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5年, 第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5-03-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专家经验谈
    论著
    综述
    讲座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单侧唇裂一期修复的整合性概念初探
    周 炼
    2015, 8(3): 129-132.  DOI: 10.7504/kq.2015.03.001
    摘要 ( )   PDF(405KB) ( )  

    单侧唇裂一期修复手术发展至今,学者们对各种单项手术技术的研究已十分广泛且深入。这些一期手术技术可以划分为5种类型,即切口设计、肌肉重建、前鼻底重建、唇重建和 鼻重建。5种类型的技术与单侧唇裂一期重建的手术步骤相一致,可以据此形成规范化手术流程。如果我们在每个步骤中选择最为合理的技术加以组合,就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单侧唇裂一期修复治疗方案。依据整合性概念形成的标准化手术流程可能会帮助我们提高一期唇裂修复的整体效果。

    生长发育期唇腭裂患者的序列正畸治疗
    范存晖
    2015, 8(3): 133-138.  DOI: 10.7504/kq.2015.03.002
    摘要 ( )   PDF(986KB) ( )  

    唇腭裂是口腔颜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这类患者常伴随严重的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唇腭裂患者生长发育期的各个阶段。婴儿期鼻齿槽塑形术可重塑鼻、齿槽形态,为手术创造条件;替牙期是唇腭裂正畸治疗的关键时期,通过适时的植骨术前正畸治疗、扩弓和前方牵引等治疗,可以为尖牙的萌出创造条件,有效改善咬合及美观。

    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术前鼻牙槽塑形治疗
    侯玉霞
    2015, 8(3): 139-142.  DOI: 10.7504/kq.2015.03.003
    摘要 ( )   PDF(543KB) ( )  

    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先天发育畸形,序列治疗成为现代唇腭裂治疗的理想模式,其中正畸治疗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患儿出生到成人,主要包括:新生儿的术前矫形、牙牙合畸形的矫形和正畸、牙槽裂植骨前正畸、青少年和成年人正畸。新生儿的术前矫形是在患儿出生1个月内就开始的矫治。由于新生儿的软骨柔软和缺乏弹性,可塑性大,通过戴用矫治器可对严重移位牙槽嵴骨段、唇鼻畸形进行矫形,降低唇腭裂畸形的严重程度,提高手术修复的效果。术前鼻牙槽塑形治疗作为唇腭裂序列治疗的第一步,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此方面内容做一介绍。

    腭咽闭合功能障碍诊断和术后语音治疗
    马思维
    2015, 8(3): 142-147.  DOI: 10.7504/kq.2015.03.004
    摘要 ( )   PDF(458KB) ( )  

    良好的腭咽功能在腭裂术后的语音康复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腭咽功能的评估成为腭裂序列治疗中的核心环节。腭裂术后腭咽功能构建的完善与否,亦决定着不同的治疗方向。腭咽功能的评估需要综合主观评估、客观评估的结果,评估不仅能够确定腭咽功能完善与否,还能够提供制定手术方案和语言治疗策略的重要信息。腭咽闭合功能障碍术后的语音治疗有其特殊性,但同样使用构音障碍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治疗。代偿性构音是特征性的腭裂语音,源于患者对腭咽闭合不全的代偿,是腭咽功能障碍患者语音治疗的重点。

    专家经验谈
    氧化锆陶瓷黏结前处理
    程 辉
    2015, 8(3): 148-152.  DOI: 10.7504/kq.2015.03.005
    摘要 ( )   PDF(441KB) ( )  

    氧化锆陶瓷具有良好的美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能,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然而由于其化学惰性很高且不含玻璃相和二氧化硅,使用传统方法进行表面处理无法促进氧化锆陶瓷与树脂水门汀的黏结,造成临床上氧化锆修复体黏结后时有脱落。本文针对氧化锆陶瓷黏结前处理的原理、原则、操作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的黏结操作提供帮助。

    论著
    年轻恒牙根尖周炎再生性牙髓治疗根管内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实验研究
    张珍丽,陈 敏,包志凡,刘 尧,陈 旭
    2015, 8(3): 153-161.  DOI: 10.7504/kq.2015.03.006
    摘要 ( )  

