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5年, 第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5-02-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美学修复临床路径再造
    陈端婧,李俊颖,于海洋
    2015, 8(2): 65-68.  DOI: 10.7504/kq.2015.02.001
    摘要 ( )   PDF(506KB) ( )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强调美观的美学修复在口腔市场上迅速蓬勃发展。但现阶段国内的美学修复效果良莠不齐。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合理的临床路径规范和实用的美学修复理论指导。本文建立了以最佳临床实践为目的的美学修复临床路径,用于规范化管理美学修复流程,保障美学修复的最终效果。

    过渡性修复在口腔美学修复中作用和临床意义
    骆小平
    2015, 8(2): 69-73.  DOI: 10.7504/kq.2015.02.002
    摘要 ( )   PDF(582KB) ( )  

    过渡性修复体作为患者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越来越受到口腔修复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它不仅满足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是口腔修复医生在最终修复体制作过程中必要的诊断和辅助治疗的工具。同时,随着过渡性修复材料的更新和制作技术的改进,过渡性修复在美学修复、咬合重建和种植修复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预告美学修复技术
    张 玲,李俊颖,于海洋
    2015, 8(2): 73-77.  DOI: 10.7504/kq.2015.02.003
    摘要 ( )   PDF(676KB) ( )  

    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日渐主导当今医疗工作,患者自身在治疗过程、疗效认可等医疗质量评价中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为了做好美学修复,在有创治疗前需建立一种由医、患、技三方共同参与,并通过可视化的沟通手段来预告并抉择最终修复方案的机制。如同电影预告片,我们把这类针对目标修复体进行分析设计及疗效预览而建立的各种平面或三维立体的可视化修复技术称为预告美学修复技术。它实现了医患交流的科普化,使患者有了看得见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也使得医技交流更加具体化和科学化。

    全瓷材料在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柳忠豪
    2015, 8(2): 78-81.  DOI: 10.7504/kq.2015.02.004
    摘要 ( )   PDF(366KB) ( )  

    近年来全瓷材料越来越多地用于种植修复,但对于种植义齿修复中全瓷材料的选择使用有一定的适应证。本文详述了全瓷材料在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目前种植修复中全瓷材料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论著
    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对胎鼠颅骨细胞细胞周期及增殖影响研究
    郑钧元,何 俐,胡图强
    2015, 8(2): 82-85.  DOI: 10.7504/kq.2015.02.005
    摘要 ( )   PDF(438KB) ( )  

    目的    探讨与胎鼠颅骨细胞共培养时,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TA)对其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研究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临床研究所进行。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混合多次消化获得原代胎鼠颅骨细胞,将细胞与MTA共培养(MTA组)4、7、14及21 d,细胞培养加入聚氯乙烯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PI染色)及细胞增殖-毒性试剂盒法(CCK-8法)检测细胞周期中G0/G1、S和G2/M期的细胞数变化及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G0/G1期第21天时MTA组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S期细胞数量在第4、14、21天时MTA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G2/M期细胞数量在第4、14天时MTA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在第7、21天时MTA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增殖指数(PI):MTA组在第4、7天时均略高于对照组,在第14天时开始降低,第21天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实验各组细胞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殖,第14天达到峰值,后开始略有减弱。与对照组比较,MTA组在第4、7天细胞吸光度值略高,随着培养时间继续增加,MTA组吸光度值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胎鼠颅骨细胞可以在MTA表面很好地增殖,并且MTA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来决定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在7 d后降低细胞增殖速度,这可能对细胞的成骨分化存在一定推动作用。

    硝苯地平诱导药物性牙龈肥大牙周基础治疗临床效果评价
    刘海杰,潘亚萍
    2015, 8(2): 86-88.  DOI: 10.7504/kq.2015.02.006
    摘要 ( )   PDF(415KB) ( )  

    目的    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硝苯地平诱导药物性牙龈肥大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内科门诊与病房、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患者中诊断为高血压且服用硝苯地平后出现牙龈增生者23例,在初诊及牙周基础治疗后1、3、6个月分别记录患者牙周指标(牙龈增生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等),分析牙龈增生指数与菌斑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各牙周指标在牙周基础治疗后1、3、6个月均有明显改善,与初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增生指数与菌斑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有利于硝苯地平诱导的药物性牙龈肥大的临床治疗。

    CarisolvⅢ化学机械去龋法对Ⅱ类洞微渗漏影响研究
    邵丽娜,朱晓华,仇丽鸿,詹福良
    2015, 8(2): 89-92.  DOI: 10.7504/kq.2015.02.007
    摘要 ( )   PDF(430KB) ( )  

