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5年, 第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4-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短篇论著
    综述
    经验交流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激光在牙周领域的应用及前景
    丁 一,杨 恒
    2015, 8(4): 193-198.  DOI: 10.7504/kq.2015.04.001
    摘要 ( )   PDF(452KB) ( )  

    随着科技的发展,激光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口腔疾病的治疗中,激光或激光辅助治疗可以说开创了牙周疾病“非手术治疗”新领域。与传统牙周基础洁刮治相比,激光治疗操作简便、无污染、出血少、创伤小,极少出现术后疼痛且术后护理简单,患者更容易接受。本文对近年来应用于口腔临床的几种主要类型激光对口腔内软硬组织产生的作用,及其在牙周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激光在牙周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激光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
    何文喜,刘宁宁,何新遥
    2015, 8(4): 198-202.  DOI: 10.7504/kq.2015.04.002
    摘要 ( )   PDF(435KB) ( )  

    激光在牙体牙髓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正不断深入,在选择激光时,应根据牙体牙髓病的病变类型及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方式,以达到治疗目的,同时避免和减少激光的副效应。其中以治疗牙本质过敏、预防龋齿、盖髓术、牙髓切断术及根管治疗术的研究较多。本文将激光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激光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李 倩
    2015, 8(4): 203-208.  DOI: 10.7504/kq.2015.04.003
    摘要 ( )   PDF(460KB) ( )  

    激光是继种植后的口腔医学新技术,正在逐渐受到重视、推广和发展。学者和临床医生也对激光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探索,前景美好。由于激光具有软组织切割疼痛轻、出血少、术后反应小等特点,较早即应用于二期手术暴露埋入式种植体、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修整与塑形及切开翻瓣手术等方面,效果满意。应用Er∶YAG/Er,Cr∶YSGG硬组织激光还可以进行骨修整、种植窝洞预备、块状骨移植的取骨术、上颌窦底提升术的骨窗预备、牙槽嵴骨劈开术等。目前应用广泛并具有独特优势的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包括多种波长激光和光动力疗法。此外,激光还被认为有促进骨结合的作用,弱激光对促进组织愈合以及减轻术后反应的作用也使激光可以参与种植修复的整个治疗过程。但需要重视的是,我们应该了解不同波长激光的特性及操作规范,以减少对种植体表面和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充分利用激光的优势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Er∶YAG激光在儿童口腔临床中研究与应用
    张 笋
    2015, 8(4): 209-213.  DOI: 10.7504/kq.2015.04.004
    摘要 ( )   PDF(513KB) ( )  

    Er∶YAG激光波长2940 nm,可被水和羟基磷灰石充分吸收,可有效切割硬组织,不对牙髓产生损伤,具有杀菌作用,治疗时微创、无痛、舒适。应用Er∶YAG激光进行乳牙备洞后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表面无玷污层,起伏不平,牙本质小管清晰。Er∶YAG激光备洞后配合使用自酸蚀粘接系统可获得更高粘接力和减少微渗漏。儿童患者应用Er∶YAG激光去腐备洞与传统方法相比,多数患儿认为激光治疗舒适、无痛或轻微疼痛。目前,Er∶YAG激光在儿童口腔科可进行乳恒牙龋齿备洞治疗、间接牙髓治疗、激光辅助窝沟封闭、预防性树脂充填、牙髓切断术以及软组织小手术(如系带成形术、牙齿助萌术)等。

    论著
    不同术式上颌窦提升术应用于上颌后牙种植修复临床疗效评价
    邵 磊,张 波,江鹭鹭,邓春富,尚德浩,张 翀,王丹宁,何 晶,赵宝红
    2015, 8(4): 214-218.  DOI: 10.7504/kq.2015.04.005
    摘要 ( )  

    目的    评价上颌窦内、外提升术应用于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的种植义齿修复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行种植义齿修复患者127例,植入种植体216颗。其中,上颌窦外提升术、内提升术及常规种植术的种植体数分别为40、61、115颗。于种植术后随访6 ~ 60个月,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比较各组间种植体累计存留率、骨结合状况和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状况。结果    在随访期内,各组间种植体5年累计存留率及完成上部结构修复1年内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且种植术后1年的骨吸收量平均每年小于0.2 mm。结论    上颌窦内、外提升术与常规种植术种植义齿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异,种植体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相关手术技巧的掌握。

    钛酸钡压电陶瓷涂层用于种植支抗效果研究
    赵明莉1,刘福来2,张海军3,杨甜甜1,华一峰1
    2015, 8(4): 219-225.  DOI: 10.7504/kq.2015.04.006
    摘要 ( )  