    目的    应用比格犬建立年轻恒牙根尖周炎动物模型,并进行再生性牙髓治疗(regenerative endodontic treatment, RET),探究参与RET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可能来源。方法    本研究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3只6月龄的比格犬,每只犬双根前磨牙6颗,共18颗牙,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根尖周炎组、RET组(分为RET-1、RET-2组)以及明胶海绵组(分为Gelfoam-1、Gelfoam-2组),每组3颗牙。RET-1、RET-2组分别在封抗生素糊剂炎症控制后,刺破根尖周组织出血,常规行RET 1、2周后拔牙,劈牙,取根管内容物。明胶海绵组,不刺破根尖周组织,而是在根管内放明胶海绵,使之接触到根尖部;Gelfoam-1、Gelfoam-2组分别于放明胶海绵1、2周后拔牙,劈牙,取根管内容物。正常对照组与根尖周炎组牙齿于建立根尖周炎模型4周后拔除,劈牙,取根管内容物。内容物的PBS冲洗液经甩片后,用免疫荧光标记MSCs标记物STRO-1和CD105。结果    根尖周炎组根管内容物中STRO-1和CD105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RET组和明胶海绵组,根管内容物中都可检测到MSCs标记物的表达。结论    进行RET时,根管内的MSCs可来源于刺破根尖周组织出血,也可能由内源性干细胞向根管内“归巢”而来。

    无定形磷酸钙对渗透树脂颜色稳定性及渗透性影响研究
    张 浩,苗雷英,黄燕华,谢思静,葛久禹
    2015, 8(3): 158-161.  DOI: 10.7504/kq.2015.03.007
    摘要 ( )  

    目的    探讨渗透树脂中加入无定形磷酸钙后对其颜色稳定性及渗透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7—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因正畸治疗需要而减数拔除的离体前磨牙60颗,所有牙齿要求釉质表面光滑,颜色正常,无龋坏、隐裂、釉质发育不全及釉质脱矿。通过脱矿液建立人工龋模型,筛选出脱矿数值范围为 (35 ± 5)的40颗牙齿纳入研究。将40颗牙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颗。A组龋损部位用渗透树脂处理,B组龋损部位用加入纳米无定形磷酸钙的渗透树脂处理。然后,将A、B 两组再分别分为2个小组,即紫外老化组(A1组、B1组)和扫描电镜组(A2组、B2组),每小组10颗牙齿。紫外老化组使用紫外光照射对标本进行老化,通过计算老化前后的色差值(ΔE)探究纳米无定形磷酸钙加入渗透树脂后对其颜色稳定性的影响;扫描电镜组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标本的釉质纵剖面,探究无定形磷酸钙加入渗透树脂后对其渗透性的影响。结果    经紫外光照射后,紫外老化组的2个小组标本ΔE均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经过24 h照射后,颜色趋于稳定;照射时间相同时,2个小组标本的Δ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A2组标本,渗透树脂可进入釉质脱矿后产生的间隙内,形成较多树脂突;B2组标本,纳米无定形磷酸钙渗透树脂虽能封闭釉质表面,但无法进入间隙或只存在少量树脂突。结论    紫外光照射可以引起树脂颜色的变化,加入纳米无定形磷酸钙不会影响渗透树脂颜色的稳定性,但会降低树脂的渗透性。

    生物活性玻璃与氟保护漆联合应用治疗牙本质过敏症临床疗效研究
    陈丽薇,顾 爽,贾兴亚
    2015, 8(3): 162-166.  DOI: 10.7504/kq.2015.03.008
    摘要 ( )  

    目的    评价含生物活性玻璃成分的脱敏剂与氟保护漆联合应用对牙本质小管的堵塞效果及治疗牙本质过敏症(dentin hypersensitivity,D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到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干诊科就诊的59例DH患者的120颗患牙,随机分为A组(41颗)、B组(39颗)、C组(40颗),分别使用氟保护漆、奥敏清及氟保护漆与奥敏清联合涂布敏感处,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评价其疗效。另选择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完整无龋坏前磨牙20颗,制备成敏感模型后随机分为a、b、c、d 四组,每组5颗,a、b、c 三组处理方法同上述A、B、C组,d组为空白对照组,用蒸馏水进行处理,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牙本质小管的堵塞情况。结果    A、B、C 三组的VAS评分值在处理即刻均明显下降,且随时间推移均有增高趋势;有效率比较,A、C两组在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各组间在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内比较,A组即刻与1个月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扫描电镜观察a、b、c 三组牙本质小管均有不同程度堵塞,其中以联合应用组效果最佳。结论    含生物活性玻璃成分的脱敏剂与氟保护漆联合应用堵塞牙本质小管的效果最佳,且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不同时期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TRAIL受体DR4、DR5 mRNA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赵海涛1,王绪凯2,薛 雷2
    2015, 8(3): 167-169.  DOI: 10.7504/kq.2015.03.009
    摘要 ( )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TRAIL受体DR4、DR5 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本研究于2013年3—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收集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组织标本40例(增殖期血管瘤26例、退化期血管瘤14例),以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12例,应用RT-PCR检测TRAIL的2个受体DR4和DR5 mRNA在其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增殖期血管瘤组织中DR4和DR5 mRNA的表达强度显著低于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织中DR4、DR5 mRNA的表达强度较高,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退化期血管瘤组织DR4和DR5 mRNA表达程度高,与增殖期血管瘤相比,退化期血管瘤可以更多的结合TRAIL,细胞凋亡增多,引发血管瘤消退。