    目的    探讨化学机械去龋制剂CarisolvⅢ对Ⅱ类洞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术后微渗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14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和东北大学研究所完成。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因各种原因拔除的恒磨牙30例,要求近中、远中均有龋坏,两侧龋坏大小、深度、范围相近。将样本的近中洞、远中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arisolvⅢ化学机械法去龋;对照组采用传统慢速球钻去龋。所有样本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后,经500次温差循环实验,置于0.5%碱性品红溶液中浸泡24 h,沿牙体长轴近远中向纵剖,在体视显微镜下对染料渗入情况进行等级评分(0 ~ 3分),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充填体与牙体间微缝隙的宽度以评价微渗漏情况。染料渗入法评分采用Manu-Whiney U检验进行分析。微缝隙宽度采用两个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轴壁、龈壁染料渗入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轴壁微渗漏明显少于龈壁(P<0.05)。扫描电镜下微缝隙宽度测量结果表明,组间轴壁、龈壁微缝隙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轴壁微缝隙宽度明显小于龈壁(P<0.05)。结论    CarisolvⅢ能有效减少Ⅱ类洞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术后微渗漏的发生;与龈壁相比,轴壁微渗漏更小。

    大学生牙科焦虑症与人格特征关系研究
    丘雨蓓a,吴耀辉b,樊彦妮b,郭伟忠b,彭佳梅b,任会萍b
    2015, 8(2): 93-95.  DOI: 10.7504/kq.2015.02.008
    摘要 ( )   PDF(337KB) ( )  

    目的    探讨大学生牙科焦虑症(DA)与不同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2013年7—10月,采用改良牙科焦虑测量量表(MD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福州市1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内向稳定型、内向不稳定型、外向稳定型和外向不稳定型人格DA患病率为54.3%、65.91%、46.99%和52.96%,内向不稳定型人格明显高于其他3型(P<0.05),其他3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MDAS得分分别为(10.86 ± 3.23)、(12.07 ± 3.45)、(10.30 ± 3.37)和(10.91 ± 3.25)分,内向不稳定型人格得分明显高于其他3型 (P<0.05),外向不稳定型人格得分高于外向稳定型(P<0.05),余各型人格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向不稳定型人格比其他类型人格更容易患DA,且焦虑程度高。

    金属嵌体修复短期脱落原因对比分析
    于江波,张春艳,陈正岗,张 月,杨 芳,郭大伟,张广耘,袁 晓
    2015, 8(2): 96-98.  DOI: 10.7504/kq.2015.02.009
    摘要 ( )   PDF(378KB) ( )  

    目的    比较活髓后牙两种不同金属嵌体修复短期内脱落率,并分析其原因。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1039 例患者,由同5名医生分别操作,进行活髓后牙金属嵌体修复1104颗。修复结束后6 ~ 24个月内,应用临床追踪观察方法统计分析脱落率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无论是镍铬合金还是金钯合金嵌体,Ⅱ类洞脱落率均高于Ⅰ类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材料脱落率在Ⅰ、Ⅱ类洞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嵌体脱落原因主要为洞型制备不规范。结论    短期内活髓后牙Ⅱ类洞金属嵌体的脱落率高于Ⅰ类洞,而金属材质的选择与脱落率可能并无关系。金属嵌体短期内脱落与洞型制备不规范密切相关。

    弹力链力值衰减体外研究
    李志媛,刘 奕,郑 颖
    2015, 8(2): 99-102.  DOI: 10.7504/kq.2015.02.010
    摘要 ( )   PDF(453KB) ( )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在热循环条件下研究连接体类型以及圈数对于弹力链力值衰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13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将 4、5、6个圈数的短、中、长距型弹力链按照正交实验设计进行组合,拉伸250 g(1 g = 0.0098 N)初始力值,置于37℃人工唾液环境下,每日3次15 ~ 55℃热循环;利用电子推拉力仪,测量各组弹力链在加力 4、24 h以及7、14、21、28 d的剩余力值大小及各测量时间点的力值衰减百分比。结果    在15 ~ 55℃热循环条件下,弹力链力值随加力时间逐渐衰减,在最初的4 h内力值衰减急剧,24 h末内衰减最快,24 h至28 d之间各时间点力值衰减百分比增幅不大;各时间点不同连接体类型及圈数对弹力链力值衰减影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短、中、长距型弹力链力值衰减百分比依次增大,4、5、6个圈数弹力链力值衰减百分比依次减小。结论    在 15 ~ 55℃热循环条件下,弹力链力值在4 h内衰减最快,24 h后衰减趋于稳定;在初始力相同的前提下,连接体越长,圈数越少,弹力链力值衰减越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皮肤创伤愈合及细胞因子在愈合过程表达研究
    丁 越,张 辉,孙晓菊
    2015, 8(2): 103-107.  DOI: 10.7504/kq.2015.02.011
    摘要 ( )   PDF(2212KB) ( )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促进皮肤创伤愈合作用及细胞因子在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本研究于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在沈阳万类生物技术实验室完成。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取第3代BMSCs进行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鉴定BMSCs。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2组。于大鼠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BMSCs,1周后进行皮肤创伤模型制备,实验组于大鼠背部正中线划长3 cm的纵行切口,对照组不做创伤处理。荧光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正常皮肤及创面组织BMSCs数量、分布情况,HE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正常皮肤及创面组织病理变化情况。ELISA检测大鼠尾静脉血中不同时间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含量变化。结果    镜下观察培养第三代的BMSCs细胞形态为均一梭形,贴壁生长。BMSCs移植能够加速创面愈合,ELISA结果显示,BMSCs移植后血清中SDF-1α、TNF-α、IL-1β、bFGF和PDGF的含量随着创伤愈合进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    BMSCs能促进大鼠皮肤创伤愈合。