    目的    评价钛酸钡(BaTiO3)压电陶瓷涂层对种植支抗稳定性及其周围骨改建情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在兰州军区总医院进行。选择5只成年杂种犬,将机械处理表面支抗种植钉(对照组)植入犬左侧下颌骨,BaTiO3压电陶瓷涂层支抗种植钉(实验组)植入犬右侧下颌骨,每侧各2枚;术后2周,给予1.96 N交互牵引力持续1个月,测量2枚种植体位移并通过影像学检查、组织学染色分析、生物力学检测观察种植支抗稳定性及其与周围骨结合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aTiO3压电陶瓷涂层种植支抗移动距离明显减小,骨形成活跃,骨结合率及最大拔出力显著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种植支抗表面制备BaTiO3压电陶瓷涂层可有效增加种植支抗的稳定性。

    CT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测试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56例疗效分析
    赵 林,万成福,宋 涛
    2015, 8(4): 222-225.  DOI: 10.7504/kq.2015.04.007
    摘要 ( )  

    目的    探讨CT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测试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CT引导下按Hartel前入路法穿刺并结合神经电生理测试后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损毁三叉神经相关感觉支,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并对中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156例患者在CT引导下均可成功精确穿刺卵圆孔,结合电生理定位可精确做到选择性三叉神经半月节损毁。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下降(P < 0.05)。随访12个月有效率高达94.9%。6个月时复发5例,12个月时复发8例。结论    CT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试验能够精确定位卵圆孔及神经分支,射频热凝术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不同瓷层厚度对全瓷冠内部应力分布规律影响有限元分析
    李 冰,武秀萍,吴婷婷,王 健,罗晓晋
    2015, 8(4): 226-228.  DOI: 10.7504/kq.2015.04.008
    摘要 ( )  

    目的    探讨不同饰瓷和核心瓷牙合面厚度对双层结构氧化锆全瓷冠内部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为临床修复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12年3—7月在清华大学计算机教研室进行。利用螺旋CT断层图像,构建上颌第一磨牙氧化锆全瓷冠(核心瓷层和饰瓷层)、黏结剂层、牙体组织、牙根、牙周膜、牙槽骨6部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计垂直集中载荷600 N的加载方式,观察不同饰瓷牙合面厚度(V)与核心瓷牙合面厚度(C)两因素变化对全瓷冠的最大主应力(S1)分布情况。结果    随着饰瓷厚度增加,饰瓷本身的应力先减小后上升,即饰瓷厚度为0.7 mm时,S1为73.20 MPa;厚度升至0.9 mm时,S1下降至54.56 MPa;厚度升至1.7 mm时,S1则上升至60.16 MPa。而随着核心瓷厚度增加,核心瓷的应力在减小,即核心瓷厚度为0.3 mm时,S1为116.40 MPa;厚度升至1.3 mm时,S1下降至4.17 MPa,其应力峰值下降幅度为96.75%。结论    对全瓷冠的应力分析,得出双层全瓷冠的V和C范围:0.9 mm ≤ V ≤ 1.5 mm,C≥0.5mm。这就要求在全瓷冠临床预备过程中,必须留出至少1.4 mm的空间,即为两者最低限之和。

    颌面部撞击伤致牙周膜间接损伤实验研究
    周剑虹,任常群
    2015, 8(4): 229-235.  DOI: 10.7504/kq.2015.04.009
    摘要 ( )  

    目的    研究颌面部撞击伤导致的牙周膜间接损伤的特点。方法    本研究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创伤实验室进行。将18只实验犬随机均分为6组,以质量0.26 kg的铁质帽状圆柱体撞击致伤犬右下颌骨体部,但不直接伤及牙齿;分别于伤后6、24 h及3、7、14、28 d处死实验犬,观察犬右下颌第四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及左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周膜间接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右下颌第四前磨牙的牙周膜损伤稍明显,但病理变化可逆;右下颌第二前磨牙的牙周膜损伤轻微;左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周膜未见明显损伤。结论    颌面部撞击伤可导致邻近牙齿的牙周膜发生间接损伤,但病理变化可逆;损伤程度随着牙齿与伤区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整合素β1在实验性根尖周炎症组织中表达研究
    闫 露a,付 越b,孙尚敏c,于静涛a
    2015, 8(4): 232-235.  DOI: 10.7504/kq.2015.04.010
    摘要 ( )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和实验性根尖周炎进展过程中根尖周组织整合素β1表达的分布情况及规律,探讨其在根尖周组织炎症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取磨牙牙髓暴露不同时间(0、7、14、21、28 d)的大鼠上颌骨行整合素β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根尖周组织中整合素β1表达部位与表达程度。结果    整合素β1广泛表达于正常大鼠根尖周组织;牙髓暴露7 ~ 21 d,根尖周结缔组织中整合素β1呈阳性至强阳性表达,炎细胞密集区可见深棕色颗粒集聚;牙髓暴露28 d,根尖周结缔组织中整合素β1表达较弱。牙槽骨内的骨细胞、陷窝内血管、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牙骨质细胞中整合素β1在牙髓暴露0 ~ 14 d 呈强阳性表达,21 d后表达减弱。结论    整合素β1参与根尖周炎症的进展与根尖周肉芽组织形成炎症早期的骨吸收。

