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5年, 第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综述
    讲座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牙合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王美青
    2015, 8(1): 1-4.  DOI: 10.7504/kq.2015.01.001
    摘要 ( )   PDF(924KB) ( )  

    牙合学是关于咬合生理病理特征的科学,涉及咬合的形态、功能,包括咬合功能的正常与异常。临床上,咬合异常不仅可能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磨牙症、颈椎功能紊乱病以及牙周损伤,而且还可能导致异常磨耗、牙体纵折、食物嵌塞、咬合接触性牙敏感等牙体病,以及牙尖擦伤性口腔黏膜异常、味觉异常、裂纹舌及舌异常运动等问题,并可能由此影响精神心理状态。从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病理学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等角度全面评价咬合,进而研发咬合诊断技术,在临床循证研究的基础上,探索相应的咬合诊疗规范,是牙合学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

    牙合学几个基本概念与研究现状
    康宏,张雪
    2015, 8(1): 5-8.  DOI: 10.7504/kq.2015.01.002
    摘要 ( )   PDF(904KB) ( )  

    牙合是上下颌牙列之间的静态接触或动态咬合接触关系,以及在口颌系统功能和功能紊乱中控制牙接触的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一种动态的生物学关系。牙合学以咬合研究为中心,探索咬合的生理病理特性及临床应用,理解咬合形态与功能的辩证关系。牙合与颌位是牙合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对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及正中关系的正确理解在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

    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及其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意义
    刘木清,傅开元
    2015, 8(1): 8-12.  DOI: 10.7504/kq.2015.01.003
    摘要 ( )   PDF(920KB) ( )  

    临床治疗中,特别是髁突外伤骨折、正颌手术、修复咬合重建、正畸治疗以及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要考虑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变化。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讨论髁突在关节窝中的正常生理位置及其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特别是关节盘移位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目前多项研究认为,健康成年人髁突平均位置为基本中性,但存在较大变异;髁突后移可能是关节盘前移位的危险因素,关节盘前移位也可导致髁突后移;在关节盘移位的牙合垫治疗中,髁突在牙合垫戴入后显著向前、下移位,可有效改善盘突关系;稳定牙合垫使髁突前下移位不明显,改善盘突关系的效果有限。此外,再定位牙合垫使髁突前下移位还可促进髁突骨质的改建。

    种植修复中的牙合学问题
    王林霞,孟玉坤
    2015, 8(1): 13-16.  DOI: 10.7504/kq.2015.01.004
    摘要 ( )   PDF(876KB) ( )  

    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出现,为口腔修复提供了新的临床途径。种植修复中的咬合问题不仅对恢复美观及功能有着重要影响,还关乎种植的成败。在种植修复前需考虑天然牙与种植体存在的差异,并根据缺失牙范围、设定的修复体类型等对种植修复进行有针对性的咬合设计。本文旨在对种植义齿修复相关牙合学问题进行探讨。

    论著
    吸烟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影响研究
    葛子铭,赵海礁,杨雪,潘亚萍
    2015, 8(1): 17-21.  DOI: 10.7504/kq.2015.01.005
    摘要 ( )   PDF(876KB) ( )  

    目的 探讨吸烟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的影响。方法 从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确诊为慢性牙周炎的患者中选择吸烟与非吸烟患者各30例,分别作为吸烟组与非吸烟组。采用Florida探针检查其全口牙齿近中、远中、唇(颊)侧及舌(腭)侧4个位点的牙周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水平(AL)。采用锥形束CT(CBCT)对入选对象进行扫描,并应用其自带的NNT软件测量切牙区、尖牙区、前磨牙区及磨牙区牙齿近中、远中、唇(颊)侧及舌(腭)侧4个位点的牙槽骨缺损程度。结果 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的PD和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吸烟组的平均牙槽骨缺损程度较非吸烟组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相比,相同牙位的各个位点牙槽骨缺损都较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中各牙位牙槽骨缺损程度最轻的部位位于尖牙区,缺损程度最重的部位位于磨牙区(P < 0.05)。吸烟组中相同牙位的不同位点之间牙槽骨缺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缺损程度最重的位于上颌磨牙区腭侧;除下颌磨牙区远中位点和下颌切牙区颊舌侧位点外,上颌各牙位牙槽骨缺损程度较下颌相应牙位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非吸烟组中不同牙位相同位点的牙槽骨缺损程度自磨牙区向尖牙区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但下颌切牙区各位点牙槽骨缺损程度明显高于上颌切牙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中,吸烟者较非吸烟者牙槽骨缺损重。吸烟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的影响存在牙位和位点特异性表现,最严重的部位位于上颌磨牙区腭侧。CBCT的应用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牙槽骨缺损的形式,会对牙周病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大的帮助。

