔致病菌在根管及根尖周组织定植、再感染。因此,根管充填后根尖封闭性是决定根管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当前文献中用于评估根尖封闭性能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各方法的评价标准不统一,使得实验结果难以获得较好的可比性。文章介绍了评估根尖封闭性的常用方法并就各方法的优缺点做一分析。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应用于口腔组织再生研究进展
    付 越,刘 尧,陈 旭
    2016, 9(1): 59-62.  DOI: 10.7504/kq.2016.01.013
    摘要 (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是自体来源的富含白细胞、血小板的纤维蛋白生物材料,为第二代血小板浓缩物。PRF中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可为参与组织再生的间充质干细胞提供生物性的生长环境;此外,其纤维成分也可起到生物支架作用。文章对PRF应用于口腔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病例报告
    第二前磨牙与多生牙融合畸形修复1例报告
    黄健萍1,2,王 君1,2
    2016, 9(1): 63-64.  DOI: 10.7504/kq.2016.01.014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