    不同错牙合类型同名牙牙冠大小比较分析
    庄金良,丁 洁,李 勋,徐山山,陈远萍
    2015, 8(2): 108-111.  DOI: 10.7504/kq.2015.02.012
    摘要 ( )   PDF(343KB) ( )  

    目的    比较不同错牙合类型同名牙牙冠大小,为建立未萌恒牙宽度预测方程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2012—2013年就诊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2 ~ 18岁男、女患者初诊记存模型各150副,按照安氏错牙合分类法将其分为Ⅰ、Ⅱ、Ⅲ组。测量各组模型同名牙牙冠的近远中宽度,比较分析其大小及其性别差异。结果      各组内大多数研究样本左右两侧同名牙的牙冠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同名牙的牙冠宽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分别建立不同性别的未萌恒牙宽度预测方程,并取两侧同名牙牙冠宽度的平均值,以提高预测方程的准确性。

    羟磷灰石颗粒体外堆压间隙显微CT研究
    陈筑苏a,吴王喜b,周 磊c
    2015, 8(2): 112-114.  DOI: 10.7504/kq.2015.02.013
    摘要 ( )   PDF(486KB) ( )  

    目的    通过显微CT体外评价,比较3种不同直径羟磷灰石颗粒外部间隙分布情况,探讨材料外部间隙对临床运用的影响。方法    2014年3—4月于广州科学城显微CT实验室对颗粒直径分别为0.25 ~ 1 mm、0.4 ~ 1 mm、1 ~ 2 mm的3种人工骨材料进行体外固定,采用显微CT扫描,评价各自的间隙排列。结果    1 ~ 2 mm组羟基磷灰石颗粒压实堆积后显微CT下显示材料颗粒排列松散,颗粒团块间存在较大空隙,间隙率为61.75%;0.25 ~ 1 mm和0.4 ~ 1 mm组材料颗粒排列较为均匀,颗粒团块间存在间隙较小,间隙率分别为27.33%和42.44%。结论    显微CT可用于颗粒移植材料的微观物理参数评估,0.25 ~ 1 mm组羟磷灰石颗粒压实后颗粒团块内部排列紧密,临床上有利于植骨后稳定成骨空间。

    综述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进展
    杜沿林,李永明
    2015, 8(2): 115-119.  DOI: 10.7504/kq.2015.02.014
    摘要 ( )   PDF(384KB) ( )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一类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开唇露齿,上颌前突和下颌后缩。Ⅱ类错牙合的患者不但咀嚼功能受到损害,其容貌也受到极大影响,严重者可导致心理障碍。成功的矫治有赖于对矫治时机的正确把握和对矫治方法的正确选择。本文就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一些常用的矫治方法及近年来的矫治进展做一综述。

    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对牙根抗折性影响研究进展
    陈 青,毕欣欣,钱 鑫,康国鹏,于静涛
    2015, 8(2): 120-123.  DOI: 10.7504/kq.2015.02.015
    摘要 ( )   PDF(359KB) ( )  

    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首选和重要的治疗方法,治疗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牙根折裂。根管治疗术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可能影响牙根的抗折性。根管预备因涉及牙本质的去除、根管形态结构的改变,更有可能危及牙根的抗折强度。近几年随着根管治疗技术的发展,镍钛器械已用于根管预备,镍钛器械一般锥度较大,预备出的根管有更好的冠部扩展,但牙本质壁变薄,会增加根管充填时发生根折的危险性。目前,针对镍钛扩根器械对牙体抗折性能的影响存在不同观点。本文就不同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对牙根抗折性的影响做一综述。

    个性化舌侧技术现状与进展
    周林曦,姚政铎 综述,沈 刚 审校
    2015, 8(2): 124-126.  DOI: 10.7504/kq.2015.02.016
    摘要 ( )   PDF(356KB) ( )  

    舌侧矫治技术自问世以来已有40余年历史。近十年出现的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克服了传统舌侧矫治技术的一些弊端,并逐渐成为正畸治疗的主流技术之一。本文就个性化舌侧矫治器设计原理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病例报告
    上颌后牙区2颗多生牙1例报告
    王丽萍,王建鸿,朱洪水
    2015, 8(2): 127-128.  DOI: 10.7504/kq.2015.02.017
    摘要 ( )   PDF(261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