    下颌后牙区短种植体联冠修复短期临床效果评价
    张波,邵磊,赵宝红,邓春富,尚德浩,张翀,王丹宁
    2015, 8(1): 22-27.  DOI: 10.7504/kq.2015.01.006
    摘要 ( )   PDF(1185KB) ( )  

    目的 评估应用短种植体联冠修复下颌后牙牙列缺损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植入2枚种植体并用联冠修复下颌后牙牙列缺损的患者65例,共植入130枚种植体。其中,31例患者植入62枚短种植体(长度≤ 8.5 mm)作为短种植体组,34例患者植入68枚标准种植体(长度≥ 11.5 mm)作为对照组。记录并统计分析病例在手术当天及复诊时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种植体累积成功率、生物机械并发症、边缘骨吸收、临床冠根比等。结果 两组各有2枚种植体失败;两组种植体累积成功率、并发症及边缘骨吸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短种植体组临床冠根比显著大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情况下,对于骨量不足的患者应用短种植体修复下颌后牙牙列缺损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同时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与树脂嵌体修复大面积磨牙髓室底穿孔封闭性能比较研究
    谢惠兰,许君武,曹白雨,郑聆坚
    2015, 8(1): 28-31.  DOI: 10.7504/kq.2015.01.007
    摘要 ( )   PDF(880KB) ( )  

    目的 评价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与树脂嵌体修复磨牙大面积髓室底穿孔的封闭性能。方法 收集2013年3—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口腔科新鲜拔除的人恒磨牙70颗,分为A、B、C组,其中A、B组各30颗,C组(作为对照)10颗。A、B组制备直径≥ 3 mm的髓室底穿孔,其中A组采用MTA修复髓室底穿孔,B组采用树脂嵌体修复;C组只开髓不制备穿孔。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的根分叉形态,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蒽酮法检测各组的微渗漏情况,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A组修复髓室底穿孔的形态恢复优良率为36.7%,B组为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79,P < 0.05);不同时间点A、B组的日均葡萄糖渗漏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树脂嵌体对磨牙大面积髓室底穿孔的修补效果优于MTA直接充填。

    流体剪切力对人牙周膜细胞LEF-1 mRNA表达影响研究
    张桂荣,陈罗萍,王雪
    2015, 8(1): 32-35.  DOI: 10.7504/kq.2015.01.008
    摘要 ( )   PDF(1146KB) ( )  

    目的 探讨人牙周膜细胞在流体剪切力作用下淋巴样增强因子-1(lymphoid enhancer factor-1,LEF-1)mRNA的表达。方法 对人牙周膜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通过流体剪切力加力系统对人牙周膜细胞施加1.2 Pa的流体剪切力,作用0 、0.5、2、4、8 h后,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受力前后LEF-1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人牙周膜细胞在1.2 Pa的流体剪切力作用8 h后,LEF-1 mRNA的表达升高。结论 流体剪切力刺激活化了人牙周膜细胞中LEF-1的转录,LEF-1 mRNA的表达升高,可能是在剪切应力作用下Wnt信号通路的应答反应。

    Cerec AC椅旁即刻全瓷修复83例效果观察
    马红梅1a,李斯文1a,贾兴亚1b,王丽莎2
    2015, 8(1): 36-39.  DOI: 10.7504/kq.2015.01.009
    摘要 ( )   PDF(1208KB) ( )  