    阻生智齿拔除原因及时机分析(附200例报告)
    张书宇1,汪 湧2,徐 颖3
    2015, 8(4): 236-239.  DOI: 10.7504/kq.2015.04.011
    摘要 ( )  

    目的    通过对智齿拔除原因及拔除后并发症的分析来总结智齿是否应该拔除及其拔除最佳时机。方法        选择2014年3—4月前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和上海安亭医院口腔科专家门诊咨询和要求拔除智齿的患者200例,对其年龄、拔除原因及拔除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因无任何不适症状暂保留,其中包括:位置正常的垂直位阻生智齿;全骨埋伏的近中、远中阻生及水平低位阻生智齿;牙根明显压迫下牙槽神经的智齿。另外162例智齿进行手术拔除,其中4例出现下唇麻木的并发症。20岁以下的患者因智齿牙根未完全形成,拔除后无一例出现下唇麻木。结论    智齿埋伏阻生会产生很多潜在的危害,会对邻牙、颌骨及颞颌关节造成损伤,通常建议拔除。20岁以下牙根未完全形成时拔除智齿为最佳时机,可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

    短篇论著
    聚合瓷纤维桩核与玻璃纤维桩核抗折强度比较研究
    任英华1,任 飞2,谢安琪1,王 杨1,艾红军2
    2015, 8(4): 240-241.  DOI: 10.7504/kq.2015.04.012
    摘要 ( )  

    目的    评价聚合瓷纤维桩核与玻璃纤维桩核的抗折强度。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南山医院口腔科门诊因牙周病拔除的20颗根长相似的上颌中切牙,随机分为聚合瓷纤维桩组和玻璃纤维桩组,每组各10颗。根管治疗后切除牙冠,聚合瓷纤维桩组采用牙周固位纤维增强的Adoro聚合瓷纤维桩核修复,玻璃纤维桩组采用ParaPost Taper Lux玻璃纤维桩核修复。两组样本进行抗折强度测试,记录折断模式及所加载的最大负荷。结果    聚合瓷纤维桩组牙齿折裂时负荷为(593.0 ±71.01)N,玻璃纤维桩组为(645.4 ± 63.63)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737,P > 0.05)。两组的折裂位置大部分发生于牙根颈1/3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25,P > 0.05)。结论    聚合瓷纤维桩核系统与玻璃纤维桩核系统的抗折强度和折裂位置分布相似,聚合瓷纤维桩核系统应用于临床的修复效果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机用PathfileTM联合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预备磨牙狭窄根管125例效果评价
    黎新雁,郑书梅,范微微
    2015, 8(4): 242-247.  DOI: 10.7504/kq.2015.04.013
    摘要 ( )  

    目的   探讨机用PathfileTM镍钛锉联合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在磨牙狭窄根管的预备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需行根管治疗的磨牙根管狭窄患者125例(患牙125颗),采用PathfileTM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处理,以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完成根管预备,侧向加压技术充填根管,根据治疗前后的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    125颗患牙的419个根管中,409个形态好,7个未能完全疏通,无台阶、根尖堵塞、根管偏移及侧壁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有3根器械折断于根尖段。恰填403个根管,10个根管因未完全疏通、无法到达根尖孔或断针而欠填,6个根管超填。结论    采用机用PathfileTM镍钛锉疏通狭窄根管的根尖段后再以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完成根管预备,可获得良好的成形效果且较少出现并发症。

    综述
    口腔肌功能与开牙合
    陈晓敏 综述,吴莉萍 审校
    2015, 8(4): 244-247.  DOI: 10.7504/kq.2015.04.014
    摘要 ( )  

    协调的口腔肌功能对于口腔正常形态和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为正畸矫治的顺利进行和矫治后长期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分析口腔肌功能异常导致开牙合的机制,并对开牙合的早期肌功能训练进行系统总结。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关联性研究进展
    范雅儒,刘海霞
    2015, 8(4): 248-251.  DOI: 10.7504/kq.2015.04.015
    摘要 (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科难治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由于其危险因素众多,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精神心理因素备受关注,其对TMD发生的影响机制也十分复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是一个与疼痛相关的基因,研究发现其在心理应激前后咀嚼肌组织中的表达发生变化,提示TMD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和COMT基因多态性存在相关性。本文就COMT基因与TMD的发生及调节之间的相关关系等方面做一综述。

    附着龈宽度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刘 硕 综述,潘亚萍 审校
    2015, 8(4): 252-254.  DOI: 10.7504/kq.2015.04.016
    摘要 ( )  

    附着龈是与游离龈相连续的角化龈,其宽度随年龄以及牙齿的增龄性改变而改变。附着龈是口腔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附着龈宽度对牙周健康、正畸治疗效果、种植手术及后期修复效果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附着龈的形态特征、类型及其临床意义做简要阐述。

    经验交流
    橡皮障封闭剂替代材料应用体会
    毕欣欣,陈 青,钱 鑫,康国鹏,于静涛
    2015, 8(4): 255-256.  DOI: 10.7504/kq.2015.04.017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