    辛伐他汀在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中应用研究
    李 岩,毕庆伟,鲍 莉,杨 明,刘承璞
    2015, 8(3): 170-175.  DOI: 10.7504/kq.2015.03.010
    摘要 ( )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在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区应用对种植体骨再结合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4只成年杂种犬,全麻下拔除双侧第一、二、三前磨牙,即刻植入种植体24颗,植入12周确定骨结合后,丝线栓结法建立实验性动物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模型。随机进行分组治疗。(1)空白组(6颗种植体):单纯去除种植体周围炎性肉芽组织,骨缺损区不填入任何材料;(2)实验组(9颗种植体):去除种植体周围炎性肉芽组织,骨缺损区填入骨粉+生物膜+局部注射辛伐他汀(3.0 mg/kg·d);(3)对照组(9颗种植体):去除种植体周围炎性肉芽组织,骨缺损周围填入骨粉+生物膜+局部注射等量空白溶剂。3组术后龈缘内均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2周(1次/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局部注射5 d(1次/d)。术后16周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缺损区重建骨量测量、电镜观测。结果    局部注射辛伐他汀实验组骨重建区骨密度较对照组高,实验组骨重建区骨再结合强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注射辛伐他汀可促进骨生长。

    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临床效果评价
    张 悦
    2015, 8(3): 173-175.  DOI: 10.7504/kq.2015.03.011
    摘要 ( )  

    目的    评价磁性附着体在全口覆盖义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于沈阳市和平区牙病防治所就诊的17例牙列缺损患者,以Magfit Ex400/Ex600磁性附着体为固位装置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共制作了22件全口覆盖义齿,使用了52枚磁性附着体。随访6~18个月,对义齿的固位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应用磁性附着体后义齿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结果    17例患者的22件全口覆盖义齿,固位效果满意16件、良好4件、改善2件。随访中2例患者出现了龈缘炎、1例患者磁体从义齿中脱落、 1例患者义齿树脂托出现裂纹,均经适当处理后义齿继续使用。结论    磁性附着体能有效改善全口覆盖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为患者更好提供舒适性、咀嚼功能等主观感受,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

    综述
    口腔CAD/CAM可切削氧化锆应用概述
    李 晶,李 健
    2015, 8(3): 176-179.  DOI: 10.7504/kq.2015.03.012
    摘要 ( )  

    氧化锆是口腔修复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材料,主要用于牙体或牙列缺损的美容修复。与传统的齿科合金材料相比,氧化锆具有很多优势,如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美学效果以及核磁共振兼容性等,这使得其越来越被临床医生及患者接受。本文就国内主流品牌氧化锆的基本性能、临床应用效果做一综述。

    纳米复合树脂研究进展
    石 磊,宋艾阳,宫海环,冯 丹,金 杰,朱 松
    2015, 8(3): 180-183.  DOI: 10.7504/kq.2015.03.013
    摘要 ( )  

    复合树脂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但其仍存在力学强度不足、耐磨性差、聚合体积收缩较大等缺点,易出现断裂及继发龋导致修复治疗失败。随着纳米技术的兴起,有学者开始探索利用纳米技术更新填料、单体种类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复合树脂的力学性能,降低其聚合体积收缩,提高其抗菌性能,纳米复合树脂材料也就应运而生。本文对有关纳米复合树脂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氢氧化钙在根尖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孟令娇 综述,仇丽鸿 审校
    2015, 8(3): 184-189.  DOI: 10.7504/kq.2015.03.014
    摘要 ( )  

    近年来,由于氢氧化钙在杀灭微生物、减轻两次约诊之间的症状、减低对根尖周组织的毒性和诱导根尖周骨组织形成等方面表现出比其他根管消毒药物更为优良的效果,因此成为目前最主要的根管消毒药物。本文对氢氧化钙在根尖周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指导临床实践。

    讲座
    中、美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教育现状比较
    何冬梅,杨 驰,沈国芳,房 笑,郑丽萍
    2015, 8(3): 187-189.  DOI: 7504/kq.2015.03.015
    摘要 ( )  

    为了解中、美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教育现状及特点,总结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教育存在的不足,本文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的教育为例,通过介绍与比较,为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教育提供参考。

    病例报告
    双责任血管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1例报告
    陈 勃1,李玉兰2,方继荣1
    2015, 8(3): 190-192.  DOI: 10.7504/kq.2015.03.016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