    目的 探讨Cerec AC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系统在牙体缺损及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总结该系统的使用方法及临床操作要点。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干诊科就诊的牙体缺损或需美容修复患者83例(105颗牙),使用Cerec AC系统进行全瓷修复,修复体类型包括27个嵌体、32个高嵌体、15个贴面、31个单冠。常规牙体预备完成后,口内制取光学印模,计算机指导铣床研磨修复体,染色上釉、黏结。采用改良美国公共健康协会修订标准(USPHS)对修复体进行评价及分析。结果 随访观察6个月,83例患者的全部修复体保存完整,边缘密合,无松动、脱落、折断、继发龋等不良现象发生;咬合关系、美学效果良好,患者对修复效果及使用情况十分满意。结论 应用Cerec AC系统进行牙体缺损修复能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及满意的美学效果。

    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对苯妥英钠所致药物性牙龈增生疗效评价
    邬琪,冷颖,段昌华,邱枫
    2015, 8(1): 40-42.  DOI: 10.7504/kq.2015.01.010
    摘要 ( )   PDF(857KB) ( )  

    目的 评价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对苯妥英钠(PHT)所致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佛山市禅城区向阳医院·禅城区口腔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因服用PHT导致牙龈增生的患者16例,在不停药亦不换药的情况下行牙周基础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进行牙龈增生指数(GH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等临床指标检查。结果 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后1、3、6个月的GHI、PLI、SBI、PD各项临床指标逐步改善,牙龈炎症逐步减轻,牙龈增生状况持续好转;与治疗前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对PHT所致药物性牙龈增生有效。

    综述
    牙龈卟啉单胞菌菌体表面毒力因子及其致病性研究进展
    张宇,艾丽思综述,林莉审校
    2015, 8(1): 43-47.  DOI: 10.7504/kq.2015.01.012
    摘要 ( )   PDF(863KB) ( )  

    牙周炎是以牙槽骨吸收和牙周袋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和临床体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菌斑微生物是其主要的始动因子。大量研究证实,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是各种牙周炎,尤其是慢性牙周炎最主要的病原菌。本文主要对P.gingivalis外膜的致病结构及其理化特征做一综述,以期对牙周炎的治疗、防治及相关疫苗研发有所裨益。

    骨皮质切开术及其辅助正畸牙齿垂直向控制研究进展
    陈文利1综述,刘琳2审校
    2015, 8(1): 48-51.  DOI: 10.7504/kq.2015.01.013
    摘要 ( )   PDF(849KB) ( )  

    成人患者多伴有牙周、关节等问题,正畸治疗机制复杂、疗程较长,患者不仅对疗效要求高,对正畸治疗的疗程也颇为关注。骨皮质切开术,通过切开牙齿周围的骨皮质,辅助加速牙齿移动,缩短疗程,为成人正畸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理念与思路。术中辅助植骨,可减轻治疗风险,同时可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骨皮质切开术日趋成熟,作为一种牙周辅助快速正畸技术在国外已应用于临床。本文将对骨皮质切开术在正畸牙齿垂直向控制中的临床应用、发展、优缺点以及一般临床程序等做一综述。

    牙源性干细胞与炎症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刘雪梅,刘尧综述,陈旭审校
    2015, 8(1): 52-55.  DOI: 10.7504/kq.2015.01.014
    摘要 ( )   PDF(856KB) ( )  

    牙源性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免疫调节的潜能。近年来研究表明,牙源性干细胞在组织再生、免疫和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牙源性干细胞与炎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一方面,炎症状态下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影响牙源性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另一方面,牙源性干细胞能够调节免疫和炎症应答。本文对牙源性干细胞与炎症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讲座
    口腔科环境感染传播预防措施
    陈文平,黄少宏
    2015, 8(1): 56-60.  DOI: 10.7504/kq.2015.01.015
    摘要 ( )   PDF(887KB) ( )  

    为避免医院感染在口腔科发生,正确的环境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环境管理包括环境清洁、空气管理、水管理和医疗废物处置4个部分。通过对世界卫生组织《医院感染预防实践指南》、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牙科卫生保健机构感染控制指南》和2005年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结合口腔科门诊临床工作实践,整理总结了口腔科环境清洁、空气、水和医疗废物技术操作流程,力求科学、规范、可行,供口腔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参考。

    病例报告
    上颌前牙区囊肿摘除术后Onlay植骨延期种植1例临床报告
    岳喜龙,许胜,任光辉,柳忠豪
    2015, 8(1): 61-64.  DOI: 10.7504/kq.2015.01.016
    摘要 ( )   PDF(3031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