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3年, 第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3-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短篇论著
    综述
    新技术 新方法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现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概述
    陈嵩,田杰
    2013, 5(11): 641-643. 
    摘要 ( )   PDF(903KB) ( )  

    本文主要介绍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生产工艺流程及现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流程。无 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步骤为:扫描硅橡胶印模或石膏模型,从而获得数字化牙列模型,运 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系统模拟治疗计划并生产加工母模,采用热压成型技术加工隐形矫 治器。现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临床应用主要流程有:临床接诊、病例提交、确认模拟矫治方案、生产矫 治器、临床配戴矫治器、精细调整,最终完成治疗并保持。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客户端软件原理及其应用
    熊晖,曹阳
    2013, 5(11): 643-647. 
    摘要 ( )   PDF(2835KB) ( )  

    软件模拟设计的审核和修改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其区别于传统正畸技术的重要特点。本文以iOrtho 6.0软件为例,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客户端软件的原理以及常用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隐形矫治技术中附件的应用
    顾泽旭,李变瑢
    2013, 5(11): 648-652. 
    摘要 ( )   PDF(2068KB) ( )  

    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临床应用中,附件是辅助矫治力施加到牙齿、实现精确控制牙齿移动不可缺少的辅助装置。本文从附件的定义、种类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回顾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附件的研究现状,对当前国内最新的附件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附件通过增强隐形矫治器的固位从而提高隐形矫治技术的矫治效率和矫治效果。

    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的临床监控
    陈嵩
    2013, 5(11): 652-655. 
    摘要 ( )   PDF(891KB) ( )  

    本文通过总结临床经验,从复诊一般检查、牙移动评估、患者依从性评估及监控、矫治器制作与发放、附件监控及邻面去釉的监控等方面,对隐形矫治器复诊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同时,本文强调了正畸医生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临床矫治过程进行监控的重要性。

    隐形矫治器的适应证
    陈丹鹏
    2013, 5(11): 655-660. 
    摘要 ( )   PDF(6099KB) ( )  

    隐形矫治器要求患者有较好的合作性。由于矫治器本身的特性,患者的临床牙冠不应过短。根据该矫治器对牙齿的控制程度,可将矫治病例分为低、中、高矫治难度。矫治难度越低,控制程度越好。

    论著
    改进超硬组织切片技术用于钛种植体骨界面研究
    武秀萍,李冰,冯云霞,等
    2013, 5(11): 661-663. 
    摘要 ( )   PDF(1075KB) ( )  

    目的 研究改进的超硬组织切片技术应用于钛种植体骨界面研究中的关键步骤及需注意的问题。方法 本研究于2012 年8—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6只成年雄性Beagle犬,在上颌牙槽骨分别植入6枚种植体后,锯下带有种植体的牙槽骨,采用改进超硬组织切片技术制作切片并进行染色观察。结果 60~80 μm厚的切片上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可以观察到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情况以及胶原纤维和类骨质。结论 改进的超硬组织切片技术适合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情况研究。

    呼吸道内具核梭杆菌与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研究
    谭丽思,王宏岩,赵海礁,等
    2013, 5(11): 664-667. 
    摘要 ( )   PDF(1033KB) ( )  

    具核梭杆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牙周炎

    FRⅡ型功能矫治器矫治早期安氏Ⅱ1错牙合临床效果研究
    冯翠娟,田玉楼,金婕,等
    2013, 5(11): 668-671. 
    摘要 ( )   PDF(940KB) ( )  

    目的 评价FR Ⅱ型功能性矫治器矫治早期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5—2012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儿26例,应用FR Ⅱ型功能性矫治器进行功能性矫治,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用winCeph 8.0头影测量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儿矫治时间6~14个月,平均10.08个月。矫治后侧貌均得到明显改善,磨牙关系达中性或偏近中,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结论 FRⅡ型功能性矫治器可促进下颌生长,同时刺激上、下颌牙齿及牙槽骨发生有利的改变,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侧貌。

    根管充填材料边缘微渗漏体外实验研究
    孙培,于晓斐,张慧,等
    2013, 5(11): 672-675. 
    摘要 ( )   PDF(888KB) ( )  

    目的 对比4种充填材料的边缘微渗漏情况,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合理指导。方法 选择2013年1—6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因牙周病或阻生齿而拔除的健康新鲜后牙60颗,备洞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10颗,分别使用FiltekTM Z250复合树脂(A1、A2组)、KetacTM N100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B1组)、KetacTM Molar Easymix型玻璃离子(B2、B3组)、F2000 Compomer玻璃离子复合体(B4组)充填窝洞。其中A2组充填后充填体表面涂布Adper Single Bond 2粘接剂,B3组充填后充填体表面涂布凡士林,而其他各组充填后表面不做任何处理。经冷热交替实验后,记录各组染料渗入窝洞壁与充填体之间的深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2组微渗漏最小,B2组微渗漏最大,与其他组(A1、B1、B3、B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1、B1、B3、B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复合树脂、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玻璃离子复合体的边缘微渗漏均小于传统型玻璃离子;表面涂布隔湿剂后能增强上述材料的边缘封闭性能。

    锥形束CT诊断根管纵裂临床价值研究
    张海英,闫波,楚金普,等
    2013, 5(11): 676-678. 
    摘要 ( )   PDF(943KB) ( )  

    目的 通过体外模型对比研究锥形束CT和根尖片对根管纵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0—2011年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和肇庆市口腔医院因正畸或牙周病拔除的健康离体单根牙60颗,根管预备充填后,去除根充材料,再用根管钉用轻力使40颗牙根纵裂:20颗完全型牙根纵裂、20颗不完全型牙根纵裂;其余20颗完整牙根为对照。按正常牙位排列置于石膏模型上,分别用根尖片和锥形束CT扫描,阅片后作出诊断。结果 根尖片与CBCT诊断根管纵裂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BCT诊断根管治疗后完全型牙根纵裂和不完全型牙根纵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BCT比根尖片诊断根管治疗后牙根纵裂的敏感度高,临床上可用CBCT辅助诊断早期牙根纵裂。

    下颌骨骨折不同手术时机与术后并发症关系研究
    孙鸿义,戴燕平,巩玉花
    2013, 5(11): 679-681. 
    摘要 ( )   PDF(848KB) ( )  

    目的 探讨下颌骨骨折不同手术时机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2007—2012年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61例,按伤后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患者依次分类,观察各患者术后感染、骨折畸形愈合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情况,数据采用Logistical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 61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无骨折不愈合病例。Logistical回归分析得知延迟手术对全部并发症的相对危险度为0.61(P = 0.12),对感染的相对危险度为0.82(P = 0.39),对骨折畸形愈合的相对危险度为0.61(P = 0.12);各组并发症发生与否的手术时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下颌骨骨折的手术时机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关联。

    自制含钛镍铬烤瓷合金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康晓燕,战德松
    2013, 5(11): 682-684. 
    摘要 ( )   PDF(879KB) ( )  

    目的 评价2种自制含钛镍铬烤瓷合金的细胞毒性。方法 本研究于2009年5—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分别将2种自制含钛镍铬烤瓷合金(2、3号合金)、纯钛、普通镍铬合金及铅的浸提液与体外培养的细胞接触后,进行MTT实验来评定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 2、3号合金毒性为1级,钛的毒性为0级,镍铬毒性为1级,铅在细胞培养72 h后毒性级由1级增至2级。结论 自制的含钛镍铬烤瓷合金符合临床应用要求,生物相容性好于目前临床常用的普通镍铬合金。

    微钛板磁性附着体的微钛钉稳定性实验研究
    李振春,韩日和,邢文忠
    2013, 5(11): 685-687. 
    摘要 ( )   PDF(920KB) ( )  

    目的 测定微钛板系统中微钛钉的最大拉力值,探讨微钛钉的固位力可否满足全口覆盖义齿的临床使用要求。方法 本研究于2013年3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和大连理工大学完成。将微钛板系统中的微钛钉拧入经修整后的新鲜猪下颌骨内,使用电子万能实验机测量微钛钉的最大抗拉力值。结果 微钛钉最高抗拉力值为564.25 N,最低抗拉力值为441.08 N,平均抗拉力值为(513.15±44.92)N。结论 微钛板系统的最大抗拉力值远远高于全口义齿在咀嚼食物时的最大咬合力及磁性附着体的固位力,其应用于全口覆盖义齿中是可行的。

    短篇论著
    心理指导对全口义齿患者疗效影响研究
    俞贤江,周蓓,俞莹之
    2013, 5(11): 688-690. 
    摘要 ( )   PDF(851KB) ( )  

    目的 探讨心理指导对全口义齿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溧阳市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列缺失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指导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其中对指导组施以全口义齿修复、认知宣教、心理指导、鼓励积极配戴以及与患者家属交流等方法;对照组按常规门诊治疗方法行全口义齿修复。结果 指导组和对照组患者戴用全口义齿5个月时咀嚼、语音、美观、满意度均较其戴用1个月时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固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指导组全口义齿戴用1个月和5个月时咀嚼、语音、美观、固位、满意度分别与相同时间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指导后,使患者更主动更积极地佩戴义齿,缩短了患者对义齿的适应过程,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建立了和谐医患关系。

    Beyond冷光美白技术治疗氟斑牙48例即刻疗效及随访分析
    袁利东
    2013, 5(11): 691-692. 
    摘要 ( )   PDF(829KB) ( )  

    目的 研究Beyond冷光美白技术治疗氟斑牙的即刻疗效及随访分析结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沈阳市和平区牙病防治所收治的氟斑牙患者48例,应用Beyond冷光美白技术进行脱色治疗,人工比色分析即刻疗效,并随访1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48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39例,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83%。其中5 例出现牙齿敏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牙龈损伤等并发症,8例患者治疗后出现牙齿无力感,无需用药处理,多在1 d内自行消除。随访结果显示,12个月后治疗有效率为91.67%,其中重度患者疗效下降较为明显。结论 Beyond冷光美白技术对轻、中度氟斑牙近远期疗效均显著。

    综述
    慢性牙周炎全身相关危险因素
    宋佳,潘亚萍
    2013, 5(11): 693-696. 
    摘要 ( )   PDF(887KB) ( )  

    慢性牙周炎是由口腔混合菌群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能够造成牙周支持组织破坏,最终导致牙齿缺失、影响咀嚼功能。多种复杂因素能够影响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其中全身因素在影响疾病发展变化和指导临床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慢性牙周炎全身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简要阐述。

    法医口腔学实践
    李冰,刘洪臣
    2013, 5(11): 697-700. 
    摘要 ( )   PDF(886KB) ( )  

    法医口腔学是一门处理、检测、评估牙科证据,以对司法审讯中提供评价的学科。主要包括:人类残骸及重大灾难事故后的鉴定工作;咬痕损伤及虐待案件的评估工作;年龄的鉴定;涉及医疗事故的民事案件。本文就法医口腔学当前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新技术 新方法
    正畸弓丝三点弯曲实验装置
    李多,梁甲兴
    2013, 5(11): 701-702. 
    摘要 ( )   PDF(892KB) ( )  
    病例报告
    牙根内吸收1例报告
    朱琳琳,薛明,王淼
    2013, 5(11): 703-704. 
    摘要 ( )   PDF(893KB) ( )